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798章 黑死他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798章 黑死他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哈哈,这帮兔崽子玩儿的越来越熟练,都能当段子手啦!”

“官家,看你哪里有生病的样子!”苏岚扭脸看看半躺在逍遥椅上小皇帝毫无形象地大笑着,站起身将盖在身上的毯子往上拉了拉道。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朕本来就是病了吗?”赵依然憋不住笑,将手里的报纸递给苏岚道,“苏姐姐,你看看他们真能编。”

“这说的是益阳郡王吗?分明就是一个乞丐,否则谁会捧食啊!”苏岚接过报纸看罢,也忍俊不止地道。不过这篇文章文笔油滑、诙谐,描写的又极为细致,让人读后脑子中立刻出现一位身穿王服却毫无礼节的贪食者形象,同时脑补出个猪一样的人物。

“哼,只许他们埋汰朕,就不许朕反击吗!”赵冷哼一声将手里的一叠纸递给苏岚道。

“官家,人家虽然言语中多有诋毁,但是都颇为含蓄,却没有这样露骨,何况这是真的吗!”苏岚翻看了一下其中多是编排益阳郡王的,可以说将其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扒了个干净,并极尽挖苦、嘲笑之能事。

“当然了,只不过笔墨重了些,稍后封好交给刘都统速送回临安,照计划发表!”赵摆出一副极为肯定的样子说道,又拿过身边的一份报纸。

“官家,这样的文章发表了有人信吗?”苏岚将文稿一一整理好,装入袋子用火漆封好道。

“呵呵,信不信看疗效!”赵笑笑道。

在接连与文天祥谈论数天之后,船队行至铜陵时小皇帝感染了风寒,本以为只是小病,可到了芜湖却愈发沉重,太医以为皇帝当前不宜再继续乘舟前行,便就近停靠在芜湖上岸休养。数万大军停在江上总不是常事,便由文天祥督军先行回京,只留下亲卫团和侍卫营及部分水军保护圣驾。

赵自然是装病,不过也只有有限的几个人知晓实情。那日他觉得文天祥说的很对,对于处在权力金字塔上的任何一个级别的角色来说,都需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实力。要盘点自己在权力斗争中所具备的财权、人权和舆论权,理清自己的政治资产。在正确认清自己的资源后,根据目标,灵活运用这些权力资源展开威慑行动。

皇帝当然是住在塔尖上的,可资利用的资源最多,能顺利实施威慑操控的可能性也最大。不过赵一向信奉小心驶得万年船,他当年就是利用手中有限的几张牌翻得身,因此知道即使是处在下层的人物,也并非没有用弱小力量威慑力量强大者的能力。

‘非利不斗’是权术的原则,可剑固可伤人,亦可伤己。赵清楚以自己的实力将几个人从**上清除并非难事,但是他知道流血的政治斗争并非最佳手段,且也想看看那些发对派挑起争斗的真正目的和手段。他不相信那几个人明知与自己斗是鸡蛋碰石头,还会冒险为之,所以想看看他们的底牌到底是什么,幕后是谁。

在琼州时利用报纸进行论战的手段以为行朝官员所熟知,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而临安作为宋朝立足百年的行在,报纸早已成为人们获得资讯的重要渠道,比之琼州更为发达,小报是多如牛毛。行朝北迁之时,进奏院主办的邸报自然同行,赵翰林院的办报班子当然也随迁到临安,并改称《杭州资讯》。有了在琼州多年办报的经验,加上消息来源的多样性,《杭州资讯》迅速在临安立住了脚,但是在众多的同业中并不十分突出。

当收复临安,行朝迁入临安城不久,由于赵并没有及时入城,便有小报开始爆出皇帝年幼难以主持国家大局,因而打算重新在皇家宗室中另选皇嗣继位的消息。他当时接报后并没有放在心上,以为等自己入城后谣言就会不攻自破,可随着滞留城外的时间加长,城中的报纸开始纷纷报道异储之事,并有当年行朝擅立储君的流言传出,各家报纸当然是纷纷着重挖掘、爆料。

直到这时赵才重视起来,发现此事不简单,似有人在幕后操纵,若无人向自己封锁消息否则怎么会无人向自己提起。于是他让郑虎臣开始追查消息来源,并注意舆论风向,也才有了‘私自’入城,严令陆秀夫抓紧时间整修北宫的事情,希望以此平息舆论。

但是随着西线战事紧急,赵领军亲征便将此事暂时放下了,不过事务局却没有停止追查,并将消息不断的传到鄂州御前。事情的真相也逐渐明朗起来,确定是有人在幕后操纵此事,令他愤怒的是抹黑自己的不是敌人,而是来自行朝内部,目的就是要先搞臭自己,然后行换储之事,并抬出了益阳郡王开始宣传。

现在赵做的就是开始反击,他已经弄清楚了目标,当然是有的放矢。他明白知识分子是一种理性思维动物,即使学历并不等同于能力,但是有了相当长的求学经历,毕竟在思维能力上是胜人一筹的,因而这样的人在官场上比那些胸无点墨的人要胜出一筹。可是,历史上也有少数并非知识分子出身的显宦,能够超越大多数知识分子,这是因为他们在多年的血雨腥风中早就熟知了官场,熟悉了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的技术和技巧。

赵觉得以自己前世的学历怎么也能算和举人同等学历了,现在回头看当年的他臭老九的习性一点儿也不少,清高、要面子、自傲,结果被黑心老板耍个溜够,当狗用了多年不说,还背了黑锅,摊上了官司,却至‘死’都没有领到工钱。而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学习权术的重要性,或者并没有熟练掌握权术。

