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400章 无功是过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400章 无功是过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在大家饭后品茶的功夫,王德送上了份急报,赵昺展笺一看是蔡乔呈上的有关刺杀事件的奏报。其在接到行营要求速速拘捕人犯、查清始末的诏令后,极为震惊。他丝毫不敢怠慢,一边遣人告知林之武,严查在鄂州的疑犯;一边安排人手,调动州军和衙役,亲自部署捉人。

蔡乔和林之武皆是皇帝心腹,行驾刚刚离开不久即发生刺杀事件,且案犯、主使又皆是来自于静州,他们事先竟然没有得到一丝风声,自己虽然刚刚接任湖广安抚使,但也负有不可推卸之责。而此时他们也顾不得自己的得失,庆幸陛下无恙之余,定然是含恨出手。

想着事件刚刚发生不久,刺杀失败的消息很可能尚未传回静州,蔡乔知道行动的速度一定要快,否则案犯获知消息后脱逃,再捉人就难了。因此他先以有匪寇在城中作乱之名,封锁了静州府城各门,实施宵禁,并派出州军围了齐家在城外的数处庄子,然后分兵数路拿人。

一日之间,静州城中涉及此案的人员大部被拿获,唯独少了主犯齐贤。蔡乔命令大搜全城,下令一定要将其抓获,但依然没有抓到。直到当晚负责搜捕城外庄子的州军传来消息,原来齐贤这些日子也是深感不安,担心事件泄露或是行刺失败。那么在城中就不再安全,所以便以收取租粮的名义躲到了城外的庄子里。

据参加抓捕的州军军官回报,抓捕时也颇具戏剧性,他们受命出城抓人。其实主要目标是放在那些被招揽的河盗身上,因为这些人身份特殊,而城中衙役众多,难免会被识破,躲在城外偏僻的庄子中才是最安全的。事实上,情况确是如此,待州军悄悄围了庄子,敲门搜查之时,就有数十名庄客欲从侧门逃跑。

州军战斗力不强,那也是相对于禁军而言,他们其中的军官很多都是从禁军中转调而来的,训练也是照搬禁军的练兵之法,缺的只是临阵杀敌的实战经验以及装备上的差距,对付盗匪却是绰绰有余。这些庄客自然难敌州军的围捕,不及片刻就纷纷束手成擒。

领队的军官很有心计,觉得这伙人在官兵一到就要逃跑,显然是做贼心虚,于是立刻对俘获的庄客进行讯问,并让庄子中的人进行辨认。果然主犯齐贤就藏在其中,他知道事关重大,不敢再问,立刻将其拿下严加看管,急速送往府城。

同时在庄子中大搜,抄出一份名单,正是他们谋划刺杀事件时,雇佣刺客的筹款名册,参与人和出资额历历在目,尤以齐家出钱最多,也就此坐实了其是主谋的身份。而这份名单又牵扯出诸多人等,蔡乔下令立刻扩大缉捕范围。

不要小瞧一个任何政府的能力,一旦动员起来就显示出了极其庞大的力量。蔡乔这边连夜加以审讯,每有新线索立刻着令追查,并行书各所属州县配合擒拿。两日之间抓捕涉案人员百余人,扣留家眷及相关人员两千余人。现下正在深挖其社会关系,查证是否有在职的官吏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作为刺客中转地的鄂州也展开大范围的追查,林之武从刺客入住的客栈和使用的船只入手,缉捕涉案人员。而对鄂州府衙也即刻展开排查,要知道如谢枋得一级的官员行踪都是保密的,而御舟何时过境也只限少数人知道。

但刺客不仅预备在码头行刺谢枋得,还获知了御舟的过境时间,让其可以预先设伏,这绝非偶然,其中必有内鬼向刺客传递消息。而刺王杀驾那是何等大事,如何放大皆不为过,林之武也是又气又恨,本着宁可错抓,不可放过的原则,凡是有嫌疑者皆先抓捕看押,然后再细细过审,一时间鄂州牢房也是人满为患。

赵昺看完奏报后,将文卷递给王应麟和谢枋得二人传阅,两人看罢脸色皆不大好看。谢枋得向陛下施礼道:“陛下,此事皆是臣失职,守土无方让陛下和王相受惊了,请陛下责罚!”他知道自己虽然离任,但是不及两日便发生袭击御舟的事情,无论如何也逃过一个治民无方的过错。

