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一百零四章 天崩(四)

永历四年 第一百零四章 天崩(四)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是夜,前后三支骑队自秀国公府行辕启程出发,而陈文却依旧如故,吃过晚饭,看看书就去休息,准备明天继续接见那些需要接见的人物。

与此同时,城南的一处客栈里,自衢州而来的商人王孚却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一个月前,他从衢州启程前往江西,到了广信府时,棱堡攻城战还在进行当中。他没见过陈文,与随行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往,在打听到李瑞鑫已经帅军出发后就直接前往南昌明军大败洪承畴,江西空虚,既然启程了肯定是去进攻省会南昌了,这根本不做他想。即便不是,无非就找个地方等待即可,明军肯定会杀过去的。

收拾了行装,王孚乘着之前在常山县买到的驴车就踏上了前往南昌的路途。一路上小心翼翼,却还是撞上了两回溃兵,迫不得已丢掉了驴车才算是得脱了性命,最终倒是赶在了陈文抵达此间前两天进入了已经被明军光复的南昌。

本以为凭借着当初的一面之缘只要稍等几日就能见到那位明军大帅,得到明军官方的背书,为明军收购军需物资,从而捞到第一桶金。岂料那姓李的大帅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不是指使这支明军去攻击这个县城,就是指使那支明军去攻击那个县城,等陈文抵达后更是一头钻进了大营,任谁不见。

事实上,即便是并非如此,他也未必能够得到接见。江西光复在即,看到这份绝大商机的并非只有他。

当初在广信府时他就见到过几个不甚相熟的商人,但是军事行动还在继续,就算是这些有门路的商人也在碰壁。而最近这几日,当军事行动告一段落,这些商人凭借着这几年与浙江明军的合作基础,很快就获得了官府的背书,在南昌开设货栈,下到各县、各镇去扫荡那些因战事而滞留的货物,其中就有他的那位偶像朱老先生的小儿子!

几天下来,能找的门路都找过了,可不是于这片百废待兴中忙得不可开交,就是干脆把他这么个人给忘在脑后,竟一点儿办法也无。

眼看着那些商人,甚至有的还要晚他一步的都能迅速展开贸易,而他却只能枯坐于此,王孚就仿佛是百爪挠心一般,如何睡得着觉!

辗转反侧了良久,夜已深,可是思来想去却是绝不能这样下去了。点着了油灯,翻出了最后的一份拜帖,沉吟了良久,才大笔挥就。

“徽州草民王孚,敬拜。”

………………

第二天一早,陈文又开始了接见归顺、反正和被俘满清文官武将的工作。

今天需要接见的第一批,便是来自于几个饶州府的文官。饶州位于鄱阳湖以东,乃是最近的这个月里明军最后出兵的目标。陈文关注饶州,倒不是那里是南昌幕府的船舶制造和水路转运中心,则是因为饶州府的浮梁县,其中的那个叫做景德镇的地方。

景德镇旧称昌南,因盛产瓷器而闻名于世,由此才有了“china”的发音。如今的名称,乃是宋真宗赐下的,自此沿用至今。到了后世更是如上海县之于松江府那般,以一个镇子吞没了其曾经所属的浮梁县,顺带着还合并了曾经的乐平县。而陈文关注的,正是景德镇的瓷器,以及御器场。

“回国公的话,御器场始建于洪武年间,向来是由宦官充任督陶官。现如今,却是内务府的旗人负责管理,王师收复了饶州府城,顺着昌江向浮梁县进发时,那些家伙就已经逃走了。”

“原来如此。”

宦官,陈文手里没有,内务府就更别提了,至于上交国家,那是地底下挖出来的东西才有的待遇,御器场他可不打算就这么还给永朝廷。不说还回去最后是落了永手里,还是孙可望手里,只说今番交回去的是御器场,明天他们就伸手要别的东西,指望那些内斗狗,还不如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呢。

“现今规模如何?”

