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580章 是否当诛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580章 是否当诛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即秦朝之后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便是汉朝,这是人所共知历史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刘邦作为王朝的开创者,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可其是一个只能共患难却无法同富贵的皇帝,在登上皇位后就开始诛杀功臣,为后世所诟病。

赵昺在前世也曾有如此看法,不齿于其为人,但是来到大宋后当上了皇帝,重新再看这段历史又有了另一番认知。刘邦算是大器晚成,四十七岁才出来打天下,却只用了七年的时间就成就大业,比他可是强多了。

所以在赵昺的心目中,从这方面看刘邦绝对称得上他的榜样,与历史上诸多皇帝相比,其也许并不是最为出色的一位,可其绝对是其中最有眼光的。细品其登基后诛杀功臣的行为,其实也有很多不得已,那些开国功臣做的事情,换谁也不能忍!

谁都清楚皇帝并不是神仙,之所以能够成功身边都有一帮老兄弟辅佐,为其征战四方,刘邦同样如此。不过他成就大业以后也没有亏待这帮从龙之臣。在定陶城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诸侯。

刘邦分封诸侯也是为了践行当初许下的诺言——击败项羽之后同享富贵,他做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把一半的江山拿来分给了手下们。要知道此时天下还未彻底统一,他手中只有四十七郡的土地,但他将其中的二十三郡被被他拿来分给了手下将领。

刘邦的做法在赵昺看来这是十分有魄力的,起码他自己难以做到,当然并非全是舍不得,而是天下形势不同,制度也发生了巨变,但并不影响他对其如滔滔黄河之水般的敬佩,这气度称之为冠绝历史都不为过。

为什么呢?因为刘邦不断分封出去大量的土地,还允许彭越、张敖、韩王信、韩信、英布、吴芮、臧荼等七位将领称王。也就是说,刘邦在分封诸侯之后,自己手中仅有半数土地。可是协助刘邦成就大业的并不只有这些武将,还有原本就跟随刘邦的周勃、萧何、曹参这些功勋大臣,他们同样也需要得到封赏。

这些功臣在刘邦争霸天下的过程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协助刘邦击败项羽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无论如何也要让出一部分土地给这些将领。因此刘邦在分封完诸侯之后,又陆续封了一百四十余位功臣,他们的食邑少则百户,多则万户。

如此一来,刘邦手中的二十四郡土地还要再次分封给那些功勋大臣,可是经过秦末的连年征战,当时的天下已经是百业凋零,再加上汉朝皇族宗室子弟也需要封赏,因此刘邦此时手中实际能够得到税收的地盘还要缩水近一半。

对于这些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大臣,刘邦总体上还是非常放心的。因为这一部分人虽然已经封侯拜将,手中也有着不小的封邑,可是他们还是需要仰仗朝廷的,名下的封邑也要归朝廷管辖。可是对于那些建国称王的诸侯王来说,对朝廷的态度就没有那么恭顺了……

“汉初三将韩信、彭越、英布被汉高祖诛杀,史称‘外托君臣之名,而内有敌国之实’,可见他们已成割据之势,名义上虽归附朝廷,实际上已然不再遵从朝廷调遣,可能甚至与朝廷暗中为敌,作为皇帝必然难以忍受,肯定要将这些诸侯王诛杀!”庄思齐毕竟是出身耕读之家,知道事情的始末,现在皇帝提及于此,他点头称是道。

“不错,若非汉高祖将他们诛杀,那么大汉将生内乱,统一的格局将毁于其亲手分封的诸侯王之手,只能以雷霆手段予以镇压,才能消除隐患,有了后世天下一统的强汉!”冉安国点点附和道。

“其中也许有曲折,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下,为他们叫屈着不绝于耳,甚至有人还为韩信没有断然起兵谋反反被诛杀惋惜。”赵昺轻叹口气道,“有如此看法其实也不意外,毕竟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殊勋,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人们总会为功臣受戗感到不平。”

“但是,朕以为汉高祖诛杀功臣也是不得已。无论是出于私心为巩固刘氏江山考虑,还是从历史和形势的长远考虑,诛杀三人皆避免了刚刚统一的天下分裂,中原再次陷入春秋混战数百年的的危险局面,这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赵昺当下深处的形势与刘邦相似,设身处地就可以明白其所想,作为与秦始皇同一时代的人,也许只有他能够理解秦始皇的远大抱负。秦国统一之后,秦始皇下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消灭诸侯国,这些都是有利于时代进步的重要举措。

