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第379章:鱼与熊掌可兼

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379章:鱼与熊掌可兼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14 来源:笔趣阁

在大唐这个机构积极备战的时候,草原上又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突利可汗利用部下害怕颉利的心态,以及颉利的恶劣行径来说事,他成功的说服了一众心情各异的部下,再一次统一战略思想,之后,他将五万经过大战洗礼的铁骑分成前锋、后军、左右两翼,护送着二十余万牧民及连绵不绝的牛羊、马匹浩浩荡荡的往朔方进行了大撤退。为了活下去,一些牧民也拿起了武器与弓箭,以期在大战时有自保之力。

突利的大规模迁徙,自然瞒不过颉利的细作。

他们在第一时间就上报给了颉利。

颉利得此讯息,自当是勃然大怒,突利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那些数不尽的牲口早已让他视为私有物品,突利率众投降大唐。将族人牛羊军马一并迁入大唐境内,受大唐管制,这种行为与割他颉利的肉放他颉利的血没有半点区别。

如果不是薛延陀的夷男像狗皮膏药一样粘着,他早就灭了突利,接收了突利的一切财产,哪还等到今天?

盛怒之下,颉利只能将怒火发泄在薛延陀的身上……但是如今的突厥以非昔日突厥,能够傲视草原。

薛延陀也是草原常驻的民族,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是铁勒诸部之一。铁勒这个民族有些惨淡,论战斗力铁勒民族是公认的骁勇善战,称之为冠绝草原亦毫不夸张。但是数百年来铁勒这个民族都没有产生一位类似于匈奴冒顿单于,突厥的阿史那土门这样的领袖人物。

领袖是一个人,但他却有翻云覆雨之力,支撑起一个王朝一个时代。

冒顿崛起匈奴,将匈奴推向巅峰,强势如大汉者亦不得不与之和亲,直到汉武帝横空而出,方才挽回了大汉的颜面。阿史那土门也是一样,突厥原本并不强,是游牧在阿尔泰山一带,从属于柔然的一个小部落,但是阿史那土门凭借自身的干略,建立突厥汗国,打败了柔然成为蒙古高原新主。

人是群居生物,但凡群居生物,首领便异常重要。若首领是狮子勐虎,手下便是一群羊只要披上狼皮就是一群饿狼,若首领是绵羊,就算手下是一群狮虎也如绵羊一样。

铁勒遇到的就算这种情况,铁勒人骁勇人所共知。不论草原是谁当家做主,他们的第一件事便是善待铁勒,将特铁勒勇士招募至麾下效力。突厥最强的精锐拓揭,近乎一半都是铁勒人。骁勇如铁勒人,却从来没有一次成为草原之主,便是因为他们缺少领袖,一个能够带领他们崛起的人物。

薛延陀夷男的出现,让铁勒人看到了主心骨。夷男除了骁勇善战之外,还仁德大度,视金钱如粪土,爱护部众,年纪不大,却令薛延陀上下归心。

夷男这高举义旗反颉利,回纥、拔野古等铁勒部落一并跟随,实力早已今非昔比。

颉利凭借人数的优势,将夷男率领的铁勒劲旅打回了大漠之北,但他意图深入大漠之北攻打薛延陀时,却受到了铁勒诸部的勐烈还击。

颉利承受不住伤亡,灰熘熘的撤军了。

现在,颉利面临着一个二难选择,要么与薛延陀继续在大漠之北死磕,然后眼睁睁的看着突利投奔大唐,资助大唐更为强大。要么,暂时放过薛延陀,闪电式灭了突利,夺了那笔物资,然后避开大唐的锋芒,平定威望大起的薛延陀。

战乱后的颉利已经没有两线作战的实力了。

颉利拍案而起,眼中闪着凶狠的厉色:“好一个王八犊子,真是长脸了。就这样卖我突厥,我颉利作为突厥的汗王,容不得这种背弃我突厥的小人。”他说的大仁大义,实际上是他自己也想卖,可大唐却是绝对不会买他的账,谁让之前把大唐得罪惨了呢。

此时身旁一人道:“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可谋划好也不是不行。”

颉利精神一震,道:“赵先生此话怎讲?”

