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795章 皇帝惨吗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795章 皇帝惨吗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赵知道这个神一般起初也都是人,当然各地供奉的神灵也各不相同,就拿路神梓潼君来说,其曾在安史之乱中帮助过唐玄宗平安入蜀,因而被封为蜀道上的保护神。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入宋后据说又帮助宋军平定了王小波、李顺之乱,陕西一带的人们便经常在家里供奉梓潼君的神位,流传开来后加上帝王的敕封便越传越神,从一地的小神成为人人敬奉的全民性神灵。

而宋朝水上行神天妃则据说是五代十国时闽国一位将军的女儿,能乘席渡海,预言人的祸福,开始被称为龙女,人宋以后被封为灵惠夫人、灵惠妃。此外还有共同信仰的龙王,只是龙有不同,大小不同而已。但是当下宋水军**奉的却是‘六大王’,传说其是天上真龙,能保护行舟水上的人舟安全。

赵知道这六大王其实就是自己,当年在广州因为预测出了风暴来临,并告知百姓及时避闲,且又是真正的龙子龙孙而被奉为神明,并建庙祭祀。不过彼时自己尚在逃难途中,为躲避蒙元的追查避其讳称六大王,此后以讹传讹更不为所知真面目,而如今自己继位成了‘真龙天子’,又坐实了此事,可也让人不敢妄言。

不过琼州水军中的老人大多知道真相,而后小皇帝领着他们纵横海上连败元军,风里来水里去少有发生意外事故,加上军中多有流传小皇帝能预知福祸、通晓未来之事。两厢相加他们早就将赵当成了神,只是要避生着讳佯作不知罢了,但凡是无论是出海作战,还是巡游海上之前都会拜祭‘六大王’,其实也是在拜‘真神’。

对于水军中的这个习惯,赵也不好禁止,毕竟有时信仰也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军中的士气。在现代即便是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军中仍然有随军牧师这样的编制;苏联海军基地中还建有教堂,供士兵祈祷;更不要说那些****的国家了。可对六大王的崇拜却随之传开,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据传此前东南蒙元水师出海都是如此,却不知道自己拜错了神。

赵当然不能自己拜自己,可看着郑永领着一帮人恭恭敬敬的捧出一尊笑容可掬的胖娃娃坐像,然后又摆上各式贡品带着众人行礼,实在有些好笑。而与其同时,社稷号对空鸣炮三声。拜祭完水神,谢枋得及韩振已经在码头上搭起大帐,率城中众文武举酒拜别,祝陛下和右相一路顺风。按说饯行仪式通常都是在拂晓设宴送别,天亮即启程,同时还要写诗饯别。可大家都知小皇帝最烦吟诗作赋,不愿自讨没趣,喝罢送别酒后奏乐便恭送陛下上船。

山呼声中,赵在文天祥的陪同下登上御舟,他回首看看城上城下灯火通明,站满了军兵,齐齐向御船行礼,他也立正敬了个军礼,又向码头上送行的人挥手作别。此刻各军皆已登船,前锋船队离岸在江中列队,社稷号也口令声中起锚升帆,缓缓驶离码头进入大江,驶入编队,他待看不清送行的人群后才回到舱中……

“官家,郑都统将祭品都送过来了,小的已经让厨房热过了!”赵回舱后换了身宽松的衣服,待出来时王德指着餐几笑着言道。

“好,你们也一起陪朕用些,这么多如何吃得了!”赵招呼苏岚言道。

“官家,为何每次水军祭过水神都要送来呢?”苏岚侍奉小皇帝坐下,自己也搬过一个绣墩坐下奇怪地问。

“当然是给我吃了!”赵拿起箸子夹了一块肉言道。

“哦,可祭品不是应该众人分食吗?这分明没有动过的。”苏岚仍然满是疑惑地道。她当然知道神仙们当然不会来吃,最终还是由人来享用的,而只要陛下在船上,水军每次祭祀完毕后都会将贡品完整无缺的送过来,她一直也弄不明白其中的讲究。

