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巨浪 > 第六卷 跨洋远征 第十五章 悔之晚矣(求票,求月票)

看着“罗德尼”号上燃起的大火,菲利普斯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后悔。

值得他后悔的太多了,他觉得不应该在十多分钟前让“罗德尼”号改变转向方法,不应该在几个小时前去休息,不应该在傍晚的时候继续南下,不应该在几天前改变与油船的会合海域,不应该让“反击”号脱离编队。

当然,任何后悔都变得于是无补。

眼前,他能做的,就是尽量抓住最后的希望。即便击败敌人的希望极为渺茫,可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停止反抗,更不能任人宰割。

十多分钟前,菲利普斯就给“反击”号去了电报,要坦南特以最快的度赶到战场。

就在“罗德尼”号第三次被齐射击中之前,菲利普斯让“纳尔逊”号集中火力轰击排在最前面的那艘敌舰。至少,从了望员的判断来看,那是一艘只有三座炮塔的主力舰。依据已经掌握的情况,敌人拦截舰队里的两艘战列舰都有四座炮塔,只有那艘战列巡洋舰是三座炮塔。另外,敌人的指挥官是战列巡洋舰的舰长,因此可以判断那艘战列巡洋舰为敌人拦截舰队的旗舰。^^^^

显然,菲利普斯的这个判断相当准确。

问题是,二万米的交战距离,对于没有火控雷达,连搜索雷达都无法准确测量出敌舰距离的“纳尔逊”号来说,确实太远了一点。前三轮齐射,“纳尔逊”号完全是在浪费炮弹。打出的二十七枚穿甲弹不但无一命中,落点最近的,距离“果敢”号也有大概一千五百米,连“脱靶”都算不上。

战斗打到这个地步,也只能算是菲利普斯。或者说是英国海军地悲哀。

可以说,当时菲利普斯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逃,肯定逃不掉。

对方的二艘战列舰的最快度可以达到二十五节。“纳尔逊”级最快也就二十三节。另外,“罗德尼”号已经损失了两台锅炉。其度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二十三节。加上现在的天气,能够达到二十节就相当不错了。

最要命地是,“纳尔逊”级战列舰的主炮全在舰方向上,如果转向逃跑,就无法用主炮向敌人反击,只能被动挨打。到时候,敌人完全可以“尾随”Z舰队,就算只用前部主炮作战。*****也能干掉Z舰队。

逃不掉,就只能与敌人拼。

要想拼出个“花样”来,就必须缩短作战距离,让“纳尔逊”级战列舰的十六英寸**挥威力。

三点半。菲利普斯再次下达了转向地命令。

他必须要缩短交战距离,不然在远距离炮战中,Z舰队没有任何胜算。

按照当时的情况,Z舰队必须要将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五千米之内,“纳尔逊”号才有可能打中“果敢”号。而要想用其使用地轻弹击穿“南海”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交战距离必须缩短到一万三千米以内,而不是英国海军测试出的一万六千米。

在一万五千米的距离上,第62舰队的三艘主力舰即便使用标准穿甲弹。也能轻而易举的打穿“纳尔逊”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显然。就算是缩短了交战距离,Z舰队也没有多大的胜算。

更要命地是。菲利普斯不敢抛下“罗德尼”号。

如果仅仅只有“纳尔逊”号转向,第62舰队的三艘主力舰肯定会集中火力,先轰沉“纳尔逊”号,然后再收拾伤残的“罗德尼”号。^^^^

因此,转向后,Z舰队的度不能过十六节(当时“罗德尼”号能够达到地最快度)。以这个度,至少需要十分钟才能将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五千米。加上转向的时间,前后至少需要十五分钟!

另外,这还是在完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进行。

十五分钟,足够让敌人的三艘主力舰打出八轮齐射,将一百八十六枚穿甲弹撒向“罗德尼”号。即便按照百分之十的命中率计算,“罗德尼”号也会被十八枚穿甲弹砸陈。如果敌舰队转移火力,瞄准“纳尔逊”号,则有足够的机会让“纳尔逊”号瘫痪。

因此,在决定转向的时候,菲利普斯下令释放烟幕。

当时,还没有可以干扰雷达的烟幕弹。之前,日本联合舰队就在“扇岛海战”中用过这一招,效果却非常不理想。在雷达指挥地炮战中,了望员能不能看见目标,光学测距仪能不能测出目标距离都不是那么重要。^^^^

