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晴儿的田园生活 > 第三百七十六章、商议进京

晴儿的田园生活 第三百七十六章、商议进京

作者:千年书一桐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12-30 06:54:42 来源:笔趣阁

“你这一说,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大家都坐着吧,咱们也没那些规矩讲究,倒是坐着说说话,还自在乐呵些,我们也能随意多吃些。”傅夫人笑道。

沈氏听说了,吩咐刘氏几个搬了小墩子坐在了旁边。杨母因有杨父的失礼在先,对陈母一直曲意奉承,刘母是个善谈的人,夏太太也放下了架子,一心想和大家交好,所以,这一席饭,还算是吃的宾主尽欢的。

倒是陈父酒后一直拉着傅大人的手,说傅大人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官,也是最没架子的,还不停邀请傅大人和大家去丰颐居。

客人散了后,子晴原本想回家休息,子福喊道:“晴儿先别走,大哥有话跟大家说。”

子晴听了回转身,笑道:“大哥,今日累了一天,还不让人清静一会?”

子福等大家都落座了,说道:“我和小四后日一早就要进京了,所以,有些事,今天说出来,大家一块商议,明日,有什么想法,也来得及准备。”

子晴和沈氏等忙问道:“不是要过了元宵再走吗?”

“正月二十衙门口要正式开印的,这么远的路程,自然要提前赶路了。还有小四也是,他不像以前在翰林院那边,还可以躲躲清闲。”

子福这一说,大家才想起来,是不一样了,以前的昌州抬腿就到,这下可好,一年也回不了一趟家。

“大哥,等衙门口封印了都腊月二十,你要赶回来还能吃上家里的年夜饭么?没几天又要赶去开印,这大老远的奔波,在家里也住不了几天。”子晴先问道。

子福看了看大家,说道:“这就是我想跟大家说的,小四跟我说过,想开一个规模大一些的书院,我仔细寻思了几天,这是一件好事,做好了,是名利双收,即便没多大的利。可是有了名,对我们这样的家族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我和小四走官场,咱家的底子还是薄,小四花心思挣银子,小二和小三花心思挣名声,我们这一家,才能走等更远,你们的意思呢?”

“我们没意见,大哥怎么讲,我们照做就是了,我们知道轻重的。”子禄和子寿说道。

“现在的问题是,即便开书院,你们两个没个举人的功名,终究是差了些,所以,我和小四商量,二弟和三弟这两年还是预备复习下科考,小四的意思是大家一块进京,你们两个到外头去,也能长些见识,还有,有机会的话,去国子监听几堂课,你们觉得如何?”

子福的话,子禄和子寿可是真没想过,进京?一家子进京?

“你们要是进京了,爹娘跟着我们一块进京,娘还没出过远门呢,正好出去走走,还有爹,出去两年后再回来,兴许,心情就不一样了。”子喜说道。

子福这一计划,还真是一举数得,大家进京了,一家团圆不说,子禄子寿还得到了学习和明师指点的机会,曾瑞祥还摆脱了田氏和曾瑞庆的阴影,换个环境,心境自然会不一样的吧?

“大哥,你说了半天,就是把我们丢了?”子晴问道。

“你也一块进京,房子也是现成的,你家还有不少京里的产业,难道不需要你们过去打理吗?”子福问道。

这个,子晴还真没想好,虽说那人知道了自己是谁,林康平也救了他两次,应该没什么想法的,毕竟子晴已经是五个孩子的母亲了,可子晴还是不想去,感觉没什么安全感。

“我们一家,还是要考虑考虑,我下个月,要去粤城,不知多久能回来,你们先走吧。”林康平说道。

子福听了颇为遗憾,沈氏说道:“即便要去,一时也走不了,大媳妇和四媳妇都有了身子,还不满三个月,二媳妇还有两月要生,路上有个闪失可不是玩的,所以说,你和小四先走,不如把禄儿和寿儿一家带着,我们等二媳妇生完孩子再做打算,你外婆年岁也大了,我哪能把她扔下不管?”

