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三十章 秩序

永历四年 第三十章 秩序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对于那四个满清的官员,陈文打也行、骂也行,甚至死就算是把他们都宰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他们的头上是顶着个汉奸的骂名的,陈文面对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一些。

可是孔衍桢不一样,他是孔家南宗的嫡脉,是孔子的第六十五世孙,别说是打骂了,就算是话说的重了点可能会引起儒家士人阶级的群体性敌视。

虽说千夫所指他根本不怕,早年跑业务、赔笑脸练出来的脸皮也不至于因为几句话就无疾而终,可是他现如今肩负着驱除夷狄、恢复汉家江山的重任,今天做的事情也是重新为南明夺回正统的光环。就像南宋时孔家可以南下一样,南明同样可以,也需要有孔家南宗的效忠。但若是为此而把自己给装进去,却也是没有必要的,今天借着喝骂韩养醇和成晋徵已经是极限了。毕竟在这样的时代,陈文绝不能落下个威逼圣人后裔的话柄。

奈何,这嘴长在别人身上,陈文不可能把所有人的嘴都堵上。今日之事,那几个满清的官员必然会添油加醋,已经被他气了个够呛的韩养醇和成晋徵且不提,只说冯如京和李际期这两个家伙,可谓是不叫唤的狗才咬人,这根本无须作他想。

孔衍桢已经由陈文的亲兵送回了孔家,具体如何还得让孔家自己去决定,但愿临行前的那几句质问能够起到作用。至于那几个满清的官员,陈文突然不想那么轻易的放他们回去了,总要再榨取一些剩余价值才行。

只不过,现在的陈文暂且还顾不上这些鸡零狗碎的事情,这座府城确实是拿了下来,但是很多事情却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城防方面,明军已经彻底控制了起来,可是城内的状况却差到了极点。由于陈锦的所作所为,民间的粮食储量已经低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富户被冠以罪名几乎是一扫而空,中产之家的存粮也几近耗尽,至于普通百姓和那些穷苦之家则早已陷入到绝境之中。

衢州城内,草根、树皮、鼠雀、牛马已搜索食尽,一些吃了观音土的百姓已经出现了排不出粪便的现象,照这样下去迟早就活活胀死。

至于食人的现象,据说下面报上来的情况也是并非没有,陈文知道这里面不乏时间过短而被人隐瞒或是夸大的,但是饥饿的现象却是实实在在的出现在了这座城市之中,而这一切都是来自陈锦的残忍。

陈文知道他错了,原来陈锦并非是化身死灵法师,将衢州百姓变成骷髅战士,这个狗娘养的王八蛋是打算用一城的数万百姓的血肉喂饱他试图将功补过的贪欲,为满清守住这座城池。

这件事情随着李进忠等人逃到了明军大营陈文便已然知晓,其用心之狠毒着实让知情者为之骇然。食物容易解决,但是这座城市的富户几乎一扫而空,剩下的都是满清的官员,这些人却是陈文需要打击的对象,四省通衢之地,曾经浙东八府最为富庶的所在,现在却连一个起码的商业体系都没有了,因为人没有了,一切就都不复存在了。

现如今,陈锦死了,城池也落到了明军的手上,可是他的目的却达到了。明军必须在此地坐镇一段时间来等待这座城市恢复生气,维持起码的秩序。

明军彻底控制住这座城池时已是午饭时分,对于城内的状况陈文先前就有了一个完整的计划,由幕僚和军队协同执行。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很多百姓都处于饥饿之中,甚至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

明军入城后依旧出现饿死人的现象,这是陈文所不能容忍的。于是,进入城池之后,明军按例首先将库房据守了起来。直到确认了城内已经没有了清军的抵抗,随着安民告示的张贴,中午时分,陈文按照府城的十字街将城内分为四个区域,每一个区域设一个施粥点,由明军负责维持秩序。

府城的县衙前,荣虔正拿着自家里带来的碗和勺子在明军的施粥点钱排着长队。看着人流尽头的明军伙夫正在一勺勺的给百姓盛着粥,虽然不知道粥是稀是稠,但是远处能够依稀听到百姓的感激之声,想来应该不会像之前满清的官府那般稀到了和水差不多吧。

荣虔一家六口,出于对这支莫名好心的明军的不信任,只有他和他的妻子在明军发布安民告示,走出了家门前来施粥点。因为明军确实是在施粥,而且大队的明军还在维持秩序,看起来也不似那等军纪败坏的军队,他的妻子才连忙赶回家去把父母妹妹和幼子带来领粥。

人流在缓缓向前,远远望去,每一个领完粥的都会被指引到不致干扰到队列的边上,他们会在那里把粥吃完,然后离开。至于是选择回家,还是转一圈回来继续领粥,那就因人而异了。

过了好一会儿,荣虔已经行进了一半的距离,人流尽头那米粥发散出来的香气越来越浓重,周遭也咽口水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他甚至从一个路过的百姓手里面看到了一碗筷子插进去都不会倒的米粥,感觉和米饭已经差不太多了。

