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第316章:老而不死是为贼

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316章:老而不死是为贼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14 来源:笔趣阁

“参见(父王)陛下!”

“平身!”等大家参拜完毕。

李世民装模作样、一本正经问道:“小秦大将军到了没有?”念着秦风的官职,李世民忍不住面露笑容,父子二人并列大将军,这种功绩也殊荣也就秦家,除此之外,别无分号。为了对父子二人加以区分,便以秦大将军、小秦大将军相称。

“臣在!”秦风出列行礼。

见礼之后,在众目睽睽之下,秦风高举着功劳薄高声道:“陛下,末将与将士们同心协力,幸不辱命歼灭了与边塞百姓有着深乌蒙部落,除此之外,以三千八百余人的伤亡,大破颉利四万大军,且在诸多将士的配合下,末将生擒了号称突厥三足中的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此外,缴获牛羊马匹无数,只是数目太过庞大,而虎贲军与边军将士为了迎接可能暴发的大战,正不分昼夜的苦练,实在无暇分身,故而,除了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这两俘虏,其他的战利品尽在庆州。”说到这儿,秦风一脸厌恶的苦声道:“还请陛下派人尽快接收,庆州差点让绵羊给淹没了,那玩意太多,拉得也多,整个庆州臭气冲天,恶心死了。早知如此,末将应该丢在朔方让李尚书去头痛的。”

“呃!”

满朝文武死一般的沉静过后,暴发出了热烈的笑声。牛与绵羊可是硬通货,特别是牛,那玩意老值钱了,如果有人随意杀牛,那是犯法的,历史上的李承乾就干出了偷牛的恶劣事件,这也是李世民对他失望透顶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今天下,能这般大气的说话的,恐怕也只有眼前这位了。

“陛下,诸位大人别不信,太子可以作证。”

见大家望着自己,李承乾闷声道:“庆州,的确都是那味道。很难闻。”

大家倒抽一口冷气,将一州之地弄得臭气熏天,这得何等庞大的数量啊?

看着秦风的脸色都变了,这家伙感情是当强盗当出经验来了,这一次比一次凶悍,一次比一次收获巨大。

秦风与李承乾没有半点夸张的意思,现在夏日炎炎,动物们拉出来的便便在太阳光下一爆晒,那味道就出来了。

秦风早早返回长安,未尝没有逃难的成分。

“好吧,朕今天就安排人手去接收‘那玩意’。”李世民哈哈大笑,如沐春风的模样。

“末将代庆州上下多谢陛下救苦救难之恩。”秦风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又是惹来一阵大笑。

这时,内侍总管将秦风的功劳薄拿到李世民前面。

“小秦大将军辛苦了,此役大获全胜,为我大唐再立功勋,大将军之下的全体将士功不可没。牺牲的,活着的,都无愧‘虎贲之士’这个荣誉的称号。”李世民由衷的称赞与认同了虎贲军的牺牲。

与突厥人的损失相比,大唐这三千余人可以忽略不计,可李世民也知道虎贲军是秦风一手组建起来,成军至今,这里有着秦风太多的心血了,这一次对于大唐而言是场畅快淋漓的大胜,可是对于秦风,对于虎贲军而言,已经是伤筋动骨的大损失了,想要恢复到战前水平,还得花费无数时间与心血。

“马革囊尸、战死沙场是军人的归宿,早在从军前大家已经有此觉悟,为国为民,死又何妨。”

秦风这话,得到武将系一律赞赏,作为一员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们大家怕的都不是死,反而是不死,怕不能够马革裹尸在战场上成就一世英名,而是病死老死在家中无人问津。

秦风说出这话的时候,接触很深。

因为他的父亲秦琼、大唐的上柱国、战神,在历史就是死于病魔之下,秦琼生于动乱时节,从少年时起戎马疆场,经历大大小小战役不下二三百,身上伤疤早已超过百道。不可计数,计量前后所失鲜血,都有几斛多了。年轻时还撑得住,到了年老力衰、抵抗力下降,身子骨又如何支撑的住!秦琼与所有武将一样,即便上了年纪,即便是在病中,他反而更加怀念曾经的日子,想上战场继续保家卫国。但自身的情况已经注定了他们与战场无缘。

心中想法与实际矛盾,会让他们恨自己的无能,恨自己不能如以往一样上阵杀敌。久而久之,就会积劳成疾,最终郁郁而终。

若非秦风借尸还魂,用药物助他固本陪元,秦琼此刻恐怕是躺在床上苟延残喘吧。

历史上,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居末位,不是李世民有心针对,也不是李世民不公,而是病中的秦琼与立国后的一切对外战争无缘,无立功的记录所致。

