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第265章:朝气蓬勃

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265章:朝气蓬勃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14 来源:笔趣阁

郑丽琬得到了秦风的手稿后,依照秦风的吩咐,通知了长乐公主,长乐公主这时才知道中华楼竟然是秦风的产业,在信件中,秦风不但表达了思念之意,也解释了隐瞒不说的原因:大唐官员不能从商,故而,隐瞒是无奈之举,本想早早告诉长乐,只是没有合适的良机。

长乐公主十分大气的一笑置之,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还劝郑丽琬不要放在心上,并表示自己身份特殊不便出面管理,让郑丽琬继续充当幕后掌柜。

长乐的宽宏大量让郑丽琬十分感动,越发敬重比自己小了几岁的长乐起来。

诗集的妙用,秦风已在信中做好了交待。两人知道他现在最缺少的就是时间,于是,一商量,二女分头行事了起来。

长乐公主进宫,负责向李世民讨要最高明的雕刻师,以做雕版印刷之用。李世民看了秦风的手稿,那是爱不释手,迟迟没有归还于焦急的长乐公主。

此之以前,宫体诗盛行百余年!然而宫体诗题材狭窄,大都吟咏妇女闺情,风格也十分相似,以婉转绮靡为主,形式上追求声律,对偶,多雕琢精巧,所谓“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纵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流宕不已,迄于长亡。”总的来说,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

到了唐朝宫体诗依旧盛行于世,但是,一些实干却十分不喜,其中魏征曾经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宫体诗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采。词尚轻险,多哀思,格外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乎!”把南朝宫体诗当做亡国之音,可见其对于南朝宫体诗的深恶痛绝。除此之外,房谋杜断、孔颖达、于志宁、虞世南、褚亮等十八学士对宫体诗也颇有微言,只不过时下的文人一直没有找到全新的方向,故而到了李世民登基之后,依然没有得到改变,直到秦风异军突起,那全新的诗风、诗骨,像一缕清风,像一道闪电,击碎了宫体诗一统天下的迷梦,秦风的一下子威震天下,让早就受够了靡靡之音的天下文人一举推上了诗坛神圣的地位。

秦风那一首首或热血沸腾、或豪气干云、或英雄气短、或儿女情长、或气势雄浑……的诗歌,让天下文人如饮佳心中雄迈奔放,激情难抑,人们也才恍然明白,原来诗歌还可以这么来写。

李世民多次在朝堂上,大谈秦风的诗文,并且将秦风流传于世的诗文,一首首一篇篇的拿出来点评,由于秦风首首都是千古传颂的经典,故而李世民与一众文武官员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认为是诗文中之典范。李世民对秦风的诗文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经常不自觉地就吟出秦风的诗文,不自觉地就击节叫好。

现现在,秦风一下子拿出了二十首绝世佳作,李世民只看到如痴如醉,这二十首诗代表了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好诗,好诗!”李世民一边诵读,一边激动的自语道:“将士为国为民尽忠职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是我华夏民族的英雄啊。应该大书特书。这边塞诗一方面包括了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又包括了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李世民惊叹道:“朕给他加大难度,还怕他忙不过来,却不曾想贤婿还忙里偷闲的创作出如此之多的不朽篇章,这二十首实在太好了,或风骨凛然,或奇情壮采,透露出了一种阳刚之美、悲壮之美、自然之美。他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哈哈,朕是皇帝之的文人,朕这女婿也了不起,文人中的皇帝,我们翁婿二人相得益彰。”最后,李世民还不忘给自己脸上贴金

“父皇,云霄还给您写了一封信!”见李世民自恋的样子,长乐听得有些脸红,不过,她老子被自家夫君二十首诗迷得找不着北了,心里十分骄傲,也感激李世民给她找了这么一位出色的夫君。

“哦?”李世民的眼睛总算离开了那札手稿,道:“给朕瞧瞧。”

一目十行的看了秦风的书信后,李世民虎目圆瞪,半天回不过神来,良久才道:“鬼才!鬼才。好,既然此事有种种好处,那朕就不妨与他疯一把,全力支持、配合他。”

有了皇帝全力支持与配合,秦风的第一本诗集——边塞诗集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就问世了,这一下子就印刷出万册,之前,交给中华楼全权销售。

