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574章 操碎了心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574章 操碎了心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也许正是因为曾经挨饿的经历,让赵昺对于军中膳食费十分在意,虽然他一直只享受统领的伙食标准,可在成军的十多年中不断的修改标准,调高军卒的待遇。而这对于提高军队士气也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赵昺这么做当然也排出当初借此吸引百姓应募为军的目的,因为在乱世人们可以为不饿死应募入伍。但是在形势稍有缓和,百姓能够勉强填饱肚子后对于从军的**就要下降许多,尤其是在江南等富庶地区,加之宋军的名声向来不大好,募兵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困难。

因此赵昺在大力宣传宋军的功绩,提高士卒薪饷和抚恤标准,设法妥善安置退役官兵等措施之余,发现都不及让有意应募者到军中吃上一顿饭管事。毕竟在当下即便是小康人家每月也能十天半个月才能吃上顿荤菜,而普通人家只能在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

有些待遇是暂时看不到摸不着的,而在军中吃到的东西却是真的到了自己肚子里的,所以好的伙食对于许多百姓,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生活条件困苦的百姓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成功的将许多青壮‘骗’进了军营。

当前军中的伙食,赵昺不敢与现代社会相比,但是他敢说为了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做出了极其大的努力可以说远远超过了所处年代的中外军队。不过呢,为了维持战斗力,军队的食谱可不能单单只考虑到能吃饱,吃得好对军队来说极其重要。

赵昺还记得前世在网络上还曾经有过古代军队吃什么的探讨,后来演变成一场争论,他看了场热闹,也学了点儿东西。

据网友们考证,从上古时代一直持续到唐朝粮是军队的主食,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政治和军事中心都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其次是,小米非常容易保存,可保仓存九年,而稻米只能保存年。而有人考证实际上小米可以保存更长时间,因为隋朝灭亡二十年后,留在长安的存粮还可以食用。

看起来很惨,实际上在那个时候,老百姓能长期吃得上小米,那也算是富家子弟了。但古代军队最惨的是副食,普通士兵是没有机会经常吃到荤菜的。在军营中新鲜肉类和蔬菜非常稀缺,士兵们的副食主要是两样,大酱和腌菜。

一支食谱均衡全面的部队,其士兵的身体素质肯定会比只吃大米和小麦的士兵要好。而战国时期军队也不太讲究,后期的庖厨顶多就是把蔬菜和面食混在一起,煮成看起来像糊糊一样的东西,供士兵们吃,这样的口粮别说是营养了,看着都没胃口。

与之相比,汉朝的军粮提高了一个层次,用豆子和小麦发酵而成的调料,在当时也叫酱,汉朝军需主要是十石粮和这两斗酱。战士们战斗前,一般会以粟来蘸取酱汁食用,这虽比战国时期已有提高,但其营养也不足所言。

于是有人就晒出了同时期罗马军队的伙食,罗马士兵每天都能获得一点五罗马磅,即三两多的肉食,再考虑家属分配,每个罗马士兵每天可分到一两肉食,每个士兵都能分到二两至四两克的豆科食品,四十毫升的橄榄油,约五百毫升的果醋/果酒。

从这份极其豪华的食谱上可以看出,罗马军队伙食有肉,有油,有果酒,有豆类,有充足主食,均衡性是十分好的。这下炸了锅,开始有‘崇洋派’在论坛上兴风作浪,惹得口水战不断,可也苦于没有依据,反击显得十分无力。

正待此时,有人晒出了大唐军队的食谱。据著名的唐朝军事专著《太白阴经》记载唐军的战时伙食:“酒一人二升二百五十石。羊一口分为二十节六百二十五口。牛肉代羊肉一人二斤二万五千斤。白米一人五合六十二石五斗。

薄饼一人两个,二万五千个,每一斗面作二十个,计面一百二十五石;馒头一人一枚,一万二千五百枚,一斗面作三十枚,用面四十一石六斗七升;蒸饼一人一枚,一万二千五百枚,一斗面作一百枚;散子一人一枚,一万二千五百枚。一斗面作三十枚,面二十五石,每面一斗使油二十二斤。

食毕一人一枚,一万二千五百枚,一斗面作八十个,面一十五石六斗二升五合;食羹一人三合,用糯米三十七石五斗。菜一人五两,二千九百五十斤零四两。羊头蹄六百二十五具,充羹。酱羊猪肝六百二十五具,并四等充羹。

