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晴儿的田园生活 > 第四百一十一章、子福他们的来信

从曾瑞庆家大门出来,沈氏叹口气,说道:“亏得你爹没来,不过这样也好,省得他难过了。”

子晴他们还没走几步,也就是刚到斜对门的周婶家,碰到曾瑞庆像是从地里回来,肩上还挑着一担尿桶,沈氏先立住,叫了声“大哥”,子晴和林康平也只得站住了,叫了一声“大爹。”

曾瑞庆黑着脸,说道:“别,当不起,你们谁还能记得有这么贫困潦倒的大哥和大爹?这不是给你们脸上抹黑吗?咱们呀,还是桥归桥,路归路的好,横竖老二也是不想再进这个门。”

曾瑞庆恼怒曾瑞祥这两年对田氏不闻不问的,连个人影也没见到,更别提什么好处了。可是,他又拉不下脸面去求曾瑞祥,加上子全也是很不争气,书没念多少,银子可没少花,日子自然是越过越辛苦,他把这一切都归结于曾瑞祥不讲兄弟情谊,不顾及他这个大哥的脸面,没有提携他一把。曾瑞庆心里有气,自然见了沈氏和子晴没有好脸色。

沈氏听了说道:“既然大哥和娘都这么说了,以后,我们也不用来了。晴儿,康平,我们走。”

沈氏在前面飞快地走着,正遇到三婆婆从院子里出来,问道:“过来看她了?”

及至见了沈氏的神色不对,三婆婆一把拉住沈氏,问道:“怎么了?又给你难看了?”

沈氏说道:“正好,让三娘给我做个见证。”便把刚才的事情学了一遍,说道:“当初是说好他们养老的,我们过来送东西,也不过是看在走了的老爷子面上,如今他们一个个的这态度,我们还来做什么?合着花钱还来受气?还要看他们的脸色?三娘以后也别劝我了。”

三婆婆听了叹口气,说道:“这两人,糊涂了一辈子,你别跟他们计较了,以后,不想来,就让孩子们过来,你也别跟糊涂人置气了,先回去歇着吧。”

子晴几个回到家里,曾瑞祥看了沈氏的脸色,不用问也知道是受了气,叹道:“都是我的错,我想着这书院要开门,都是乡里乡亲的,他们也不知道内情,要是说起来我们二年都没去那边露个脸,总归是名声有损,所以才让你走了这一趟。既然这样,拼着不要这破名声也罢了,以后,咱都不去了,何苦还要受这气?”

沈氏听了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不然,我也不会走这一趟。我倒是想明白了,以后,咱们谁都不去了。”

一家子正说着,小白进来说,“京城送年礼的来了。”

子晴和林康平忙迎了出去,是子福和子喜身边的人各一个,拉了一马车的东西,还有他们几个的来信,子晴忙接过信来送给曾瑞祥了。

这次过年,他们都回不来,孩子太小,路上折腾的时间长,在家也住不了几天,而且,最关键的是,子禄和子寿两人决定了乡试后,不管中与不中,都想在京城发展几年,这也是子福和子喜的意思,以后兄弟几个在一起,把曾瑞祥和沈氏接了去,省的一家子天南地北的分开,做父母的惦记儿女,做儿女的惦记父母,还不如都聚在一起,曾家如今也不是没这个实力。

至于慧山书院,子福的意思是过几年再开,等子禄和子寿多一些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也有些名气,再开书院也不迟。

最后的意思,就是等明年出了孝期,让曾瑞祥和沈氏还有子晴一家赶紧进京,这两个小厮就留下来,等着开春了,护送曾瑞祥和沈氏进京。

沈氏听曾瑞祥念完了信,问道:“这禄儿和寿儿在京城也不回家过年来?”

“娘,孩子太小,住不了几天,估计是想省出些时间来,好好苦读吧。横竖没几个月,你们也就能进京见到他们了。”子晴说道。

“你们,难道你一家不走吗?”曾瑞祥问道。

这个问题,子晴一时还真不好回答,便含含糊糊地说道:“这个,到时再说。如今康平的重心在粤城,我们还没想好,下一步怎么走。”

“那可不成,你一家子留在这,我可是不放心。要走一起走。”沈氏说道。

子晴听了没说话,倒是问起曾瑞祥,这慧山,现在做何打算。

曾瑞祥想了想,说道:“从你庄里抽出一家人,负责慧山的花草果树,收入倒还是其次,最主要的,要把这些侍弄好。”

“干脆,以后,这慧山的花草树木都交给他,让他包了去,一年给你们多少银两,剩下的都归他自己,他岂能不尽心?”子晴提议道。

曾瑞祥听了满口赞成,几人又商议了年夜饭究竟在哪边吃的问题,最后,还是定了各吃各的,子晴不能回娘家,曾瑞祥还是重孝,也不能在女儿家,所以,只能各过各的。

商议好了这些,子晴便回了家。

次日,子晴正在内院的书房拢帐,林康平不在家。橙园和康庄的帐,每月子晴都要过目一下,尤其是年底的时候,杂事相当的多。因为子晴不仅要核计一年的收入,还要预备给下人的红包。

曾瑞祥特地来内院找子晴,子晴有几分意外,不过也猜到了曾瑞祥是为进京的事情来找子晴的。

果然,曾瑞祥端着茶杯,摩挲这杯盖,子晴见了问道:“爹是来问我为何不想进京的吧?”