以汉朝初期的形式来说,如果刘邦不果断采取措施的话,那么刚刚统一的天下必将再次陷入分裂,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刘邦都不可能放任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这些独立于朝廷之外的诸侯王,他必须采取雷霆手段予以镇压,

因此,刘邦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要诛杀这些功臣。虽然说刘邦铲除诸侯王,也是为了巩固刘家江山,可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刘邦此举同样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从这方面来看的话,刘邦确实是眼光长远。

“呵呵,也幸亏汉高祖只杀了三个为首的异姓诸侯王,否则就没有勋贵们助刘氏除掉吕后一族,重复刘氏江山了!”陈凤林这时呵呵笑着说,转而想想又道,“洒家怎生记的韩信和彭越是吕后所杀,与刘老儿并不关系啊!”

“陈都统,你喝多了,勿要胡言!”刘志学赶紧拉拉其的袖子道。

“哼,其实刘氏没有亡于吕氏,却被勋臣们给灭了。”庄思齐喝了口杯中残酒道。

“不错,从此而言,当初汉太祖杀的勋臣们是少了,而不是多了!”众人正纳闷庄思齐为何会如此说的时候,李振却赞同地道。

“这……”李振的话更是‘恶毒’,众人更敢惊讶。

“陛下,他们喝多了,不要介意!”冉安国虽然出身琼州乡里,却也不是大字不识的乡间莽夫,而投入帅府后又肯努力,已经不仅是熟读兵书,对经史也有涉猎,称得上是儒将了,知道其的话不合时宜,更不能当着皇帝的面讲,一边给他们打眼色一边为他们遮掩道。

“呵呵,史书上有些东西写的不一定是真的,要用脑子去读。而你们几个读书都不如庄都统他们几个用心!”赵昺见状笑笑指指庄思齐和刘志学,又点点冉安国,在对其余几人道。

他心里其实也清楚庄思齐说的不假,而史书本就是胜利者的遮羞布,将阴谋和肮脏隐于只言片语之下。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大肆提拔任用娘家人,形成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外戚集团。然而,从吕氏集团后续的发展来看,似乎根本就没有想过取代刘氏。

在赵昺来看,如果吕氏集团真想这么做,那么执掌北军兵权的吕禄,为何如此轻易地将兵权让给功臣?因此只要多想一下,就能看出来,所谓“吕氏谋作乱”,完全是功臣们一手炮制的阴谋。

功臣们为何要这么做呢?这是因为朝廷大权本来就僧多粥少,失去吕后庇护的吕氏又占据太多政治资源。正所谓“怀璧其罪”,功臣们不屠杀吕氏,还会杀谁呢?在周勃、陈平利用吕禄的好友郦寄,骗走了北军的印绶。

其后,周勃驰入北军军营,顺利抓住了北军的军权。功臣们一旦拥有了兵权,就注定了吕氏一族的灭亡。随后,曹参的儿子曹窋转告禁军卫尉,不准相国吕产进入殿门。其后,周勃和朱虚侯刘章带兵突袭吕产,并将他杀死于一个厕所。吕产死后,其所掌握的南军也被功臣们夺取。随后,功臣们分道进击,不分长幼,将诸吕杀个精光。

吕氏一族灭亡后,功臣们并没有因此歇刀。由于吕氏是汉少帝的亲舅舅,因此周勃、陈平担心会出现“(少帝)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的局面。因此他们暗中密谋,决定“合法”地杀掉汉惠帝所有的子孙。于是他们对外宣布:“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

也就是说,宫中所谓汉惠帝的儿子,都不是亲生的,其实都是吕后阴谋的产物。实际上,汉惠帝并没有儿子。但自幼生活在宫中的赵昺仔细想想就能明白,此理由是多么荒唐和牵强。这些皇子怎么可能不是汉惠帝的儿子,试问谁会给自己儿子,生生造出六个假儿子。

最终,功臣们杀入宫中,将汉少帝、梁王、淮阳王、常山王等人全部诛杀。就这样,刘邦的嫡系子孙,全部丧生于功臣们的屠刀之下。而汉惠帝,生生落得个性无能的恶名,这是不是太过蹊跷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