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359章 态度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359章 态度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言论自由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赵昺清楚那都是奢侈品。每一个政权都会对言论进行管控,以让舆论倾向于自己,掌握主动权,进而便于推行自己制定的方针和政策。所以他也明白自己那套说辞其中也有诡辩的成分,并非都是真理。可当今的大宋朝的士林在上百年的打压下,已经变成死水一潭,丧失了应有的活力。而在历史的任何一个阶段,任何一个政权都需要士人阶层的协助他们维护统治,但要想改变当前的状况,获得这些人的支持,赵昺就必须要做些什么。

而赵昺知道陆秀夫起码是个好人,其周旋在各派之间,为了朝廷和谐忍气吞声是免不了的。但其还是文官之首,士林的风向标,他的言行对士人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现在赵昺想改变士林之风,以从士人中选拔有用之人,却不是让他们只会窝在家里发牢骚,怨天尤人的耍可怜。但自己如今是当家不做主,影响力在士林中微乎其微,因而只能借陆秀夫之口表达自己的态度,那也就只能让其受些委屈,挤兑挤兑他了。

现在赵昺已经将信号放出去了,但他知道这还很不够,自己还必须趁陆秀夫没完全消化自己的言论再推他一把。于是他召集起自己的秘书班子连夜起草诏书,主要意思就是自己惊闻文天祥兵败被俘,对国失栋梁深感忧虑。更闻竟有宵小趁机炒作预借文相之死标榜忠义,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自己对此十分愤怒,对其行为以为不耻。至于如何声讨王炎午自有幕僚们润色加工,他的要求就只有一个要把其搞臭,臭不可闻。

接下来赵昺宣布为保文天祥平安,他愿意遣使与鞑子谈判,出黄金万两将其赎回。而对于王炎午之流自诩忠义的流氓文人,他决定革其功名,消其官身,除其户籍,并出赏钱一文号召大宋军民将其缉拿归朝。蔡乔几个人大感惊讶,黄金万两和一文钱相差何止万倍,一文钱掉地上恐怕都没有人捡,谁会为一文钱去费力巴士的应诏去抓人啊!

几个人都觉的是陛下口误,再次询问却每人挨了个脑崩儿和一个大大的白眼,让他们就照这样写。行文完毕赵昺又审看了一番,果然比自己的大白话写的好多了,叫过王德盖上印玺,便让人送到中书省审看,然后昭告天下。他的用意几个初涉官场的家伙看不懂,可那些人却是一瞅就知道咋回事,他不明白陛下为何对一个小小的王炎午有如此大的仇恨,估计其连是谁都弄不清楚。但这些人都是油子,怀疑是哪位大人授意陛下如此,他们也犯不着为个小人物多事,没有说什么便签押通过了。

朝中的几位宰执看罢皇帝的诏书,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严格的来说这是出自宫中的第一份诏令,大家还是很是重视。刘黻看过哈哈一笑说,此子确实该杀,陛下做的好;最近战事紧急,张世杰估计还不如赵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王炎午是哪条小鱼小虾,只觉拿黄金万两换文天祥有些不值,但想想蒙古人未必肯换,自己要是表示不同意很可能得罪朝中这些文官,毕竟在他们眼里自己终是异类,犯不着为件没谱的事儿得罪人,便也没有表示异议。

新任右相姚良臣是从广东转运使升上来的,去年陛下率兵攻下广州在那里的所作所为他还是知道的,尤其是其并没有在那里大肆搜刮,反而将府库完整移交,还补足账上缺额。这让他心中感念陛下的好,想着其在广州行事也看似荒唐,却十分得人心,这回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大发雷霆,觉着其中必有内情,略一迟疑也同意了。

另一位参知政事夏士林对于陛下的诏书却颇有微词,他以为王炎午做的不错,而文天祥也该在被俘时自身殉国,以全名节。但看看参加廷议的六个人已经有三个人同意了,便想看看风向再说,免得站错队,也就未置可否将诏书送到同知枢密院事王德的面前。王德舔了舔嘴唇,他清楚自己是新晋,这些人包括皇帝自己都得罪不起,便笑笑推到陆秀夫跟前,请其先说。

陆秀夫也不是笨人,一晚上的时间足够他消化陛下所言,他清楚陛下下诏书的用意即不是意在文天祥,更不是王炎午这个小人物,其是想借机一改士林颓废和空谈之风气。而他也明白当前形势下陛下如此行事也是在冒险,百年积弊怎么可能仅凭一纸诏书就能改变的,弄不好还会遭到整个士林的口诛笔伐。同时他也知道,陛下并非看起来那么幼稚,其下这份诏书也是在试探朝中众臣的态度,尤其是自己,否则其昨日便不会与他说那么一番话了。

陆秀夫再次细看了陛下的草诏,他发现其中暗藏玄机,陛下还是废了番心思的。文天祥是以状元的身份登科,又历任高官,坐过右相,当过枢密使,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士林地位都很有分量,这也是王炎午要劝死其的原因之一。而陛下在诏书中虽未对文天祥大肆褒奖,但却为了救其不惜黄金万两,还肯遣使与蒙古人商谈,毕竟前时陛下为了不与蒙古和谈曾在大殿上以死相胁。如此来看不能不说陛下对士人极为看重,也绝无歧视之意。

而对王炎午陛下在诏书中却是历数其种种不是,贬的只值一文钱,只要诏书一发就可以说已经断绝了其入仕的念头,可谓‘狠毒’。而其无论是在士林的地位和名望比之文天祥都差之千里,陛下这一褒一贬之间就将士林分化瓦解。且陛下的态度很明确,对于真正的忠于国家的士人他会不惜代价重用,但那些只会逞口舌之利,妄图借空谈爱国上位者都是妄想。

陆秀夫想明白了其中关节,心中也暗笑自己过分忧虑,毕竟能将三十六计讲得头头是道的陛下怎么会在未能亲政,根基尚浅的情况下去做得罪整个士林的事情呢!琢磨明白了,他提笔在草诏上首先画了押……(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