“贡品当然是要先被祭拜的神仙先吃的,剩下的才能分食啊!”赵笑着回答道。

“但这个六大王也太奇怪了,怎么吃的都与官家爱吃的一样,其中还有鱼干呢!”苏岚皱着眉喃喃道。

“唉,苏姑娘一向聪明过人,怎么今日却糊涂了呢!”一旁的王德却突然叹口气道。

“这……这六大王该不会就是官家吧?”苏岚听了略一迟疑,仍不敢确定地惊诧地道。

“哈哈,怎么就不能是朕呢?”赵大笑着反问道。

“啊?!六大王真是官家,那他们不知吗?”苏岚好像不认识似的上下打量着小皇帝道。

“又说傻话,他们若是不知,能把东西都送到官家这里吗?他们也不过是装糊涂罢了!”王德也笑了,用手指点点苏岚道。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看那神像与官家有几分相像。”苏岚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想起自己和小皇帝相识之时,其正是一个小胖子,且常常拿着鱼干当零食。

“被人供奉也不错,待朕哪天当不了皇帝了,找个地方盘腿一座也可以混上饭吃!”赵拿过一根鱼干放到嘴里嚼着嬉笑道。不过他此时吃的鱼干已非当年经常吃的那种又咸又硬的东西,而是种油脂很厚却叫不出名字的小鱼。这种鱼干儿不论是油煎,还是直接放在火上烘烤都十分好吃,也成了他的零食。

“官家哪里话,小的们还要伺候官家一辈子。”王德笑吟吟地道。近些日子小皇帝似乎有什么心事,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还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而今天却又说出如此不吉的话着实让他感到不安……

由于长江进入了枯水期,上游来水偏少,春汛又没有来临,大船很容易搁浅。另外此次回去还搭载了水军两个陆战旅,只能减少辎重的携带,而现在不比来时军情紧急,所以为保证安全和补充给养,赵下令白日行船,夜晚泊船,加大补充给养的频次,以减少可能发生的意外。

但是王德却发现小皇帝的心情并没有好转,依然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过去行舟小皇帝无事时喜欢在船上四处走走,或是去钓鱼。可接连几天其都没有离开寝舱,停船江州时也只是召孙恺上船独自觐见,而没有上岸。这让他不免有些担心,让太医看过却只是说陛下近来操劳过度,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他也只能小心的伺候着,告诉小黄门们多长眼睛,盯住陛下千万不要出现意外。

“官家,文相求见!”

“嗯,让他到书房吧!”赵这天刚刚用过早膳,便有小黄门进来禀告,他想想道。

稍时赵更衣完毕出舱来到小书房,其实他这几天脑子却没有闲着,想着回京后将要讨论国是。‘国是’在宋代政治中是个常用的术语,大体相当于现今所说的某一时期的大计方针。与现代一样国是一旦确立,短期里一般不会轻易改动,直到下轮国是再确定,与祖宗家法还是有所区别。

祖宗家法,实际上是贯穿国家的基本路线;而国是,则是某个特定时期的方针。既然在不同的皇帝、不同的时期,可以有不同的国是,也就是有不同的中心任务与政治生态。基本国策的执行也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也就是因皇帝而异的。当下江南已经收复,在琼州时制定的方针政策自然不再适用,需要作出调整和改变。

不过赵却在近日送来的奏表中发现有些人欲借商讨国是生事,而非是将心思用在国家上,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得逞,可不能不引起他的警惕。也正是因为如此更让他觉得人性的善变和险恶,政治的丑陋和残酷,使他刚刚放宽的心情又变得沉重,思考自己将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风雨。

“陛下,臣近日听闻朝廷中有人反对吾归朝,若如此臣愿为陛下镇守西疆,回返琼州也无不可!”两人寒暄了几句后,文天祥突然言道。

“呵呵,文相消息还是很灵通的。”赵看到文天祥愠怒的样子,自己却觉得心情好了很多,笑笑道,“朕也收到奏表称文相雄才大略,文武双全,而西疆形势险恶,需国家重臣镇守,举荐汝留驻荆湖。”

“哦,他们竟然已经上书陛下了,真是有些急不可耐了。那陛下以为如何呢?”文天祥听了苦笑道。

“文相已经在船上了,还有必要问朕吗?”赵看着文天祥的眼睛轻笑着道。

“臣糊涂!”文天祥愣了下摇摇头道,“那陛下以为他们阻止臣归京是为何呢?”