听到这话,浮梁知县下意识的擦了擦头上汗水,继而小心翼翼的回复道:“回国公的话,这些年兵荒马乱,匠户流失比较严重。今年虏廷下达了命令,废除了御器场的匠役制,改行雇募制,产量倒是有所恢复。但那些内务府的鞑子却是横征暴敛,求索无度,据学生所知,实在也没有多少恢复。”

御器场按理说是不归浮梁县衙管理的,明朝是这样,清亦如是。此间这县令无非是唯恐会因为这个不好的消息而触怒到陈文,却又不敢有所隐瞒,所以才将这话说得翻来覆去,最后把黑锅交给了内务府的大爷身上,倒也没冤枉了他们。

满清的内务府是个什么揍性的玩意儿,陈文在后世听过很不少。一个鸡蛋市面上不过几文钱,内务府就敢给皇帝报账几十两银子。道光、光绪什么的不提,干隆可是个人精,一样被这些奴才耍着玩,甚至就连身边的大臣也不得不跟着说谎,把早点吃了四个鸡蛋说成是吃的破了的鸡蛋才勉强应付过去。

其他的,至于什么几万两银子才能盖起来,且每年需要几千两银子维护的做片儿汤的厨房、衣服破了打个补丁比重做还贵之类的段子,更是不胜枚举。

现在仔细想想,什么盐课,什么漕运,跟内务府的利润率相比都特么是渣渣。这才是中国有史以来油水最肥的部门,没有之一!

知县的回答,陈文很是满意,具体的情况还要等相关的调查人员回来再说,他到也并不着急,于是陈文便转而问了问地方行政上的一些东西。只不过,陈文问着浮梁知县,其他几个县的知县们却有些惶急了起来。

饶州一府七县,知府张道澄和鄱阳镇知县郝宗福乃是南昌幕府的成员,洪承畴任命的官员,这两个家伙自然是要跑路的。而其他六个县的知县,只有一个逃亡而去,其他的都坐在此间,等待陈文的初步考核。是骡子是马,接下来在明军这边的起点如何,今天可谓是至关重要,奈何陈文到现在一直在跟浮梁知县聊天,其他人一句没问,叫他们如何不急。

片刻之后,陈文问的差不多了,时辰也差不多了,人也有些倦了。看向另外的几个文官,打算随便问上两句就结束这次的接见,休息片刻后继续接见下一批人员。岂料刚一开口,坐在最下手的那个知县一开口却着实让他精神为之一振。

“禀告国公,学生这几年所在的德兴县境内盛产金、银、铜、铅等多种矿藏,特恳请国公加大开采量,以安德兴一县士民之心!”

无耻的封建官僚为求幸进而出卖他乡的自然资源,不惜破坏自然坏境,必将为后世所唾骂。然而,这份投其所好却也实实在在的说到了陈文的心坎里面,以至于又跟这个知县聊了好一会儿才结束了这一次的接见。

接下来,陈文又见了几批各色人物,吃了午饭,直到了下午才轮到满清的江西巡抚蔡士英和江西按察使秦嘉兆这两个高级文官俘虏。

蔡士英和秦嘉兆还在前来的路上,接见不同人等,要摆出不同的做派和架势,这么来回来去的,陈文也感觉有些疲惫了。伸了个懒腰,转过头便开口问道:“下面几批的都有什么人?”

闻言,负责的幕僚翻了翻册子,继而对陈文说道:“回禀国公,下一波是几个江西本地的士绅,其中还有个和尚。”

“哦。”

………………

自从被明军擒获以来,蔡士英和秦嘉兆就被关在一间牢房里,蔡士英是锦州人,而秦嘉兆则是辽阳人,说白了都是辽东人士,家人和族人如今不是在老家,就是在北京城里,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他们,当初在一地为官,此间又一起落难,交情在牢房里也迅速的攀升起来。

这些天,二人在一起始终里互相砥砺,为大清效忠,也好让家人、族人不至被流放宁古塔那种鬼地方,甚至是满门抄斩。到了今天,总算是能亲眼见见这个折磨了他们几年的老对手到底长什么样子,秦嘉兆还好,蔡士英倒是颇有些兴致勃勃了起来。尤其是一想到能够在堂上大骂陈文,估计消息传回了北京城,顺治也得给他这个忠心耿耿的奴才算个忠烈之士什么的,不至影响到家族的安危。

越是想到这里,蔡士英就越是对这次见面感到期待。片刻之后,踏进了行辕的大院,蔡士英定睛一看,却是一个蟒袍玉带的高大武将兴冲冲的走了出来,直奔着他们而来。

“呵呵,降阶相迎就想让本官归顺于你,做梦!”

