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第252章:我有办法,不告诉你

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252章:我有办法,不告诉你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14 来源:笔趣阁

“你们说得对很对,但是,没有切中要点。”秦风点点头,又摇摇头,对老神在在的刘仁轨道:“仁轨,你把深层次的危害分析给大家听一听!”

刘仁轨一愣,与马周相顾一眼后,苦笑道:“什么事都瞒不了将军啊!”他轻了一个嗓音,道:“诸位将军,边军不满十二卫由来已久,他们消极怠工!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尚在其次;我担心的是十二卫与边军因此走向不合,最终拿战场当儿戏就危险了!十二卫瞧不起边军,边军不服十二卫,在战场上大家互相扯皮,相互推后腿,白白给了敌人趁机而入的机会,久而久之,两者谁不服谁,最终将会水火不相容!军队是一国立世之本,查是军队的内部都如此,以后,怎么同心协力的为我大唐共建大业?不打起来就很不错了。”

众人听罢,神情肃然了起来。

秦风道:“仁轨言之有理,不过亡羊补牢,尤未为晚,你即刻起草一份关于此事的奏章,天一亮,派人加急送往到陛下手中。”

“喏!”

秦风沉吟片刻,道:“既然知道了问题所在,就给我对症下药,将风气给我改过来。不管怎么样,先将军纪给我拉上来,让他们有一个军人样子。从最基本的抓起,至于如何让他们找回军人的荣耀,我这里有一个不错的办法,眨眼就能解决目前的问题,但是,我不会告诉你们的,我不希望你们事事依靠我秦风,这样对你们不利,对大唐不利,与此同时,你们也留意一下。我相信所有边军中还是有可造之材的,还是有有怀才不遇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好兵,只不过大势如此,他们不得不沉淀在污泥之中,将他们早出来,特别照顾,我有大用。”

看了众将一眼,秦风笑着道:“我只要两个结果,第一,让边军成为真正的军人,第二,让他们认可虎贲军!过程如何我不过问。给我们的时间就那么多,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到时候,是五万大军出境呢,还是只有孤零零的一万虎贲军,在于你们。”

诸将沉声道:“末将领命!”

“万事开头难,这只是我们前进路上一点小小的困难而已,是练出一支雄兵,还是灰溜溜的返回长安,受天下人所嘲讽,就看你们的了。”秦风笑看着自己这群爱将部下。

大家只觉得双肩重若千斤,目光也先后凝重而坚定。

他们能有今日,皆是秦风一手提拔起来的,见秦风有办法却不说出来,他们没一人有所怨言,只因他们都清楚这是秦风在考验他们,也是给大家独立的机会,于是各自告诉自己决不能辜负厚望。

秦风对于他们并没有任何不放心的,苏定方、薛仁贵、张士贵自不用说,一等一的帅才,罗通、李业诩亦有名将之姿,程处默、尉迟宝庆在历史上名声确实不显,但为人粗中有细,多年相处下来,亦知他们是一个可以信任的对象。

比之他们,房遗爱这里还需他多费些心思,不过,这家伙也没有当名将的想法,他立志做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所以房遗爱反倒是最让人省心的人了。

苏定方、张士贵、薛仁贵、李业诩、程处默、尉迟宝庆等人在学独当一面的同时,秦风自己也在学习如何当一个大都督,做上位者应当做的事情。

与此同时,秦风将刘仁轨提拔为诸曹参军事,将马周提拔为录事参军事,各自都官升一阶。至于杜荷,一边追随薛仁贵他们军训,一边还要跑来帮助刘仁轨、马周处理政务,可谓是最忙碌的一人了。

不过北上庆州之时,他回家了一次,并带来了杜如晦写给秦风的信。信的内容没有丝毫公事上的事情,有的只是一个普通父亲的感谢,以及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杜如晦在信中放下身段,以请求的口吻请求秦风像带房遗爱一样,将杜荷带成一个正常人。秦风阅读完杜如晦的书信后,递给了杜荷,杜荷看完之后,失声痛哭了一场,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工作狂。

杜荷为人机灵口才绝佳又虚心求教,政务上遇到了问题,立马就向刘仁轨、马周用心请教,杜荷如此用心,他们也不吝啬的指点。杜荷天赋本就绝佳,又得刘仁轨、马周的指点,未来的道路,将会如何秦风不知道,但最少,不会像历史上那般傻不溜秋的走上绝境。军务上杜荷也是竭尽所能的向各位主将学习各种常识。大家都不是那种目中无人的人物,也热心指导这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杜荷。

……

黄昏夕阳笼罩着整个皇宫,将巍峨的太极宫显得更加雄伟气派。

李世民刚刚处理好繁重的国事,在后堂小歇了片刻,问道:“今天可有庆州方面的公文?”

