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688章 两强相逢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688章 两强相逢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大同处于河东北部桑干河的上游,是一个周围环山东部有缺口的盆地,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地面平坦宽广,是盆地的中心。由于地势较高,降水少,风力强和土壤质地粗,加之不合理的垦殖和利用,地面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风沙肆虐,沙丘和沙地屡见不鲜。

入晋的宋军以御前护军的两个步兵旅,一个炮兵旅及骑一师为主力,后又有御前骑兵旅护送物资入晋增援,加上辅助兵力近六万人。此次除部分兵力留守太原外,可谓是主力尽出,但是在兵力上仍处于劣势。

皇帝可以说将家底儿都交给了自己,又要完成驱赶蒙元草原军入大都,实现对大都战略包围,将蒙元大汗及主力尽歼于大都的目标,倪亮自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但他也知道面对的也是蒙元最为凶悍的草原军,想要完成任务必有一场恶战。

由于面对的敌军皆为骑军,他们的机动力远胜于己,来去如风,战斗随时随地都可能爆发。因此在进入大同路后,不仅斥候四处侦测敌军动向,行军队伍也是结阵而行,以便遭到袭击后可以迅速投入战斗。

“报都统,前方二十里发现敌大队骑兵向我军袭来!”当中军刚刚走出山谷,有斥候飞马来报。

“再探!”倪亮皱皱眉,他们在山中万分警惕,担心有敌借助山势设伏,可一路无事,这才走出谷地便遇敌袭。

“是!”斥候立刻调转马头飞驰而去。

“令前军加速前进阻敌,后军迅速出谷!”倪亮随后又下令道。他知道蒙元骑军最擅于长距离迂回包抄,若敌趁己方前军遭到堵截,后军尚未出谷之时发起突袭,大军阵型难以展开,在前后夹击之下必将损失惨重,而今只有尽快摆脱不利于己的地形迎敌,才是上策。

一声令下,大军加快行军速度迅速出谷,倪亮催马先行出了谷地,心中却是一沉。只见前方是一片宽大的开阔地,地形起伏不等,只有几座矮小的土山分布其间,方圆几十里无遮无掩,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反而有利于骑军冲杀。

“令前军在山前展开防御,骑一师阵前扰敌,迟滞敌军行动,御前骑兵旅隐于林中,炮兵依托土山布置阵地,中军置于阵中,后军在两翼结阵。”倪亮纵马登上一座高坡,端着望远镜观察周围地形,发现前方约五里有座形体稍大的土山,周边地势稍高,在西北方向有一片树林可以藏兵,立刻下达了第三道命令。

御前护军是大宋诸军之冠,不仅兵员皆是各军选调的精兵,训练也是极为严苛,军事素养高超。即便是配属作战的骑一师的底子也是琼州时成军最早的帅府独立骑兵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也是诸部骑军中参战最多,作战经验最为丰富的部队。

接到命令后,骑一师迅速前出超越前军,向来敌方向机动。前军各团也即刻分成数路纵队跑步前进抢占阵地。其它各部也即刻有条不紊的展开,急速开赴各自预定阵地。一时间整个开阔地中数万大军分成十数股,在各自将官的指挥下向前开进。

场面看似杂乱,但是忙而不乱,各部间的开进路线并无交汇穿插,却又能保证各部能选择最近的路线到达预定区域。而这不仅考验的是将帅的指挥决断,也是考校各级参谋人员的谋划调度能力,以及基层军官的执行力。

敌骑距此不过二十里,即便是慢跑而来用时也不过一个时辰,当漫山遍野的敌骑军出现在视平线中时,宋军的阵势已经成型。在内廷与外朝分家时,御前护军进行了缩编,由四个步兵旅改编成两个旅,但是赵昺施了个小花招,按照‘四四’编制进行改编,使得每个旅兵员仍达一万六千余。

倪亮布下了座‘回’字型空心方阵,边长约四里,每边布置两个团,又以都为单位结成小方阵,每个小方阵留有约二十步的间隔。内层又以土山为中心布置了第二道方形防线,以辎重车围成方阵,由都统司直属队据守。

两道大阵中间成梯次设置了火炮阵地,最外围由各都属轻型迫击炮分队和营属重型迫击炮队组成,打击距离防线百步之内的敌军;在各个小方阵之间布置了団属速射炮阵地,用于拦截距阵地二百步之外的敌军。

