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三十八章 敌意

永历四年 第三十八章 敌意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此话甫一入耳,陈文腾的一下子便站了起来,转过身,不可置信的看着显然已经被他在这一瞬间的举动惊呆了的小妇人。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对于南明时代的士大夫,后世更多人所看到的还是诸如史可法的壮烈和无能、张煌言的坚韧和不屈、堵胤锡的回天乏术、洪承畴的为虎作伥以及钱谦益的“水太凉”和“头皮痒”,便是如何腾蛟,更多看到的也是他被俘之后的不屈而死,而不是他主政湖广期间的昏聩和自私,以及这一切所造成的恶果。

这些东西,透过历史,陈文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在被冯京第以阉党余孽为名排挤、被曹从龙以不忠于鲁王监国为由背叛、更是被一次次张榜招贤,肯为明军效力的大多不过是些童生和没有功名的读书人,而那些享受着优待政策的“地方贤良”却往往视若无睹,宁可憋在家里也绝不出来为明军效力,即便是吕留良的文章已经开始在浙江明军的控制区范围内广为流传亦是无动于衷的遗民们感到恶心得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相较之下,后世被人骂得无地自容的钱谦益、连名字都极少为人所知的陆宇鼎,他们每一次前来都会携带多则十万两、少则万余两的会票。便是已经被满清通缉多年的黄宗羲也在竭尽全力的搜集情报,为的就是让这支浙江明军能够尽快发展起来,以挽此天崩!

当然,他们终归是少数,更多前来襄赞军需的士绅,一个个在家乡都是巨富,但是一旦来此间,数十两、十来两银子甚至可能连路费都不如,他们也一样拿得出手,还会口口声声着如何的家境贫寒。可即便是这样,陈文从来没有歧视过,一声声的感谢也从未吝啬过,对于这份“可怜”的支持更是一视同仁的记录在案并铭记于心。因为愿意贡献一份力量与否是态度问题,多少是能力问题,总比那些什么也不做的要强上太多了吧。

人各有志,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某些既不肯在此危亡关头尽一份力量,享受着优待条例,还要反过来在税赋上各种挖浙江明军的墙角。拿起筷子吃饭,放下筷子骂娘,这就实在不厚道了吧。

人是以个体存在的,同一阶级出现不同的人物也是极为正常的。只不过,周岳颖的娘家同样是士人阶级,一个士绅家庭教养出来的闺秀、才女,却嫌她的夫君对与她的娘家同阶级的那些同侪之辈太过心慈手软,这等跨越阶级立场的言论实在把陈文吓了一大跳。

“妾身失言了,还望夫君恕罪。”

自陈文的动作所引发的震惊中反应了过来,周岳颖连忙拜倒在地,整个人也如寒风中的花朵般微微颤抖了起来。

扶起了面前的女子,陈文斟酌了一下措辞,继而略带试探性的问道:“娘子,岳家不同样是士绅吗?”

“妾身的父亲和大伯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好,却深以不能为朝廷效力感到遗憾。妾身的兄长和两位堂兄却都已经出仕了,与那些遗民已经划清了界线。更何况……”说到这里,原本还有些战战兢兢的周岳颖更是扬起了脖颈,直视着陈文的目光回答道:“更何况妾身姓陈,自然要为陈家考虑!”

“……三书六礼,妾身这辈子都是陈家的人……”

古人说出嫁从夫,女子嫁了人遇事自然要为夫家考虑。况且,周岳颖的话原本针对的就只是那些不肯出仕为陈文所用的遗民,与周家根本挂不上勾,甚至陈文与周岳颖的婚姻也可以被认作是浙江军功地主集团与愿意出仕反抗满清民族压迫的士绅之间的联姻。倒是他往日所学中对于古代阶级的概念太过于根深蒂固了,反而忽略掉了这本就应该是正常的反应。

“你说的没错,或许从前力量还不够大,只能忍让一二。今时不同往日,只不过……”

江浙的士人阶级力量极其强盛,便是历史上在未来的十来年,满清借“通海案”、“哭庙案”、“奏销案”这清初江南三大案,如“明史案”、“南山集”等文字狱,以及如“台州两庠退学案”之类的影响稍小的案件大肆打击了江南的士人阶级,可是在那绵延数朝的文字狱中却还是无法抑制其势力的巨大影响力,只是配合着对君臣之义的大肆宣传杀出了有清一朝两百余年的奴才而已。

这个阶级几乎无法根除,也完全没有必要根除。他们本身就是文明传承中最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即便是单纯的治国,也少不了他们的存在。如果没有了儒家士人阶级,治国难道要用武人、商人?汉唐武人乱政,殷鉴不远,就在夏后之世!

