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426章 不同往昔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426章 不同往昔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十月十八日,临安清晨的天空满是阴霾,湿冷的空气更让人觉得寒气入骨。但太学所在的松山书院确是十分热闹,今天是他们到宫前伏阙上疏的日子,吃过早饭后太学生们便陆续在明道堂前聚集,他们一个个皆是纶巾儒衣,脸上带着按捺不住的兴奋。

堂前的阶上有六人并肩而立,他们是这次伏阙上疏的发起者,俯视着阶下的同窗们相视一笑,竟然升起股豪情。想着今日宫前上疏,必将名动天下,届时登堂入室,拜将封侯,似在眼前一般。

“李兄,今日参加上疏者似乎少了些,是不是被教谕们拦在斋房中!”张瑞丰问身边的李耘道。前时他们欲在皇帝归朝途中,在朝天门前拦驾上书,当时响应者甚众,仅在奏疏上联署着就有三百余众,欲前去拦驾者近千人。但今天等了两刻钟,堂前聚起者不过二百多人,显得有些稀疏。

“张兄,昨日祭酒称不鼓励我们前往宫前上疏,却也不会强加拦阻。而吾亦遣人下山查看,城中如常,并没有军兵在途中设卡。”李耘道。

“教谕和博士们今日皆未去斋堂用饭,现在也不见踪影,似是在有意回避!”刘慕夕皱眉道。

“他们皆有官身,不好与我们同往,回避也是不想担上干系,刘兄想多了。”边上的郑友梅轻笑道。

“郑兄之言有理,但吾却觉的愈发不安。”杨连山疑惑地道。前几次上书无论是太学,还是朝廷听闻他们欲上书,都会遣人或是好言劝说,或是危言恐吓,甚至遣兵封堵大门。而此次除了祭酒说了些不咸不淡的话外,朝廷方面竟然毫无动静,沿途也无布置,让他觉得十分反常。

“董兄,你们丙斋的人来的不多,是不是胆怯了?”李耘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陈旻道。

“昨日还说一起前去,谁知今天许多人竟然推辞有事,不肯一同前往了,只来了三十多个人!”陈旻是丙斋的召集人,而今天这种局面让他觉得很丢脸,叹口气道。

“丙斋的皆是官宦子弟,他们定然是慑于朝廷的压力,担心断了来日的仕途,或是连累了家人!”张瑞丰与陈旻交好,见其难堪,提起圆场道。

“那甲斋的怎么也来的不多呢?”刘慕夕是通过科举入学,但是在修习中只得了丁等,未取得出仕的资格。而其他同窗已经分赴各处为官,乙斋中只剩下与其境遇相同的寥寥十数人。

“谁知道,也许一会儿就会来!”李耘轻笑着道。其实他对刘慕夕十分不满,其以为自己已经通过科举,便比之其他人高上一等,就想成为他们这些人的领袖,事事都要指手画脚,还动不动就要以退出相胁。而当下之所以尚能容忍,只是因为其是丙斋唯一积极参加上疏者,为了彰显太学生的团结,只能暂且容忍。

“哼,恬不知耻,还想跻身六君子,心里打的什么主意,真当大家不知吗?”陈旻对刘慕夕的做派也十分厌恶,清楚其如此积极,不过是因为落选,欲借上疏扬名,从而引起朝廷的重视,进而能获得晋身出仕。

“刘某虽然不才,却也能过了‘三试’,金榜题名。不像某些人靠着祖荫才能在太学中有一席之地,却不知在这临安城中‘四品、五品满街走,七品、八品贱如狗’,区区一个刚入品的小吏如尘土。”刘慕夕见其满脸的不屑,轻笑着反唇相讥道。

“你可知我陈家出了两位尚书,一位贵妃,族中多位兄长在朝中身居要职,岂是你乡中村夫所能相提并论的。”陈旻被戳中痛处,恨声道。

他是当朝新贵陈氏一族,其父当年曾跟随陈则翁在广州抗蒙,后来因为受伤而滞留家乡。待复宋之后,念其父有微末之功,授八品,在户部当一个小吏。其实与陈家只能算是同族远亲,而非近支子弟,眼见陈旻读书练武皆不成,求到陈家门下才得以入太学学习。

而陈旻却以陈家子弟自称,动不动就抬出尚书、贵妃显摆,以求让人高看一眼。知道他底细的人,清楚其不过是在年节的时候才能见上陈氏兄弟一面,知不知道他这个人,还得两说。但碍于情面也不戳穿,反倒让他愈加得意,现下被当众拿出来说事,自然是恼羞成怒。