类似的情景很多人都有看到,饥饿感的急速加剧导致了部分人开始不守规矩起来。然而,任何想要恰位置的,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会被明军拖出队列,扔到最后重新排过,其间自然也少不了被踢打几下。

几个以身试法的倒霉蛋只得重排之后,荣虔前面队列的秩序开始井然了起来,而后面,则依旧是那个样子,恰位置的现象时有发生,就连明军也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那里。

这些对于他而言都不重要,因为距离施粥点越来越近,他的家人却还没有赶来。按照明军的要求,领了粥就要赶快吃掉,不允许在那里耽搁时间,围城的这些天,尤其是最近,荣虔虽然也饿着肚子,但是却不似母亲和妹妹那般辟谷,他排在这里让妻子回去就是为了能够借着读书人的身份多盛一些给母亲和妹妹食用,眼下家人迟迟未到,这让他已经开始急得冒汗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家人的呼唤,可是他却不能脱离队列,只得焦急的看着家人过来,同时也把远处的几个明军吸引了过来。

“领粥需要排队,不能恰位置,这是规定。”

为首的明军一看就是个军官,似乎是看了荣虔的父亲那副老夫子的打扮才容他过来。眼见于此,队列中的荣虔连忙和周围的几个人说了两句好话,又与左近的一个明军说明才赶了过。

待行到家人跟前,他上前便是拱手一礼,继而向那军官解释道:“这位将军,学生是在前面排着队的,并非恰位置,学生的父母和妹妹最近几天都没有吃饭,还望通融则个。”

“将军不敢,某只是个把总。”那军官看他是个读书人,倒也客气。“学生,你是读书人?”

听到有此一问,荣虔精神不由得一振。“正是,学生是湖广永州府的生员。”

“湖广啊,据说很远的,你怎么会在这里?”

军官满眼的怀疑,荣虔只得继续解释:“家乡兵荒马乱,官军和鞑子在那里反复争夺,学生只得投亲至此。”

“原来如此。”

荣虔看得出来,那军官似乎还有些犹豫,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便连忙说道:“学生曾在故湖广督师何老大人的幕中做事。”

原以为通过抬高身价便可以获得一些方便,虽然这段过往他本不愿再提,可是眼下情势所迫,谁知道明军的施粥还会持续多久,能早点让家人吃上粥总比少说这一句话,结果却导致家人吃不上这口热饭要强吧。

可是他却没想到,那军官听了湖广督师何老大人的说法,脸上却突然浮现出一丝不悦,继而向他确认道:“你说的可是何腾蛟那厮?”

直呼其名,这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尤其称呼的还是不屈殉国的朝廷高官。闻言荣虔登时便是一愣,就连接下来的回答也只是机械性的反应。而此时,那个军官却也再没了那副客气,反倒是公事公办了起来。

“不行!”

听到这话,荣虔根本没有想到会是如此,他根本不知道由于曹从龙之乱的发生,这支明军对于监军文官的抵触心理极强,尤其是何腾蛟,在通报中那可是个比曹从龙还不是个东西的奸佞,他自称曾在何腾蛟那里做过幕僚,自然是适得其反。

人流还在缓缓向前,他之前所在的位置距离施粥点越来越近。眼见于此,荣虔也有些着急了,连忙向那把总表示他和他的妻儿可以立刻到后面重新排过,只求让他的父母和妹妹排在他的那里即可。可是这个军官却依旧是那副公事公干的样子,丝毫不肯优容,直到另外一个看起来级别更高的军官走了过来。

“学生和学生的妻儿可以立刻到最后重排,但请二位军爷通融。”

“怎么回事?”

新来的军官问过了先前的那军官,很快就弄明白了怎么回事,随即便向荣虔解释道这是军法官下达的规定,军令如山倒,自然不能通融。

“不过嘛,若是一换一的话,倒是可以,但也只此一回。”

闻言,荣虔立刻便是一喜,随即便向他的父母解释,结果反倒是他的父母二人互相推了几回,最后才由他的母亲前往他刚刚在队列中的位置,而其他家人连同他则一同赶到最后排起。

“虔儿,这支王师在军纪森严方面可比湖广的那些乱军要强上太多,怪不得能够轻而易举的击溃数倍于己的鞑子,这天下最后花落谁手看来还未可知啊。”

“父亲大人说的是,确实比湖广的十三镇要强上太多,就算是朝廷从别的地方调来的大军也大有不及。就是,就是不知道何老大人怎么得罪了他们,好像这支王师没有离开过浙江啊。”

荣虔的疑惑很快就随着队列的不断向前而消散,他的母亲很快便领完了粥,而荣家的其他人也随着队列缓缓前进,就像这府城其他各处施粥点前一样,明军努力的维持着秩序,而百姓只要遵守规定就可以依次领到粥食。哪怕其中总会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发生,但总体上的秩序却开始深入人心。

这是陈文加速重建衢州的第一步,只要百姓能够遵守明军制定的规则,接下来的事情才更容易施展,而他也可以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下来,为接下来扩大占领区的行动做准备。(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