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第354章:传承

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354章:传承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14 来源:笔趣阁

如果非要说杨广有罪,急功近利是罪、失败是罪。

成王败寇,说得一点不为过。

杨广败了,就得有背负无穷无尽恶名的觉悟,这样的皇帝、末代皇帝比比皆是。

古之商纣,又何尝不是如此?

至此,李世民幡然醒悟。

他明白了为什么李渊如此看中他大哥李建成,而不是功劳更加卓越的他。他一直以为是李渊偏心、李渊古板,却不知他是因为怕他成为第二个杨广,他了解他,知道他的魄力,壮志雄心比之杨广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大唐的根基远比不上隋朝,当心他若成为大唐皇帝,一份才华非但不能给大唐带来富强,反而会将大唐推向灭亡的结局,步入杨广的后尘。

“父皇,儿臣不是杨广,杨广以自己的想法高于一切,为了自己的志向将百姓的生命视为草芥,将天下人视为他成就大业的工具,无限度的奴役他们。儿臣做不到……并不是儿臣比他仁慈比他高尚,而是儿臣明白一个道理。”李世民看着李渊慎重的说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广身为皇帝站在万万人之上,自以为能够主宰一切,却不知正是因为有万千百姓在,他才能成为一国之君。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最终会被百姓推翻。”

“因为杨广滥用劳役,尉文通、王万昌、翟让、王薄、刘霸道、孙安祖、高土达、窦建德、张金称、刘元进、杜伏威、孟海公……”李世民如数家珍的一口气连说了六十四个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名字,道:“若无他们将天下搅乱,我李唐也无法趁乱世而起,从而进兵关中,一统天下。”

李渊动容的看着面前高谈论阔的儿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杨广的才智干略非但没有让隋朝昌盛,反而因为他陷入了罕见的大动乱。短短的六年里,天下太平的大隋涌现出六七十起农民起义,直接搅乱了天下局势,将隋朝推向灭亡。以至于如流星般璀璨的隋王朝二世而亡。

作为大唐的开创者,李渊不想步入前朝的后尘,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天下,将好不容易铸就的李唐王朝二世而亡。

李世民有着不亚于杨广的壮志雄心,也有着非同非响的才能,李渊最怕的也是李世民会走杨广的道路,因为他的野心才气将唐朝推入深渊。

拥有杨坚遗留下来的财富都禁不起杨广的折腾,大唐接手了隋末动荡的烂摊子,底气差杨广何止十倍,更加禁不起折腾。

也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李渊才一直坚持李建成为大唐太子,他看中李建成在政治上的天赋能力,认为大唐需要修身养性需要发展,而李建成的性子干略能力正适合巩固唐王朝的根基,让唐朝更加强大。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事情的发展超乎李渊的预料,李世民策划仁智宫事件,李建成在用人上出现严重错误。

“古人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你所用之人,皆是能臣干吏,我心中有数,此后也就渐渐的放心了。我为何占据着太极宫而不走?因为我担心你走错了路,只有就近呆着,监督着,你才能兢兢业业。你近年来的表现不外乎想向我证明,你比建成强,你更有资格当任大唐二世皇帝,通过你的一举一动,通过你在突厥方面的作为,你已经用事实击破了我的担忧,在某些方面,也确实胜过你大哥许多。最让我叹服的是你成功的分化、离间、扶持了突厥二汗,将强大的突厥一分为二,而争战不休。”

李世民看了秦风一眼,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分化、离间、扶持了突厥二汗不是儿臣的计谋,而是风儿献出的策略。”

李渊却大笑道:“作为一国之君,可以无才,但不能没有识人之明,不能没有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胸襟。如果不懂得放权下去,亲力亲为,又有什么用?天下这么大,一个人哪管得来。我大唐现在人才济济,放权下去给人才去处置,比亲力亲为更有效。刘邦不过一瘪三,为何创立了强汉,因为他有识人之能,有用人的胸襟。二郎在这一点上,可比刘邦强多了。现在、发后,你继续保持这种做法,大唐必将是一个强于汉之鼎盛王朝。”

李渊说完,从衣兜着掏出一块黑漆漆、无光泽的牌子,丢给了李世民,道:“家事,国事,天下事都交给你了。行了,明天,我就给你挪挪窝,安安心心的去养我的老去了。我今天说得也够多了,你们下去吧。秦小子稀奇古怪,你很有意思。有空来陪陪我老人家。”

“喏!”