现在的士人们与当年的他没有多大区别,他们往往在学问上才高八斗,将治学求真当作第一要务,反将官场和权力斗争简单等同于副业。但其政治斗争技巧上水平却往往停留在小学生阶段,结果一大批学富五车指点江山的士人反被一个无赖给收拾了。

两世为人,赵有了重新审视自己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加之又在政坛上摸爬滚打了这么长时间,已经抓到了他们的软肋。他们重视名誉,即便骂人也不外乎禽兽、废物等几个有限的词汇,再有就是说话含蓄,只说半句话,让你自己去猜,文化水平低的看了都不明所以,更不要说理解其中之意了。

赵如今已经修炼出来了,他要面子,你就不能要面子,什么脏水都敢泼,什么话都敢说,荤的素的一起上。如此一来,他顾及名声当然不会跟你对着骂,更不会玩儿牵强附会那一套,那么必然会落到下风。另外他已经掌握了‘黑’人的套路,并培养了一批段子手。

其实古人也总结出了黑人的精髓,早在春秋时期刨去列国间政治和文化上的冲突,诸子大师们热衷于拿各国开涮,也与“寓言”这一体裁本身相关。这与现代的段子可谓是一脉相承,两者真正目的都是让听众读者接受自己的说法,庄子就曾说过,假如你引用圣哲们的名言,或许十句中有七句会让听众相信;但假如你讲寓言,十句中就有九句让人信了。

在现代不过是被放大了,比如美国和中国老太太买房、别针换别墅、普洱茶传奇、秋裤阴谋论及各种鸡汤文……等等,不知道忽悠了多少国人。而赵总结后发现这类故事要具备传播性和煽动力一定要编的耸人听闻及联系当下,只要满足了这两点,就能迎合普通人的危机感,调动起他们的情绪和传播**。

而故事要想让人信,自然要在细节上下功夫,要真实具体,起码也要让人感觉真实。那么故事的来源就可以说是其邻居二大妈,街坊三胖子,再就是其远房亲戚说的,反正这些爆料人没有具体姓名,却又是可以接近其的人。你想辟谣找都找不到,即便找到了所谓二大妈,他二大爷又出来了,疲于奔命中永远赶不上故事的进度。

另外主角最好是大家都知道,也都熟悉的,这类段子最受欢迎。退一步讲,如果名声不响,至少主角的个人信息要尽量明确,就和说相声一样‘从前有个人’的砸挂效果肯定比不上某个网红,而拿身边捧哏的人开涮则更直观,效果当然也最佳了。现下一个是当下尚未亲政,但是主政的小皇帝;另一个是前前屈死太子的嗣子。两人当然都是名人,很容易引起关注。

大宋朝廷的喉舌是进奏院负责的《帝国日报》直属于尚书省,过去由文天祥主管,现在又陆秀夫代管。赵让文天祥先行一步就是要他回去后,接过管理权,其作用就是要多发有关自己的正面消息,且不吝赞美之词的从各个角度进行大肆宣传,树立起自己的光辉形象。

与此同时,赵让事务局要狠挖赵孟启从出生到现在的材料,尽可能的详细具体,最好连小时候尿炕的事情都不要放过,经过整理后交由自操控的《临安资讯》发表。而这肯定不是要进行正面宣传,而是要对其进行丑化,把他搞臭,达到迎风臭十里的效果。

一旦炒作起来,那些力捧赵孟启继位的人肯定会坐不住,想想一个成为市井笑柄的人怎么能做皇帝,他们也一定会通过己方控制的小报进行‘洗白’,如此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幕后之人,还可以通过‘文明’的手段将其挤走,甚至开出宗籍。此外利用这场争斗,还可以达到其它的政治目的。

而在这场文斗中,赵算定对手无论怎么折腾注定要失败。首先从资源上相较,自己掌握着当前世界最强大的情报机构,且有成熟的办报机构,从消息来源和机构上就占尽先机;再有自己当后台,前台的人可以毫无顾忌的抹黑对手,但是他们就要有所顾忌,而答案明摆着啊:敢拿皇帝编笑话,不想活了;此外他们是文明人,行事未免束手束脚,怎能斗过一帮‘流氓’。

赵当然不会做的这么露骨,而是采用‘先捧后杀’的策略,首先利用其高调‘复出’的事情大肆宣传其高贵的身份,并回顾了名动一时的‘济王赵冤案’,把热度首先炒了起来,引起社会关注度的提高。接下来就开始对其身份进行质疑,并重提绍兴年间的‘假冒柔福帝姬案’,如何能够确信其在没有谱牒,没有宗正司的核对,又没有任何信物的情况下怎么能认定他就是益阳郡王。

在一起一落的宣传下,此事热度更高,热到什么程度呢?刚刚创刊的不足两个月的《临安资讯》,仅凭这个热点就开始盈利,每日的发行量蹿升到万余份,行销临安、绍兴、平江、常州、越州等周边州县,且销量仍在攀升中,一举登上临安畅销榜,已经有其它小报开始匿名抄袭和转载,使辐射范围更大。

而现阶段对这个话题炒作已经开始进入抹黑阶段,依然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通过对赵孟启的举止、穿戴和习惯等多方面挑刺,看似以此来证明前面对其身份的质疑,其实就是开始让其发愁了。现在赵孟启已经开始发慌,躲在府中不敢出门了,以防出丑。

但火已经烧起来了,岂是想躲就能躲的过的,如今不仅是《临安资讯》在深挖赵孟启入嗣前后的事情,诸多小报也在跟风收集资料,在重金悬赏下爆料者亦是层出不穷。这样一来香的、臭的都涌出来了,其中不乏掺了水的新闻。而有关此事的小报及己方次日要发表的样稿都会送到芜湖,先由赵审核后再行发表,为了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往来走的都是军方递铺渠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