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第522章:黯然谢幕

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522章:黯然谢幕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14 来源:笔趣阁

李世民目送着长孙无忌跌跌撞撞的离去!

原谅是容易的。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再次信任,就没那么容易了。

他明白,长孙无忌同样明白!

如今李世民所处的这座宫殿,只是偌大的宫室中毫不起眼的一座无人宫殿!

明灭不定的油灯下,李世民一个人立在幽暗的大殿之上!在明灭不定的油灯下,李世民的脸色同样阴晴不定!

其实今夜发生的一切事情,到如今已经变得极为简单!

李世民给长孙无忌的最后一次机会被否认之后,李世民很干脆的让李国宏带人与长孙无忌一道去赵国公府取回名册,至于名字则让李世民称为“长孙内卫”,长孙无忌也似乎默认了这个说法。有李国宏带人跟随,长孙无忌根本没有机会篡改任何东西。

长孙无忌有没有参与,只需将名册带回来自然都会大白于天下!

这,也正是李世民在长孙无忌出门之前说出“今曰你出了这道大门,你于朕就仅剩君臣之谊!”这最后一句话的用意所在!

所为,不过是想要再次给长孙无忌一次机会而已!

但是,长孙无忌依然否认了!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李世民,坐上这皇位也是如此!底下有太多的黑暗!

长孙无忌,真的如他说的那般干净吗?

李世民不知道!

李国宏足足去了一个时辰才回来!

此刻,时间已经是巳时了!

除了厚厚的的名册之外,李国宏还带回了一封长孙无忌呈送给李世民的奏报,以及长孙无忌的的心腹玄冰!奏报当然是在李国宏的监视下写的!至于写的什么,李国宏不知道!

而对长孙无忌让他将玄冰带回,李国宏更不知道有什么事!所以你李国宏并没有直接将玄冰带入偏殿之中,而是让亲卫看守在偏殿外等候。

看着信报上墨迹未干的“陛下亲启”四字,李世民心中陡然一颤,有种不详之感。他定了定心神,挥手让李国宏等人退下,亲自拆开了这封奏报。

“罪臣长孙无忌叩首以拜陛下:罪臣本河南人,生于洛阳,自幼舅父抚养,并习治国经世之道;与陛下本是布衣之交,太上皇起兵,罪臣殚精竭虑,后尽微薄之力,终助陛下登上至尊之位,及至今曰,整二十八载矣。”

长孙无忌的字迹一如往日严整,透着泱泱之气!

“蒙陛下之重,罪臣得见天颜,太上皇隆恩,先予典签,后为陛下行军长史,及至拜为军政,罪臣感激涕淋,不胜惶恐。

十余载光阴,如白驹过隙。及至罪臣侍唐十四载,大唐终成五帝三王未有之功业,俯视群雄,天下一统!承陛下厚恩,勿以罪臣外戚而嫌之,授罪臣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罪臣无以为报,唯臣之躯尔!

信写到这里,长孙无忌似乎心情已然激荡万分,字迹开始有些凌乱和潦草起来,李世民往往要仔细辨认良久,才能认清看懂!

“今时之大唐,陛下励精图治,英明雄伟,文有房杜,武有卫公、英公、江夏王,青年一辈更是更是多如牛毛,令我大唐带甲之士无数,兵强而士勇,边境之祸土鸡瓦狗尔。陛下唯一当虑乃高句丽、吐谷浑也。东海之中,有倭奴一国,狼子野心,亦不可不防,以陛下之雄伟,当有化解之道。天网之事,罪臣送与陛下之玄冰者亦知,陛下但有所问,其必言无不尽!

及至今曰,罪臣居高位已然数载!权位人心,四字之祸,至今日罪臣始知矣。然悔之晚矣。罪臣愧对陛下,尤为愧对妹妹皇后殊甚,今夜宫中之乱,诸公之刺,尽皆出自罪臣之手。

罪臣无颜以面陛下,唯斗胆求陛下赦玄冰之罪,诸事皆由罪臣起,罪臣唯一死以谢陛下、皇后隆恩尔,唯再无见我大唐光照四夷之时,憾矣悔矣。罪臣行此大逆不道之事,羞于见故人矣!

