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三十六章 东阳县(中)

永历四年 第三十六章 东阳县(中)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一早,城外明军的大营左近,昨日随行而来的民夫和今天刚刚赶到的少部分民夫,以及团练兵就开始了打造攻城器械的工作。

此番攻城,其实清军在野战中早已丧胆,所以陈文并不打算折腾太多东西出来,除了装有攻城锤的冲车外,基本上就是云梯、云梯、外加上一堆云梯就够了,反正蚁附攻城的也是被俘清军的那些绿营兵,这些人在金华为恶已久,就算能够活过清算的也是要被弄去劳动改造个几年的,还不如让他们承担一部分伤亡来得划算。

有道是“外无必救之兵,则内无必守之城”。

清军乃是野战被明军击溃才退而守城的,在整个金华府已经没有足够与明军抗衡的援军存在了,守军的守城意志也未必会好到哪去。

就算清军在主将的振奋下士气有所恢复,能够勉力击退这些只靠着简易器械蚁附攻城的清军降卒,陈文的手里也还有一招杀手锏,只是不到万不得已最好还是等实力强盛一些起来后再拿出来为妙。

到了中午,用过了午饭,陈文便如约送走了那些还乡团——赶着还返家乡的团练兵。紧接着,回到大营后,他便把那些在营中空地里喝了一晚上西北风的清军降卒拉出来训斥了一番,而后便慷慨的给这些绿营兵提了两个选项供他们选择:

第一,饿着肚子被明军拉到城下祭旗;第二,用过一顿饱饭后,穿上明军的军服蚁附攻城,无论生死,此次攻击明军的事情就可以既往不咎。

在发现没有第三个可供选择的选项后,清军降卒们异口同声的表示了他们对于第二个选项的竭力拥护。

从昨天中午的那顿饭后,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和赛跑后,在空地里喝着西北风,闻着明军犒赏全军的肉食所飘来的香味,心中满是即将被明军杀死的惶恐,一直饿到现在,只有傻子才会在有饱饭吃,又可以脱罪的情况下选择当个饿死鬼!

安排清军割掉头顶的金钱鼠尾,换上军服,便让顺从者前去吃饭,而那些对脑袋顶上的耗子尾巴还表现出一丝眷恋和犹豫的则直接斩首示众。待吃过这一顿饱饭,清军降卒从营门外挂着的那一排留恋金钱鼠尾的清军尸首旁经过,便在明军的押送下开始去完成他们的义务。

东阳县的东城门下,陈文指挥着明军在城头火炮的射击范围外列阵,而那些清军降卒则在穿好明军军服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分配了一些缴获的刀盾、长枪之类的兵器,等待着陈文的命令蚁附攻城,另一部分则同样在等待命令,而他们的任务则是填护城河。

在古代战争中,以降卒蚁附攻城乃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这样做既可以降低己方士卒的伤亡,又可以消耗掉潜在的反抗力量,如此以敌军去攻击敌军的做法对于攻城的一方可谓是惠而不费。

而这些降卒攻城,城头上那些曾经的友军或是同袍也绝不会手下留情,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你持着兵刃上城是反正还是夺城,而且还有一点,城头的守军在混乱的城池防御战中也很难分清楚哪个是曾经的友军,哪个是真正的敌军,所以自然是宁可错杀,绝不能放过。

相应的,这些降卒也绝少有试图借着登城的机会向守军反正的,因为在面对守军的不留情面,他们就需要进行自保,而自保就意味着杀伤,双方便是势不两立的敌人。尤其是此番被俘的清军,他们已经被陈文勒令割掉了头上的金钱鼠尾,在满清“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暴政面前,暂时也只有站在明军的一边了。

按照惯例,陈文还是叫一个军官上前喊话,内容也无非是金华府清军主力已经被击溃,明军实力强大,负隅顽抗的全部处死,投降王师的还可以免罪云云。当然,在这其中陈文又加入了一些“汉人不打汉人,不要给鞑子当奴才”之类的煽动性话语。

只不过,守城清军似乎依旧没有拿这些当回事,城头上虽说不像上次在天台县那般射下一轮箭雨,但是对于明军劝降的宣传所表现出的无动于衷,还是让陈文感到有些不耐烦了。

兵进金华府在去年的时候其实只是那个“浙江抗清锁链”计划的一部分,可是现下四明山明军尽没,舟山正在直面清军主力而他却无能为力,天台山明军的战斗力又比较弱小,他当时的计划已经不存在什么可行性了。

既然如此,那么就只有占据一块可以迅速发展起来的根据地,然后尽快打出去,靠着滚雪球的方式独自抗衡整个浙江清军的压力,在大陆上与满清刚正面,而此刻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眼见于此,陈文也不打算再浪费哪怕一分一秒,浙江清军的主力眼下还在舟山,但如果不能迅速增强实力的话,在必然会到来的围剿面前就很可能会无力面对了。

一声令下,清军降卒便将装满了沙土的布包顶在头上,飞一般的向护城河跑去。这样的工作一般都是由辅兵来做的,只是陈文此番本身就抱着消耗清军降卒的念头,自然是毫不犹豫的将所有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全部交给清军降卒去做。

当清军降卒开始向护城河跑去之时,城头上的弓箭、弩机等物也开始试图对其压制。而此刻的清军降卒,却显得经验老道非常,他们无一例外的把装着沙土的布包顶在头上,待抵达护城河边的同时一把将其甩进河里,转身就跑,没有丝毫的犹豫。

“尹钺。”

“末将在。”

“待攻城战结束后,叫几个降兵中的军官和士兵过来,让他们谈谈攻城时需要注意的东西,这是我部日后需要进行相关训练的。”

“末将遵命。”