盐三人一合,四石一斗六升。酱一人半合,六石二斗五升。醋一人一合,一十二石五斗。椒五人一合,二石五斗。姜一人一两,七十八斤零二两。葱三人一两,二百九十六斤零六两。可以看到唐军具有更多的多的肉,酒,调味料,主食,蔬菜,出现了营养配餐,士兵不仅可以吃烧饼、油饼,肉已成为兵士必须吃的食物。

唐军食谱中的一个个美味的佳肴,展现出强大大一统王朝的的力量,是大唐综合国力的体现。这一对比让罗马军队的伙食太逊色了,甚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军都要相形见绌。

到了大宋朝,以赵昺的了解宋军的伙食标准大致与唐朝相当,但军需物资在宋军中的配餐尤为重视。肉品种类繁多,不仅有猪肉,还有鸡、鱼、鸭等肉品,此外,宋军中也不只是以粟、饼为主,其主食已大大超过前代。

按照规定宋朝禁军士兵月粮为二石半,厢军二石,量给茶,酒,柴和水钱给士兵。宋代成年人的口粮大约是每月六斗,可见水准是要大大高于一般市民的。宋军出战,则背负糜饼,杂饼,皱饭,硬块盐和酱行军,大饼泡饭和茶水成为宋明军队主食。

纸面上的东西是好的,规定也是面面俱到,但是执行时就是另一码事情了。到了王朝中、后期,**丛生,禁军才八、九斗的月粮,继而糙米充好米,大斗换小斗。直到经常拖欠军粮,饭都吃不饱了,肉蛋等副食品就不用提了。

随着口粮不断减少,饭都吃不饱,还怎么披挂几十斤重甲对战,于是宋军战斗力也相应呈现出一路下降的趋势。赵昺这个倒霉蛋就赶上了这个至暗时刻,大家能吃上顿饱饭都觉得是很奢侈的事情,而士兵也是面黄肌瘦,他们的体质实在不敢恭维。

所以赵昺开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大家吃饱,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提高战斗力。他也就成了宋军伙食团的大总管,而此事便再也放不下,琢磨着让士兵们吃饱吃好,一直持续到如今。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对于饭量的要求都不同,消耗的热量也不同。而这与人的年龄、身高、体型、运动量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每天基本的热量供应不能少于5000- 7500 千焦耳,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最少的能量。

而对于士兵来说,由于运动量比常人大得多,所需要的热量也更大,赵昺初时的对策就是增加副食,油要大,肉要多,没有肉就以鱼类替代,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且琼州地处热带,农作物四季皆可生长,因此果蔬不缺,后勤保障也好做。

但随着水军作战范围的增加,远航时保障水手的营养均衡也就成了主要问题。赵昺的解决方法是利用丰富的水果制造果脯,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将蔬菜晒干,制作成可以长期保存的干菜,保证营养均衡。

以后又专门设计了辎重船,使船队可以饲养牲畜家禽来提供新鲜的肉食。利用豆类生豆芽,做豆腐,提供鲜菜。此外船队还可以捕捞鱼虾来丰富自己的食谱,解决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问题。而这些尝试和措施也为步军后勤保障提供了借鉴。

在进入江南后,尤其是进入淮北后,由于当下没有现代的保鲜技术和迅捷的运输系统,肉食蔬菜不易保鲜运输军队后勤发放的军粮主要还是米、麦、豆等各种粮食作物,也包括部分肉干、酱菜类的食物,副食来源主要是依靠就地采购来解决。

赵昺深知在跨越黄河进入北方地区后,冬春时节没有新鲜的果蔬可以提供,后勤保障将更加困难,出兵远征时会比较艰苦。所以他在研制便于单兵携带的速食食品同时,也仿照水军的做法,在供给的物资中增加各种干菜、海带、果脯等代食品,提供糖、酒、动物油脂这些高热量辅食,以提高士兵寒区作战能力。

尽管赵昺想方设法的提高军队的膳食,可他也知道受时代的局限也无法与现代相比,做到营养不流失。而他解决的办法就是希望这次派出的远航美洲的船队能够带回马铃薯、辣椒和洋葱等之类的耐储存的新品种果蔬,当然也需要运气和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