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霸主 > 79坦克的差距

帝国霸主 79坦克的差距

作者:龙灵骑士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6:09 来源:笔趣阁

从这里可以看出德军装甲部队点歪了科技树的严重:在坦克重量相同的时候,德军只能做差一个级别的坦克出来。

虎式坦克56吨多,主要性能却和斯大林2号差不多少。而和斯大林2号坦克重量差不多少的豹式坦克,性能指标却不是重型坦克的。

这造就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如果单纯比较双方一个级别的坦克,会发现德军的坦克碾压当时所有竞争对手。

问题是,德军坦克严重浪费了自己的吨位,用这些重量换来了同级别坦克之间的不对称优势。

换句话说,虎式坦克还有虎王这类庞然大物,在盟军的装甲序列里,是没有与之抗衡的同类型坦克装甲车辆的。

苏联的重型坦克斯大林2号,是一种用来抗衡虎式坦克的武器,类似在豹式坦克上变态的强化了装甲防护和火炮威力。

这么一看,也就不难总结出,为什么德国装甲部队在二战之中获得了那么惊人的战绩,取得了那样辉煌的战果了。

因为他们一直是在打低自己一个级别的对手。

等到盟军有了斯大林2号坦克这种级别的武器之后,德国人就在玩虎王之类的超级坦克了。

可惜的是,这样的战术虽然可以给德军带来巨大的战术优势,在最恶劣的战况下,最大程度的保护宝贵的装甲兵部队。

但是这种片面的增加单车作战能力的努力,实际上就是典型的一种不划算的投资。

因为有科学技术发展作为局限,所以单一武器系统的性能提升,并非是没有上限的。

举个例子,如果现代军事武器发展中,想要让自己的导弹达到100米半径的误差,并不是什么难事。

拥有100米半径误差的导弹因为技术成熟并且零件便宜,造价相对就非常低廉。

而如果想要把误差降低到10米这个级别,就是军事强国的现役尖端武器的级别了,这个级别的武器造价就相当的昂贵了。

再进一步,如果想要误差1米半径的导弹,能不能生产呢?应该是可以的!只不过成本和神舟飞船一个造价……

同样的,让一辆坦克拥有很高的性能,是可以做到的事情,只不过为之付出的代价究竟值得不值得,就需要设计师们考虑了。

比如说,增加一吨的装甲,是可以轻易做到的事情,不过为了这1吨的装甲,不得不配备更昂贵复杂的发动机,就有些让人肉疼了。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如果发动机马力强劲,不用配套的传动系统,岂不是暴殄天物?

换了更好的发动机,更先进的传动系统,重量超标,车体和悬挂又要再增强一下。

听起来这些都还不错,再继续向下考虑,这等于就是为了一吨装甲防护,付出了整整3吨甚至5吨的重量,值得么?

另一方面,增加的重量还有新的发动机,会让油耗大幅增加,为了确保坦克的行程,就需要载更多的燃油。

更多的燃油也就意味着更大的体积,坦克原本的体积够不用不够用呢?

保护这些燃油是不是要更多的装甲,避免坦克一旦被击穿,产生殉爆毁掉整个坦克呢?

经过这么一大圈的调整还有更改之后,一辆坦克比设计的时候增加了1吨的装甲防护,在确保均衡的前提下,似乎付出了成倍的代价。

更大的体积,更复杂的动力系统……防护力量真的增加了多少尚不清楚,可付出的代价却已经一目了然了。

昂贵的造价,虚高的重量,与整个战车似乎有些不相匹配的已经略显弱小的火力……这坦克真的有改进前大家希望的那么优秀么?

很多人经过这么一番权衡之后,就要在这个评价上打一个问号了吧?

举个例子,豹式坦克以重达45吨的重量,却只扛着一门75毫米口径火炮。

同时代的苏联斯大林2号坦克46吨重,使用一门122毫米口径火炮。

而使用85毫米口径火炮的t-34-85重量32吨,这是当时最经典的中型坦克。

同一时代的英国改进型萤火虫坦克,是美国m4谢尔曼坦克的改进型,装备一门大威力的17磅火炮,重量33吨多。

豹式坦克用10吨的重量换来了什么呢?换来了略高的防护能力!

有人说这不是很值得么?4辆谢尔曼萤火虫,八成是打不过3辆豹式坦克的!