此前与俞国望围攻天台县时,陈文也曾经向俞国望请教了一些攻城的技巧,可是俞国望自身的水平本就有限,陈文也不打算在那里耗费太多时间,也就不了了之了。眼下既然这些清军降卒既然也有些经验,那么从他们身上学过来对付其他清军也算是替他们积德了。

策马于大旗之下,在感叹于自己做人厚道之余,陈文继续目视着攻城降卒和守城清军的动向,第一轮的运送沙包工作几近完成,清军降卒在脚力上有快有慢,也渐渐的拉开了些差距。

第一波次的扔沙包大队开始向回跑的同时,第二波次的扔沙包大队也顶起了民夫的装填好的沙包向护城河冲去。待扔沙包的清军赶回,每一个将沙包丢尽护城河的清军降卒在回来后都会领到一张白色的纸条,作为计件工资的凭据,而陈文也会根据白条的数量来决定他们之中各人在此后的待遇。

守城清军依旧在以着弓箭和弩机向这些清军降卒射击,而明军的鸟铳手也分出一部分开始向城头的清军还击,以保证扔沙包大队的进度。

扔沙包的清军降卒不断的往返于护城河和阵后装填沙包的民夫之间,每一次投掷沙包都会有一些清军降卒倒在路上。陈文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向护城河时跑去时有沙包顶在头顶,这些降卒的伤亡要远少于丢掉沙包之后,而明军开始压制城头清军之后也比之前的伤亡要低上一些。

就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东阳县东城门外的护城河总算是填平了一段,陈文也不打算继续去等扩大面积了,立刻派出了另一部分清军分批次带着云梯蚁附攻城。

最后一批投掷沙袋的清军降卒赶回来后,一个个无不坐倒、或是躺倒在地。而陈文则让民夫给他们一人分配了一个杂粮饼子和一瓢水,权当是填平护城河工作的奖金。眼见着这一切,无论是那些接受食水而跪地致谢的清军降卒,还是等待着命令蚁附攻城的清军降卒,无不松了一口气。在他们看来,既然陈文舍得给食水,那就说明这个明军主帅应该会信守诺言。

得到了这一结论后,清军降卒也开始更加卖力的参与攻城作战,而那些休息过后的清军降卒也纷纷表示愿意戴罪立功,请求陈文给予他们更多的工作。

此间,携带着刀盾、长枪进行攻城的清军已经扛着云梯向城墙跑去。守城清军见攻城战已经进入了肉搏战争夺城墙阶段,以着远程兵器压制的力度也陡然增强,就连始终没有开火的那几门火炮也纷纷发出了怒吼。

东阳县城城下,喊杀声震天。扛着云梯的清军降卒互相分散开来,呐喊着向城墙跑去。在守城清军的箭矢、火炮的射击下,不断有清军降卒被命中,而更多的清军降卒则是继续向前跑去。

随着第一架云梯被立在了城墙边,清军的弓箭和弩机也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些更有威胁的目标之上。眼见于此,陈文只是摆了摆手,各由一个鸳鸯阵杀手队护送的冲车也开始向城门推去。

此间攻城战已经进入白热化,攻城的清军降卒尽皆举着盾牌的向云梯顶端的城墙处攀爬,而守城的清军在无法完成正面杀伤的同时也开始从侧面射击,并投掷灰瓶、滚木、礌石等守城器具。

顾此失彼之下,很多已经接近城墙顶端的清军降卒不断的从云梯上滚落,或是独自一人掉落,或是连带着跟在下面的清军一起从云梯上摔下来。

只不过,身后不远就是那些凶悍得如怪胎般的明军步兵和部分游骑,眼下已是无路可退的境地,清军降卒也只得继续攀爬云梯,试图在先登之后占据一块城墙好引更多的清军降卒登城,逐渐凭籍着数量的优势压倒守城清军。

与此同时,随冲车前进夺取城门的明军也在损失了两辆冲车后纷纷抵达了城门,或是其左近城墙的位置。

明军的冲车乃是一个长方形的原木制造的架子,下面有四个轮子,上面则是铺了一层木板。木板之上为了防重物和火攻,则是铺了一层厚厚的泥土,以及更上面的浸水棉被或是浸水的生牛皮。而整个冲车最关键的部位,便是架子上吊着的攻城锤了。

明军抵达城下,便用携带的石块将冲车的轮子卡在地上,随即便将攻城锤上的绳子向后拉,待绳子将攻城锤带到几近接近横梁时,便喊着号子松手放下,由此借着攻城锤在冲车中摆动的力量,依靠动能破坏城门或是城门后的门闩。

明军已经开始用冲车攻击城门,而城门内的清军则用木料、石块以及守城民夫的力量死死抵住。他们很清楚,如果被明军攻破城门,那么城墙上守御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自城门冲入城的明军也可以在城中列阵前进,彻底击碎清军的防御。

可是,先前被陈文俘获的清军数量颇多,如果只是和逃回城的清军总数相比也只是五五开而已,可若是仅仅和清军用来守城的步兵相比,那么数量则高达两倍之多。而且,在这些清军降卒的背后,更有着同样数量不菲的明军协助。

见城门的压力剧增,城头的守城军官立刻调集清军和民夫攻击城门方向的明军。可就在这时,第一个清军降卒也登上了城墙。

陈文远远的看着那个先登的清军降卒很快就被守城清军杀死,可是在这期间,借着守城清军解决这个更大的威胁的同时,更多的清军降卒借着云梯登上了城墙。

城墙即将易手,陈文一声令下,将旗随之前倾,等待已久的明军将士在战鼓敲响的刹那齐声高呼了一个“虎”字,便向着东阳县城城墙的方向列阵前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