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九十二章 僵持

永历四年 第九十二章 僵持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四月下旬,东进的南路清军完成了合流,并且在衢江与明军隔江相望。

合流之后,清军在江山港和衢江以西的一线连营十余里,深沟高垒,遍布其间。用大量的浮桥沟通南北,以数道铁索横贯常山港,并在常山港和江山港两岸设有大量的烽火台以防止明军水营杀入,可谓是做足了一副利用衢江来死守的架势。

自衢州的城头,陈文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远处不断兴建的各类防御设施,将清军的连营彻底变成了一个个摆了阵势的“堡垒群”。

辅兵们辛勤的劳作着,这些从江西、福建和衢州西部三县的乡下强拉来的夫子使用着简单的工具在清军的监督和鞭笞下将壕沟一寸寸的挖深,将壁垒一点点的太高,将大营逐步构建完整,甚至就连鹿角丫杈和其他的守具也都是由他们来负责搬运和安装的。而他们换来的,则只是一天两顿稀汤寡水的菜粥和碗底儿大小的杂粮饼子。

每天都会有累死、累病、或者只是累晕了的辅兵被清军扔下衢江,清军是没有在这些消耗品上浪费药材和精力的习惯的。也正因为如此,每天都会有辅兵想要设法逃出清军的掌控,上山、下河,无所不用其极。

只可惜,能够成功的却很少,因为那些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的清军军官们所设计的连营,防范的不只是对面的明军,也包括连营中的清军士卒和辅兵。

“辅仁,这样下去,受苦的还是咱们汉家的百姓啊。”

孙钰很清楚,这段时间陈文始终在寻找着可以利用的漏洞或是其他什么,可是却始终没有什么头绪。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倍增,这些话他本来是不想说的,可是站在城头上看着衢江对岸的清军将那一具具还在挣扎或是还有可能会挣扎的“尸体”抛入江水之中,心头的愤怒和急切却再难以压制下来。

“我知道的,现在,我还需要再等一个机会。”

根据参谋司日以继夜的推演,清军如此行动的主旨和步骤也已经被陈文摸出了一些,其中如在衢江先大肆修建连营,摆出了一副死守的架势,这也得到了印证。

然而,清军这几路大军,东路兵力最少,却要面对处州府城和一座比安华镇棱堡稍小的堡垒;北线的清军确实不少,但是安华镇棱堡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早已进行了新一轮的扩建,早已从原本的简易棱堡开始迈向复式棱堡的范畴,更是易守难攻;而严州方向,清军依旧龟缩在桐庐,看那个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那里是明军的主攻方向呢。

眼下江西的主力已经和福建绿营合流,清军抱成了团,却没有伺机而动,甚至就连起码的骚扰也无,只是与明军隔江对峙,实在诡异非常。

唯一的可能,就是清军正在等待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必然是可以形成他们在一个点上实现突破的才行,否则这样耗下去,财政上的压力虽然比陈文小,但是洪承畴也未必能撑那么长远。毕竟满清从全局上可是在东西两线用兵,再加上养活那些旗人、绿营、官吏以及镇压各地大大小小的抗清起义,耗用实在良多,洪承畴始终没有进展的话势必将会受到满清朝廷的攻讦。

内部的掣肘,这是陈文在去年曾经经受过的,不过他不可不敢去和洪承畴赌运气,去赌一赌满清朝廷会不会因为迁延日久而临阵换帅。

透过历史的迷雾,陈文可以看到,满清今年的处境远比历史上要恶劣,虽然看上去只是多了他一家,但是洪承畴没有出任西南经略,西南明军压力骤减;广东的二藩现在也只剩下了一个,李定国如果去了广东的话那么也会轻易得多;而郑成功那个不安份的家伙已经占据了漳州,议和之事也十有**就不会再上演了。

思来想去,洪承畴出任东南经略后如此心急火燎的发起围剿,陈文相信,那个狗汉奸是不会让他等太长时间的,一定会在一个点上实现突破,当他暴起发难的时候,就是野战爆发的时刻!

