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576章 无解之题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576章 无解之题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演习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展开,赵昺在每日准时参加点卯,在点后随导演组前往预定演习区域观看演习,在过程中他扮演了一个观察员的角色,不多说,也不干涉,只是看。待演习结束后虽然参加点评,但也很少说话,以便能够看到真实的情况,也减少众将的压力,可以自由发挥。

别看不用在亲自上阵指挥派将,但一场演习从开始到结束,直至完成点评、总结通常要持续三天。所以赵昺也是很辛苦,每天早出晚归,甚至要夜宿演习场,而随扈的臣僚们也不免跟着他遭罪。

这日在结束一场丘陵地带步骑对攻演习后,天已经黑了下来,而明天还要进行现场总结,赵昺便没有返回行帐而是夜宿野外。今日天阴沉沉的,风虽然不大,但是却冷的刺骨,回到临时营地后,他没有急于进帐,而是在帐外点起的篝火前坐下来等待开饭。

“陛下!”

“陆相,请坐!”赵昺令人拿过一个胡床放在自己身边道。

陆秀夫在演习开始后才从盐州省亲归来,随即就投入组织演练工作中。其虽然是文官,但是他是从做军事幕僚起步,熟知军中事务,而后又在行朝时期担负重任,彼时可谓战斗不断,他在其中也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

在进入琼州后,作为战时的首相,陆秀夫同样要参与军机,协调军政,也同样为赵昺所倚重。而后进入江南后,他同样参与了组建长江防线,选将扩军等工作。因此陆秀夫虽是文官之首,但对军事并不陌生。

政体改革后,陆秀夫入主中书后,也一直主持军政,参与筹划北伐,此次随扈北巡也是侧重军务,考察沿边各州府军事准备情况,协调地方军政的关系,督查物资储备,加强他们对北伐认识等事务。

两人聊了会儿演练的看法后,赵昺见陆秀夫似乎有事要说,便屏退左右,让侍卫退到周边。他摘下挂在篝火上的铜壶为其添了些开水,看向其道:“陆相,可是有要事商谈?”

“陛下,臣有罪,还请陛下责罚!”陆秀夫向皇帝拱手道。

“陆相何来此言?”赵昺却是有些惊讶地道。

“若非陛下提醒,尚不知族人在盐州勾结地方官员,称霸乡里肆意妄为!”陆秀夫脸上泛起苦涩,叹口气道。

“陆相忙于国事,又远离乡里,对族人所为不知情也可以理解。而朕也是偶然接到地方上报,称陆相族人把持盐务,参与走私敛财,地方难治,才知晓此事。”赵昺咂了口热茶轻笑道。

“臣惭愧,国难之时族人受到吾的牵连,那些年活的甚是辛苦。在收复淮南后才得以重新得到信息,吾心中愧疚便对他们所求尽力满足,却没想到他们贪心不足,居然做出些枉法之事!”陆秀夫再叹口气道。

他当然清楚事情为何会传到皇帝耳朵里,其授予些地方官员直接上奏之权,可以不经中书直递内廷。且他还知又有陛下直接控制的密谍散在各地收集情报,监视地方官员,虽朝中和内廷皆无此机构设置,但中枢重臣们皆知传言非虚,陛下能够知道自己族中之事并非难事。

同时陆秀夫明白皇帝为何没有直接下旨令地方处置自家族人的违法之事,而是借自己省亲的机会私下转给他,其意是在维护他的脸面。其中自然也有警告的意味,让他管好家务事,不得徇私枉法,否则……

想想皇帝为了国事可以对后族一再打压,使他们不得不析产分家,把吴氏的势力拆的七零八落。那么自己若是不识趣,还一味袒护族人,想来皇帝同样不会手软,坐视自己的家族势力无限膨胀,形成一股新的地方势力。

“陆相已经十余年未还乡,不知内情,而地方为了讨好汝,也是加以袒护,将事情瞒了下来。正所谓不知者不怪,陆相不必过于自责!”赵昺将折子私授给其,一者是体恤陆秀夫为国尽忠多年,不想因为几个不肖的族人毁了其的仕途和声誉;二者也是让其警醒,不能放松对子弟和族人的管束,乃至酿成大祸。

“陛下宽仁,臣感激不尽!”陆秀夫再施礼道,“臣此次还乡后立刻过问族人不法之事,查证之后将数位违法之人亲自送交当地有司予以惩处,并将违法所得尽数收缴归于有司。至于那些参与其中,罪责轻微者也施以家法,将他们送到乡下禁足思过。”

