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850章 战车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850章 战车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中国古代农耕的中原王朝的优势在于,人口多、兵力多、城市多、关隘要塞堡垒多、粮食多、武器装备多、经济实力强。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而在军事上,中原王朝几乎在国家的所有交通要道上地理险要处,都建了城市、军镇、要塞、堡垒等军事防御体系和防御工事。中原王朝将整个国家的地理版图,都几乎用这些人工防御工事,人为的营造成了一个个牢笼陷阱,分割成了一道道防线、防御带、战区、军镇等等。

中原王朝的土地就如同是一块一块一片一片,被人工防御工事和自然天然屏障编制和分割出来的小战区。而这样的话,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南下,就要一个一个的攻打打通,这些他们南下路上的障碍。而中原王朝的这无数的防御体系和防御工事,则又给了中原王朝消耗南下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部队,有生力量能力和缓冲延缓战争时间的能力。

中原王朝可以有机会在某处险要关隘,以较少的兵力阻击牵制游牧民族大量骑兵部队,并消耗掉游牧民族有限的战争资源。并且,一旦游牧民族占领了这些城市、关隘、要塞、堡垒等防御工事后,还必须要派兵进行防守,因而也会造成造成兵力被分散和削弱。而游牧民族在城市攻防战方面,则又是他们的弱项。

而在人口、物资、武器装备、经济实力占据优势的中原王朝军队,最希望的就是跟游牧民族打城市攻防战了。层层堡垒,加上物资的丰富就造成游牧民族骑兵部队几乎不敢深入中原王朝腹地,他们担心一旦在某处城市、要塞、堡垒前被阻挡,后路又被敌军断掉的话,就有被敌军优势兵力包围消灭的可能。

反之中原王朝守军可以利用城市、要塞等凭城据守,只要能拖延住游牧民族骑兵部队,那就给中原王朝有了集结大军的时间和等待到后方援军到达的时间。而援军只要有能力在野战中在行军中,抗住敌人骑兵部队的冲击不垮掉不奔溃掉,便能顺利的进入本方城市、堡垒、要塞等防御工事驻扎防守跟敌军玩城市防御战,便能使游牧民族的战略破产了。

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快,冲击力强,容易打乱敌军的阵形,冲垮分割而歼灭敌军。野战战车阵,用庞大坚固的车辆作为障碍物,可以有效的阻挡骑兵的突击,保持己方阵型的完整,为官兵提供保护圈,同时遮住了自己的薄弱点,则是最好的防止中原王朝大军被游牧民族骑兵部队在野战时冲垮打垮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战术。同时使高速、机动的骑兵行动受到严重的阻滞,敌军骑兵的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自然难以发挥其战斗力。

中原王朝军队只要保证军队不会被游牧民族骑兵部队突击冲垮,在战场空间小的区域作战,步兵部队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只要有足够的兵力和弓箭,便能压垮游牧民族骑兵部队。而游牧民族的经济实力有限、战争资源有限、兵力有限,几乎是玩不起消耗战,玩不动长期城市攻防战的。

另外,在某些特殊的地理地形上,中原王朝大军只要摆开包括战车阵在内的,占地几十平方公里的大军阵,对游牧民族骑兵部队进行优势兵力的压制性战场平推进攻,就能战胜游牧民族骑兵部队了。而战车车阵,则是中原王朝军队野战对抗游牧民族骑兵突击的最大战场保障。其实,正是由于难以抗御步兵灵活的攻击,车阵才在春秋之后淡出战争舞台达数百年之久的。

此后的隋唐都建立了强大的骑兵,足以对抗游牧民族的骑兵,战车也就成为弃物。而到了宋代失去了牧马之地,始终没有足够的马匹建立其强大骑军,但他们并没有重新重视车阵战术来对付北方骑兵,这让赵很不解?虽然车阵战术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在抵抗北方骑兵的过程中作用同样是巨大的,即便是数百年后的明朝,其使用车阵也一样给北方的游牧骑兵给予了重大打击。

