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679章 茅塞顿开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679章 茅塞顿开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赵苦思冥想破敌大计无得,甚至想要放弃,琢磨着实在不行自己就望海痛哭一场,再办场盛大的祭典挽回些颜面。UU小说 Xuu234更新最快那样虽花钱多点儿,但是比之出兵的花销要小得多,且还保险。今天却听那憨货一番无意之言之下受到了启发,从而脑洞打开想到破敌之策,可让他独自完成这么大的一个作战计划也够吃力的。

不过自己造的孽终归只能自己来还。但是那些军事家和战略家自己还不敢用,若是让他们知道自己明知自家的祖坟会被刨了,还能如此淡定的跟大家扯淡,非得奏请太后将自己给废了不行。且现在不比当初,有两个现成儿的备胎在琼州养着呢,太后还时不时召进宫中聊聊天,据说很是喜爱!

好在赵做事喜欢留一手,只要自己能做出提纲来,那么御前办的那帮人就能给自己做出计划来。要知道早在崖山他就开始锻炼他们了,且这些人还参与了琼州保卫战的作战计划制定,军改方案的起草及协助历次演习计划的制定,尤其是林之武在战略和战术谋划上表现出天才的一面。另外让赵放心的是这些人嘴紧,打死绝不会多说一个字,当然也知道说了被打死的还是他们。

赵这些年练武也练出心得了,他前世就是听评书长大的,常听其中古代大将单枪匹马打赢多少多少人,动不动就来个独闯连营,十几万人之中杀个几进几出,羡慕他和一帮小伙伴儿每天拿个破棍子对拼。在街头巷尾听说谁谁特别能打,几条大汉进不了身,就恨不得拜人家为师。

到了这个冷兵器时代,赵才明白那些基本就是胡扯,倪亮能打也是靠着身子灵活,腿脚好使,否则也得被剁了。而在现实的战场上,冷兵器搏斗中,也确实很少有真的一对一单挑的情况。那么,在冷兵器格斗中,碰到复数敌人应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人少打人多,要诀就是走位,绝对不能被人围住,因为一旦被围住就完蛋。所以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也绝不能跟任何一个对手纠缠,如果心里出现我再加把劲就把他打死了的念头,说明你已经很危险了,其他人已经开始对你进行包围了。总之,不要管战果如何,一击即走。

如果对方有一个很强,其他比较弱,先干掉弱的。对方打着打着,发现就剩自己了,会心虚,打起来缩手缩脚,容易一波带走。如果对方实力比较平均,佯攻偏弱的,让偏弱的采取守势,然后揪住偏强的打死。因为偏弱的一波带不走会被缠住,然后被偏强的抓住机会偷袭。

赵清楚自己的军队军兵因为南北方人基因的不同,单兵素质与元军有所差距,但是在纪律方面和执行力上并不逊于元军,尤其是集体作战意识要优于元军,再加上武器比元军先进,所以两军战斗力在总体上相当。与元军的差距就在于骑兵的缺乏导致机动性差,难以抓住敌人,消灭敌人,而这一切都需要在战略和战术上去解决。

谁都知道水系对军事行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依其分布、流向、水文特征及附近地形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并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而水系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与作战方向横向的大江河和中等江河象山地一样,也是战略屏障之一,对防御者无疑是有利的;但对进攻者来说则是天然障碍,会阻止或迟滞推进速度。与作战方向平行的大江河和中等江河,又会使进攻和防御的战斗队形、防御体系遭到分割,不利于组织协同和相互支援。

在雨季,特别是洪水期,给部队渡河带来困难;在旱季,其障碍作用降低;冬季封冰,又会使其作用发生根本变化,由障碍变为通途。在湖泊沼泽众多的平原水网地区作战,部队常被分割在一些狭窄的地形上,造成被动局面,但却为开展水上游击战争提供了方便。

二是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众多的水系无疑对陆地交通是一种障碍,只有桥梁的地方方可通过,给部队机动和作战物资的大量快速的输送造成一定的困难;但同时江河本身又给水上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三是为部队生存和作战提供了水源条件。大兵团部队作战需要大量供水保障,江河湖泊就成为最主要、最方便的水源。

蒙军能凭借区区几十万军队横扫欧亚,打下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帝国,绝不是仗着人多势众,而是在战略上常常选用大迂回战略能营造广阔的战争空间,以迂为直,避实击虚,使战场攻防结构发生突变,从而打乱敌人的部署,为己创造有利战机。

在战术上蒙军最常使用的作战方法是在轻骑兵掩护下,将部队排成许多大致平行的纵队,以很宽的一条阵线向前推进。当第一纵队遇到敌人主力时,该纵队便根据情况或者停止前进或者向后稍退,其余纵队仍旧继续前进,占领敌人侧面和背后的地区。这样往往迫使敌人后退以保护其交通线,蒙军乘机逼近敌人并使之在后退时变得一片混乱,最后将敌人完全包围并彻底歼灭。

而赵选择的战场是在东南地区,那里水网密布,且没有冬季结冰期可利用,从而限制了蒙元骑兵的机动力,在战略上自己已经占据了优势。问题是自换装后,宋军训练的是他山寨来的欧洲线性战术,这种战术曾横行欧洲战场很长时间,但横队也有个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横队的机动能力十分低下,即使胜利胜利者也很难组织起有效的追击,这是因为怕队形散乱,士兵会开小差溜走。因此,在线阵时代,基本都是击溃战,很少有歼灭战,当然这也和当时欧洲列强之间流行的有限战争外交战争有很大关系。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自己也要有相应的战术能在有利的战略条件下,在战术上也取得胜利。

