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八十八章 杀之一字(上)

永历四年 第八十八章 杀之一字(上)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从清军的旗号上来看,洪承畴在府城之中坐镇,经标五镇以及江西提标和江西提标也都在城中,而棱堡的城头,飘扬的则是广信府总兵卜世龙的旗号。

经标五镇在玉山县的前后两战中皆有损伤,尤其是那一场与陈文之间的野战,经标五镇中的中、左、右、后四营更是损兵折将良多,尤其是中镇几乎全军覆没,广信府城的城防主力自然是刘光弼和杨捷的部下无误了。至于棱堡的守将,陈文还真没听说过这个武将。

攻城一事,自有个轻重缓急之分。粮草,明军可以依靠水运,但是军队规模着实不小,长久下去却是不行,陆路又有清军的优势骑兵在侧,最好的办法还是尽快破城以免出现意外状况。而这广信府城和棱堡之间,陈文与洪承畴的想法到也一致,必然是先破府城,再攻棱堡为上。

清军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援兵抵达的,棱堡又怎么看都是个硬茬子,先易后难,对于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的浙江明军而言,才是最为稳妥的。

第一天陈文并没有急着发起进攻,大军在广信府城以东扎稳了营盘,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摆明了稳扎稳打的态度。

这是洪承畴希望看到的,明军越是求稳,耽误的时间就越多,粮草压力也就越大,他的骑兵虽然在玉山那一战中受损不小,但是比起明军却依旧处在优势之中。广信府城以东数十里的地盘早已被清军弄成了无人区,就这么拖下去,凭借着骑兵游弋突袭,明军迟早会撑不下去的。

第一天如此,第二天明军依旧没有动静,不过根据探马和出城袭扰的骑队汇报,明军这两日始终在借助于信江的运力来运送木料,以便于搭建攻城器械。

水运,这是清军所难以干扰到的。信江虽然直入鄱阳湖,但是广信府城在信江上却是常年有浮桥存在的,这是广信府城的一大重要的交通路线,况且逆流而上,艰苦异常,溯流而上或可,突袭实非力所能及。

不过到了第三天,明军依仗着职业化的工兵和携带的大量辅兵很快就搭建好了数量巨大的攻城器械,并且很快就抵近到广信府城的城东。

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所在,广信府的东城墙原本就构筑得比较高大坚固,加之在东门驻扎重兵,并重点将兵署机关设在东门,本就是整个城防体系的重点。当浙江的乱事愈演愈烈,洪承畴也专门对东城墙尽心了加固,再加上这几日的临阵磨枪,总体上也称得上是东南四省有数的坚城了。

明军抵近到城头火炮的射程外开始列阵,火炮、攻城器械和大军依次排开,摆出了攻城的全套架势。

回来的路上吐血昏倒,回到城中也始终是卧床不起,一切的布置和工作皆由南昌幕府和麾下众将自行协调。总的来说,洪承畴的姻亲黄志遴负责后勤,而洪承畴在军务上的助手胡全才则负责协调众将。可是眼见着明军即将开始攻城,拖着病体,洪承畴却还是赶到了城头亲自坐镇。

“经略老大人,您这是何苦啊。”

于路上,洪承畴震慑住了军心,使得士卒的逃亡远比正常情况下要少了许多,再加上回城后对出征清军的拉拢、抚慰,这使得洪承畴在军中的威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回升。只不过,这也仅仅是对比正常情况下的,军队实际上的战损却依旧不小。

江西提标和九江镇标处于围城的位置,撤退也是最为迅速的,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多的损伤,将作为此战的主力。经标五镇中,中营自张勇以下几乎尽没,逃出来的溃兵也已经全无建制,并不存在战斗力可言;左右两营也受到了波及,超过半数的建制被严重破坏;抛开玉琅溪畔已经打过一战了的前镇,也只有后镇的受损程度较低。

“如今的状况,老夫若是还不出来,只怕将士们就更没有战心了。”

这几日的修养,并没有让洪承畴恢复多少元气,用郎中的话说,如今的洪承畴就是在凭借着自身的一股子信念吊着,否则早就一命呜呼了。心病发作,使得这段时间本就或多或少靠着意志支撑的花甲老人。

