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二十一章 救赎

永历四年 第二十一章 救赎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今天已经是十月初二了,衢州那边已经顺利的将护城河的河水排走,可谁知刚暴晒了两天却赶上了一场大雨,无疑是拖慢了一些工程进度。

昨天是十月节,送寒衣的日子,李渔这次赶回来就是以祭拜祖先为由的,否则身在满清占领区的他一回来就会引起怀疑。而且,据说为了这次祭拜祖先他还是特地把一家子全带了回来,很可能是这次走后几年内就不再回来的样子。

送信的人一来一回,陈文与李渔约在了城西的一处酒楼,事先已经清空,留下的食客也都是伪装过的陈文的护卫,掌柜和伙计也知会过了,瞒的不过是李渔一个人。

十月初三的午前,李渔如约赶来,一身明季儒生常穿的道袍,头顶与后脑勺中间的那块却留了个金钱鼠尾,怎么看怎么别扭。

两厢见过礼,便在僻静靠窗的位置分宾主坐落。陈文与李渔所谓见过,却是以文字相交,稍作了寒暄,李渔就将一大打子用线装订好的书稿了拿了出来,示意陈文这个雇主来审阅。

书稿的第一页分明写着倾城之恋的书名,陈文对张爱玲的原版故事只知道大致的剧情,并没有看过原著,当初他写给李渔的大纲其实就是大致剧情往崇祯十七年甲申国难到金华之屠这段时间的历史上套出来的。

明朝末年,祖上盛极一时的明初翰林白家由于连续几代人没有供出一个举人,已经衰败不堪。

白家的六小姐白流苏是府城里有名的才女,早年便与她父亲的一位同年的儿子指腹为婚。可是谁知道,原本很有希望金榜题名的父亲却在一次次的落榜中郁郁而终,而他的那位同年却高中榜眼,成了庶吉士,宦海十余年就做到了高官显宦。

崇祯十七年,虽然遭逢甲申国难,但这一年也正是白流苏出阁的日子。两家原本相差无几,也算是门当户对,可是现在却天差地别。白家的老太太唯恐孙女嫁过去在婆家受气,便让家中凑出一笔不菲的嫁妆。为了此事,几个兄弟互相推诿,妯娌之间斤斤计较,在老太太的威逼下总算是凑了出来,可是没等白流苏嫁过去,她的指腹为婚的夫婿就在闯贼李自成的拷掠中身死,连她父亲的那位同年也未能幸免。

婚没结成就成了望门寡,而她的婆家则干脆把责任甩到了她的头上,说是她把公公和夫君方死的,拒不归还嫁妆。那户人家是官宦人家,虽然遭逢大难,但是门生故旧却不少,说话远比白家硬气。为此,白流苏在家中受尽了亲戚们的冷嘲热讽,看尽了世态炎凉。

所幸,她的父亲有一个叫做范柳原的学生与平息了许都之乱的陈子龙相熟,使了些气力总算是迫使那家把嫁妆归还了回来。可是白流苏在这一连串的争斗中却身心俱疲,干脆奉养着老母改住在了她父亲当年读书时居住过的那个城南的小院里,远离那些势利眼的亲戚。

恰巧的是,范柳原就住在那附近。由于先前的事情,二人一来二去就熟识了,中间有过一些误会,同时也碍于人言可畏,始终没有进一步的发展。结果两年之后,清军突破钱塘江防线,端重亲王博洛和总兵官马进宝悍然制造了金华之屠。

屠城的三天,白流苏和范柳原躲在小院的枯井之中,误会在交流之中逐渐解除,进而许下了天长地久的诺言。相濡以沫的三天后,清军封刀南下福建,已经快要饿死的二人在其他幸存者的帮助下脱离了困境,很快就结成了夫妻。

这是陈文此前所写的大纲,因为不太了解具体的故事情节,所以干脆就写了一个大致上的大纲交给李渔来填充。结果几个月过后,李渔不光是完成了剧情的填充,还把大纲给改了不少,不知道是李渔和张爱玲之间的理念相差良多,还是陈文把这个故事套得太过生硬了。

在李渔的改写中,故事剧情跌宕起伏,远比陈文那个大纲中有些干巴巴的剧情要强的太多。不仅凸显了白流苏的美丽和善良,而且将许都之乱、甲申国难、清军南下弘光朝灭亡、以及鲁王监国和朱大典殉国等历史事件进行了完美的融合,给范柳原塑造成了一个长于空谈、不善实务的普通士人形象。到了大结局时,范柳原为了给二人找吃的被清军杀死,而白流苏则在获救后得知范柳原的死讯便上吊自杀,活生生的把这个爱情故事写成了悲剧。

可仔细一想,这个改良后的故事难道不就应该是个悲剧吗?!

