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文娱救世主 > 三江感言(顺便说说创作目的)

文娱救世主 三江感言(顺便说说创作目的)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27 来源:笔趣阁

上三江了,按说该单独开个三江感言。结果发现一篇作品相关都还没发过,就凑合写一块儿好了。

先来说说这本书的创作目的。

一般来说,网络小说是不会强调创作目的的。因为99%的网络小说毫无社会价值,也不能教化什么,笑过爽过就完了。

但本书除了爽之外,我认为还是有一些社会价值的,所以腆颜提纲挈领一下。

本书最主要的创作目的,是帮助大家展望一下近未来科技环境下的人类内容产业圈子,看看各位读者在未来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有用的人。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看一看,如今这个时代,人类在现有科技的帮助下,还存在哪些内容和传媒领域的痛点。

话题说到这儿,很多小白肯定会先跳出来说:“没有!我没有感觉到任何痛点!任何我想看的爽文、简单粗暴爽的游戏、劲爆的荷尔蒙音乐,互联网都为我提供了绝对充分的供给,我不花钱就能无限爽,还有啥痛点!”

老白和有逼格的人,或许会稍微犹豫一下:“虽然互联网提供了无数的免费盗版,但怎么觉得越来越书荒/影荒/游戏荒了呢?垃圾信息越来越多,真正好的反而找不到了。”

所以,我们的世界还远远没有富足到足以让人类大规模失业的程度。

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哪怕master(阿尔法狗的进化型)已经消灭掉了柯洁、古力、李世石;哪怕deep-mind家的机器人已经回作打油诗和简单作曲,它们也远远没能替代人类,进行真正的艺术和文化创作。

为什么?

因为人类至少还有痛。老白们,或者再拔高一些,心里有追求精神自由这根弦的人,他们还有痛。

有痛,机器解决不了,需要人类亲自动手,人类就不会被淘汰。

被淘汰的,只是那些让自己成为机器、与机器相似的人。

如果一个人,有初心,有本我,有自由的灵魂,能够发掘自己和机器甚至人工智能不一样的属性,那么无论科技发达到哪一步,他都能做到最后一个被淘汰。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不像机器呢?

这个命题太过宏大,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先介绍一下背景。

人类从手工业定制时代向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过渡的时候,收获的是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量贩式便利。但这并不是说工业化大生产就已经是有利无弊、100%全面超越手工业时代的。

至少手工业时代做衣服都是裁缝量体裁衣,吃饭都是厨子单锅小灶,肯定比工业式的勉强维持人生存的烂货要更精确、更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工业的好处仅仅是量贩和便宜,让原先手工业时代用不起这些产品的穷人如今也用得起而不是工业化的东西真的质量好、性能贴合用户需求。

如果没有认清这一点,仅仅认为工业化的一切角度都比手工业时代好,那后面的问题就没必要探讨了。

这部分人就相当于把工业带来的污染和大烟囱,当成伟大图腾顶礼膜拜一般无脑。

内容产业,在前互联网时代,还是有几分艺术的操守的。但进入大数据时代的最初野蛮阶段后,一切都暂时变得肤浅、短视、卑劣。

美剧开始“前两集倾注全剧将近半数拍摄资源、请最著名的大导和编剧拍摄。一旦成神就立刻降本凑数水情节、两集没成神就立刻割了太j”。

网文自然更不必说,“黄金三章”可以反复改50次,而一旦成功把巨量读者引入坑之后立刻减少投入。甚至成神之后开工作室,请一堆枪手,白金巨神只管写开头。

绝大多数的资源,被浪费在“让精品从垃圾群中脱颖而出”上,却忽视了精品本身应该注重的持续质量。

有这些痛,就有了未来的奋斗目标。

如果,可以出现一种基于deep-mind的机器人,拥有近似于人类读者对小说的理解力。而它的阅读速度,是人类“神农”的百万倍(正如阿尔法狗可以在柯洁和古力下1盘棋的时间里,用蒙特卡洛树状结构的算法,左右互搏自己下100万盘。)

这种“人工智能神农”,可以公允地破除“前两集神作”的美剧或者只专注于“黄金三章”/“上架前煽情”而后半段烂如狗的精神垃圾,把真正的人类精神文明的净化萃取出来。

那么,人类又该为这个目标,花出多少精力、时间和金钱?我想,再多也是不为过的。

本书的创作目的,就是要基于近未来科技,讨论一个创造这样一套法则之力的内容产业救世主。至于这个宏伟的目标要怎么实现,如何推演,有耐心的朋友,可以拭目以待。

但是,真的要有耐心。

……

最后说两句,在未来,在人类实现这些宏伟目标的过程中,什么样的人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淘汰。

现在很多科技频道的自媒体人,都喜欢吹嘘一个比例:越来越汹涌的人工智能大潮之下,有98%的现有工作岗位会被淘汰,只剩下2%。

不过,这并不是说98%的人会失去工作。他们大多数依然会有新的工作,只不过那份工作如今的地球上并不存在。

那么,谁会留下,谁会淘汰?有一个相对简单易懂的法则,可以判断么?

我的答案是:有。

我的理由是: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基于人类的“懒”,或者说人类对顺从本能的欲-望。

比如人类不喜欢扛重物、走远路,所以有了车船。

人类不喜欢做简单重复的流水线作业,所以有了plc编程的第一代工业机器人。

人类不喜欢抄写,所以有了打字机和复印机。

人类不喜欢背诵和记忆,所以有了数据库和百度。

人类也不喜欢做重复的客服、答疑、回答同样的问题。所以现在杭州的法院已经开始用机器人客服接线员、萨尔曼可汗则在youtube上开了“可汗学院”。

人类前进的动力,永远是因为人类还有“懒”,还有一些他们觉得没有趣、本心不愿意做却又要靠毅力硬逼着自己去做的事情。

于是人类发明了一种机器,机器没有情绪,不会厌烦,然后把人类从那件自逼的烦恼中解放出来。

在远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例子很多,因为科技不发达,人类有很多机会去用毅力逼自己。别人吃不了的苦,他吃得了,所以他爬上去了。

在未来,用毅力逼自己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比如一个军人,用“别人不愿意守纪律、别人会胆怯,而我愿意用毅力坚持”来勉励自己。

结果呢?人类难道能够做到比机器更加冷血无畏?比机器更加守纪律?所以仅仅只有纪律和无畏素质的军人,肯定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比如一个记性很好、想要靠死记硬背掉书袋获取优势的“苦学者”……算了,下场我都懒得举例了。

文武的例子,各一个,我觉得举够了。我无意黑任何一个职业。

我只想说一句:去寻找自己真正的爱好吧。未来,不忘初心的机会,会越来越多;靠毅力硬逼自己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只有人类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不会被机器淘汰的。因为人类不会贱到去发明一种机器,来代替自己享受。

如果一件工作真正能够让从业者感受到兴趣、快感、哪怕钱少一点也乐于去做。那么哪怕它目前看起来并不如那些需要“吃得苦中苦”的工作那般收入高昂。

但它至少可以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活得最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