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919章 就势而为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919章 就势而为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赵宣召众臣上城楼陪着赏灯,一时间民众沸腾。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早年间上元节赏灯,有皇帝也会宣召重臣一同赏灯,但那时皆是文臣的专利,武臣们是没有份儿的,这是比之参加大朝会还要荣耀的事情,因而才引得众军欢呼。可在其他人眼中却有着不同的解读。

但对于士大夫们来说此次宣召的文臣只有两位丞相,还要小皇帝的三位师傅,而上楼的武人却自枢密使张世杰以下,在京中的高级将领基本都在其列,如此来看几位文臣更像是陪衬,主角是那些武人。这又与传言中的小皇帝因为不满士人屡次与自己作对,欲启用武人掌政的事件相应和,使得他们不免心慌。

不过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确是一个好的信号,尤其是那些士子们,他们苦读多年却往往一朝落榜,一切成空。而参加科举者不能说没有报国之心,但更多的是为了光耀门楣,谋取一个出路,但是这条路太过艰难了。可当下他们仿佛又看到了一条出路,从军依然可以出人头地,受到皇帝的宠信,坐于高台之上,受到万民的崇仰。

另外参加武举考试,学成之后仍然可以取得同进士资格,且有转资的机会。而楼上的那些军将如江钲、赵孟锦等人不仅可上马统军,下马能治民,皆是主政一方的大吏。而那些屯驻沿江各州府的军将同样身兼两职,比之文臣地位要高出一截不说,且待遇也是一流的,若是考入武学从军说不定还能谋个好前程。

赵当然也清楚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被有心人看在眼里,猜测自己的意图。而此次他打破惯例宣召众将上楼赏灯,其意就是在向士人们示威,并谋求改变当下被动的局面,迫使他们妥协。不过这也是一种冒险行为,他知道儒家在后世被人认为是一种另类的宗教,也可以说是可以造就思想极端的信徒,若是处于执政地位的士大夫阶层同声反对自己,那也是一个极大的麻烦。

在众臣上楼各自见礼后,在内侍们的引导下各自就位,并送上美酒、果子,俨然是一副君臣同乐的场面。而众将也掩饰不住兴奋,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与小皇帝同甘共苦起家的,深知若是没有其的信任和提携,终生也只能是一文不名的军汉,哪里会有今日的荣光。

再者众将也深知自己的利益在进入帅府的时候便已经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正可谓是一荣皆荣。现下小皇帝与士人集团虽说不能说是势如水火,但也是暗中较劲。而他们也知若是陛下屈从,那么他们的下场将是极为悲惨的,因此只有与小皇帝站在一起,绝对忠诚和服从才能改变其被动的局面,为陛下,也是为自己赢得这场政治斗争的胜利。

因而众将上楼后,不仅表现的极为恭顺,也频频到御前恭贺、敬酒,向世人展示他们与小皇帝间牢不可破的政治联盟,以及不惜性命捍卫小皇帝的决心。而赵则是酒到杯干,毫不推辞,且一一回敬,以此变现出自己对众将的宠信。

“去将三位师傅请过来!”接连十数杯酒下肚,赵已有些酒意,却还没有到迷糊的程度,他发现应节严频频向自己这边张望,似有话要说,扭脸吩咐王德道。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赐座!”赵离座起身相迎道,并亲手为应节严布座,让其挨着自己坐下,并吩咐王德放下彩棚的珠帘和帷幔,一时间外界只能看到棚中人影晃动,却不知里边是何情形。

“朕自幼得以三位先生十年教导,在危难之时始终不离不弃,今时才得以亲掌天下,朕感激之情无以言表!”赵为三位师傅亲斟上酒,先饮一杯言道。

“陛下言重了,辅佐陛下乃是臣等之本分!”应节严等随之亦喝尽杯中酒道。

“先生此言让朕更是无以为报,想大厦倾覆之时,多少人或投敌叛国,或避世乡野,只有先生等于乱世之中,不畏艰难随朕前往前途未卜的荒蛮之地,此情义可昭之天地,古之几人能及!”赵端起酒杯再敬三位先生一杯,慨然道。

