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682章 奋不顾身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682章 奋不顾身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祥兴十八年二月初七,卯时刚过,真定南城半开,吊桥放下,几辆马车在一队骑兵的护送下出了城。

“咳咳……”第二辆车中传出了一阵剧烈的咳嗦声,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要咳出来一般。

“静修先生,身体有佯,便不要过河了!”与其同车而行的陈孚一边捶背抚胸,一边劝说道。

“咳……”刘因又咳了片刻才勉强止住,用帕子擦擦嘴道,“勿庵先生,吾等受万户重托,身系满城十万军民的性命,怎能因微恙而误了大事!”

“静修先生身染重病依然为民操劳,真是让吾等汗颜啊!”陈孚拿过锦被搭在其的身上叹道。

“过誉了,只是尽吾等本分而已,即便身死也不负圣贤的教诲!”刘因摆摆手道。

“嗯,为民请命是吾辈责任,自当不畏个人荣辱安危!”陈孚点点头道。而他心中却满是苦涩。

他本是浙江临海人,父辈皆是大宋进士出身,江南沦陷后隐居乡里以藏书为乐。在至元年间,他不甘寂寞,以布衣之身将自己所作《大一统赋》献给朝廷,受到青睐,授临海上蔡书院山长,任满后升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擢奉训大夫。

以后受命以礼部郎中的身份出使安南,却也因盘踞在琼州的残宋行朝干扰无功而返。而后忽必烈汗驾崩,南朝出兵收复江南,他在朝堂争斗中失势被免职。可此时大宋复国成功,他已经难以归乡,只能通过同僚介绍来到真定暂居。

如今大宋中兴,连连北伐对蒙元用兵,已然攻入京畿腹地,到了真定城下,收复中原在望。想想自己若是能忍耐几年,便能赶上大宋复国,以自己的家世和才学无论是金榜题名,还是应召入仕皆不无可能。但一步只差,自己则成了大宋的叛臣,无论如何前途已然尽毁。

“吁……”出城不过二里,尚未过河,两人正说着话,突然车夫停下了车。

“为何不走了?”陈孚问道。

“禀两位先生,前边南朝大军正源源不断的开来,似要围城,我们此去怕是再难回去了!”车夫惊慌地道。

“哦!”陈孚听闻急忙移至车前,撩开车帘向外看去,只见自城西和城东各有南朝兵马向城池开来,旌旗蔽日,烟尘遮天,队伍看不见尽头。他回首道,“静修先生,南朝不遵前议,提前用兵了!”

“南朝这是欲向吾等施压,未必是要开战!”这时第三辆车上下来两人,一位老儒摆摆手道。

“王翰林,何以见得?”陈孚拱手向其施礼问道。

他知道王思廉曾依附史氏,后得忽必烈汗召见,颇见优待,累迁典瑞太监。真金即位后,迁中奉大夫、翰林学士,短暂任枢密院判官,以病辞归真定。想其为官多年,对于形势的判断更为准确,且此行人亦是以其为首。

“静修慢些!”刘因闻声也欲下车,王思廉伸手欲扶,被他身边的以为蓝眼高鼻的年轻人抢先一步扶住,搀着其下了车。

“谢过了,得之!”刘因站稳后,向年轻人施礼谢道。

“举手之劳,后学怎敢当谢!”相貌异于中原人的年轻的儒生汉话说的很好,赶紧还礼道。其名瞻思,来自波斯,就业于王思廉,随行照顾师傅,对众人执晚辈礼。他聪敏好学对经学、史学及天文、地理、历算、水利等皆有所见地。

“南朝这是等不及了吗?”刘因看看源源不断开进的南军,皱皱眉道。

“今日才是南朝给定的最后一日,如此迫不及待,似是不予再谈下去了!”陈孚叹声道。

“嗯,昨日南朝丞相对我等一改往日态度,变得异常冷漠,所提议题皆不做答复,显然不予再谈,今日便调集大军围城也就不突兀了。”瞻思插言道。

“未必,南朝这是施压,迫使我等放弃开列的条件,签订城下之约,此也是两国间谈判惯用的手段。”王思廉捋捋胡须笑着笃定地道,“再便是形势可能有变,南朝不得不回兵真定。”

“其中难道还有变数?”刘因听了心中咯噔一下,他最为担心的就是情况出现反复,将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急问道。

“万户一直在催促保州方面派遣援军,并通过朝廷向其施压,当前南军大举回撤……呵呵!”王思廉干笑两声道,他虽并没有说出原因,但相信大家都能明了其中的意思。

“这……若是真如此,我们再过河前往南朝军营,岂不是自投罗网!”陈孚惊诧地结结巴巴地道。他清楚己方若是以请降为名,暗中却调兵解围,必然惹得南朝震怒,将他们扣留,甚至杀了泄愤。