文人政府是大趋势,只是明末的儒家士大夫阶级本身就已经走上了一条歧路,而满清用文字狱和奴化教育将他们变成了奴才,更是通过他们将奴才的辫子根植到了普通百姓的心中。

陈文并非与这个阶级有着多么大的血海深仇,欲将其连根拔起而后快,他还远没有不自量力到那个地步,也没有打算过如此。只是这些年下来,受到的掣肘实在良多,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阻碍的话,甚至掣肘的力度哪怕只是小一些,恐怕现在他早已收复了南京,封锁长江以坐观满清自败了。

陈文的声音不大,可听在周岳颖的耳中却宛如惊雷一般。成亲已有些日子了,况且原本她就在观察陈文和这支浙江明军,还有她的兄长周敬亭这么个近水楼台,对于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是清楚。只是没想到,陈文竟然真的抱着找儒家士人阶级麻烦的念头,而且还愿意毫不讳言的对她付诸于口。

三步并作两步,周岳颖便走到了书房的门口,打开房门,见只有她的陪嫁丫鬟正坐在回廊里等候着吩咐,便向其使了个眼色。而后便关上了房门,返回到陈文身前,搬了旁边的那个圆凳坐在了陈文的身旁,一双如水的眸子中感动和情意早已浓得化不开了。

“夫君信任,妾身铭感五内。以妾身愚见,皇明祖制是皇明祖制,可那些遗民若是没有夫君,现在只怕还生活在马进宝的**之下,鞑子朝廷也不会优待他们。便是去了马进宝,一样会有张进宝、李进宝,哪有如今这般既可以保全衣冠,又可以享受到优免的政策。可是这些人享受着夫君带给他们的好处,不出来相助也就罢了,还要占咱们陈家的便宜,着实可恶。”

陈文记得,据他所知,周敬亭原本也是个打算当遗民的生员。后来因为险些死于马进宝、张国勋撤离金华时的放火烧城,才托了孙钰的关系投效到他的旗下,被当作马骨放在了身边。

只不过,此刻他面前的这个正握着秀气的小拳头,一脸气愤的小妇人却显然把这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出仕与否,尤其是有没有给她男人相助一二在她眼里已经成了士绅善恶的评价标准之一,尤其是那话里话外“吃着陈家的,不给陈家干活还可以说是人各有志,可还要捣乱就都不是好东西,必须得严加惩处”的言下之意,听得陈文差点儿笑出口。

或许在这个时代,家与国之间的差别,地位越是高就越是含糊。摇了摇头,陈文笑着说道:“这话说的,好像这六个府都是我的封地似的。”

“妾身失言了。”

口中说失言,但面上却还是不以为意,似乎在她看来,若是能将满清从中国驱除,便是把浙江都封建给她的夫君也是应该,现在把心思用在经营自家的封地上也不过是提前了一些罢了。

只不过,转瞬之后,只见周岳颖眉头深锁,继而向陈文说道:“夫君,这些忘恩负义之徒,固然是人品低劣,但是在地方上却都有着不小的能量的,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和他们撕破脸为好。”

“确是如此。”

深吸了一口气,哪怕鼻息之中已满是女子所散发出的幽香,可陈文的脑海中却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绮念。

随着军功授田制度的展开和扩大化,浙江明军所代表的本地军方势力必然会与儒家士大夫阶级产生矛盾,因为他们同样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的大量持有者。没了满清的横征暴敛,这两个土地持有最大的势力和阶级,必然会在田土和佃户的归属上出现对立。

现如今,陈文手中不过六个府的地盘,浙江的上八府都还没有占全,可是民间,尤其是金华府这个分地最为广泛和巨大的府的民间就已经有了士大夫的不满之声。

从陈文看来,军功授田可以提升士气,增强将士们战斗的勇气和**,提高军队忍受伤亡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降低士绅的掣肘。但是对于那些士绅来说,授田,而且是免税田不仅将只能他们拥有的福利同时授予了军户这等贱民,是对他们的羞辱。更重要的是这样会减少他们利用合法与非法手段获取田土的途径和数量,水源、田土,尤其是对佃户的争夺更是侵犯到了他们的利益。

万历朝,万历皇帝在提升了他们的优免政策的同时,于工商税收上加大了收缴的力度。于是以东林党为代表的东南士绅绝口不提优免,一个劲儿的用万历苛政,以及各种各样的污言秽语来辱骂准备这位刚刚给予了他们好处的皇帝。甚至在天启、崇祯两朝通过攫取朝政主导权来设法免除工商税收,将财政压力分摊到普通农民的身上,导致局势出现更大幅度的恶化,为的也不过是每年少向朝廷缴纳一些税赋罢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陈文在当年曾经在书本、在媒体、在网络、在影视文学作品等方方面面不止一次看过、听过的出自明朝末年那位叫做顾炎武的大儒用灵魂所发出的呐喊。

真的来到了这个时代,这样的人,看到过很多。王翊、冯京第,以及素未蒙面的那些不屈而死的英雄们,每每想起他们,陈文都会感觉到即便他们已经不在了,但是灵魂却依旧在他的身边,为他的每一次胜利而喝彩,哪怕是对他这个人心存偏见,但是对浙江明军所取得的一次次大捷想必也会感到慰藉。

逝者已矣,或许那些也都只是陈文的臆想,但是每一次看到诸黄宗羲、钱谦益、吕留良、孙钰这样的士人在为浙江王师奔波、操劳的身影,陈文也坚信着,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为挽救华夏命运而战斗!