与秦嘉兆对视了一眼,二人很清楚的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与自己相同的想法,随即便郑重的点了点头,在这暗地里互相激励了一番。

那个武将大步流星的走来,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蔡士英甚至已经能够联想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无非是走到跟前,拱手行礼,满口请求他们恕罪,更是亲手把他们身上的绳索解开,再呵斥亲兵不懂礼数云云,将他们请进大堂。

这些东西,蔡士英在朝中,在戏里都是见惯了的,就连他也曾用到过。此前在牢里吃糠喝稀,无非是打一棍子,接下来的礼遇就是那枚用以招揽人心的甜枣,来回来去无非就是这么点事儿,想要让他感激涕零却是根本不可能的。而现在,唯一让蔡士英感到担忧的却是这个秦嘉兆,贡士出身,没有见过太多大场面,要是真的脑袋一热就降了,那他们秦家岂不是就完蛋了吗。

想要开口提醒,可是仔细一想,姓秦的一家子死不死跟他们老蔡家也没什么关系。眼见着那武将越来越近,总要把封疆大吏的架势摆出来的蔡士英一看也没有多这句嘴,好给这个武将来个突然袭击。

转瞬之后,武将来到二人近前,可蔡士英却突然发现,这人的目光根本就没有看向他们,而是径直的指向了院门。待到面前,更是擦身而过,连理都没有理会他们。

“国公说了,他今天没工夫见这两个家伙,带回去吧。”

幕僚说罢即走,话更不是对他们说的,而是押解着他们的那两个亲兵。而那两个亲兵闻言更是一把揪住了他们身上的绳索,直接就往来时的路上拽,就像牵马一样。

………………

行辕的门房里,坐着一众等待接见的人员,能够在这里等的,都不是蔡士英那等俘虏,而这几位更都是江西本地的士绅和曾经的官员,互相攀谈之中很快就聊了开来。

愿意亲自前来拜谒,除了礼貌,无非就是有事所求,怎么也不可能说明军的不是。哪怕是他们多少也知道陈文在浙江对当地士绅比较严厉,心有不满也不是这个时候说的。毕竟人心隔肚皮,交浅言深可是大忌讳。

聊着聊着,他们很快就扯到了如今的局势。现在的南方,满清的地盘已经开始少于明军了,剩下的几块占领区更是被分隔开来,眼看着就要互相断绝了。

形势一片大好,自然也少不了对陈文的吹捧,高帽子一个劲儿的往上戴,只要留下点儿压箱子底的,等到见了陈文在拿出来。可是就在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却一下子就冲了进来。心中大骂着武夫不讲礼数,但是仔细一瞅,来人蟒袍玉带,身材高大,那份睥睨众生的气势更是一看就是那种身居高位且视人命如草芥的大人物。

来之前他们已经扫听过了,浙江明军中,有一个国公、五个伯爵和一众挂印将军,都是手握实权的人物。其中自然是以秀国公陈文为首,这本不容置疑。而这群人当中,得赐蟒袍的,好像也有几个,只是一时间分不清楚到底是哪一个而已。

既然如此,众人也顾不得这份失礼,连忙拱手行礼,先不问是谁,把礼数尽了再说。岂料那人一进了门,却是率先拱手一礼,继而问道:“敢问哪位是奉新来的宋先生。”

此言一出,一个刚刚闲谈时不甚起眼的举人反倒是自这些进士之中越众而出,拱手向那武将回道:“先生二字,实不敢当,敢问将军尊讳。”

“某就是陈文。”(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