“江西已经空虚,广信府城一旦失守,陈文在东南便再难遏制。到时候,东南大局败坏,千古之下,只怕不光是汉人要骂老夫是汉奸,就算是大清也不会说老夫一句好话吧。”

精神凌驾于**之上,这本该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洪承畴的目的如斯,大抵也只有他身边的这些效忠于满清的奴才们才能理解吧。

洪承畴在城头上出现,极大的鼓舞了守军的士气,毕竟是仕宦几十载,流寇、清军、南明都交过手,唯有松锦之战和这两次进攻浙江遭逢惨败,对于威望的降低却还不足以达到毁灭性的地步。

虽是五月,日渐酷热起来,但是在城头上,风却还是不小。由王1辅臣扶着走来,洪承畴在被风的东城门楼子前坐定,却已经消耗了太多的体力,指挥作战也是在不可能成行的了。不过他来到此间,其存在的意义也不过是个精神象征而已。

城头上清军早已摆好了架势,城下的明军也在片刻之后也算是准备完毕,唯有出乎于清军意料的,却是明军并没有第一时间派出使者劝降,反倒是将一辆两头牛拉着的大型牛车来到了两军阵前。

“张提督!”

牛车上引发了城头清军惊呼的正是张勇,一等靖逆侯,世袭罔替,比起洪承畴日后的那个可怜兮兮的三等轻车都尉,还特么只能世袭四世的爵位可是高了十四级之多,洪承畴陈文都不打算留着,更何况是张勇了。

“城上的鞑子听着,逆贼张勇,初随左良玉之时,残虐百姓,无恶不作,名为官,实为贼。降虏以来,围剿义师,屠戮生民,其罪罄竹难书,更有吉安屠城之举,实乃人面兽心之辈。今于阵前剐之,以儆效尤。”

传令兵收起了铁皮喇叭,调转马头返回明军的阵线,在明军战阵方向飘来的欢呼声中,城头的南昌幕府官员们面色不是铁青,就是煞白,竟无一人再有半点儿人色。

“陈文,这是在逼守军死战啊。”

“不,他是有破城的信心,此举只是在摧折将士们的士气。”

胡全才说过了话,不由自主的咽了口唾沫,看向城外的明军战阵也是一脸的畏惧之色,似乎想起了什么。

“须得注意那些铁面人,决不可让他们靠近城防!”

掷弹兵在上一战中直接导致了清军的惨败,在每一个参加过那一战的清军心头无疑都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试想一下,一旦手榴弹再度于清军中爆炸,到时候恐怕根本用不着明军登城,清军就会自行瓦解。

“胡道台所言乃是兵家至理,切不可让那些家伙凑近了。”

“正是,正是。”

“……”

城头上叽叽喳喳的响起,城下明军对张勇的凌迟之刑也正式开始了。

如当年凌迟马进宝的流程一般无二,牛车上的刽子手拍了拍张勇的胸膛,一刀下去就将他右胸乳粒旋了下去……

凌迟开始上演,但这并不是陈文率领大军前来的目的,阵后,数千被俘的清军换上了明军的军服,只是没有披甲而已。随着陈文的一声令下,手持着剪刀的明军辅兵纷纷上前将这些清军的辫子剪了下去。

“尔等附逆已久,按理说,皆当是如那张勇一般。然则上天有好生之德,看在你们都是汉人的份上,本国公今天给你们指一条生路——作为我军前驱,攻上城头的,免除死罪,入苦力营为奴五年恕罪;砍下一个鞑子的脑袋,免除死罪,入苦力营为奴一年恕罪;砍下两个鞑子脑袋,免除死罪,本帅派人送你们渡过长江,还乡;若是能够击杀或生擒南昌幕府官员及守军游击以上军官者,可自俘虏营中自行挑选二到五十人返乡;最后,若是能擒获洪承畴,赏白银五百两!”

