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475章 不能手软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475章 不能手软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皇后问到贺惟贤,方臣祐又苦了脸。言称自己数次登门拜访,其态度比之伯颜要好很多,次次都盛情款待,礼物也皆收下,但是每每提到立储之事皆是旁顾而言他,不肯表明自己的态度。这让方臣祐很无奈,不知道是嫌弃礼轻了,还是其想脚踏两只船,仍处在观望之中。

阔阔真听罢也不免沮丧,她在年后就曾劝说大汗开春后前往上都避暑,将养身体。本来大汗已经答应,且也着手做准备。她主意打的很好,上都是草原诸王朝觐之地,旧宗势力强大,他们依然崇尚游牧生活,而对定居中原一直持不屑的态度,而桑哥与旧宗诸王交好,正可借机劝说大汗立铁穆耳为储。

大汗远行,阔阔真自可寻个借口留在大都,就有了施展的空间,能够对汉法派势力进行拉拢和打压。而她觉得大汗此行上都是凶多吉少,那么就可以骄诏立铁穆耳为新汗。上都那边自有桑哥奔走,那时再召开忽里台大会,获得诸宗王的认可,那些汉臣们再想翻盘几无可能。

但现在形势是直转之下,大汗迟迟不肯动身前往上都,伯颜主持朝廷军政,着手整顿入卫京畿腹地的草原宗王军,将他们调往与南朝对峙的前线。同时将征签的草原部落军分派至各蒙古卫军,又大规模调集驻防各地的汉军入京,重整侍卫亲军。

“娘娘,当前的要务是要将三皇子弄回来,否则谁敢将注押在一个质子身上,这也是那些人拿捏不定的原因啊!”方臣祐这时又言道。

“嗯,所言极是。”阔阔真点点头,又疑惑地道,“当初南朝与我朝达成和议,便应放归皇子,却又失言,不知何意呢?”

“娘娘,南朝后来又提出要求要在和议履行后才肯放归质子。现下南朝已经交割了南阳,自归德府退兵,可我朝却迟迟未能让出四川,他们自不会放归三皇子了。”方臣祐叹道。

“哦,大汗不是早已下旨退守汉中,将川蜀割让给南朝吗?”阔阔真皱眉道。

“是啊,四川行省中书右丞也速带已经带着僚属撤至汉中,但是汪家执意要将川蜀人口和财物尽数转移至汉中和陇西,南朝自是不肯答应,两军已经交战数合。”方臣祐道。

‘咝……’阔阔真听罢倒吸口凉气,这汪家还真是不好对付。

巩昌汪氏,乃是汪古部出身,于金一代就是陕西地方望族。蒙古灭金时,汪氏痛打落水狗,背叛金廷断其后路割据秦地,但是他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支撑起建国,因此在形势转变的重要局势下,汪氏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投诚于宋,二是送款于蒙古。

面临这一选择的不止汪氏,还有众多其他豪族。他们心底是想投诚于宋的,但宋廷实在是无能和无魄力,不愿意接纳,大家只好继续跟着外族走。迫于无奈,汪氏“坚辟石门,不弛战守备”,三年后送款于蒙古表示臣服。从此之后汪氏一直追随蒙古和元朝征服南征北战,跃马扬鞭。

汪氏大军一路过关斩将,巩固蜀地为元兵征战江南提供良好稳定的后方根据地,不仅让汪氏自身势力延申依托于此,还将宋朝的后路给直接砍了。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中,汪氏家族又站在了忽必烈一派,汪良臣领兵进击阿里不哥西路军,阵斩其帅,使得阿里不哥根本拿不到一丝一毫陕甘的兵马钱粮,忽必烈得以在东线从容反击,和西线的平稳不无关系。

有此一事,汪家更是如日中天,“东川军事悉听处分”,更授征南都元帅,全力对付四川,从窝阔台八年汪世显从阔端入蜀开始,四川打了四十二年。汪氏大军为征伐四川的先遣军,取得非常显著的战果,得到蒙古统治者的重赏:赐虎符,擢便宜都总帅手诏抚秦、巩、定西、金、兰、洮、会、环、陇、庆阳、平凉、德顺、镇戎原、阶、成、岷、迭、西和二十余州,事无巨细,惟公裁决。

这样的厚赏,差不多是直接割地相送汪氏。在此期间,而山东、河北的那些世侯早就因为李璮之乱而被削了实力,史氏子侄解除兵权者十七,即便是剿了李璮的张家,也是“例罢”,汪家却因为在四川卖命逃过一劫,迎来了其家族的辉煌。

