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954章 约法三章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954章 约法三章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陛下,黄海大捷!”应熙送上战报道。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好,危机顿消!”赵打开战报,董义成报告此战击毁敌大小战船四百余艘,俘获三百余艘,歼敌四万,降者三万余,敌回回水师和高丽水师被全歼,毙伤、俘获回回水师万户马合木以下敌将二百余人,缴获无数,已经率军返航,不日可达。

“陛下,是否让他们转向建康,支援此次作战?”应熙又问道。

“不必。民吾草诏告知右相率在京文武,代朕迎接两军凯旋,待朕回京后再行举行献俘仪式,嘉奖有功!”赵吩咐道。

“是,属下即刻草诏!”陈识时放下碗筷答道。

“我们距建康尚有多远!”赵喝了口汤问应熙道。

“禀陛下,尚有百五十里!”应熙回答道。

“现在天刚过午,我们赶到真阳休息!”赵点点头道。

“陛下舟楫劳顿,还是在丹徒休整一夜,明日再行吧!”应熙想想道。

“早一点儿到,他们就多些活着的希望!”赵摇摇头道。

“是,属下与谭统领前去准备,下船后即刻出发!”应熙没有再多言,施礼退下道。

“三娘,宸妃还是吃不下吗!”赵三口两口吃完碗中的剩饭,走进内舱道。

“唉,宸妃只是喝了些汤,饭食还是吃不下!”李三娘见皇帝过来,起身施礼,又看看躺在榻上的王妤叹口气道。

“何苦来的,不若你们便留在丹徒,待朕返回再一起回京!”赵走过去,摸摸王妤的脑门,并不热,轻笑着道。

“官家,臣妾没事儿,只是昨夜风浪大,有些晕船罢了,上岸之后便好了!”听到皇帝的说话声,昏睡的王妤也挣扎着坐起身道。

“还不是官家害得,这回子又装起好人来了!”李三娘瞪了皇帝一眼嗔怪道。

“是、是,皆怪朕,可……唉!”赵讪笑着点点头,又叹口气,可事情真的都怪朕吗……

事情还得从几天前说起,在赵下达袭扰敌后的命令后,各军积极行动起来。但是镇守建康的一军派出的一支分队渡江后失去了消息,他即刻令沿岸各军积极寻找,事务局也遣人打探消息,务必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日便有消息传回,这支分队在袭击江北瓜步镇得手后,遭到增援的元军追击,他们边打边向江边撤退,随着敌军的增多,他们被困在了江边的瓜步山上。

瓜步镇南临长江,属于真州,与建康隔江相对,位于江边滁水入江口,其也因为邻水而生,‘步’古意通市,也就说明了其与商业发展脱不开关系。其始建于东汉,是贯穿中国南北的古驿道必经之著名渡口所在地,而两淮市镇多集中在沿淮、沿江和运河两岸,瓜步镇也因沿淮人工运河的开辟而兴起更加繁荣。

市镇在经济发展、商品交换和商税征收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两淮有些市镇在商品交换、商税征收中甚至比领辖它的州城还重要得多,可见其商业的繁忙已无言自明。入宋之后,两淮商业得以继续繁荣,即使在南渡后,两淮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成为边防要地,使得农业凋敝,人口锐减,但部分地区的商业却仍处兴盛状态。

当时两淮驻有大批军队,两淮财物又不足以供应军队需求,因此,大批军需物资便需从江南各路输入;战争便有人员伤亡,大量募军也需从诸路调往两淮。这就增加了两淮人员和货物的流动量,为之提供服务的市镇便也随之兴起和繁荣。其次两淮盐产是政府仰仗的财源之一,而淮盐运销必经过运河和长江,这就又带动了沿运河、长江诸市商品贸易的发达。

瓜步镇的繁荣当然也与其特殊的军事地位有关,其和长江南岸的栖霞渡互相衔接,同时也是战略要地,古时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率步骑十余万南下,便设行宫于瓜步山上。山盘为道,设毡庐,隔江威胁建康。其还于山上建有佛狸祠,当年尝敬神赛会,以颂武功庆升平,以炫耀于南朝。

