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509章 你可相信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509章 你可相信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得到了皇帝的首肯,陈墩心里有了底,心情也放松下来,就又管不着自己的性子了,看看屋里摆着的几张织机笑着道:“陛下,怎么琢磨起小娘子们用的家伙事了,是不是要娘娘们也学着纺纱织锦啊!” “放肆,陈院长说话要有分寸,陛下的心思也是你猜度的,娘娘们也是你可以非议的?”在旁的王德脸一沉道。 “都知教训的是,吾受教了!”陈墩听了立刻意识到当下已经不是从前,自己已经身居高位,再不是当年可以搅闹帅府的浑小子了,连忙躬身行礼赔罪道。 “算了,他就是这么个性子,恐怕一辈子也难改了!”赵昺摆摆手无奈地笑笑道。 “陛下宽宏大量,属下真是感激涕零!”陈墩作势施礼道。 “好了,别装了!”赵昺哼笑声道。 “谢陛下!”陈墩起身道,“不过属下以为陛下应该操心国事,这些东西交给下边去做就好了!”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合衣卧时参没后,停灯起在鸡鸣前!”赵昺却轻叹口气,拍拍一架织机道,“你真的以为这些东西简单吗?看看你身上的穿的,晚上盖的皆是出自于这些家伙事,是织女们一经一维织出来的。但你能体会到其中的辛苦吗?” “属下不知,但诗中写的也并非皆是辛苦啊!”陈墩摇摇头道。 “有闲的人才有功夫写诗。”赵昺哼了声,指着摆放的织机一一介绍道,“这几架织机和纺车皆是朕令人或从民间寻来的,或是当下织坊使用的,它们的效率不一,虽然在不断的进步,可远远不能让百姓从中解脱出来……” 纺织技术的缓慢进步,麻这种植物单纤维很短,需要将纤维细细捻过,接数根为一缕,才能上机,这叫做“绩”。最初用纺轮,在汉时用手摇纺车。编制最早采用“指经手挂”的方式,先将经纱排好,用手指一根隔一根地挑起经纱,穿入纬纱。 这种方法效率很低,而且织物孔径较大,长度和宽度都很有限。使用最广的早期织造机械就是腰机,又叫“踞织机”。基本的结构是一张经架,经架由两根经轴构成,两轴间固定多根经纱。一根经轴拴在固定物上或直接用双脚蹬住,另一端经轴上栓腰带,固定于操作者腰间。 有了腰机,就可以使用复数层经线进行纺织。用一根细木棒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两层经纱间的空隙称为“织口”,这根木棒称为分经棒。从织口处用骨针或木梭横着穿入纬纱,就形成了经纬交织的结构。而纺织技术的第一项革新也出现在腰机上,那就是提综杆。 一根木棒,其上有一根根向下的弯钩。将弯钩垂直向下,穿过上层经纱而钩住下层经纱,将木棒上提,就能使下层经纱被提拉至上层经纱之上,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织口”。这项发明已经简化了织布工序,不然每穿插一次纬线就要将分经棒抽出来分好奇偶再插回去,这种提拉工具称为“综”。 综的产生,不仅简化了织布工序,还使得各种纹理成为可能,且有了综才有了“组织”这个概念,因为将两层经线交替提拉绞缠住纬线才能使织物产生不一样的纹理。有了提综技术之后,就有了另一项发明,蹑,也就是踏板。 将提综装置制作成一个专门的综框,综框垂直于织物平面。将综框用线和滑轮与踏板连接,织工只需要踩动踏板就可以完成提综操作,解放了双手,提高了效率。以生产平纹织品为例,比之原始织机提高了十倍乃至数十倍,每人每小时可织布一至三尺。 而一个综框只能控制一组经纱,多组经纱就需要多个综框,相应也就需要多个蹑。两片综框只能织出平纹组织,三、四片综框能够织出斜纹组织,而编织缎纹组织则至少需要五片以上的综框。于是,织机综和蹑的数量逐渐增加,汉时甚至出现一百二十综一百二十蹑的织机,这类织机被称为多综多蹑织机。 东汉时一度降为五十综五十蹑,或六十,仍嫌操作太过繁复。还好东汉末年卢马钧把蹑数大幅度减少,制成了十二蹑、五十综和十二蹑、六十综的织机。此时的纺织速度就很可观了,一天可以织一匹,算是正常速度,且按汉规制,一匹为长四丈,宽二尺二寸,那五丈也就是一匹又四分之一,算是相当快了。