“其实,我也是考虑要分两批走的,实在不行,就让永莲她娘和四弟妹在家生完孩子,出了月子走还是稳当些。”子福说道。

可是沈氏考虑到,子福和子禄、子喜三个身边也不能长时间没个人,真要有了小老婆,这家,可就没个宁日了,想到这个,沈氏说道:“那倒不用,满了三个月,让她们走水路吧。”

刘氏和傅氏听了,都感激地看向沈氏,这话,她们是断断不能说出口的。

子禄想了想,也说道:“我还是在家等她生完孩子再说吧,你们两个进京了,总要先忙了正事,还有,我们这一家子过去,住的地方总要找好的。”

子福想了想,也说道:“这便罢了,小四过去,先把厂子建好,还有,最后找一块大些的地方,偏了些也无妨,买下来,咱们几个一人一块地,把房子盖起来,兴许,以后,孩子们也能用着。再说了,爹娘要去了,咱们宁可住一起好,亲近些。”

“小四不是想建水泥厂么?这次,就用水泥盖房子铺地,正好,也让别人瞧瞧是怎么回事,东西也好卖出去。”子晴说道。

“既这样说,二哥可以晚些走,三哥还是跟我一同过去,没准还能帮帮我。”子喜说道。

大家说了半天,才发现一家之主曾瑞祥还没说话呢,都看向了他。

“你们想的都很周全,只是,这书院到底在哪里办呢?”曾瑞祥问道。

“我们的意思还是在家门口比较好,地我们也看好了,就是村子里水库边的那片山林,还有就是咱家学堂对面,是一口水塘和一片菜地,洼地,水塘和洼地还好说,就是那个菜地,只怕是要费些事,要是能直接买下来更好,不行的话,不知把咱家的几亩沙地补给人家,能谈下来了吗?”子福道。

曾瑞祥听了不做声,林康平说道:“要我说,还是水库边的山林比较好,那边地方大,安静,那也不是一片什么正经好树林,都是些杂树荆棘类,你们要不买的话,我就要了。离我家的庄子那么近,只隔条官道。把那些树砍了,种些桃树、杏树,房子盖在树林之间,我觉得这个念书的环境真不错。顺道,还可以开一个客栈。”

“姐夫这一说,我决定了,就是那里,你的客栈还是靠边吧。”子喜笑道。

“那现在的学堂怎么办?我们都走了,村里的孩子又没有书念了?”子寿问道。

“这个不妨,先给子文吧,子文凑合带两年,应该没问题的,你们要是同意,我明天找他去。”子喜先道。

“我和你娘一时肯定走不了,你阿公的孝还没过呢,我们哪能出远门?这不给自己找骂吗?”

“我怎么把这忘了?我以为跟成亲似的,过了两个新年,可以借一个呢?不能借一个吗?”子福问道。

“借不借的,每年的祭祀,还有,家里这一大摊子的事情呢,我们走了,这地还种不种,后山的果树,鸡怎么办?家里谁照看?”曾瑞祥说道。

“爹,娘,你们放心,家里的果树,有我家的下人,鸡我看就不用养了,走之前都卖了,地要种的话,我从庄里找来人种,家里贵重东西收拾好了,正房锁起来。我让小紫一家先住过来,就住在厢房。”林康平说道。

“爹,娘,地我看就不种了,正好养养,妹夫也顾不过来,种地,浇水、锄草、施肥,收割,哪里是一下子能做完的,外面的地横竖都租给别人了,把果树让晴儿捎带管管还是正经。”子福说道。

“后山一直是村子里的两口子帮着咱们打理的,还是让他们看着,摘果子的时候让晴儿这边捎带着就成,鸡也不用卖了,没那些鸡粪羊粪,这果树,也没肥料。”沈氏说道。

“我能不能先问一句,我们是明天和大哥他们一块出发吗?”杨氏问道。

“对,你们一家先跟着我们走。”子福点头。

众人又七嘴八舌地议论了半天,还是没得出曾瑞祥和沈氏去不去以及什么时候去的问题,这个,还有时间慢慢考虑。

不过,说到新建学堂需要的地,子福叮嘱子禄在年后县衙开印之后先买下来,银子子禄先垫着。子晴就不跟着掺和学堂的投资了,这是曾氏一族的事情。

子晴和林康平回到家,林康平问道:“晴儿,爹娘要是去京城了,不如咱们也去吧。不然,我要出门了,留你一个人在家,我也是不放心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谁还总惦着一个一面之缘的人?平常出门小心些就是了。”

“再说吧,爹娘还不定什么时候走呢?等二嫂生完孩子再说,我倒是觉得,我娘在那边未必能生活习惯,两年后,他们肯定会回来的。”

“娘,我也想去京城念书,今日小舅舅还跟我说了,问我想不想跟他们进京,小舅舅能给我找一个好馆子,娘,你们也去好不好,我舍不得离开你们。”书睿说道。

“可是,这念书好馆子固然重要,一个人的悟性和勤奋也重要,你看你小舅,不也是在你外公的学堂念了几年进的县学,不也一次中了探花?这个问题,让娘和爹好好商量一下,好吗?”子晴对孩子们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