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630章 盛名之下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630章 盛名之下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如今各部转入休整,主要是补充兵力和战前政策教育,同时派出部队协助地方清剿残敌,镇压反叛,对敌展开侦察。所以主官离开一段时间不会有什么大事,赵昺也便让他们滞留邯郸几日,详细了解前线情况,商讨下一段的作战计划。

与此同时,赵昺出席了两次地方州府主官的会议,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并强调了当前迫切的任务。一个是防止百姓外逃,形成流民潮;二是要将大宋对新复之地的政策广而告之,以稳定人心;三是要尽快实施土地改革。

赵昺清楚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能获得温饱,太平安定的生活。因此只有让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并保护他们的利益,才能让他们安心。从而使得人心趋稳,不再被蒙元蛊惑,从而得到稳定的后方。

至于如何施政,赵昺没有再多加过问,这些那些文臣更为擅长,所以就将这摊子甩给了陆秀夫等人,自己把精力放在下一步的军事行动上。

“陛下,臣以为在获得补充后,还是应该尽快展开攻击,歼灭当前真定之敌,打开通往大都的通路。否则敌各处援军抵达大都,将对以后的行动产生极大的困难。因而臣以为此战宜早不宜迟!”尽管已经明白当前休整的意义及困难,但韩振还是希望尽快北进,以避免与敌重兵遭遇。

“韩副使,当下蒙元以张珪为帅驻守真定,阻挡我军北进道路,除其所部卫军,又纠集了各州县镇戍军及招募民军,据报不下十万人马,想要一举将其歼灭并不容易,还需好好谋划!”江钲言道。

“江副使所言甚是!”韩振和江钲虽同为枢密院副使,但知道江钲的资历和声望远胜于己,在枢密院的地位要高,所以不能不重视,沉吟片刻道,“张珪出身将门,用兵谨慎,此次在大名侥幸将其困住,若非大名守将心存猜忌,恐此时仍被阻于大名城下!”

“嗯,张氏三代将门之后,其祖为蒙元灭金,平定西北立下汗马功劳,论功居四大汉侯之次。其父领军平江南,若非陛下英明,行朝险些亡于其手。而我军虽与张珪首次交手,但也可见其用兵有道,若非蒙元朝廷屡次催促其南下也不会轻易落入我军埋伏,而其又能在重兵围堵之下突围而出,足见他有用兵之能,不逊于其祖、父!”田忠也点头道。

“如此看来,真定乃是通往大都的重镇,恐将有一场恶战啊!”江钲言道。

“朕却以为张珪是在故布疑阵,其在真定不过是虚张声势,保州才是其防御的重点!”赵昺这时站起身,用手指点着地图说道。

“为何?”田忠作为河北西路领兵主将,真定和保州正是在其北进的途中,他诧异地问道。

“真定府地处河北中部,在我朝乃是河北防御北敌南侵重要的政治和军事、经济重镇。但女真北侵,我朝南迁后,真定已经失去了防御北方入侵的意义,因而城池失修,外城和子城毁损严重。而蒙元灭金后,其拆毁城墙和长期不修城的政策更加速了子城的消亡。而今城池防御功能丧失,短期内也难以修复。”赵昺言道。

“张珪与我军交过手,深知我们火器犀利,没有坚固的城防根本无法阻挡我军的进攻。其自知难敌,不会将重兵布置于真定,而是虚张声势做做样子,却将重点置于保州!”

“为何是保州?”韩振对皇帝的判断感到不解,真定历来为中原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其如此轻易放弃太过草率了。

“太平兴国六年,我朝改清苑县为保塞县,升保塞军为保州。淳化三年,李继宣知保州,建城为州县治所。金大定十六年,改保塞县为清苑县。贞祐元年,蒙古军攻陷清苑城,焚城为废墟,保州州治移至满城县。贞祐二年,改属中山路。入元后,张柔出任保州都元帅,移州治于清苑,重建城池……”赵昺言道。

因保州是元代大都的南大门,张柔营建的保州城方圆十一里,夯土筑成,比前代略有扩大。他规划市井,营建民居,修建城垣,并引护城河水入城,疏浚河道,排涝防旱,修莲花池,建书院,迁庙学,利交通,利农商工,改善生产条件和居民的生活环境,使保州城得以复兴,成为“燕南一大都会”。