此次作战地域地形复杂,杭州湾以北,绝大部分属平原海岸。平原海岸便于登陆,陆上亦无险要地形可利用。山地海岸又称岩岸,海岸陆上山丘起伏,海岸由岩石组成,崖壁陡立,形势险峻,岸线曲折,岬湾相间,多天然良港,岸前水深,往往有岛屿分布。杭州湾以南,除局部港湾和河口三角地区属平原海岸外,绝大部分属山地海岸。山地海岸多天然良港,可做为海军基地,同时不便登陆,海岸地形又很险要,却有利于海岸防御作战。

赵知道标准的蒙军战斗队形由五个横队组成,每个横队都是单列的。各横队之间相隔很宽的距离,前两个横队为重骑兵,其余三队为轻骑兵。在这五个横队的前面另外还有一些轻骑兵部队负责侦察掩护,当敌对双方的部队越来越靠近时,位于后面的三列轻骑兵便穿过前两列重骑兵之间的空隙向前推进,经过仔细瞄准后向敌人投射具有毁灭性力量的标枪和毒箭。

接着在仍然保持队形整齐的情况下,前两列重骑兵首先向后撤退,然后轻骑兵依次退后。即使敌人的阵线再稳固,也会在这种预有准备的密集乱箭袭击下动摇。有时光靠这种袭扰就能使敌人溃散,不必再进行突击冲锋。如果纵队指挥官认为预备性袭击已使敌人完全瓦解,那末就下令让轻骑兵撤退。但如果需要,这时就命令重骑兵发起冲锋。

作战时各个骑兵连靠得很紧,但是如果位于中央的部队已经跟敌人交火,那末两翼部队便向翼侧疏开,绕向敌人的两侧和后背。在进行这种包抄运动时,常常借助烟幕、尘土来迷惑敌人,或者利用山坡和谷地的掩护。完成对敌包围后,各部即从四面八方发动进攻,引起敌阵大乱,最后将敌人彻底击溃。这种包围运动是蒙古军队常用的作战方法,而且他们特别善用计谋来实施这种方法。

杭州周边地形复杂,且被纵横的河流、湖泊分割成一片片区域,这可以限制元军骑兵的机动能力,而自己则可以依靠水军的优势快速集结部队,将敌军围在预设阵地。但是赵清楚线性战术在防御上作用凸显,但是进攻能力欠缺,结果就是围住了却吃不掉,或是会付出自己不能承受的代价,甚至有被敌军反包围的危险,迫使他们不得不撤围。

赵明白战略的实施是由众多的战役和战斗组成的,一次战斗的失败可能不会使战略受到影响,但是多次失败就完蛋了。他苦思良久忽然茅塞顿开有了主意,线性战术在欧洲大陆风行一时,但法国人却对线性战术做了改进,而原因就是他们太热情了,实在受不了这种拘束,便研究出‘纵队’突击战术。

所谓纵队,也就是将以前呈横向排列的线形分队改为改为纵深排列。由于正面小,所以在并不精确的火枪横队以及火炮面前伤亡较小。纵队的机动性非常强,可以使大量的士兵以密集阵型快速的接近敌人,并且纵队调动部队更加方便快捷。而相比之下横队机动性极慢,因为他需要顾及整条阵线的连贯性,不能出现断裂,因为断裂处会成为对手的主要突击对象,连绵的阵线一旦被突破某一点则往往会引起整条阵线的崩溃,

所以横队越接近敌军,反倒速度越慢,越要保持阵线的连续与完整,但是缓慢移动的目标是最好的靶子,可随着对方射击命中率不断地提高,以及射速火力密度的增加,缓慢移动的横队并不再适合所有的战场环境了,只能用于防御。而相反纵队由于各个队伍之间是独立的,几乎不需要顾及相邻纵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接近敌军阵线,减少部队在火力下暴露的时间,从而降低了部队的伤亡。

且与横队相比,纵阵的地形适应能力很强,尤其在在多山的地形上。纵队也可以很容易地变换成种类不同的队形,尤其是可以由行军纵队不需改变队形直接以纵队发起攻击,从行军转为进攻几乎不需要时间来转换队形,这十分有利于突然爆发的遭遇战。

进攻纵阵可以排成多层。先头纵阵会散为散兵线把战斗打响,与炮兵一起给予排列成横队的敌人以重大杀伤,如果敌人阵线松动,后续纵队会选择敌人阵线薄弱处直接以纵队队形发起冲击。如果前方的散兵与敌交火占不了便宜,那么后续纵队则会展开成横队对已经饱受炮火和散兵折磨的敌军横队用齐射的方式继续进行震撼性打击。

不过纵队进攻同样也有缺陷,相对于横队基本训练需要半年,三到五年才能训练出一个精锐老兵来说,纵队对士兵的训练程度也较低。由于纵队的正面小,发挥的火力有限,所以纵队必须要依靠炮兵来掩护纵队接敌,在接近到敌人到威胁距离上,纵队的前端会由于训练不足,便因为胆怯自然散开成为散兵集群,这样反而能通过散兵和炮兵动摇敌军阵线。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那些普通群众产生的军队往往只经过数星期的纵队发起突击战术训练,即投入实战了。当然如此也是跟当时法国社会环境有关,法国大革命初期,由于旧军官大量叛逃,军队中增加了大量的义勇军和武装民众,虽然士气高昂,但是没有经过足够的训练,纪律性涣散,原地不动防御时尚能结成传统的三列横队,进攻时则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横队作战。

没办法指挥官们只好增加散兵的规模,甚至有时整营的士兵都放羊成了“散兵”。随着法军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队形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通常会把营级规模纵队跟在散兵线后面给予支持,这种战术当时收效很好。因此赵想着在演习中让各部转而演练,并检验效果如何,时间上还是来得及的。若是可行,那么不仅可以增加一种战术,还可以解决在复杂地形上进攻的问题,进而使自己的战略得以实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