五代十国时期,周世宗显德三年,赵匡胤与南唐兵交战于**瓜埠之间,砍杀唐兵五千余人,余者争舟渡江,溺死甚多。次年赵匡胤又以兵十万,大破南唐李于瓜埠。南宋建炎四年,抗金名将韩世忠曾以八千人大破金兵于黄天荡,后来金兀术十多万军队即从瓜步败退。

作为江防要地,蒙元自然也不会轻视,设置都万户府后,在此设置千户所镇守。而派出的突击小队仅用两个伙,二十余人,大家起初都以为他们身处绝境,在一个千户的围剿下,实难以幸存。但就在此时,他们竟然有一人从山上缒崖而下,利用暗夜横渡长江潜回了南岸求援。

众人这才得知,这个小队在遭到围剿后退到瓜步山,此山是一座孤山,只有十余丈高的小山包,却十分险峻,易守难攻。他们抢先占据有利地形,扼守上山的小径,打退了敌军十数次的进攻。敌军在付出近百人的伤亡后,便封锁了所有下山的通道,欲将他们困死在山上。当下突击小队已有三人阵亡,数人负伤,但仍有战斗力,只是山上无水,亟待救援。

一军都统陈凤林得知后,数次遣兵渡江营救,但是由于偷渡的兵力有限,无法突破敌军的封锁,反而遭受到了伤亡。而蒙元方面发现宋军渡江进行营救后,也加强了对江岸的防守,使救援更加苦难。陈凤林以为当前情况,靠小部队是难以救出被困的小部队,需派遣大军强渡大江,发起登陆作战才有可能成功。

在接到陈凤林的急报后,朝中出现了两种声音。赵坚持不惜代价的要救出被困在江北的士兵;可几位宰执以为,为了十几个人动用大军,甚至付出更大的伤亡完全没有必要。而如此也可能会引发与蒙元间的大战,且与初时定下的以攻为守的策略相勃,所以不同意再行采取营救行动。

赵听了却是勃然不大怒,他曾在成立帅府军之初就曾言自己绝不会丢下一位袍泽兄弟,即便阵亡也会带他们回家。因此他们不但难以阻止营救,反而让他坚定要亲自前往的决心。众人又是讲事实、摆道理,甚至要请出太后来劝,可都未能说动了他。

最理解皇帝的还是应节严,他与几位宰执言,小皇帝不惜代价的去救十几个人,看似有些得不偿失,但却能极大的提高士气,增强凝聚力,进而鼓舞百姓,实乃大义之举。再者攻入江北,可以向蒙元表明己方非是没有强渡大江的能力,以此可以警告他们不要擅起边衅,这也并不违背初衷。且小皇帝如今决心已定,强行阻止的话,即不合君臣之道,还可能引得君臣失和。

劝服众人之后,应节严又与小皇帝约法三章:时间以十日为期,必须在殿试前回京;以长江为界,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等过江;此战速战速决,不能自己擅自决定扩大战斗规模,引发两国间的全面冲突。赵当下便应允了,并当下立誓绝不违约。

如此一来,众臣算是同意小皇帝出京,但是赵为了不影响当下即将开始的科举考试,再者黄海之战尚未结束。他决定还是要秘密离京,由太后暂时监国,但颁布诏令必须由半数以上的宰执签署才可颁发,而他只带侍卫营出京,倪亮依旧留守京中,镇守京畿,保护皇城。

赵摆平了诸位宰执,却未能过了几位老婆这一关。鉴于他以往的‘劣迹’,她们认为其绝对不会信守什么誓约,因为开战前他曾言盟约就是张废纸,谁要是遵守那就是最大的傻瓜,也没见谁因为此而被雷劈了。所以解决不同意皇帝前往建康,可几个小姑娘岂能说服老奸巨猾的皇帝,她们也不可能拗过赵的,最后居然想出要派人监督的办法。