“陛下勿要挂怀,臣等即为大宋子民,又受皇恩,理当忠君为国!”江见小皇帝眼中含泪,施礼道。

“先生勿要多礼,城上之人朕皆视若家人,如此见外了!”赵急忙伸手阻止道。

“陛下言过了,君臣终有别,臣等怎担当的起!”邓光荐却又施礼道。

“先生之脾性这么多年丝毫未有改变!”赵见此苦笑着道,“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先生当然担得起。”

“陛下今日高兴,中甫就不必拿着御史的架子了,事事都要谏议。”江拍拍邓光荐的肩膀道。

“呵呵,也是。吾总觉的陛下尚幼,言语间不免总是想着教训,却忘了时光如梭,陛下业已成年,亲视国事了。”邓光荐听了自我解嘲地笑笑道。

“先生此言又错了,朕若是错了,即便百岁,先生该教训还是得教训的。”赵向邓光荐举杯道。

“陛下教训的是,该罚、该罚!”邓光荐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

“陛下今日高兴,也要酌情,不要多饮!”江见小皇帝已经连饮十数杯,已有醉意,出声劝道。

“唉,朕亲政之后却觉再无琼州时的快意,时时如履薄冰,处处有人擎肘,反倒不如醉了,免得烦恼!”赵听了摆摆手,端看着身前的酒杯道。

“臣知道陛下忧思国事,意欲进取,可又逢多事之秋,但也不可心灰意冷,自行放纵,沉迷于杯中之物。”应节严在旁皱皱眉道。

“是啊,明日醒来依然如此,喝多了酒,岂不是浪费了!”赵笑嘻嘻地道。

“陛下还是要以国事为重,不可心生歧念!”应节严知道小皇帝近来因为国事、家事而烦恼,难免心神不定,担心其走向极端,缓声安慰道。

“先生所言不错,当断不断,其意自乱,是该决意为之的时候了!”赵点点头道。

“臣以为陛下还是先看看这份奏表,再行定夺不迟!”应节严听出小皇帝言中之意是指眼前吴家之事,看其样子也知当下还举棋不定,想想从袖中取出一本奏折道。

“哦,这是谁上的奏本,要由先生转交!”赵接过问道。

“这是许国公送上的请罪疏!”应节严答道。

“为何不经中书,却由先生转奏,有什么紧急之事吗?”赵又将奏折放下道。

“陛下,当下正是上元节假期,各部省都已封印,许国公便交给了臣代为转送!”应节严回答道。

“这吴家看来真是手眼通天,居然能将这奏本假先生之手送到御前!”赵轻轻摇了摇头道。

“陛下勿要多心,臣只是与许国公先考曾在淮西共事,与其并无深交,更无干涉陛下之意。”应节严摆摆手道。

“先生勿要解释,此事……此事朕也正欲以三位先生参详,既然如此就不必等待明日了!”赵知道陆秀夫和文天祥都与吴家有旧,此刻应节严又代其传书,可见吴家在朝中的人脉远超自己所知,犹豫了下言道。

“愿替陛下分忧!”三人施礼道。

“吴家为了一个逆子的性命,确愿意以满族的爵位相易,同时族中入仕者也愿致仕还乡,从此做一耕读人家,这值得吗?”赵展开奏折读了一遍不屑道。

“此等逆子,早应除去,否则早晚累及家人。再者言其冲撞圣驾,狂妄自大,诽谤皇帝,自当以大不敬论罪,此等不赦之罪岂是可以官爵抵罪的!”邓光荐听了不屑地道。

“陛下,其实吴硕并非许国公的亲子,而是养子,其父早已在淮西与蒙元之战中殉国。吴家力保其,想是欲全先辈的情义吧……”应节严比较了解吴家的家事,又简略的说清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呵呵,原来其中还有这么多的关节,可叹其父的英明皆毁于这纨绔之手,实在是可惜了!”赵听罢干笑两声道。