而宋朝虽在某些战斗中也曾依靠过兵车阻挡骑兵,但适用范围和程度已经不可与当初同日而语,中原政权似乎忘记了这项战术,主要还是靠着步兵为主的陆军和规模不如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骑兵来抵御北方侵略,结果当然是败多胜少。可若捡起这项战术,总比用实力不如对手的步兵骑兵跟人家硬碰硬要强许多。

从成本上考虑,赵深知骑兵耗资巨大,无论对马匹、人员和战术都有高要求,以现有的士兵素质很难超越游牧民族的骑兵。而战车却不同,一次性投入便可使用多年,除了必要的损耗和修理几乎没有其它成本。且车阵虽然也要是环境而定,但变化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大体上就是依靠阵型抵御对手攻击,对士兵的要求不高,亦便于训练……

赵自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几乎就在思考如何打败蒙古人,而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对付敌军骑兵。最初他偏据琼州,有大海相隔,必然要倚重水军拒敌于岛外;而江南及江淮的地区河网密布,骑兵的机动性受限,反而是舟船更为便利,发展骑兵也不是当务之急;此次陈凤林却想到了他的前边,欲重新恢复车营,以此来对付敌骑兵。

“这便是武刚车吗?”赵走到战车近前看了看道。车长约有二丈,宽丈四,周边围有高五尺左右的厢板,前有双辕,装有双轮,形制和现代货车车厢差不多。

“陛下,正是。这与兵书中记载的有些出入,其是以大盾为遮挡。在战时车外侧要绑上长矛,以防敌骑冲击。又在厢板上开有射孔方便士兵射击,且可以厢板为盾阻敌箭矢。”陈凤林回禀道。

“若是布阵,就要将战车两两相连,结成阵势!”赵又道。

“正是!”陈凤林叫过几个兵丁边介绍边演示道,“结阵时,可将战车开有射孔一侧朝外,卸下挽马后,调整方向,以车架将车平置,再以铁索将车轮和箱体勾联。”

“这车体之间空隙如此之大,敌骑也可轻松穿过啊!”赵看看由于车辕的缘故,两车的箱体难以紧密结合,留下了不小空当,战马可以一跃而过,他皱皱眉道。

“哦,两车之间空当可以刀车填堵,阻敌骑穿过,外部在以布幔蒙盖,使之成为一体。”陈凤林令两名兵丁推过一架刀车置于两车之间,又遮上布幔笑笑道。

“嗯,布幔可阻石矢,打湿后还能阻挡火箭,不错!”赵点点头道。

“对敌之时,在车阵前可撒上铁蒺藜,布置拒马,使敌难以接近,我军兵丁可依车厢轮番攒射!”陈凤林又让兵丁布置好拒马,演示如何战斗。

“陛下以为如何?”赵孟锦也是头一次看到,见小皇帝饶有兴趣的查问,笑笑道。

“朕觉得只凭火枪恐怕难以阻挡敌骑的冲击!”赵摸摸下巴道,“一车之上只能容四人同时射击,若是采用轮射,而车厢狭窄,士兵转身撤步、装药难免相互碰撞,必然影响射击速度。另外两车之间的空隙虽已用刀车填堵,但也至少占据两个战位,使火力密度减小。”

“陛下,属下也想过,我们可以一人射击,其他人负责装弹,这样就可避免相互间的影响。而射手疲惫或伤亡之后,则可由他人替换即可!”陈凤林接过话来说道。

“尚有不足,以此次收复江南历次对敌骑的战例看,若无火炮支援,只凭火枪是难以阻挡敌骑的攻击的,即便依托简易工事也难以做到。”赵孟锦摇摇头道。

“置帅所说不错……”陈凤林点点头,略一思索又道,“那可否将填堵的刀车换成火炮,以增加火力密度呢!”