可是这样的士人在这个时代却终究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更多的士绅不是选择出仕满清,就是待在家中做遗民,往往是到了满清真正侵害到他们的利益时才会奋起反抗,其于大局则多半是无补的。

说明白了,就像顾炎武、温睿临等人对当时的儒家士大夫阶级的批判那样,这个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心中没有家国,没有君臣,有的只是他们自身的利益。是故,有便宜就一定要占到底,亏,哪怕只是与权力所对等的义务,也绝不吃哪怕一星半点儿,任何人只要敢侵犯到他们的利益,那么就一定会借口诸如与民争利之类的说辞来在道德上进行污蔑,甚至是挑唆百姓出来与其进行暴力抗争。

现在,双方的矛盾才不过是刚刚出现些许苗头,而现在陈文的浙江明军还在保护着他们不被满清所欺凌残害。但是即便如此,这些在明末嚣张惯了的士绅们还是像当年那般,迫不及待的发出反对的声音。甚至不用去揣度,东阳县提刑司的官员在张益达杀人案中的罕见的越权表现,也完全可以理解为是这些士绅在对他进行试探,甚至是在示威!

“那娘子觉得,该当如何是好?”

眉头微微皱起,睫毛低垂。良久之后,只见周岳颖再度抬起头来,满脸的决绝将她的心思表露无遗。

“妾身以为,如今鞑子在侧,夫君又以驱除鞑虏为己任,不可盲目操切。不如设法对其分化瓦解,拉拢那些愿意为夫君所用的,打击那些为鞑子效力的。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设法增强夫君手中的军力和田土,此消彼长之下,总有一天这些家伙只能为夫君所用,再不能成为挡在夫君路上的障碍”

周岳颖的想法,自古以来都是惯有的套路,饱读诗书的她能够想到这些并没有让陈文感到意外。对于面前的这个女子,陈文从未有拿她当作过花瓶,可是让他断然没有想到的是,包裹在平日的柔媚和知性的内在,原来远比他看到的那些更加,嗯,精彩。

“想不到,我竟然娶回家一个女诸葛。”

陈文拊掌而笑,可是面前的女子却是一阵慌乱之色。

“妾身,妾身……”

“好了,我没有什么不高兴的。别忘了,你夫君我可是个大英雄,大英雄难道会小腹鸡肠到连自家媳妇为自己着想都要心生不快吗?”

“是,是妾身多虑了。”

嘴上如此,可是陈文却依旧在周岳颖的眉宇见看到了些许的不安。世风如斯,即便受到了那些明末的思想解放所影响,但是长久在这样的环境和风气之下,眼前的这个女子一样摆脱不了那种弱势身份的影响。

自太师椅上站了起来,陈文便双手将眼前的女子搀了起来。“你是我的妻室,愿意为咱们陈家,愿意为我分忧,我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怪你。别想得太多了,别忘了,你可是安远侯府的夫人,我陈文的娘子,并非是什么寻常的女子。”

四目对视,周岳颖的双眸中很快便被朦胧的雾气所笼罩。“夫君说的是,妾身不会再这般自怨自艾了。”

“你也知道不该这样啊。”安抚了眼前的佳人,陈文郁结于胸的烦闷也消散了一些。“如何增强自身的实力,娘子可有良策?”

恢复到了最初的气氛,甚至在周岳颖的心中,那份隐隐约约的惶恐不安,出于唯恐会被陈文所厌弃的恐惧也在安抚下悄然消逝,只剩下了一片豁然开朗于胸。

“妾身以为,夫君以田土养壮士,行军功授田之法乃是不二良方,需顶住压力坚持下去,日后必有所成。另外,太祖、成祖时的文武殊途的格局,如今在此间也得以复现。只是士绅的影响力还是过于巨大,还需要加以抑制才好。”

“抑制?不,单纯的抑制只会激化矛盾。要在影响力上超越他们,并且影响他们,使他们跟着我们的节奏。”

听到陈文有此一言,周岳颖不由得娥黛轻皱。在她看来,士绅的话语权极重,尤其是明末的江南,地方官的权利屡屡被士绅所挑衅,现在是乱世,他们或许有所收敛,但是想要争竞,就凭这几万大军却还是不可能的。

直到良久之后,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她的双眼陡然一亮,继而向陈文问道:“夫君所说的可是那华夏复兴会?”

能够想到这个,已经不简单了,只是远没有那么简单罢了。

“华夏复兴会,算是,但也只是一部分而已。军队、军功授田、以及专收专卖的制度,这些都是用以提升硬实力的。战胜鞑子所造成的影响乃是软实力,但是仅仅靠士绅来对民间加以影响,却也会受制于人。超越,这个过程很漫长,不过现在却已经可以开始去着手了。”

说到此处,陈文自信一笑。“我以前听过一句话,现在改一改,正好用在此间。那便是,硬实力、软实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