“很简单,文相挡了一些人的路,他们当然不想让汝回归朝廷了。”这时有小黄门送上茶水,赵喝了一口道。

“挡路?!”文天祥听了有些惊讶,想想言道,“当年臣自请前往剑南开府,后来数次请求归朝,却一再被拒绝,该不会是他们欲故技重施吧!”

“是,朝中有人要做权臣独揽朝纲,不过这次却要险恶的多。”赵点点头,直言不讳地道。

“呵呵,做权臣,岂是那么容易!”文天祥听了冷笑着道,“陛下英明神武,且早已主持政务,那些宵小却生出这种心思,与飞蛾扑火何异!”

“非也,朕现在正为此事忧心,要知自孝宗皇帝后,先后有韩胄、史弥远、贾似道、陈宜中等人专权,把持朝政,甚至操纵皇帝废立,切不可轻视。文相可有良策应对?”赵叹了口气道。

“陛下勿要多虑,只要秉公理政,勿要偏听偏信,他们就难以得逞……”文天祥摆手道,跟小皇帝娓娓道来。

文天祥倒是读书多,状元真不是白来的,而他说话也不像自己的几位师傅那样含蓄,让他少费了不少心神去琢磨、领会。其从本朝几桩波及甚广的‘冤案’谈起,而他也发现宋朝的冤案其实特别多,仁宗时有范仲淹的越职言事案;神宗时有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哲宗与徽宗时有司马光等百二十多人的元党人案;高宗时有岳飞的莫须有罪案;宁宗时有赵汝愚、朱熹等五十九人的伪学逆党案;理宗时还有拖延五十年未得平反的济王赵案。

这些冤案,牵连甚广,在中国历史上都赫赫有名,而这些冤案的形成,其中都少不了皇帝的身影,也颠覆了赵一些从前的看法。他前世就听闻宋朝如何如何善待士人或士大夫集团,而皇帝一旦露出滥权、专断的苗头,立即会受到文官集团的抗议与抵制”。

但范仲淹的越职言事,上了百官图,本身只是弹劾的宰相吕夷简,却因此获罪被贬出京城。余靖、尹洙、欧阳修为之鸣不平,也照样因为“越职言事”而落职。不仅如此,这些知识精英也都一起被当朝君主与宰辅当作朋党,这才有欧阳修的《朋党论》。

构成岳飞的“莫须有”冤案的,固然有权臣弄权的因素,却也不能排斥高宗赵构对自己皇位稳固与否的考量,假如岳少保真的收复汴京,迎回徽钦二帝,赵构何以自处?而直至现代仍有人称宋朝有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立法民主’机制,就是说在具体一起诉讼案的审判过程中,宋朝已经建立了独立审判的制度,外力(包括皇帝的意志)可以监督,可以弹劾,但不能干预审判。

但是岳飞的冤案正是在这种独一无二的立法民主机制下酿成的,若说对岳飞的审判没有受任何外力的干预,可那个与秦桧、王氏、张俊一起跪在杭州西湖岳坟前的万俟,就是被赵构与宰辅秦桧用来顶替因良心发现,不想制造千古奇冤的大理寺卿周三畏与御史中丞何铸的。以此恐怕也难以说明御史接受皇帝的委派审理案件,就可以不受宰相与君主的干预。而万俟若不是因为在这个关键时刻为高宗立了功,日后又凭什么继任秦桧的相位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