望着李世民与秦风离开的背影,李渊微微一笑,笑容里有着一种负释重负的感觉。

李渊性子好享受不假,可是在这关乎江山社稷的大局,李渊是不含糊的。

所以李世民当继任帝位的两年时光里,李渊一直在背后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施展着皇帝的权力……

他一直担心李世民的性格为步入杨广的后尘,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自己这个二儿子。

李世民这执政的两年来,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他的目的是什么。李渊作为父亲。作为重新了解孩子的父亲,再是清楚不过了:他还是一样的好胜,这是意图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比大哥李建成强,证明自己比李建成更适合当任大唐的皇帝。他要干出李建成做不到的事情,做李建成做不到的丰功伟业。

大唐的劲敌突厥则是他的目标。

李渊也在这个时候重新认识了自己这个二儿子,他发现李世民在拥有可比汉武的雄心壮志的同时,并没有杨广的急躁心态。他确实急于证明自己,早有与突厥一战之意。但是这个急切并没有给他带来负面影响,反而成为激励他的动力。他非但没有穷兵黩武。反之非常重视百姓,重视经济发展。

他竟然能够耐着性子,休养生息了两年一边依仗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的智略操控着北方的局面,远交近攻,拉拢薛延陀,扶持突利以对颉利,以阴谋阳谋超控着北方的局面;令一边扶持魏征、王珪、岑文本等政务人才治理大唐,恢复大唐经济;一边不拘一格的提拔出以秦风为代表的青年一辈,为大唐储备人才。他执政这两年的时间里,不但解决了自己遗留下来的种种难题,而且还走一步看三步的布局于未来,这种胸襟与眼光决非自己这个当父亲的能够企及的。

玄武门发生之时,他确实非常痛恨李世民。

可父子间没有隔夜仇,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渊的心态也慢慢的发生了改变,也能理性的看待玄武门之变。他知道此事怨不得李世民,也怨不得李建成,要怨只能自己这个不合格的父亲,是自己亲手将两个儿子推向了对立面,推向了深渊。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的话,那么,权柄无疑是罪魁祸首。

作为一个开国大帝,作为一个亲自上阵杀敌的人大将,李渊对于生死也看得比较开。当他想通之后,也放开了,也看得淡了。今天这翻对话,又听到李世民这君舟民水的金石良言,心中的顾虑全消了:他知道能够说出这番话的李世民,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杨广。

可以将大唐全盘托付……

自己也可以真真正正的退了下来。

于是,才有将那面令牌交给李世民的举动。

那不是一面普通的令牌,那是代表着李渊时代里最雄厚的势力之一,只是一直隐藏于暗处,从来没有见过天日,可是李渊知道,如果自己动用了那面令牌所代表的势力,那么,大唐帝位将会重新颠覆,这一点,不容置疑。而且,明面上,忠于他李渊的人多不胜数,固然在李世民继位后,已大多隐退,可隐退并不表示毫无实力。

李世民知道李渊还有所保留,毕竟当初的自己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才上的位,李渊心中有怨是人之常情,有怨,自然不会全盘交待。

之前,李世民的孝顺里头还掺杂着功利色彩,可是渐渐的,他已经不在意李渊手中的力量了,尽管足以威慑到他的帝位。可他也知道李渊是一个理性的人,只要自己真真正正的为国为民,李渊绝对不会祭出他的杀手锏。李渊这个糊涂的父亲到最后才明白了儿子们的野望,可他的儿子早已将李渊研究得非常透彻。

李渊现在交出这块令牌,对李世民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这些年,尤其是在农业经济方面的发展上,大唐更是取得了十足的发展,对于李建成当太子时设立的一些政策,李世民并没有一味的排斥和贬低,特别是李建成提出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得到了登基后的李世民的大力支持,并且精益求精的在这两项制度上进行改良,效果更是显著。

论治世之能,李世民未必就能胜过李建成,但是作为一个胜利者,他有着比李建成更加完美的平台。李建成在位的时候,三强争锋,事事都要考虑帝党的利益,太子党的利益,还要压制秦王党。政治斗争是最伤国力根基的,李建成顾忌这个顾全那个,政策的执行自当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而李世民此时却吞并了太子党的核心成员,后又借精减裁员把无能的帝党成员大加裁撤,仅保留有能力的人员,此后,大唐王朝可谓上下一心,制度执行的格外顺利。兼之秦风为大唐弄来数以十万计的羊,万计的战马与千计的牛,大大的减少了一笔不必要的开支,经济恢复的比计划中要顺利的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