曾瑞祥抬头看着子晴,笑道:“不亏是我女儿,爹还没开口,就知道爹要说什么了。爹的意思是,你不用总想着当年的事情,毕竟,谁能把一个一面之缘的女人放心里十年?还有,这十年,你跟以前也不一样了,再见面,人家还不定认不认得你呢?”

子晴想了想,说道:“其实,当年的那件事情,应该是过去了。谁会要一个五个孩子的母亲,除非他疯了不成?一个女人,有了孩子,心里也装不下别的了。这个爹你放心。只是,粤城的事情,因为那个陈知府,现在的变数还蛮大,估计康平一时也不一定能走开。要我说,实在不行,爹,你们先走一步也是一样的,我这边,说要放下,事情还真不少,都得等他回来做主呢。”

曾瑞祥听了,说道:“我觉得,林康平也该带着书睿几个回乡祭祖,这么多年了,还没拜祭过呢吧?只怕林家也该有意见了。”

这个问题,子晴倒是没想过,林康平去京城的话,也去拜祭过几次,可书睿几个,还真没去过,还没上家谱呢。

“爹,等康平回来,我跟他商量下。”

曾瑞祥听了放下手里的茶杯,打量了下子晴的书房,这是子晴从次卧隔断出来的,方便她写书和算账用。曾瑞祥笑道:“你还真从你二哥那划拉了不少字幅来,这样一来,才像个书房了。”

“爹的意思是,我以前只是个满身铜臭的庸俗之辈?”子晴挎着曾瑞祥的胳膊问道。

“又跟爹胡闹呢?还别说,你二哥的字,还真长进了,你二哥能吃苦,练字也有几分天分,这下,我真不用替他们几个愁的了,以后,凭着他这一手好字,也能养活他自己。”

当然,也只是养活而已,要想过的好,光靠卖字也是不行的,有几个大师在活着的时候,能靠卖字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曾瑞祥走后,子晴陷入了沉思,这京城,看来是非去不可了,谁能想到,当初遥不可及的京城,竟然要成了曾家的第二个家,子晴想起刚来时的窘困,只能感叹世事无常。

子晴正纠结时,小粉过来说,阿土和阿水回来了,是和林康平一同回来的,子晴这才知道,林康平算准他们几个这些日子应该进门的,知道他们带的东西不少,便每日领着林福几个去安州城里的临江码头等着。从粤城那边的水路过来,倒是没有结冰,只是,比陆路要慢一些。

子晴刚出二门,阿土和阿水也进了院门,见了子晴忙给磕头,子晴吩咐小白去通知温婆子一声,今日给阿土阿水接风,务必要丰盛一些。

林康平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吩咐小绿把东西核实登记入库,大部分是洋棉布,给晴园的下人和康庄的未婚男女一年四季做衣服用。另外就是少量贵重衣料珠宝以及西洋玩意,给子晴寻摸来的。

子晴知道,这次阿土他们能顺利回来,林康平也是松了一大口气的,毕竟是自家的船第一次出洋,心里怎么可能不担心挂念?钱财是一回事,人员的安全更是一回事,故而,这些日子,林康平才会常去码头等待。

林康平把账簿和银票都交给子晴核算,子晴点着手里的二万两银票,暗道,这出口和进口的利润果真是丰厚的,基本上一个来回,就挣回了半条船的成本,一年至少能做两个来回,就收回了成本。怪道林康平总是想做出洋的生意,在运输条件极其落后的古代,这舶来品更是物以稀为贵了。子晴不得不承认,这林康平的确是有几分经商的头脑。

阿土和阿水回来后,林康平的心思也放下了,带着家里的人开始布置晴园,红灯笼、红对联、还有红窗花,曾瑞祥和沈氏见了,笑道:“果真有些年味了。”

这一个除夕,子晴担心曾瑞祥和沈氏那边太过冷清,便打发小粉、小白以及阿土、阿水过去,陪曾瑞祥和沈氏说笑。好在只是两天时间,从初二开始,子晴一家子便回了娘家,并把书睿几个留在娘家陪着住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