颉利口中的赵先生是一个羽扇纶巾的汉人文士,他姓赵名德言。赵德言自幼饱读诗书兵法,自许甚高,觉得自己能与古之诸葛、张良比肩,野望颇大。他隐居于野,希望能如诸葛一般,得明主看上,留下一段佳话。但是无人理会,半生碌碌无为,不得他人赏识,心中愤世嫉俗。一怒之下,北投了突厥。

颉利最大的野望是建立一个草原帝国,如中原的帝国一样,都自己的文化能够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赵德言学识渊博,似乎什么都会什么都精通,又日夜一股诸葛亮似地打扮,显得有些高深莫测,深得颉利器重,委以重任,将之视为诸葛亮一般的人物,当做左膀右臂使用。

赵德言轻摇着羽扇道:“汗王,针对当前之态势,可采用北守南攻之策。我们打不下铁勒各部,可连翻大战下来,铁勒一样是强弩之末,至今已是缺乏主动出击之能力,只需用同等兵力镇慑,铁勒诸部断然不敢轻举妄动,与此同时,汗王分出一部分兵力南下,用闪电一般的速度击溃突利,夺取过冬之物后立即回归。而我们在与铁勒对恃之地,设立数倍于兵员的军帐,让铁勒不知我军之虚实,等他们回过神来,完成了南边的任务的将士已经就位,即便打,我也有必胜的优势,而且有了突利那批物资,即便不打仗,我们也可以把铁勒生生耗垮。”

“可突利还有五万可战之兵,我们少说也要派遣四万人左右,如果再算上预防朔方唐军随时有可能出动的五万边军。少说也得八万勇士,这已经是我们七成的兵力了,仅凭四万勇士,我担心无法威慑铁勒。”

“突利是有五万兵力,可他们肩负着护送部落子民的任务。若我猜得不错的话,突利会分成前后左右四路警戒,分兵是没错,可他需要护送的牧民与牲口实在太多,他战线拉得太长,首尾无法兼顾,当我们击溃其中一路之后,其他三路恐怕还没有回过神来。此战之关键在于一个‘快’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一路后,果断杀向牧民,驱赶突利的牧民与牲口为我军之前锋,冲散突利之军阵,突利再厉害也回天无力。针对突利,我军挟大胜之势,士气正盛,而突利军斗志不高,击溃他们根本无须四万人,两万人足矣。”赵德言虽是文人,但一身煞气却是极为严重

颉利低唿道:“先生此计固然是妙计,可驱逐牧民冲阵,这样会不会引起众怒?”

赵德言毫不犹豫的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如果不如此,损失大半实力的我们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以我之见,只要我们在唐军的地界之外、反应之前,强袭突利,将突利斩杀,收编他的部众。那时汗王平白得万余精锐,亦能让所有部落知道,反抗汗王的下场是如何的严重。草原上的道理就是强者为尊,只要汗王够强,还怕他什么众怒。”

颉利神色冷峻,颔首道:“你说的极有道理,就这么办。”

赵德已知颉利的打算,又说道:“若汗王兴师南下,有一点要切记在心。”

颉利拱手道:“先生请说。”

赵德言道:“此军的目的是夺得物资,以供我军胜利度过这个冬天,击溃突利之后能收拢多少牲口就是多少,不得为了牲口而拖延过多时间,要是唐军杀至,那麻烦可就大了。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唐军,要留两万人做随时作战的纪行严明的精锐之士警戒。”

颉利仰天大笑,“赵先生说的极是,如果唐军不来,另外两万人正好一道收拢那大量牲口。”

赵德言自信的说道:“我有九成把握,朔方的秦风不会出兵。”

颉利大喜而问道:“何以见得?”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的帝王对于军队把控得十分严厉,边境大将只有防守的权利,若是不经帝王同意,而自我兴兵,那是形同谋反的诛灭九族之大罪。故而,来的守边大将因为等候朝廷而命令而错失战机者比比皆是。秦氏一门出了两位大将军,风头一时无双,秦氏早已受人所妒,若秦风再行出兵,定然让人诟病而上告。秦风看似风光无限,可实则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说到了这里,赵德言十分肯定的说道:“上一次,可敦大人收到了来自大唐朝廷内部的消息,尽管乌蒙还是逃不过覆灭的下场,可也表明大唐朝廷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内部还是矛盾重重的。时至今日,李世民还没有给秦风一个交待,这说明什么?说明李世民也在怀疑秦风,也在忌惮秦氏一族在军中的影响力。秦风是一个聪明人,断然不会让人抓住把柄,况且,突厥内斗到底正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我估计秦风出兵的可能性不足一成。”

“先生言之有理。内斗,永远是中原王朝灭亡的原因。也正是中原内斗,才给我们草原民族创造了强大的机会。夷男阴险狡猾,像一条蛰伏的毒蛇,别人镇守我不放心。那么,南下之战就交给阿史那默若雅来打吧。”

欣喜若狂的颉利,信心十足的说着,并依照赵德言的意图,布置了下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