其主持营建了官府北边的衙门,南面的宅院,又修建了驿馆、将士宅第、仓库、药局、商税所、传舍、马院等等。还在城墙上还修了四个谯楼,北面拱极,南面蠡吾,西面常山,东面碣石。可西望郎山,俯视全城,城内道路也设计为笔直的,这主要都是出于军事上的用途。

“张氏祖籍定兴,后家族迁往保州,死后葬于满城。”赵昺说明理由后,又点道。

“当年追随张柔的河北部曲甚多,受爵者数以百计,他们很多人封地皆在保州周边,成为地方豪强,却依然依附于张氏。张珪若欲是在保州与我军决战,可谓一呼百应,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且这些豪强又受惠于蒙元,必不甘心放弃,比之那些蒙古人不予多让。”江钲言道。

“陛下提醒的极是,在山东作战之时,那些蒙古宗王军往往不堪一击,却是那些地方豪强组织的民军往往死战不退,为异族卖命,甚至不惜举族殉葬!”韩振点头言道。

“当初我们摧毁益州城防,进入城中,许多蒙古人稍战即退,甚至弃城而逃。反倒是益都汉侯李昶的族人领乡勇与我们展开巷战,逐屋逐街争夺,死战不降。最后只能将他们杀光,才得以占据城池,此战也给我部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严峰叹口气道。

“不错,攻济南时世袭济南公的张荣之孙张宏也是如此,其将家产尽数变卖,将族人和农奴武装起来,又招募了乡勇,得兵五千人,协助守城。这些人十分悍勇,不惧伤亡,比蒙古人还要凶悍,城破之后他们据守府邸不降,只能以炮火轰开院墙才得以入内,但其家中女眷皆已自尽,男子除战死者外,聚于祠堂中**而亡,场景让人唏嘘!”关泓也叹口气道。

“这不足为奇。”赵昺言道,“他们虽为汉人,却为蒙元统治的受益者,且这些人还保持着汉人的传统,发迹后延请名儒为幕僚,教育子孙,以为效忠蒙元便是忠君爱国,实际上却是助纣为虐。且在他们治下,在这动荡年代却也形成比较安定的地区,政治较为清明,百姓在其的庇护下也得以苟活,自然对他们盲从追随与天朝为敌,最后反成了为他们殉葬的炮灰。”

“是啊!其祖张柔成名甚早,少年时期便是个慷慨之人,擅于骑射,以豪侠之气著称河北。主政保州引护城河水入城,疏浚河道,排涝防旱,建书院,迁庙学,利交通,利农商工,改善生产条件和居民的生活环境,使保州城得以复兴,深得民心,引得诸多人来投。”江钲言道。

“诚如陛下所言,这些豪强发迹后,往往延请名儒大家入幕府教育子弟,北地大儒郝经便曾是张氏的入幕之宾。而张氏子孙也多有成就,张珪之父张弘范亦是少年成名,文武俱佳,年二十就得授虎符独自领军征战,参与攻宋,以军功声震朝野。皆言虎父无犬子,张珪亦是少年袭父爵,娴熟弓马,颇有武功,官拜大将军,绝不可轻敌!”

“虽说有虎父无犬子,但民间也有‘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之说’,这张珪虽然是两代将门之后,却是浸淫在父亲盛名之下成长,与其他勋贵之后一样,受到了更多的爱戴和爱护,仕途一路顺畅,平步青云。其父兵败身死后袭父爵,佩虎符,身负朝野上下厚望,但除有少年射虎之壮举外,多年来却表现平平,无功无过,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并不足惧!”见众将听罢沉默,赵昺却笑笑说道。

“呵呵,陛下所言极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其实者甚众,我们不能为其名所困。大名之战其不就被我们打得损兵折将,单骑败走!”韩振难得的捧了捧皇帝的臭脚笑道。

“哈哈……”众将听了皆干笑几声,尤其江钲面现尴尬,而赵昺也瞬间醒悟过来。在座的江钲正是相门之后,而自己则是世袭十几代的皇帝,刚刚所言等于把自己也装了进去。

“呵呵……朕以为此言也非绝对,不肖子孙哪里都有的,却也有继承家族荣光的!”赵昺讪笑两声解释道。而心中却也不服,老子本就非皇子皇孙,不过是老天爷戏弄他,让自己不得不设法求生,而那个真正的‘自己’在历史上早就尸沉大海了。

但是‘富贵不过三代’却是被验证的,历史上没有永远千秋万代的王朝,也没有久盛不衰的家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