现在就不一样了,秦琼的身体素质好得不得了,以后李世民在排列功臣的时候,他的位置恐怕要往前提上一大截了。

“壮哉,我大唐好儿郎。”

李世民赞了一句,翻着功劳簿,顿时龙心大悦,逐一论功行赏。

这首功毫无疑问是秦风无疑,作为主帅,打赢此役即是莫大的功绩,更何况还身先士卒带队破阵,生擒了颉利的左右双臂,第一的位子是无人撼动的。第二人选也由不得争辩,苏定方领一万边军撤退朔方后,义无反顾的前往“绝地”,再一次北上的途中,他避强击弱,为虎贲军的南归打开了畅通的通道,他忠义两全,单独率军时表现出了可圈可点的大将之风。

余下者功劳都在伯仲之间,都有不俗的建树。秦风根据他们的表现,逐一给了合理的排位。

战功这方面秦风是实干派,重视实打实的表现,功勋分配的也无人挑得出任何毛病。

“大将军此役功高至伟,只可惜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乌蒙老幼妇孺,有违我大唐泱泱气度……”

就在李世民欲论功行赏之际,堂下却传来一大通之乎者也,抑扬顿挫,很有催眠的功效。

大家寻声望去,说话之人却是一个六旬老者,满头白发但却鹤发童颜显得很是精神抖擞。

不正是上一次让秦风说得差点吐血的封伦封德彝又是谁来?

封德彝迂腐古板,偏生名气极大,尽管已过是过了气的人物,可以朝堂上依旧还有一批追随者,想他封德彝在隋唐二朝,走到哪儿那里不受敬重。

不论是当年的杨素,还是李渊,就连当今的李世民也忌他三分。可偏偏秦风让他尝受了前所未有的耻辱。

封德彝表面与事无争、仁慈宽厚,实则内有丘壑,是一个睚眰必报的人。

五代十国时的刘昫对他的评价十分中肯:“封伦多揣摩之才,有附托之巧。党化及而数炀帝,或有赧颜;托士及以归唐朝,殊无愧色。当建成之际,事持两端;背萧瑀之恩,奏多异议。太宗,明主也,不见其心;玄龄,贤相焉,尚容其谄。狡算丑行,死而后彰,苟非唐临之劾,唐俭等议,则奸人得计矣。”

大致意思是说封伦善于谋算人心,做人投机取巧,前朝时,在江都为了得到宇文化及的信任与重用而背叛对他信任有加的杨广时,或许有些惭愧;宇文化及兵败被杀,封德彝遂与宇文士及投降唐朝。李渊不耻封德彝的为人,认为他谄媚不忠,对他严词斥责,罢官遣返。封德彝又向唐高祖进献秘策,使得高祖大悦,被任命为内史舍人,不久又升任内史侍郎。当他投降李唐时,对于故主却没有丝毫的羞愧。封德彝深受李世民礼遇,明里效忠于李世民,暗中却依附李建成。唐高祖曾打算废黜李建成,立太宗为太子,因封德彝力谏而止。萧瑀对他多有提拔,他却在李渊面前多进谗言。直到他死后多年,才被李世民得知。只是历史上的他应该死于去年才是,不知为何他还能活到了现在,老而不死是为贼,说的或者是这种投机取巧、无情无义之徒吧。

封德彝将上次辩论视为奇耻大辱,一直想要报复秦风。

如今终于等到了。

屠杀,又是事关屠杀,故而,他准备了一大堆的说辞,打算让秦风不死也脱一层,用以一雪前耻。

为了今天、眼前,这一幕,封德彝联合了颇有威望的李纲,串通了一些与秦风有过节的五姓七望、前朝遗老。而他满口的仁义道德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开头而已,之后,李纲的才是重头戏,可以说,针对秦风的计谋是环环相扣,让人无法辨认真伪,当然,他自己想得太多了一些。

秦风见是这老儿,心中冷笑,在他的思维里,世上只有三种人,一种是朋友,一种是政敌,一种是休戚相关的陌路人。

针对朋友,秦风推心置腹;对于敌人他将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之摧毁,让对方享受到与阿史那沾罕部落、乌蒙部落一样的下场,至于最后一种人,他选择与人为善,不争不吵,只要不触及到他的底限,他可以一笑置之。

经过上一次之事,他结合历史,多方面的了解了李纲与封德彝的为人。

李纲还好说,他直道事人,执心不回。他与魏征相似,只是针对某个事件,而不是针对某个人。

至于封德彝就不好说了,既然自己跳出来打算把自己往死里整,那么,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秦风盯着口沫横飞的封德彝,一抹杀机一闪而逝。(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