菲利普斯当然明白这一点,因为英国海军也有雷达。

释放烟幕只是为了干扰敌人地指挥,在转向之后,菲利普斯就让两艘战舰进行战术机动,即频繁的改变航向,以规避落下地炮弹。

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措施。

在当时的交战距离下,穿甲弹的飞行时间过了一百秒,而在这一百秒之内,战舰可以航行近八百米的距离。炮弹不可能在空中跟着战舰转向,炮手在瞄准目标时,只能根据目标当时的运动情况设置提前量,而不可能预测目标随后的运动情况。因此,只要战舰能够灵活机动,避开炮弹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实际上,即便是在势均力敌的舰队决战中,只要进入“一对一”的战斗状态,任何一艘战舰都会进行战术机动,以避开敌人打来的炮弹,这也是舰队炮战命中率低得吓人的主要原因。

在逼近目标的时候,不管是实施鱼雷攻击的驱逐舰,还是战列舰,都不会走固定航线,而会根据交战距离,准确的说,是敌人炮弹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断的调整航与航向,而且尽量做到无规律变与变向,从而降低中弹的机会。=

显然,在战术素养方面,英国海军的素质是不用怀疑的。

至少,菲利普斯在这个时候做出了非常正确,也非常果断的决策,这也足以对得起他海军中将的军衔。

只是,“罗德尼”号的情况仍然没有好到哪里去。

在战术机动中,战舰的航行阻力将大大增加,因此动力系统必须全功率运转,才能使战舰随时加,随时变向(决定变向能力的主要是舵效,而战列舰的舵效都不会很高,表现出来的就是比较笨重,不够灵活,因此必须依靠足够的度才能保持舵效)。

“罗德尼”号的毛病在这个时候暴露了出来。

损失的两台锅炉的问题还不大,在战斗中,另外六台锅炉可以在短时间内负荷运转,为战舰提供短暂的额外功率。问题是,“帝国之星”号袭击舰射的那条鱼雷让“罗德尼”号的左侧尾舱进水,虽然当时没有震坏左推进轴,但是在战斗时,推进轴承受的负荷大得多,问题自然就暴露了出来。

三点四十分,刚向南航行了不到三千米,“罗德尼”号的左推进轴就出了问题。

虽然通过调整舵面角度,并且加大右侧推进轴的输出功率,“罗德尼”号仍然能够以十四节的度航行,但是已经难以向右转向,甚至无法进行战术机动。

可以说,对于伤痕累累的“罗德尼”号来说,这一故障是灾难性的。

当时,“东海”号与“南海”号仍然在炮击“罗德尼”号,只有“果敢”号将炮口转向了“纳尔逊”号。

面对两艘战列舰上的十六门主炮,步履蹒跚的“罗德尼”号多多少少都成了炮击的靶子。

三点四十二分,“东海”号第四次打中了“罗德尼”号,而且又是“好事成双”。一枚穿甲弹直接砸中了“罗德尼”号高大的航海舰桥,将里面的数十名军官,还有上方主炮射击指挥所里已经受伤的军官,几名正在抢救伤员的军医全部炸成了碎片,并且导致“罗德尼”号失去了航行指挥能力。第二枚穿甲弹则不偏不差的落到了B炮塔的正面装甲上。虽然厚达十六英寸的装甲挡住了穿甲弹,但是炮塔内的炮手全被震伤,并且导致该炮塔在十五分钟之内无法使用。仅仅两分钟之后,“南海”号终于打出了一轮漂亮的齐射。虽然只有一枚穿甲弹命中了“罗德尼”号,但是这枚穿甲弹是“致命”的。炮弹擦着前桅杆落下后,先在烟囱上开了一个巨大的窟窿,随即落到了后桅杆底部的水平甲板上,并且毫不费力的砸穿了只有一百六十毫米厚的水平装甲,然后进入了下方的轮机舱,并且生了猛烈的爆炸。

当时,“南海”号上的了望员清楚的看到,在突然冒出的火光中,“罗德尼”号就像是落在了坚硬地面上的铁球,先是轻微的蹦了一下,接着就生了剧烈的震动,一团巨大的火球从其尾部冒了出来,几乎照亮了整片夜空。

很快,雷达就测出,“罗德尼”号的度迅降低到了零!

也就是说,“南海”号用一枚穿甲弹就让“罗德尼”号瘫痪在了海面上。

对于在战斗中失去动力的战舰来说,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敌人彻底打垮,最终沉入大海。

只是,情况并没有一面倒。

在“罗德尼”号挨揍的时候,“果敢”号的步伐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