古人有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罪臣观满朝文武,唯侯某君集心胸狭隘、妒忌贤能、敌我分明,不可用也。臣与君集图谋,乃误冠军将军之功,无误国之心,泄漏军情,臣亦十分震惊,陛下万岁,罪臣长孙无忌叩首以拜。”

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而已!

“无忌!”

看完最后一个字,李世民心头一颤,书信从手中飘落于地,久久,李世民默然无语!

看完这一封类似遗言的奏报,李世民原本对行刺之人满腔的怒火和杀意,不知为何,在此刻已然荡然无存!

有的,只是对长孙无忌无尽叹息!

原本以为贞观一朝能够跳出朝代弑杀功臣的怪圈,追随自己半生的文臣武将都能够得以善终。只是没有想到,长孙无忌、侯君集这两大心腹重臣还是走上了另一条不归路!

憾矣悔矣,短短四个字已经足够道尽长孙无忌在写这封信时候的复杂心理!

权势,遮蔽了他原本那颗睿智的心!

想必此刻,长孙无忌已经死了。

想来以他的老谋深算,就算是死,也不会给自己留下难以解决的难题吧!

李世民缓步走出偏殿,看着已经逐渐火红的东边,怔怔的想到。不知不觉,两行泪水从这位君王眼里流了下来。

虽然长孙无忌没有在这偏殿之中承认,但是他却用另一种方法来成全了自己,成全了长孙家!也成全了李世民的大唐王朝。

此刻冷静下来,李世民已经有点明白长孙无忌为何没有承认,而是选择自己了断了!

在这偏殿之中,如果当时长孙无忌承认是他所为,李世民是该暴跳如雷、大骂一通、让人将他给拖下去直接砍了好呢?还是放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审判他呢?

大唐唯一的一个正一品大员、大唐国舅刺杀身为皇帝的妹夫,而且还误伤了他的亲妹妹!

天下百姓是该说李世民有眼无珠呢?还是该骂长孙无忌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呢?亦或是两者都有?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这件事传扬出去都将对身为皇帝的李世民以及大唐造成异常恶劣的影响!会让整个大唐爆发一场地震!天下各地隐藏在暗处的别有用心之人也必然会趁机生乱。李唐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天下局势,瞬间就会崩坏。

而如果李世民直接在这宫中将长孙无忌秘密处决,同样也瞒不了天下人!毕竟,长孙无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朝中以他为首之人众多!

当然,李世民如今手中的实力,朝中任何人都无法翻天!但是,如今在大唐外患未除的情况下,再生内乱,只会让居心叵测之人得利!

显然,长孙无忌正是看清了这一切,才选择自行了断!

长孙无忌自行了断,无论是对他还是对李世民,亦或是如今的大唐,都是解决这件事的最好方式!

当然,长孙无忌所为也不仅仅是为了李世民和大唐考虑。自然还有他对整个长孙氏一族的考虑!同时,他也以这种方式来证明,他长孙无忌也如普通的父母一样,疼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他的方式太过激烈了一些。

他死了,将一切对大唐对李世民不利的因素都将到了最低,那么在长孙一族的事情上,身为皇帝的李世民不可能自曝短处!

好你一个长孙老狐狸,你死了,还在算计我!真是该死!

李世民喃喃自语,只是抽动的嘴角证明此刻他心中的激荡和言不由衷!

当天凌晨,大唐中书令、赵国公长孙无忌在前往皇宫路上,受刺客暗算、身中剧毒,从皇宫回到赵国公府不久,就猝死在府中书房之中!

这个毁誉参半一名臣,虽然最终还是没有逃过不得善终的宿命,但是却远远比原本史上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要好的多!

至少,他死的很平静,很体面!

至少,他的长孙一族得以延续!至少,他的长孙一族还能继续享受大唐百姓的尊崇和富贵!

当然,这是在李世民不行秋后算账之事的情况下!

路,在没有了长孙无忌的长孙一族脚下。

该如何走,只有走过才知道了!

但是,不管如何,今天这个夜晚,必然会载入大唐史册中!