这些俘虏之中,早已经过了第一轮的清洗,那些参加了肉搏战的清军俘虏早在玉山县就已经都变成一具具尸体,剩下的这些不是殿后部队的,就是后面几个刚看见明军就被掷弹兵轰烂了的方阵,此间正好用在蚁附攻城上面。

“愿意为了这条活路拼一把的,到阵前领把兵器,不愿意的,就把脑袋留下,本国公不养闲人。”

陈文的话一出口,立刻就有清军自告奋勇参加敢死队。拼一把还有机会活下来,运气好点儿还能混个回乡的机会,若是不去则干脆就直接是死路一条,这个名义上的选择题根本就没有跟他们选择的余地,很快这些清军就做出了选择。不过,为防他们冲城时三心二意,陈文还是往里面加了一层保险。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是鞑子皇帝说的,但愿你们还记得。”

下意识的摸了摸脑后,不管是否如此,那些清军无不打了一个寒颤。奈何明军强悍,满清那边剪了辫子也就意味着会成为别人眼里论功的首级,生路只剩下了这么一条,也只得听从明军的安排了。

片刻之后,两军阵前的凌迟之刑还在继续,大队的清军俘虏来到了阵前,只待战鼓甫一敲响,他们便开始向城下冲去。

攻城,第一步的任务便是拆除那些木桩子和矮墙,这些东西是用来阻碍攻城器械前进的。城下还有这些东西,陈文自然不可能出动攻城器械,总要让这些炮灰把场地清理干净再说。

大批的清军俘虏出动,他们手上的家伙大多都只是一把锤子、榔头,运气好的能混到把浙江明军工兵制式的斧子、铲子,冲到木桩子前就开始了拆除的工作。这些木桩子皆是在城头火炮的射程范围内,一旦开始清理,清军的火炮也毫不留情的开始了射击。

这时代火炮的射击精度不高,专业的炮兵都需要良好而长期且科学的训练,这一点对于清军来说实在是不可能完成的。是故,当炮击开始,俘虏们清除木桩子的举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干扰,反倒是有不少炮弹射到了自家在城外的工事上。

这些东西本就是用来拖延时间的,任谁也没有什么好稀罕的,倒是在无形中省了这些炮灰不少的力气。不过随着清除的深入,伤亡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城头的一处增建起的炮台上,清军一炮射来,径直的轰在了一根木桩子上。这根木桩子正由着几个俘虏奋力的拆除,奈何他们手中只有一把把破刀片子,拆除起来实在费劲。可是再费劲也不过只是耗费些气力,这一炮轰在那里,竟直接将几个俘虏轰倒在地,炮弹上裹挟着的巨大动能传递到弹起的木桩子上,更是将那个正当面的俘虏打得当面喷出了一大口鲜血。

受创的俘虏躺倒在地上,血液从口鼻中汩汩的涌出,胸口更是出现了一大片的凹陷。眼见着是不活了,兔死狐悲的俘虏们却也没有敢停下来,这只是运气的问题,若是不能完成明军交代的任务,那就是死路一条了。

明军阵前的凌迟还在继续,嘴里塞了核桃的张勇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但是随着身上的肉被一片片割下来,那些承受着无形的压力的俘虏们的动作也越加的快了起来,很快就清理出了大片的木桩子,抵达到了那一处矮墙的所在。

这种矮墙是陈文在安华镇棱堡的外围防御设施修建时用过的,欧洲也有,可以用来给火枪手和炮兵作为简单的防御工事,但是到了此间,却仅仅只能是用来阻碍攻城器械前进的。

当初的安华镇,明军数量较少,不适合出城防御,而到了今天,刚刚遭逢了一场惨败的清军却更是没有派出鸟铳手出城的勇气。然而,在设计这条矮墙之时,洪承畴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如今的这条矮墙既可以用来作为障碍物,更是城头火炮的一个简单的距离坐标。

俘虏们开始拆除矮墙,城头上的清军火炮登时也密了起来。眼见于此,陈文便下令让下一队俘虏上前助战,以便于尽快将矮墙拆除掉。

良久之后,在付出了不小的伤亡后,俘虏们总算是将矮墙拆除了大片,明军的攻城器械即将受到的阻碍也大幅减少。

矮墙内还有不少木桩子,以及一条引自信江的护城河,不过却也不足以再阻碍明军太多的移动速度了。伴随着攻城器械和大量的火炮开始推动着上前,陈文也向李瑞鑫下达了命令。

“让骑兵做好准备,马上就轮到他们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