酒不知道上过了几壶,温酒的热水也换过了多次,陈文一边饮着酒,一边细细品读着这篇融入了明末历史的故事,直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才彻底看完。一时间,倒是让他回想起了从前歇班时坐在家中看着某部经典小说的过往。

“谪凡兄大才,故事跌宕起伏,酣畅淋漓,确实远胜在下先前写过的那个故事大纲。”

“不敢。本来在下是打算写作范柳原出去寻找食物时,白流苏在枯井中被鞑子发现,惨遭****,而范柳原在找到食物回来后只看到了白流苏的尸体,于是在清军封刀后他便愤而投奔王师。但是思来想去,却还是下不了笔,暂时就只能这样了。”

从沉默中灭亡,到沉默中爆发,至少在陈文看来,后者要优于前者。可是再看李渔,说出这话时却是一阵的疲惫和感伤,陈文记得李渔的文字不是这个样子的,或许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他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阁下有所不知,接到这个故事的大纲已有数月,在下可以说是写写停停,直到前不久才彻底写完。期间几次撕稿,几次想要弃笔,否则早就送到阁下案前了。”

李渔一语说罢,陈文突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没等他想好如何回应,李渔却像是打开了闸门一般,将积聚多年的心里话释放了出来

“接到阁下的大纲时,在下差一点儿就把书信给扔了,因为那场血腥的屠城,在下是实在不想再去面对。可是由于阁下先前送来的那个故事确实吸引了在下,所以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思读过了一遍大纲,然后是第二遍,第三遍。一整天的时间,在下想出过十几个故事背景,整个故事的具体情节也多有浮现于脑海,只差动笔。”

“可是当在下提起笔,却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个故事似乎哪里不对似的。直到几天之后,在下才想明白,并非是故事不对劲,而是在下从内心里不愿意去面对。”说着,李渔便自顾自的到了一杯酒,一饮而尽。

“浑浑噩噩的过了近半个月,在下觉得不能这么下去了,于是便提起笔按照阁下的大纲和此前脑海里的情节去写。可越是写就越是心烦意乱,最后只得停笔,但到了第二天就又提起了笔。就这样,几次之后,总算是从中走了出来,但是文字和情节上的许多东西却必须不断的斟酌。”

“好容易把前面的故事写完,可是写到了最后的那段屠城时,先前的感觉似乎有回来了……”

“在下初到杭州,虽有友人资助,却始终没有一个正经的营生,家中用度艰难,若非山妻持家有方,只怕早就饿肚子了。自从此前得了阁下送来的稿酬,家中总算是宽裕许多。不怕阁下笑话,那些天在下总是在想,若是弃笔不写,家中就又得艰难度日,所以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写下去。”

“原本在下是打算写完后就让阁下的从人带回来的,可正好是这时,临海伯在衢州大败鞑子的消息传到了杭州。”

“回想起那个始终没有写下去的结局,在下才想明白,正是王师的努力才让更多的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不至在鞑子的野蛮屠戮中阴阳永别。如果中国被夷狄窃取,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范柳原和白流苏被鞑子残害,世间的美好也只能存在于故事之中。”

“所以,在下决定离开杭州,带着家人和有着同样想法的朋友回到金华投效王师,顺便把这份手稿交给阁下,同时也请阁下来为在下作个见证。”

说到这里,李渔竟从袖口中掏出了一把裁纸的小刀,看着陈文淡然一笑,左手将头顶的金钱鼠尾一捋在手,右手一划,那条丑陋的金钱鼠尾就落在了地上。

兔起鹘落之间,陈文的那几个护卫刚刚有所反应,还没来得及动手就看见那个读书人在他们的大帅面前把鞭子割了下去,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甚至不只是他们,就连陈文也是一愣,这是他从未想到过的可能,可却偏偏发生在了他的眼前。

“从文字的交流中,在下看得出阁下也定是一位心怀汉家衣冠的义士。虽然不知道阁下是否有意为之,但是这两个故事写下来,在下确实感悟良多,所以今番一事不劳二主,还望阁下见谅。”

此时此刻,李渔似乎是从千钧的重负下摆脱了出来,整个人也变得焕然一新。反倒是陈文,似乎还没有在这种属于“艺术家”的天马行空中反应过来,尤其是想到李渔打算在金华投军的念头,就连表情都有些不太自然了。

又畅谈了片刻,李渔便起身告辞,他还有几个朋友一起来到了金华,眼下就住在城西的一个客栈。他们打算花费几天的时间来了解下金华明军和官府的各个部门的职能,好为投奔明军的事情做一个准备。

今天碰上的事情似乎是有点另类,不似陈文平日里经常处理的那般,虽然这个结果是他所期寄的,但还是弄得他好像反应都有些迟钝起来,甚至把请李渔为八咏楼重写对联的事情都给抛诸脑后。待他从刺激中反应了过来,还是去找了孙钰对李渔等人做出了一番安排,而当他回到老营准备休息,也好明天返回衢州前线,却接到了一个不可思议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消息,迫使他今天必须连夜返回衢州前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