旅属炮兵团布置在方阵的四角,可以形成交叉火力打击中远距离的敌军,并可随时调整阵地,支援前方的步军。而炮兵旅的威远炮和火箭炮则分别布置在第二道防线前,专司打击远距离目标,打乱敌军的进攻阵型。

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宋军难以开掘坚实的冻土层,挖掘壕沟,布置陷马坑,构筑挡马墙。而周边又缺乏可以构筑工事的材料,也无法制造栅栏、麓角、拒马等阻碍敌军进攻的屏障。只能以扎营所用的枪束建起一道简陋和疏离的防线。

按说在无险可守,又无充足的时间构筑工事的开阔地域与骑兵作战,倪亮四面平均布置兵力,不分主次战场等于削弱了正面的防御力量,但是如此做是有着他的算计。他也算是最早接触骑兵作战的新宋军将领之一,为了学习骑兵战术还留用俘获的蒙古兵做教头。

多年来钻研骑兵战术及随着实战经验增多,倪亮也是有所得的。他知道入宋后,二百多年来宋军的主要对手皆是擅长骑兵作战的契丹、女真和蒙古。他们在经过与中原王朝作战中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分别形成了自己的作战体系,战斗力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辽时期,骑兵部队已经相当规范,并且有着相对明确的战术体系。作战时在敌阵的四面陈列骑兵,每“面”设一主帅加以统御。战斗发生时,先让一队人马发动冲击战术,如果占上风,就让其他队伍迅速跟进;如果不能取得上风,就暂且撤退,让第二队继续冲击,其他队伍押后。

金朝的骑兵则有比较明显的职能划分。前排着重甲持枪或棍棒等近身兵器,后排着轻甲并使用弓箭进行射击。到了后期,轻骑兵与重骑兵完全分离,采取分队而立的方式布阵。铁浮屠与拐子马便是重轻骑联合作战的形式,以重骑兵去冲垮敌人阵型,再以轻骑兵去从两翼包抄截杀逃散的敌人。

南渡之后宋面对的蒙古军队又稍有些不同。蒙古军的常用战术:在交锋之初,往往用骑兵发动试探性冲锋。如果敌阵出现溃败的迹象,不管这支骑兵数量多少,都会继续冲击长驱直入;若冲击没有取得成果,就不再继续冲击,而是选择从水平方向撤出,然后让后队的人实行冲击,以此类推直到冲溃敌阵。

而在一部分骑兵正面冲击、牵制敌人时,蒙古人还会借机调动其他兵力顺利移动到敌侧翼与尾部。在一切部署完成以后,最后到达的部队喊一声“姑诡”,四个方向的队伍同时发动进攻,对敌阵进行围剿。

可以看出辽、金、蒙的骑兵作战皆会布成多列的阵型,实行各列轮番冲击的战术,不过三者之间的战术还略有不同。辽军的骑兵更为传统;金军则强化了重骑兵的冲击力;而蒙古军擅长在前排完成冲锋后,脱离往敌人侧翼,后排继续跟进,最终完成合击。

所以在开阔地域与大规模骑军会战时,守方不止正面会遭到攻击,而是会遭到敌骑来自四面八方的进攻。阵型的一面被攻破,那么就会导致整个大阵崩溃,步军是跑不过四条腿的战马的,结果便是遭到一边倒的屠杀。

面对黑云压顶般疾驰而来的蒙元骑军,宋军大阵岿然不动,缓缓让开一条通路让完成迟滞敌骑任务的骑一师退入阵中。而汇集而来的蒙元大军见宋军阵势已成,丧失了突然袭击的机会,也在距宋军三里之外止住脚步,重新结队排兵布阵。

骑兵在进攻时也并非是电视上演的那般上来便是万马奔腾,你追我赶的向敌阵冲击。而阵法的基本职能是战争时的指挥工具,骑兵冲击最需要的当然也是“阵型”。由于马匹冲锋速度极快,在作战时进行大规模阵列调整十分困难,因此往往在事前进行阵型的排列。

尤其骑兵阵列还需要在前后单位之间留下一定的空隙,以防止本阵骑兵发生不必要的冲撞,因此在采用冲击战术时,骑兵对于阵型与指挥有着很高的要求。而队列具体的宽度间隔,则依照战术拟定,有的采用密集横排队列对敌人进行冲击,有的则采用错排增加灵活性,便于骑兵施展。

一般来说,训练有素的骑兵,都可以做到完成一次冲击后迅速转向脱离,并回到阵末重新结阵,再次让马匹加速蓄能冲锋。由此不断往来循环,直至被消耗殆尽,或是冲破敌阵,马踏敌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