几个小姑娘商量了半天,这一路前去要乘舟骑马,而会骑马的也只有陈淑、李三娘和王妤。可陈淑现在代管后宫,自然不能前去,李三娘曾领兵作战,当仁不让的要去。但众女又担心其最是听皇帝的话,届时反倒成了帮凶,于是又加派王妤共同监督。

于是乎,当夜赵率侍卫营秘密出城,搭乘御前谁军的辎重船离京。按照他的计划是乘舟沿运河到丹徒,然后骑马赶往建康,这样速度最快,也最节约时间,因为被隔在江北的那几个人危在旦夕,早一点到达便多了几分被救的希望。

上船后,李三娘毕竟行伍多年,虽在宫中待了一段时间,却也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反而有些兴奋。可王妤就不行了,其毕竟是长于高门大户之中,哪里有过这种经历,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因为有些风浪,船刚到崇德便开始晕船,起不了身了,且吃不下饭,喝不了水。

船行一日两夜到达丹徒后,王妤依然不见好转。可接下来还有一百五十里路要骑马而行,以赵估计其骑马的技术也不会太高,可能也就是能控马缓行的水平。而长途行军骑马却是件苦差事,赵当初学骑马,屁股、大腿内侧都不知道掉了几层皮,长出了老茧才适应了长途骑马行军,以其这种状态是万难跟上队伍的。

“禀陛下,一切准备妥当,请下船吧!”这时谭飞进舱禀告道。

“宸妃还是留下将养几日,乘舟返京吧!”赵看王妤的状况实在难以坚持,皱皱眉道。

“不行,臣妾受命陪侍官家,怎能半途而废呢!”王妤听了勉力起身,挣扎着要出舱下船。

“今日要乘马赶到真阳镇,只怕你坚持不下来,出了事情,让朕如何交待!”赵搀扶住其,皱皱眉言道。

“臣妾便是死在途中,也要与官家同行!”王妤甩开皇帝的手,出舱坚定地道。

“这……”赵没想到平日甚至温柔的小姑娘竟然也会如此执拗,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陛下,属下准备了车驾,可请两位娘娘乘车随行,也稍解途中颠簸之苦!”这时谭飞施礼道。

“哦,你把车驾也弄到船上了?”赵有些惊疑地问道。因为要急着赶路,他令以舟船搭载马匹同行,以免到了丹徒再行寻找马匹耽误时间,却没有要其备车。

“陛下,属下以为两位娘娘不好在外抛头露面,便自作主张将战车也装载上船,如此也可跟的上队伍,不会耽搁时间。”谭飞再施礼道。

“嗯,不错!”赵赞许的点点头道。心道倪亮推荐的这个侍卫长还是不错的,做事沉稳,还有眼力见,考虑问题也周全,倒是越来越合他的胃口了。

下的船来,赵眼见却非是一辆马车,而是四辆,其中两辆他的座驾,还有两辆作为辎重车使用。几辆车虽然是按照战车的样式打造的,但是自己的座驾,周毅还是做了些改进。除了在防护力上下足了功夫,内部装修也是费了心思的,既不显得奢华,却又让人觉得舒适,简直就是个轮子上的小型旅馆,可坐、可卧,即可代步,也能充作休息之所,与现代的房车有的一拼了。

将王妤送上车,让李三娘随车照应。赵这才放下心里,接过缰绳翻身上马。侍卫营的战马自然是百里挑一的良驹,一色的黑马,与他们的黑色军服相呼应。但为了减少麻烦,从赵以下皆换上了普通的禁军军服,而随身的也仅是一个驮囊,里边装着宿营用的睡袋和毡垫及换洗衣物。鞍袋中则是干粮和水囊及备用弹药,侧兜中插着短管骑兵用火枪,鞍前还挂着一把骑兵刀。

赵一声令下,众军上马,成四路纵队,将战车夹持在中间,向西疾驰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