立刻有侍婢答道:“陛下,还没有。”

李世民颔首道:“要是到了,直接送到朕手里。”

这失去了秦风在身边,李世民觉得日子一下子乏味了许多,边军大唐存在的老大难题,他不是不知道,他不给秦风一兵一卒,未尝没有考验秦风的成分,如果连这么一点小困难都无法解决得了,那真是太让他失望了。不过,李世民对秦风有信心得很,故而,每天都在等候着庆州的公文,希望,那小子再给自己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喜。

“今天是哪几位先生当职呢?”

“回陛下,是盖文达、褚亮、虞世南三位先生!”

盖文达、褚亮、苏勗是文学馆十八学士中的文学大儒,李世民自由酷爱军略,对于政务有些反感,是故领军作战,战无不胜,政治水平只能说一般。但自从动了夺嫡心后,也知自己的不足。在房玄龄、杜如晦的出谋下,设立文学馆,招揽天下大儒。

李世民所招募的人都经过严苛把关,文学馆的文士擅长的不是吟诗作画,附庸风雅,而是时事政治,治国方略。

李世民从中选出十八位最出色的号称十八学士,让他们十八人分为六组,轮流值勤,住在李世民的家里,每每空闲,便召见其中三人商讨时事政治,学习治国方略。李世民本就天资聪颖,又下了这番功夫去学,自是成绩不凡。现如今他坐上了皇帝之位,这个习惯依旧不改,每天都会与十八学士中的三位谈古论今,商讨治国方略。

盖文达、褚亮、虞世南得李世民这个时候召见,并不觉得奇怪。对于李世民的这股拼劲。他们早已习惯,自愧不如。

尤其是褚亮,褚亮杭州钱塘人。出生于政治世家,曾祖父的梁国的御史中丞,祖父是太子中舍人,父亲是陈国秘书监,三人都是那种名噪一时的良臣。褚亮自幼聪敏好学,又受家族三代人的影响,对于治国方略领悟极深。年纪轻轻便,名扬天下。

他是最早加入李世民麾下的谋臣之一,文学馆便是他与房玄龄、杜如晦一手举办而成的。也是最早洞悉李世民心思的一批人。

那时的李世民可谓政务上的新手,很多地方都是一窍不通,也曾闹出了不少笑话。但是不过短短三年时间,李世民的政治远见。比起他们这些师傅都不遑多让。进步之神速,着实让他们动容。

三人一同来到书房,李世民请他们入座之后,也开始了他们的日常讨论。

这日他们讨论的是经济,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民生,提高经济。

李世民与杨广可以说是一类人,都是一样的好大喜功。一样的胸有野望韬略。

唯独不同的是李世民能够看得清事实,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的摸索着前进,李世民没有杨广那种好高骛远、刚愎自用的做派。杨广是想到就做,他不管自己的想法合不合理,百姓能不能支持,经济能不能支持,在杨广的心里头,他从来都是对的,只要能够达到他的目标,达到他的计划,他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也不在乎天下人怎么看待他,故而,才导致了强大的隋朝二世而灭,也正因为有着杨广这前车之鉴,李世民尽管也想成就秦皇汉武的霸业,但一直忍着,耐下性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强化军队,经济军事并行不悖

怎么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将经济发展起来,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他这带头大哥所要考虑的关键。至于十八学士,大多是他政务上的参谋,于是有事没事的就以这个话题找人讨论,希望找出好的方法,加快大唐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

尽管抄了贪官污吏,让他赚了一大笔钱,也让国库丰满了起来,可大唐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抄家赚到的钱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李世民作为有见识的英主,自然知道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唯有百姓富足了,自主自愿的上交税收,他才是真正的经济发达,这也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标。抄家只不过是一时之策罢了,不能以此定为国策。(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