“好了,好了,伏阙上疏才是大事,不要为了些许小事争执,这也会让人看的轻了,以为咱们不过是乌合之众!”李耘见两人欲翻脸,赶紧打圆场道。

“太学之中也有许多见风使舵之徒,见皇帝归京声势浩大,便心生胆怯,不敢为民请命。咱们万不能屈服,让人以为天下士子皆是怯懦之辈!”杨连山分开二人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他们选择了屈从,咱们也不强求,城中已有各地士绅齐聚与我们同往宫前上疏,又有惧斋先生领四方名士同往请命,我辈不孤!”张瑞丰见有些乱,急忙给众人打气道。

“正道统、除奸佞、为民请命,乃是我辈之责!”郑友梅振臂高呼道。

“为民请命,虽死无憾!”李耘等也相呼应。

于是以李耘、张瑞丰、刘慕夕、郑友梅、陈旻和杨连山等号称‘祥兴六君子’,率领近三百太学生出了明德堂,拜过孔庙,表明自己伏阙上疏乃是呈天命顺民意之举。而后六人手捧奏疏在前,众学生在后下山前往皇宫扣门上书。

一行人沿路向东下山至御街,经四方馆北行前往皇宫,但沿街行不过里许就发现情形有些不对。往时,他们一上街便会有百姓围观,有泼皮闲汉前后呼号开路,甚至有沿途商家送酒奉食。可今日并没有人过多的关注,至多驻足看上两眼便该干嘛干嘛去了,更别说有人追随。而那些讨厌的闲汉也如看戏般的指指点点,再无往日的兴致。

起初,他们还以为是有官府插手,百姓、商家慑于淫威不敢上前,可很快发现巡街的衙役并不比往常多,也没有如前时上前盘查、阻拦,只是冷眼相看,任他们在御街上鼓噪前行。而想象中的御前护军严加戒备,相关有司劝阻的情形,根本就没有出现,一切如常。

李耘等人深知这等事情越热闹越好,最好是街道堵塞,观者如潮,那样才会引起朝廷的重视,各方人士的关注,他们就能借势向朝廷施压,迫使皇帝遵从他们的谏议。而今场面极其冷清,只有他们在御街上缓缓而行,显得那么孤寂和凄凉,且有些灰溜溜的感觉。

万众拥戴的场面没有出现,让本来意气风发的太学生们顿觉兴致索然,士气低落。他们不觉间加快了脚步,过了六部衙门,尚书省衙门,才有一群人自大佛寺旁的州桥上而来,或乘车、或坐轿、或骑着驴马,加入他们的队伍。

这些人正是进京请命的江东各州县的士绅,他们的到来虽然让队伍得以壮大,但是也让上书的队伍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仿佛雪地上撒了些煤渣一般。而让太学生们失望的是来的士绅,比之他们宣称的上千人缩水不知道多少倍,连赶车、牵马、抬轿的仆役们算上似乎也没有二百人。

负责与士绅们接洽的郑友梅过去相询回转后,脸色也极为难堪,原来御舟还朝途中在江州遭到湖广士绅的袭击,欲谋刺朝廷重臣,惊了圣驾,皇帝震怒下旨严惩。据日前传来的消息称湖广置司会同鄂州、静州等州府力量全力稽查,抓获涉及此案的士绅百余人,受到牵连的官员和士绅也有四百多人。

涉案者家产尽数没官,家眷被关押,族中有为官者也被罢职待罪。现在主犯已经招认,正在押送京城途中,而当下尚为结案,仍在深究。而行驾所经的州府也在配合清查涉案者,旦有嫌疑便会缉捕严审,最终会有多少人被牵扯其中,仍是未知。

消息传来,让一些本就心志不坚者惶恐不安,尤其是来自湖广的士绅担心自己被牵扯其中,纷纷退出。而江东士绅见状也犹豫不决,今晨履约者就剩下这点人。而至于号称千人本就是虚数,只为显得声势浩大才如此宣扬,若是全来倒也不会显得那么疏落,毕竟没有人会上前一一查验。

现下大部分士绅爽约,让本就士气低迷的太学生们愤怒之余,又遭再度打击,情绪不免消沉。好在行至太庙,又有一支队伍加入,他们皆是儒家名士,人数虽然不过十几位,但已经十分难得,而他们的加入也让太学生们的信心有所恢复,总算没有半途折返。

再行数里,皇城已经在望,上书的队伍重新整队,他们胆子再大也不敢在宫前乘轿骑马。而此刻的皇城前广场静悄悄的,行人寥寥,只有守护宫城的御前护军伫立在门前。这里他们已经来过数次,但现下竟然心生怯意,难道仅仅是因为当前知道小皇帝正在其中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