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496章 名败身殒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496章 名败身殒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八月末的一个清晨,城门刚刚打开,一支骑军簇拥着一员大将驰出大都南门,他放慢马速回首看看高大的城楼轻叹口气,向行礼的军卒轻笑着挥挥手,通过吊桥上了大路,向南而去。

伯颜不是第一次离京,但此次离开心中确是五味杂陈,有些酸楚。此行名义上是奉旨前往开封,统领河内诸军,其实大家都清楚自己是被贬嫡出京。因此没有朋友相送,没有亲人告别,随行的也只有一个百人队,可谓凄凉。

想当年自己奉命伐宋,统帅二十万大军,大汗率众臣亲送。俘南朝幼帝及太后返京,大汗又领众臣亲迎。而后又多次领兵出征,平定西北诸王之乱,前往旧都和林抚军,镇压反叛。皆是众臣出城相送,置酒饯行。那是何等的风光,但现下一切皆是过眼烟云,年过五旬还要被贬窜出京。

伯颜想想自己半生为大元南征北战,执掌中书,一直兢兢业业的为国操劳,而终被大汗所忌罢职逐出京师,心中还是有些悲凉。想想这段时间,自己并未有大错,却遭到众臣的弹劾,明面上看是因为处理阆中事件有过,但他也明白是因为卷入了储位之争。

汗位之争向来是残酷的,伯颜十分清楚这一点,自成吉思汗开创蒙古国以来,只有窝阔台汗是顺利传位,余者皆是充满血腥,兄弟反目,叔侄相残。每次动乱蒙古帝国的实力都会被削弱,引发新的分裂,而真金继位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被南朝所乘,夺取了江南。

内心中,伯颜并不愿意搀和皇家之事,只想做一个重臣和孤臣。但是现下的情况,他清楚蒙元再经不起一场大的动乱。而想顺利完成汗位的交接,只有用汉法,依其制度完成皇权的过渡? 虽然汉法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可总能缓和当前朝廷剑拔弩张的局势。

而真金向来崇尚汉法? 当朝也多重用汉臣,因此伯颜以为其意属嫡长子甘麻剌,欲立起为储。且真金又以甘麻剌为大都府尹,这与南朝以皇储掌京师事相仿。可见虽未明确为储,但种种迹象表明储位非甘麻剌莫属? 伯颜自然在李谦等人一力拥戴其的时候? 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现在想来? 伯颜以为自己落到如此地步,还是有两处轻忽了。

其一,自己在立储的问题上? 他没有标明自己的立场,以致拥立甘麻剌的汉法派,及拥立铁穆耳的旧宗王派皆认为他不是自己一方的人。而他又权倾朝野,深得大汗信任? 有左右局势的能力? 一旦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将导致他们一方落败。所以他为两方所忌惮? 都欲将自己打落尘埃。

其二,在布置入卫的宗王问题上,采用何种方式安置,他与真金产生了冲突。他是按照前强、中弱、精锐警卫京师的方式,这样在南军进攻时,一线部队不至于一触即溃,为调集援军赢得时间;而一旦外围失守,或是损失惨重,南军这时也失了锐气,居中的诸军则可以拖住敌军,然后出动后方精锐进行反击;若是两道防线皆被攻破,那么京师精锐则可以坚守城池,号召各地诸军勤王,围歼已是强弩之末的南军。

但是大汗的意见是将弱旅布置在一线,而强军布置在二线,精锐戍守京师。意思就是以消耗达到消耗南军实力的目的,然后二线部队发起反击挡住南军的攻势,同时调动京中精锐进行反击,以达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效果。

伯颜清楚南军若是发动攻势,必然以精锐先行突破,打开突破口,而己方将弱旅布置在一线,根本挡不住南军的第一波进攻,甚至是一触即溃,导致国门洞开。而大举侵入的南军则可以分路突破,对布置在二线的部队进行分割围歼。此时兵力大损,京中精锐再行增援已经迟了,不仅失去了反击的能力,连守卫京师都困难。

现下伯颜反思自己与大汗在兵力部署上的分歧,其实根本原因不是军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原因。人有亲疏,地有肥瘦,同样这些入卫的宗王们虽然都是亲戚,却也有远近。按照大汗的安排,诸王的粮饷主要是自筹,朝廷补贴。

如此谁都愿意去富庶的州县,这样起码粮饷不愁,还有油水可捞。而贫苦的地方,地方衙门都吃不饱,岂有多余的给他们。如此诸王们是四方奔走,以求自己被分到个好地方,甚至有人欲仿草原旧制就地称王,接管地方军政。为此也有不少人走伯颜的门路,希望他能代为游说。