而纺织技术的进步到这里也就基本结束了…… “男耕女织各尽其职,千百年来就是如此,现下的织机一日能织一匹布,也没有陛下所言的那么辛苦吧!”陈墩对这些织纺的器械也只能说认识,而陛下所介绍的虽然详细,可他一时也弄不明白,想想道。 “看来你真是在京中待的久了,是该到民间走走看看了。”赵昺皱皱眉头道,“你所说男耕女织是不错,但一天可织一匹布仅指于此,要知织布只是其中的一道工序而已,算上采摘、养蚕、缫丝、染色这些工序,一户人家所需布料也会花费超过半年时间,可是朝廷却还要以布帛作税的。” 赵昺有些无语,陈墩也算是吃过些日子苦的,但其对民间百姓的生活还是不甚了解。按照中国的传统,男耕女织,男人负责粮食生产,女人负责身上衣饰。而采摘、养蚕、沤麻、纺线、织布,在商品经济出现萌芽,人们可以靠出卖技术养活自己之前,一直是家庭中女性的工作。 但这项工作并不轻松,因为费时。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全家的春秋冬装都得家里的年轻女性置办,压力自然不小。加之自汉代起布帛开始作税,为了收税才特意规定了布匹的规格。也因为有了这项税,布帛的流通就变成了压榨女性的一座大山。 为什么这样讲?每年除了应该缴纳的布帛税外,免除杂役要交布,自然经济条件下换物也要用布,这还不算户籍登记为织锦户的官家织工的劳动。而一天织布一匹是要熬夜的,除了多综多蹑织机并不普及外,织布的工作时长亦远超想象。 “陛下,属下的确对此不甚了了,而这收税是户部的事情,不必陛下如此操心吧!”陈墩有些心虚地道。 “朕跟你算笔账,就以本朝为例,当前朝廷每年收取的布帛有两千余万匹,其中一部分要作为军用。每名士兵在平时要发放春秋两季军装,每人每年外衣四套,内衣四套,鞋帽各两套,冬衣一套,仅布帛平均就要五匹,而当下我朝禁军和州军共有兵额近六十万,此一项就需要三百多万匹。”赵昺言道。 “此外各级官员照例春秋两季要赐下布帛制作官服,节庆之日也要赏赐众臣及官兵和外藩使节,如此一年就需要千万匹,余下的所剩无几。而千万匹是多少劳动量呢?按人均一天织布一匹来算,仅赏赐就赏赐了全国上千万的青年女子一天的劳动所得。要是算上养蚕、种植桑麻、缫丝、纺线的劳动量,一次赏赐就赏赐了全国女性的大半年劳动量。”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陈墩听罢叹道,“陛下所言还仅是家用和税赋,我朝现在贸易兴盛,出海贩往西洋和南洋的丝帛也是以千万匹计。而陛下若是改进织机,提高了效率,天下女子都会感恩于陛下的。” “屁话,朕欲改进织机,难道仅仅是讨好天下的女子吗?”赵昺听了笑骂道。 “难道其中陛下还有深意?”陈墩疑惑地问道。 “当然,你可知朕要在两淮地区推广种植棉花的事情吗?”赵昺问道。 “属下知道,许多商贾大户听闻陛下高价收购棉花,都纷纷前往两淮购买或是租用公田种植棉花。可属下有些不解,陛下高价收取棉花拿来何用,当下的价格比之丝帛都要高出许多了。”陈墩言道。 “若是朕说要解决天下人穿衣的问题,你可信?”赵昺笑道。 “属下不大相信?”陈墩想了片刻,摇摇头道。他觉得以当下棉花的价格,加工成衣服之后肯定还要高出数倍,就是他买也很吃力,何况普通的百姓。 “王德,你信吗?”赵昺扭脸又问王德道。 “老奴相信,当初陛下每每弄出新物件,很多人都怀疑,甚至压根不信,但是最后往往让他们惊掉了大牙!”王德笑着道。 “都知,这事儿和从前的事情不一样,仅凭改进这些织机就能让天下人穿暖,反正我是不信的。”陈墩摇头道。 “你说的不错,单凭这些织机是无法让天下人穿暖,但是有了这些机械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动力,推进相关行业的发展,还能为朝廷带来巨大的财富。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长一些,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二十年,但朕有信心能让天下的百姓夏有衣裳蔽体,冬有棉衣御寒!”赵昺信心满满地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