“如此说来吴家却也是有情有义,肯为了一个养子,情愿断送了满族子弟的前程和富贵!”邓光荐听罢态度稍缓,且颇有对其行赞赏之意道。

“陛下,臣觉得其中不妥,其奏疏看似是衷心请罪,其中却又隐隐有胁迫之意!”江将奏折拿过看了一遍,迟疑了下说道。

“宗保此言怎讲?”应节严有些惊诧地问道。

“许国公在奏疏中一再请罪,又屡次提到吴硕乃是忠烈之后,这里便是暗藏玄机。陛下若是不赦其罪,那么便会落得个诛杀忠勇之士后裔的名声,进而引起武人的疑虑,怀疑陛下厚待烈士之后的许诺,以此相逼陛下宽赦其罪!”江言道。

“嗯,听宗保之言,其中却有威胁之意。这吴家也太过张狂,名为请罪,却意在恐吓!”应节严亦有些恼怒道。

“吴家在江南势力盘根错节,入仕的子弟也为数不少,他们若是皆致仕还乡,必然引发地方官场震动,这分明是故作姿态,算定陛下为稳定朝局,不得不屈从与他们。如此其心不可谓不险恶。”邓光荐言辞更是激烈,愤愤地道。

“朕以为吴家在此情形下请罪是真,胁持民意也未必!”赵听了沉吟片刻,想了想道。

“陛下之意,是说吴家并非是恃强相胁?”江有些诧异的看看小皇帝道,他觉得这画风转变的有些太快了,刚刚小皇帝还欲决意铲除吴家,可转眼间怎么态度就变了呢?

“朕以为吴家此时上请罪疏,是庄公舞剑,意在沛公。他们保吴硕其实是假,保皇后才是真!”赵端起酒杯咂了一口道。

“嗯,还是陛下考虑的深远。”应节严点点头,又看江和邓光荐还似想不通,捋捋胡子道,“以吴家在京中的势力,探知陛下领兵回宫的本意应不是难事。而吴硕惹出事情,陛下决意斩之,也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如此吴家不可能没有意识到陛下意在废黜皇后,要清除自家立威。他们若是此时仍敢相胁,那只能让陛下更为愤怒,定然会不惜代价将吴家连根拔起,所以他们是不敢如此做的。”

“而吴家之所以能在江南五世不衰,皆因代有子弟能入仕为官,现下不惜牺牲子弟们的前程来保一个犯下大罪的不肖子弟,从哪方面来讲都是极为不合理的事情。但他们不惜代价的来做此事,其实正如陛下所言是为了皇后。”

“嗯,听知事之言,亦让吾茅塞顿开。”江此刻也想通了,接着言道,“若是陛下斩了吴硕,则与吴家有隙,也必然迁怒于皇后,加之皇后有过在先,罢黜后位几成定局。死了个不肖子,丝毫不会影响到吴家的地位,但是去了后位,则表明失去了圣心,子弟们的进阶之路等于被堵死。而保住了皇后,则吴家就仍有恢复的希望,甚至可更上层楼!”

“哦,如此说啦吴家能百年不倒,却也有过人之处。”邓光荐也有所悟地道,“但是吴家势力江南庞大,又有内宫为援,且有狂妄之语,若是不加打压,任其壮大,不免会影响朝局。”

“中甫言过其词了!”眼看小皇帝面露犹豫之色,他们虽为陛下的师傅,又是近臣,但吴家也是皇亲,江不免担心触怒了陛下,碰碰邓光荐道。

“三位先生,吴家现在已成朕革新的障碍,必要除之。但当下动用武力,怕也有违天和,不若将计就计,如何?”赵却似没有听到一般,沉吟片刻道。

“陛下以为就势赦免了吴硕,责令吴家子弟尽数致仕,将他们从朝中清除,以削弱他们的实力!”江言道。

“只如此不足以让吴家衰落,朕要他们答应吴家子弟十年之内不得参加科举!”赵笑笑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