两天时间内,万册边塞诗集让长安文人抢购一空,之后,不得不再次加印三万册,过不了多久,又是抢购一空,一连刊印五次才满足了长安的需求。这一下,也让中华楼赚了盆满钵溢。郑丽琬在秦风的提醒下,扣除一切成本后,拿出七成的纯利润,在秦风的封地——定远县购置了大量闲置的土地,兴建了义庄,免费送给乞丐、孤儿、孤苦老人……居住与耕种,同时,还请了一些寒门文士教导这些孤儿。

中华楼的这一善举、壮举,举世震惊,一时之间风头无二。李世民心有所感,便写信给秦风,询问中华楼的来历。秦风几经思索后,坦诚的交待了中华楼是自己产业一事。

李世民久久收到秦风的来信后,一颗平静的心荡起了阵阵涟漪,久久无法平息,最终,写了一段文字:卿不负朕,朕亦不负卿。

至于秦风经商一事,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过问,因为中华楼所做之事都是利国利民之事。眼见秦风以这种方式来帮助自己,李世民除了感激,又怎会忍心责怪?

中华楼自成立以来,其种种不正常的举动,让李世民心中不安,生怕是第二个天网的他也派人暗中监视,对中华楼所作所为也是了如指掌,现在幕后人物一经暴光,他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并下令监视的人员尽数撤离,既然是自己女婿的产业,所行之事又是大好事,他还有什么理由不放心的呢?

而秦风的二十首边塞诗也随着行商、旅客以及大唐暗探的传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风行于天下。

边塞诗集也收到了秦风想要的效果,只因它打响了庆州与边塞的名气,给庆州带来了无形中的宣传。以至于前来庆州一观草原风光的富家子弟、文人墨客比比皆是。

他们大多成群结队而来,一次就是百八十人,而且出手阔绰。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极为可观。这个时候,目光敏锐的郑丽琬派出了中华楼的大掌柜前往庆州开设产业,本来是想从事实业的,但是在秦风的建议下,还是从事老本行,继续经营着他们的老本行。由于秦风开了后门,使得中华楼庆州分店以优惠的价格拿下了离集市不远的大片土地,之后,又马不停蹄的开工建造,除了设计师与工匠来自于长安,建材与劳力都是本地人,这也间接的帮助庆州百姓走上了致富之路。

百姓有钱了,又促进了消费,一切都朝着好的一面发展着。此时,庆州的旅游业也全然让中华楼给包揽了,一些名胜古迹,出名的地方,都交给了中华楼来经营,在草原景区内设立了骑马、射箭、赛马、摔跤、角力、歌舞等充满了异域、边塞风情的项目,顿时,往来游客无数,由于旅游业兴旺发达,又催生了无数个就业岗位,而这些岗位又全由本地人来上岗,顿时,庆州几乎是人人都有事情可做,人人都有赚钱的机会。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三州已经是大变模样,秦风见到贸易有越演越大的势头,便在绥州、延州也分别设立了贸易集市,将庆州成功的经验推向另外两州,一时之间,被人视为贫穷落后的边塞之地,成为商人们淘金的热点地区。

秦风提出的两个发展方向成效巨大,让马周瞠目结舌之余,也有一种小小的挫败感:觉得自己这位顶头上司实在是太厉害了,天资卓越,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一鸣惊人,想常人不能想之事。原以为他不擅于政治,想不到才学了不久,立刻就想出了两手妙招,将三州的经济提起来了。

他的改革制度,固然有效,但是步步为营,稳固根基发展,着实有些比不上秦风这两手妙招玩的有效。

他哪里想得到秦风有此提议全是因为身上有着千年的经验。

现在,三州不但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还有盈余,看着一组组数据,看着一个月比一个月上升的数字,秦风嘚瑟了好一阵子,方才将公文放下,慎重其事的道:“接下来,都督府的政务就全权交给你了。未来的一段日子,我是没有心思来过问三州的政务了。至于人才,你可以自行招募,反正,现在咱们这儿不缺一县之才,对了,尽量招寒门士子,一来嘛,给他们机会,二来,他们出自贫寒人家,更懂得百姓之所需所求,三来,他们出仕的机会少之又少,现在有这么一个平台,他们比世家子弟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

“属下代天下寒士谢过将军。”马周深深的鞠躬,他就是寒士,十分清楚寒士的难处,秦风如此作为,无疑给了寒士一条光明大道,心里也是十分的感激也激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