而在浙江,野地浪战,戚家军是没有理由会输给任何人的,哪怕只是他手中的这支改良版的复制品也不会!

“等赶跑了洪承畴,衢州三县还是要减免税赋的。”

陈文的乐观,或者说是苦中作乐很快也感染到了孙钰,使得他也不自觉的失笑了一番。

“我会盯好那些官吏和士绅的,必不让那些蛀虫害民的。”

聊了片刻,孙钰便回返衙门,继续监督衢州的官吏准备守具、清算存粮存银以及安排难民前往汤溪的难民大营等事,很快就忙得不可开交起来。

与此同时,衢江西岸的清军连营,李本深的主帅大营之中,此番集结于此的清军各部的众将推杯换盏之中,同样是忙得不可开交。

经过了几次被众将遮丑为“戏耍陈文小儿”的闻风而逃,虽然最后一次实在有些狼狈,但是清军还是实现了合流,并且在这衢江的西岸修建起了大片的连营。根据洪承畴的计划,这第一步的进逼,算是已经成了。

事实上,从前的历次围剿,都是由浙江清军为主,最多再抽调一些其他省份的清军,如舟山之战中的苏松总兵王璟、神塘源之战中的江西提督刘光弼和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反倒是历次东南各省有事,浙江清军却总是作为援军出现。原因为他,浙江清军的战斗力和兵力在这东南四省都算得上是翘楚,自然不断的驰援其他各省才能保证满清在东南的统治。

然而,这一次的围剿与此前和历史上的往后早已大相径庭。围剿各部之中,东路和北路还都是浙江绿营不假,但是作为主力的南线却是清一色的外省清军——三支福建绿营、两支江西绿营,一支江南绿营、还有两支来自北方的清军组成了这支大军。

只是这兵一多了,小团体自然也在所难免的。北线的清军几乎全部出自黄得功的余脉,东线是两支杂牌的绿营兵,这自不用说。

而南线之中,主帅李本深是高杰的外甥,徽州总兵胡茂祯则是高杰部的先锋大将,二人关系匪浅,自然可以算是一派;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虽然也是出自黄得功帐下的,但是并不在北线,平日里自然是和同为福建绿营的杨名高、王之纲二人更为熟稔,哪怕只是一起被郑成功痛扁过、一起被陈文吓退过这也是交情不是;同样的道理,江西的刘光弼和杨捷也应该算是一路,不过刘光弼在神塘源之战中实力损耗太大,杨捷手中却有三千山西兵,在未来的战事中也必然会更有机会立功,使得这两人之间颇有些微妙。

算来算去,只有河南抚标的那两个游击算是自成一派的,此刻在大帐中饮宴也是二人一桌,张口闭口的河南方言听得旁边伺候的侍女愣是半天连一句都没听全。

“咳咳。”

一声轻咳,只见为首的李本深摆了摆手,大帐中伺候的侍女和歌妓纷纷敛身退了出去,就连众将带进来的那几个亲兵也都退到了帐外。转瞬间,这整个大帐之中只剩下了李本深以下的各路清军主将。

“经略老大人的谋划,我等已算是完成了这第一步,本帅已经向老大人禀告过了,还望诸君能够严防死守,勿使逆贼陈文有可趁之机。”

“洪老经略的谋算人人信服,况且李大帅有令,我等自然是无有不从。”

“正是,正是。”

胡茂祯的附和立刻引起了众将的响应,不说什么吃人最短之类的话,李本深是经略左镇提督,洪承畴的亲信,即便不看在李本深的面上,也要看洪承畴的面子,众将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那就有劳诸君了。”

李本深说罢,随手打了一个响指,那一队歌妓又翩翩而来,为这军中的饮宴助兴添彩。一时间,这莺歌燕舞充斥其间,只有对洪承畴的谋划知道得最为全面的李本深还没有立刻进入到饮宴的状态之中。

“但愿刘之源和石廷柱能够如经略老大人谋划的那般,但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