所以,汪氏在元朝的显赫是不无道理的,营蜀营垒、占据陕西等地,帮助元朝统治者稳定西北大局,在防备和镇压西北藩王叛乱发挥出重要的屏障作用,有着元朝“西陲长城”之称。不过,至元十九年的时候汪家还是被朝廷开始削藩。

然而汪家此时已是尾大不掉,汪氏在族长汪世显的安排下,七个儿子,汪忠臣、汪德臣、汪良臣、汪直臣、汪翰臣、汪佐臣、汪清臣。汪氏五十余位成员,及本上个个都有头衔,分布在陇右、四川、云南等地,雄厚的家族势力盘根错节,显赫于朝。削藩之事也就虎头蛇尾的结束了,忽必烈再次恢复汪氏的巩昌总帅职务。

方臣祐看阔阔真苦了脸,想想道:“当前汪家的汪直臣之子汪惟孝,任四川行尚书省右丞兼管军万户,此次换土之后,大汗委其为兴元路总管、巩昌平凉等二十四处军前便宜都总帅,他对此不满,便迟迟不肯让出西川,估计想以此要挟大汗和朝廷吧!”

“混账东西,他一个奴才,哪里比的上皇子的性命,真是愈发没有规矩了!”阔阔真听了怒道。但是她也知道,当年忽必烈汗欲削其势力,都未能做到,自己又能如何,顿觉浑身无力。

“娘娘勿忧,此事尚有可为!”方臣祐道,“汪家子弟除世袭祖地巩昌的官职,其余多官至朝廷任职,子弟也有在怯薛军中,其一意孤行,咱家也可以此相胁。”

“哦,你的意思是用汪家子弟来要挟汪惟孝,逼其尽快撤出西川,使铁穆耳早日归朝!”阔阔真点点头,又疑惑地道,“若是在朝的汪家子弟行事妥当,并无把柄可抓,岂不难做!”

“娘娘,什么叫做把柄,没有把柄一样可以将其治罪……”方臣祐笑笑,附耳献计道。

阔阔真听了频频点点,也立刻明了。对付那些位高权大、能威胁到君主统治的官场大佬。这样危险分子,必要时,必须不择手段地处死,且君主有权有势,想收拾某些属下时,任他们正大光明,没有任何短处,也很容易一举拿下。或者莫须有,或者诬以谋反,拿包银子塞他被子里,就说他贪污;拉一条女尸放在他床上,就说他奸杀。

所以君主对付臣僚,就好比是鸭子跟鸡接吻——咱的嘴大,他的嘴小,怎办怎好办。能找到借口的,就光明正大地直接处死。实在找不到理由,还可以搞暗杀,或者故意挑起某些矛盾,借刀杀人。反正人死如灯灭,彻底失去了辩论的机会,那时,君主再随意捏造一些罪名,事情也就摆平了。

“既然汪惟孝的长子在怯薛军中,那你就调他入宫侍奉大汗。”阔阔真王妃就当了三十年了,自然见惯了兄弟间的倾轧,朝臣间的明争暗斗,只是一时间懵了头,现下一经提醒便知道怎么做了,“此次汪惟孝做了巩昌平凉等二十四处军前便宜都总帅,他的兄弟们必然也不大高兴,其既然不醒事儿,换换人也未必不可。你留心些,看哪个听话。”

“是,奴婢明白!”方臣祐连连点头道,“娘娘现在也应该操些心,借各宗王行将赴职之机把咱家的亲信之人安排妥当,有些话该跟大汗说也要说说的!”

“哦,此话怎讲?”阔阔真道。

“当下入卫的宗王聚于京畿周边,大汗欲将他们分遣各处戍守,也好减轻些朝廷的压力。”方臣祐道,“虽然中原之地相对富庶,但也分好坏。我朝与南朝商议开设榷场之地,选在了南阳和徐州两处,届时两地将是各种商品的云集,日进斗金之地。若能兼领榷务,可是各宗王梦寐以求的好职事,即使不能插手,收取关税也是能富得流油。”

“娘娘,现在我们拉拢朝臣,安抚宗王们都需要钱。而三殿下来日登上汗位,也需要大笔的金钱赏赐群臣,可当下国库空虚,宫中的钱也是吃紧。若是这两地能由娘娘亲信之人主持,那金银岂不是如流水般的流进咱家这坤德殿吗?”

“嗯,说的好!”阔阔真赞道,“你真是本宫的智多星,没有钱粮,那些宗王们岂会听话,又怎肯支持你登上汗位。还有什么主意,再与我说说。”

“娘娘,我们欲扶三殿下登上汗位,得到那些宗王们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要轻忽了那些汉臣,而今张珪、史格和董士选等世侯子弟纷纷入京赴职。他们世居中原,在地方上的势力庞大,一呼百应,能收为娘娘所用,来日必为一大助力!”方臣祐言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