“李国宏!”李世民收回心神,朗声道!

“下臣在!”

“你领着亲卫去见程咬金,带上那个玄冰,你和程咬金两人去将所有藏身在长安城中各处的天网细作尽皆抓回来,这些死士就地诛杀一个不留!同时命神话就着名册,在天下各处搜捕天网中人,细作押回长安,至于死士则诛杀殆尽一个不留!”

此刻,天已经蒙蒙亮!

……

深宫大院之中,依然是那座偏殿。

一直等候在偏殿一隅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秦琼在李国宏走后不久,就被李世民召了过来。

大殿之上,李世民背对着灯光端坐着。长长的影子被灯火投射到大堂之上,面对着大殿之上的五位重臣,正对着李世民身后的巨大蜡烛,却根本看不到李世民任何的一个神情亦或是眼神。

皇帝,似乎被笼罩在一团黑暗中。

“今日,这里,只有朕和你们五人。长孙大人去了!”

这是李世民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大殿之上,先是一片寂静,随即陡然传出五声惊唿!

无论是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亦或是李靖、秦琼,任何一个人都是居于大唐高深之上的人物,怕是除了当日听闻突厥杀到长安城外,今日是他们最为惊骇之事。

惊唿过后,大殿陡然陷入一片寂静!

经过短暂的惊讶之后,五人都似乎明白了些什么!长孙无忌是在请罪之后同李世民单独交谈过的,至于长孙无忌与李世民说了些什么,什么时候离去,身在偏殿一侧小房内的他们五人根本不可能知道。

但是结合长孙无忌所说以李世民刚刚说的那句话,谁都明白,今夜刺杀之事定然更长孙无忌有关系了。

想明白这一点,惊骇过后的五人心中立时涌起无边愤怒。长孙无忌这是想做什么?刺杀皇帝他能有什么好处?他是想覆灭整个大唐不成?

很快无边的愤怒又被深深的叹息和无尽悲哀所替代。

长孙无忌,死了。那个才华横溢、文武双全的能臣干吏就这么死了。

逝者如斯夫!

五人心头同时浮出这样一句话!

逝者已逝,过往种种,如今回想起来,恍如昨曰。以往所争所抢,在此刻想来尽是这般的可笑!而长孙无忌,虽然他是自找的,但是如今以死来还报。

“陛下节哀!”

秦琼身为冲锋陷阵的大将,见惯无数的生离死别,很快恢复了心境,躬身肃然道。

“陛下节哀!”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同时悲声道。

“今夜之事,就此揭过。”李世民沉声道。

“臣等遵旨!”

“长孙大人选择了一条对朕,对大唐最为有利一途来了结此事,功过是非如今已不必再提。朕决定明日赵国公府发丧之后,朕亲自上门安抚长孙一族。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李世民淡淡的道。

“臣等遵旨!”

众人齐齐躬身道。

于情于理,在长孙无忌死去之后,李世民上门拜祭都应该。

“那此事就这样定了。”李世民看着堂下五人沉声道。

从听到长孙无忌死的那一刻起,所有人都知道,长孙无忌显然是李世民逼死的。这是他咎由自取。毕竟意图刺杀皇帝可是要诛尽九族之罪。

“他没有承认任何事。朕也没逼他。”似乎看出五人心中所想,李世民想了想道。

虽然自己没有明说,但是堂下五人定然都能猜到长孙无忌跟今夜之事的关系。同时李世民也很清楚堂下五人同长孙无忌的复杂关系。

亦敌亦友,虽然政见不同,但是却都是惺惺相惜。

因为,他们这些人,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站在这个时代潮头的一批人,也是这个时代最为顶尖的一批英杰。

唯一不同的,也就是立场和所求、政见而已。

轻仇者寡恩,轻恩者寡义,轻义者寡情,轻孝者最无情。

皇帝,本是寡人。但是,寡人也是人。

虽然他是皇帝,但是李世民并不想做孤家寡人。

有些事情该说,有些事情可以不说。长孙无忌之死,咎由自取。但是究其一生来看,长孙无忌的功过实在是难以评述。(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