“先生,勿庵先生所言不虚,南朝皇帝残暴,且向来仇视北地汉儒,此行还是要慎重!”瞻思言道。

“是啊,此行福祸难料,还是转还回城,与万户议后再做定夺吧!”陈孚看着越来越近的南军不安地道。

“不可,我们若是不去便失了信义,绝不能作出此等失德无信的事情!”刘因这时出言反对道。

“静修先生,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明知有去无回,又何必如此呢!”陈孚听了有些急了,忙劝说道。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南朝自诩以仁孝治天下,想是不会做出扣押使者这等有损颜面之事!”刘因言道。

“这……”陈孚咽了下道,“南朝扣押使臣的事情早有先例,最长者数年不得归,我们不能不防啊!”

“为民请命,何惜此身,即便前边是刀山火海,又有何惧!”刘因冷哼声道。

“圣人曰:君子有所为,可有所不为。静修何必如此固执,以身涉险呢!”陈孚见其不听劝,执意要去,急赤白脸地言道。

“既然如此,我们便舍命陪君子,与静修先生同去!”王思廉叹口气言道。

“王翰林大可不必,吾独自前往即可!”刘因言罢转身上车,催车夫前行。

“这……”陈孚有些着恼地道。他清楚自己的身份,若是南朝因此战败,他头一个就得被用来祭旗。

“书生意气而已,不必与其计较,此行不会有事的!”王思廉似乎读懂了其的心思,笑笑转身也上了车。

“唉……”陈孚见瞻思也欲登车,也只能长叹声撩开车帘先钻进了车里……

赵昺吃罢早膳,与两位妃嫔又说了会儿话,才到二堂去办公,听取各方的汇报。昨天保州军果如他的预料在凌晨十分开始偷渡唐河,而孙堪部也不负所望急行军百余里,及时赶到南岸预伏区域。

在敌军前军渡过唐河,中军半渡时,孙恺部骤然发起进攻,配属其指挥的两个骑兵师则从两翼展开攻击,经过近一个上午的激战,几经拉锯将敌压迫至河两岸五里的范围内,与敌形成对峙,迫使敌停止渡河。

庄思齐部也在撤离无极后,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在保州军开始渡河后趁敌不备夺取城池后,而后调集大部兵力迅速赶赴唐河南岸战场。与敌后军战至中午截断了后退的大路,并夺占了渡口沿岸的几个村庄,封闭了包围圈。

根据昨夜的战报,宋军利用中午河面冰层松动之际,以炮兵轰击冰面,使冰层崩塌无法渡河,将保州军分割成河南、北两个战场,无法相互增援。而敌不肯坐以待毙,不断组织兵力突围,企图打通前往真定的道路,并砍伐树木架设桥梁试图接应北岸的敌军过河。

战至天黑,宋军阵地稳如泰山,仍将敌军困在包围圈中。不过战斗打得十分艰苦,尤其是孙恺部百里奔袭后几乎未加休整就投入阻击战斗。他们在没有工事的情况下,在宽阔的河滩上要拦住不断冲击的敌骑是何等困难可想而知。

“陛下,总管府转来最新战报,昨夜庄思齐部利用夜暗对滞留在北岸的敌后军展开多路攻击,将敌分割包围,经一夜战斗基本全歼北岸之地。”这时徐无难面带喜色的进来禀告道。

“哦,行动这么快!”赵昺欣喜的接过呈上的战报迅速浏览了一遍道。

“张珪也够倒霉的,千小心万谨慎,两次出援皆落入我军的包围。上次让其侥幸逃脱,此次恐怕在劫难逃了!”陈识时在旁笑道。

“其败罪在朝廷,君臣相互猜忌,将帅在外仍受遥控,不能据形势调整部署。若其集中兵力固守保州,还真是一根难啃的硬骨头。而今主力被歼,不仅救援真定失败,保州也难以守住,真是丢了夫人又折兵!”徐无难边在地图上标注最新的敌我形势,边笑道。

“在堂外就听到笑声了,有什么好事吗?”这时陆秀夫走进来道。

“陆相请看!”赵昺将战报递与其道。

“真是好事,看样子两天之内战斗就能结束,张珪伏诛啊!”陆秀夫看罢也兴奋地道。

“真定那几个人怎么样啊?”赵昺问道。

“坐了半天冷板凳,已然慌了,吵着要见陛下呢!”陆秀夫笑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