历史上有战绩可以证明,德军3辆豹式坦克确实并不会被4辆甚至5辆谢尔曼打败。

可是如果从另一方面考虑:在关键的战役,比如说库尔斯克会战之中,德军多投入了300辆性能不高的4号改进型,会不会改写历史呢?

虽然在局部上,3辆反杀4辆坦克的战绩在德军内比比皆是,可这也同样造成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这个结果就是,德国陆军几乎打赢了他们所有的战斗,可是却输掉了这场战争!

当德军把武器复杂并且强化起来之后,所有的压力在这个时候都被转嫁了,转嫁给了后勤部门还有生产环节。

于是,后勤部门不堪重负,不得不忍受灾难一般的复杂补给;而后方的工厂同样也要忍受,那些复杂的武器占用走的庞大产能。

德军用三年时间精雕细琢的1000辆虎式坦克,如果还取得不了战场上那些成功,那只能证明德国人比看起来的更愚蠢!

同样的,德军忍受着最多一个月只能生产200多辆的悲催产量,拿到的豹式坦克当然比美国佬用的谢尔曼强很多了。

要知道,谢尔曼在短短的3年之内生产了5万辆,平均每一个月超过1000辆……

我们不能凭借这种差距来推算德国坦克与美国坦克之间的实际差距,但是却能从一个侧面看出问题。

美国和苏联都有那种一个月能够生产数百辆甚至上千辆的的坦克,而德国的坦克却只能每一个月生产100辆或者200辆。

这一方面是因为资源产能上的差距,而另一方面却与德国坦克设计复杂,制造环节繁多有直接的关系。

李乐要改进的就是这个环节,他要让德国在提高自己产能的同时,简化坦克飞机等武器装备的生产环节。

他不是单纯去学习对手,生产海量廉价战车的那种模式,因为那种模式并不适合德国,也并不需要学习。

德国的精英坦克需要保护,同样在另一个方面,德国装甲部队的规模也的确需要快速扩充。

李乐想的办法就是,提高产能生产简化版的3号突击炮以及4号改进型坦克。来充足德国陆军的装甲部队数量。

在这个基础上,开发略微高级的5号坦克,选拔精英建立起不怕消耗的精锐装甲兵团来。

在这个过程中,数量上的优势由大量的中型坦克来保持,并且将德国的装甲兵基数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

在这些普通装甲兵里,选拔和培养真正的精英,来组建那个让人望而生畏的精锐坦克部队,这就是李乐的计划。

李乐不是不需要虎式坦克这样的重型战车,而是希望虎式坦克简化结构,在确保战力或者说略微削弱一些战力的基础上,大幅改进生产工艺,让其变成可以量产的真正主战坦克。

他需要的是那种可以大规模出现并且决定战役胜负的坦克,不是那种笨重并且稀少的战地救火队员。

“4号现在的简单改进型,继续扩大生产。”李乐一边对勃劳希契吩咐道,一边开口说道:“不用在意资金,我们现在的资金非常充裕。”

李乐说的一点儿都不错,德国已经找中立国还有国内的财团继续贷款,扩大了自己的战争机器生产。

这些贷款之所以能够到位,主要是因为德国在利比亚发现石油的利好消息。

虽然那里的油田现在还只是一个雏形,可并不妨碍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在第三帝国身上压下自己的筹码。

最近有关第三帝国即将赢得战争的利好消息实在是太多了,甚至到了有些让人目不暇接的地步。

有内部消息传出,德国人在英国的轰炸获得了成功,甚至已经打的英国空军根本不敢迎战了。

加上马耳他行动的成功,h舰队被重创的事情曝光,这个时候不借钱给德国赚些利息,难道还等对方打赢了战争之后再自己凑上去?

“感谢元首对陆军的支持,我们会用胜利来回报您的信任的!”勃劳希契笑着点头,一脸的春风得意。

“对了,新的坦克生产工厂,筹备的如何了?那些犹太工程师,还算配合吧?”李乐突然问了一个似乎和军事行动不太相关的问题。

鲍曼作为元首的秘书,对这件事情是清楚的,赶紧低头压低声音开口对李乐说道:“我的元首,这件事进行的还算顺利,具体报告我会送到您的办公室里。”

李乐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然后他站起身来,结束了这一场针对英国的作战会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