“倒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赵孟锦看看小皇帝言道。

“嗯,倒是可以考虑。但是火炮夹于两车之间不便操作,且火炮也尚需马匹拖曳,战时又需重新布置。若是将火炮如战船上一般布置好,只要阵势一成便可开火射击才是最好!”赵嗯了声,却又若有所思地道。

“陛下所言虽好,但是仍旧难以解决两车间隙之事!”陈凤林苦笑着道。

“是啊!”赵也觉好笑,拍了拍脑门道,“看来还是需要从这车上想办法,对此进行改进。若是改成四轮单辕马车如何,结阵时可将单辕拆卸下来,则两车相连时留下的缝隙就无足为虑了!”

“陛下,属下也曾想到过以四轮车作为战车,但是四轮车不便转向,行走和调整皆十分困难!”陈凤林言道。

“转向不便?!这怎么可能!”赵惊诧地道。

“陛下确实如此,四轮平齐,车轴又被固定,非强力难以扭转方向。”见小皇帝一脸不相信的样子,陈凤林解释道。

“原来如此!”赵点点头道。其实要实现四轮车的转向其实很简单,只需添加一个简单的转向机构就可。

此刻赵也想起,据说罗马时期的马车已经有了转向机构,但是是否和后来的技术有承接关系,无从考证。但是在十四、五世纪四轮马车又在欧洲大行其道,其原理只是前车桥与辕杆制作在一起的,它通过旋转的枢轴与底盘连结起来,那枢轴即是转向架,因此使车辆易于转向。而这项简单的技术却在清朝才传入中国,在这个时代尚是个技术难题。

不过四轮马车转向机构的出现,在当时确实是一个技术突破,使得四轮马车的实用性大大提高。可以说正是四轮马车的大量应用,成为近代军队后勤得以发展的的因素之一。并在之后美洲/非洲的殖民历史,也充分证明了四轮马车的实用性。

“陛下想到解决的办法了?”赵孟锦看看小皇帝的样子,便知其有了主意,笑着问道。

“应该不难。”赵点点头道,“明日你命辎重营的工匠们携带打造车辆的工具和材料到此待命,朕回去好好想想!”

“是!”赵孟锦两人相互瞅瞅施礼道。看来小皇帝游猎的事情又要拖后了……

赵回到行在,令人将船上的绘图工具取来,便开始工作。他觉得自己设计过复杂的船舶,如今不过是一辆马车,因而觉得费不了什么事情,但动手时却又觉得不是那么简单了。因为这需要解决几个必要的条件,可它们之间又有矛盾之处,自己就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首先战车充当的是一种据点壁垒角色,它能支持部队机动作战。当受到威胁的时候,战车就转变成一种防御要塞,而战车的高度和宽度是骑兵无法逾越的。而作为壁垒的胡斯战车异常沉重是必要的,否则难以挡住战马的冲击;但是战车另一个作用是可以搭载士兵、粮草和武器,若是太过沉重则必然对道路要求甚高,且需要更多的马匹拖曳。

再有战车的作用是抵御骑兵,因此其高度和宽度都是战马无法逾越的,且要保证士兵乘坐的舒适性和作战的方便,这就必然需要一辆高大和宽阔的平台。可是战车的高度和宽度的增加,又会影响其通过性,毕竟车阵是用来进行野战的,环境和通过条件恶劣,笨拙的战车将会难以应用于实战。

此外还要考虑到挽马的拖拉力量,一辆战车能搭载多少士兵,加上其携带的装备和辎重的力量。而战车的防护力也是必须要想到的,如何才能减少对士兵的威胁,从而才能选定什么样的材料。另外就是战车的成本也不能不考虑,这样才能大批量的装备。想想自己堂堂一个船舶工程师,今天居然被如何造一辆马车给难住了,不禁觉得好笑,但是大话已经说了,总不能栽了面子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