“唉,陆相何必如此张扬,只需严加管束,令其改过就好,而今却要惹得小人口舌!”赵昺叹口气道。他对其敢于不顾自己的声誉整肃家风,心中佩服,但如此冒的政治风险也不小,朝中那些对其不满的人很可能会借此加以弹劾。

“陛下体恤臣,臣却不敢因私枉法!”陆秀夫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呈上道。

“陆相何必如此?”赵昺接过借着火光展开折子看了一遍,其中陆秀夫自述对族人管束不利,以致族人妄为,除了请求朝廷循例责罚外,还要请旨自降爵位,辞去中书省左相之职,并提请处置数位包庇族人的官员。

“臣为国相,理应遵纪守法,为百官表率,却不能管束族人,以致为害一方,实在是有愧于君王,有愧于百姓,还请陛下恩准!”陆秀夫再施礼道。

“陆相高义,若是我朝官员皆如陆相一般,天下何愁不治!”赵昺听了点点头,沉吟片刻道,“此时正是国事繁重之际,诸事还需仰仗陆相,朕也离不开陆相,请辞之事朕不会应允。至于其它所请,待回京之后与众臣议后再做决断!”

“臣遵旨,但臣之所请,还请陛下恩准。若是因臣有寸功,而宽赦不加惩治,陛下又何以治天下,又何以让百姓臣服!”陆秀夫言道。

“陆相言之有理,但也不能因为家人有过,而牵连过广,请辞之事朕会慎重考虑。”赵昺轻叹口气道。

“臣无能,不能治家又何以辅助君王治天下。”陆秀夫面带愧色道,“臣自幼随父前往镇江,离籍地已有三十余载,本想另立门户,迁籍于镇江。但臣想不能因族人有过,便迁籍另立,应加以教诲,重树家风。而不是委过于人,加以割离。”

“世人常言:三世而衰!我辈皆应警醒,教育子弟上进,而不是沉浸在祖辈的荣耀之中,否则也难逃于此。”赵昺有所感触地言道。

陆秀夫说完了事情,赵昺留他一起用膳,其也以尚有几日来积累的公文尚未批阅,需要尽快处理为由告退。看着其离去已经略显佝偻的背影,他不免有些心伤。想想陆秀夫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独撑危局,又鞠躬尽瘁辅佐自己十余年,可谓上对的起君王,下对得起黎民,却因为族中之事而弄得如此狼狈。

由彼及己,赵昺想想自己如今也算是儿女成群了。过去由于蒙元的‘助力’,几乎将大宋皇族一网打尽,自己算是侥幸逃脱被俘的命运,又将那些被掳掠到北方的皇亲国戚几乎全部除籍,所以免了为自己族人心烦。

而自己有了儿女之后,可能他们还小,并未想到此节,只是觉得自己后继有人,不用为大宋绵延后世而无继承人烦心了。但当下不同了,想想这帮儿女很快就会长大成人,他们之中有人要继承皇位,但余者就要成为混吃等死的皇族了。

若无意外,不出数代便会繁衍成为一个大家族,也成了要靠国家养活的蛀虫,开始一点点的啃噬大宋的根基。而若是仅仅如此却也算好的,怕的是出现祸国殃民之辈,害得赵氏失了江山,黎民百姓遭殃,甚至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以赵昺两世所知,这是个大概率事件,几乎难以避免,一个纨绔子弟以一己之力毁掉一个家族的事例比比皆是。而自己即便能管束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但终归无法管的了子孙万代。可他看着篝火发了半天呆,也觉得这个问题无解,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求多福了。

“陛下……”

“你们这是做何?”赵昺被呼唤声叫回了魂儿,扭脸看看眼前站着施礼的几员大将,皱皱眉问道。

“陛下连日观战甚是辛苦,属下等心中甚是不安,想着送些吃食略表心意!”为首的陈凤林先笑着道。

“是啊,陛下辛苦,这宿营于荒野,又没有什么好东西可用!”冉安国也凑上前道。

“尔等都带了些什么东西?”赵昺有些疑惑地看看众人,觉得哪里不正常地道。

“陛下,就是些吃食,别无它物!”刘志学向后招招手,让随从将东西抬过来道。

“这么多好东西,朕还真不好拒绝!”赵昺知道他们虽然到了这周边了无人际的荒野之地,一样会有办法弄来些好东西,他看看除了吃的倒也没有什么别的,舔舔嘴唇对他们笑着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