但结果大汗一纸圣旨将自己的女婿和皇后的家人皆分封到了富庶之地,而那些‘远亲’只能去吃土了。根本就是以亲疏分配防地,以各部实力无关。这引起了众人的不满,而怨气也就撒到伯颜身上,以为他媚上,有失公允,没有在大汗面前仗义执言。导致自己此次被贬,成了墙倒众人推,少有人为其辩护的局面。

伯颜也明白导致今日被贬出京其实还是大汗对自己失去了信任,担心他要做权臣,尤其是在其逝后,朝中无人能够制约,形成主弱臣强的局面。但他扪心自问绝无此念,对大元忠心耿耿,对大汗绝无异心,落到如此下场也是问心无愧。

不过让伯颜心有不甘的还是低估了南朝小皇帝好战和狡诈。阆中事件发生后,他之所以力排众议要求封赏汪氏,是因为汪氏戍守要冲之地,若是加以惩处,可能会激起兵乱,这不利于当前求稳的大局。另外元军在北伐中连战连败,士气大跌,对南军畏之如虎,所以也需要一场胜利来稳定军心,让世人知道南军并非不可战胜。

当然伯颜也考虑过南朝对此的反应,必然会因为此事‘问罪’,不过他以为南朝也是刚刚经历大战,军队需要休整补充,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新收之地也许巩固。而南朝在和议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做出了不小的让步。

所以伯颜断定南朝同样不需要发生大的冲突,即便用兵也是多是在西川。而西川地形复杂,物资运输困难,且入蜀的南军兵力分散,也不利于大战。只要己方多做出补偿,并严令汪氏尽快依约退出西川,那么南朝小皇帝也能对朝野做出了交待,就不会为几百条人命不惜代价的发动大战。

当南朝提出巨额补偿的时候,因而伯颜并不感到意外,只是从容与其讨价还价。而南军在应天府摆出偌大的阵仗,做出进攻姿态的时,他也并不紧张,只是严令前方各军退后二十里,密切监视其动态,不得主动向南军挑衅,不给其用兵以新的借口。

但是出乎伯颜意外的是南朝小皇帝所做的一切皆是烟雾,只是为掩盖其在西川的大动作,其巧用汉水轻易解决了调动兵力和物资的难题。而攻取了汉中,则不仅截断了西川汪氏的退路,也阻断了汪氏救援的通路。不但固守阆中的汪惟纯成了瓮中之鳖,还滞留在成都的汪惟孝也是插翅难飞。

如此一来,南朝小皇帝不仅报了阆中损兵折将之仇,还成功的夺取了汉中,得到了其梦寐以求的出川北进的‘蜀口’。而自己的算计皆落了空,从这方面来说他应对失误,被罢免中书右丞之职,贬嫡出京也不算是冤枉,也该为此承担责任……

出京的队伍一路疾行,行至午后已有三十里。此时虽然已经是夏末秋初的时节,但是依然炎热,战马也已经乏了,伯颜下令暂歇。北方经过近十数年的战乱,人口至今没有恢复到当初,州郡离城数里就是荒郊野外了,他们这时处的位置正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兵士寻了处树林打尖。

伯颜下马,自有人饮马喂料,他在一处树荫坐下,有随从送上饮水和干粮。‘嗖、嗖、嗖……’他刚刚喝了一气水,水袋还未放下,突然传来弓弦绷响,几支箭矢已至,伯颜不及闪避,正中胸口。

“保护都帅!”身边的几个亲随见状,立刻扑上挡在近前。而由于天气炎热,且虽处郊外,但终归是京畿腹里,大股贼寇早被剿灭,小股的贼人也不敢招惹官军,所以他们皆未被甲。甲胄和兵器皆缚于副马之上,只有腰刀护身,慌乱之下根本不及取下兵器,只能以身体充当盾牌为其遮挡箭矢。

伯颜的护卫皆是精锐,但是骤然遭到伏击之下,被箭雨射倒不少。而当箭矢停止,躲在树木和战马之后侥幸生存的兵卒,却发现周围有数百人掩杀过来,他们皆内着甲胄,外罩黑衣,并蒙住了面目,根本看不出是兵是匪。

一阵厮杀之后,伯颜的随身护卫尽数战死,伏击他们的人搬开扑在其身上得护卫尸体,看了看还尚一息尚存的伯颜,毫不留情的挥刀砍下了他的脑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