“叠山先生此言差矣!”赵昺摇摇头道,“此事说起来,汝和王相才是正主,朕不过是被殃及池鱼。但汝被治下的士绅忌恨,却反而说明汝有功无过,朕应该予以嘉奖,又何来惩处一说。”

“臣谢过陛下,但此事还是因为臣无能,未能处理好‘一体纳税’之事,以致激起士绅们的报复,祸及陛下。”谢枋得因为此事已经提心吊胆好几日了,按照以往惯例自己必然会被降罪,而今小皇帝显然是在保他,让他松口气之余,也是满是愧疚。

“叠山先生不必自责!”赵昺再摆手道,“世上最遭人恨者,无外乎杀人父母,夺人钱财。先生大力推行新法,等于从那些士绅手中抢钱,他们怎能不恨你。可是先生行的是对国对民有利的大义之事,而非祸国殃民谋求私利,朕当然不会让汝受委屈,回京之后还要要大力褒奖,旦有人弹劾,朕自会为汝做主。”

“谢陛下体恤,臣必铭记在心!”谢枋得深施一礼道。作臣子的最怕什么,当然是担心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事,自己卖了半天力,出了事情皇帝就甩锅,把责任都推给下属。而今陛下等于给自己吃了定心丸,主动揽过了一切麻烦,怎么能不让他感激涕零。

“卢知府也要小心了?”赵昺转而对卢旭又道。

“臣做错了什么事情吗?”卢旭见陛下说的郑重,疑惑地问道。

“汝收寺田,夺庙产,将九华山的和尚都得罪了,小心他们也会买通了刺客对汝行刺!”赵昺脸一变,笑打趣道。

“一切有陛下为微臣做主,自不会担心那些和尚。而如今臣确是盼着他们行刺于吾,那么微臣也可得到陛下的青睐,来日也如谢先生一般平步青云。”卢旭倒也有趣,一本正经的附和道。

“哈哈……”赵昺听了大笑,而后又指指天道,“只要为国出力,为朕分忧,做对百姓有益之事,汝即使将天捅个窟窿,朕也会为你挡住上天之怒!”

“有陛下之言,臣敢不效死!”卢旭也深施一礼道。

“民吾,可将朕今日之言记下,待有为之臣蒙受冤屈时,要提醒朕!”赵昺转而对陈识时道。

“属下遵命,定记于行录中!”陈识时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天下没有常胜的将军,也没有不犯错的人。朕自主持朝政以来,也非事事皆对,其中也做过错事,行过弯路。但朕以为只要行的是大义之事,行事有些过激,或是伤及一些人的利益,都是不可避免的。而是要给其改正的机会,不能够就此抹杀了其的功劳,进而一棍子打死,还是要妥善任用的。”赵昺言道。

“如今朝中有些官员以为不做事就不会犯错,或是循规蹈矩,行事畏首畏尾,唯恐有过。在朕看来他们皆不称职,是懒政、怠政,没有担当之举,这种官员是不能用的。我们皆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不能为百姓谋福祉,就是失职,无功即是过。”

“陛下之言,臣等定谨记在心!”众人齐齐施礼道。

“我们用人也是如此。现在朝中选拔官员要看资历、要看出身,朕以为这并非不对,但是只看于此确是不行的。有些官员谈经论史,千古之事无一不晓;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可是让其治民,确是一塌糊涂。这种官员就不能让其主政一方,而是要提拔任用那些有担当、有魄力、有能力的官员,而不要只看资历和出身。”赵昺言道。

“陛下所言不无道理,此次选拔了官员进入新收之地,有些地方民心很快得以安定,恢复了生产。但有些地方依旧混乱不堪,盗匪横行,百姓纷纷逃离,足见官员能力参差不齐。据臣所知,那些吏员出身或是有参赞军务经验的官员皆能迅速进入角色,履行职责。而那些科举和太学出身的官员,对地方事务生疏,治民经验不足,难以理事,甚至是束手无策。”王应麟此次随扈主管民政事务,对于新收之地官员的能力高下还是有发言权的。

“这也是朕的失误,对他们期望过高,未能从实际出发,以致有些官员履职后对环境极不适应,难以治民。以后朕也要引以为戒,不能再犯。”赵昺言道。

“陛下不必愧疚,此乃臣等的失职,不能知人善用,以致误了国事。”王应麟赶紧揽过道。

“功是功,过是过,朕有过也要自省,怎能委过他人!”赵昺摆摆手,叹声道,“其实朕主政以来,也是战战兢兢,唯恐一步踏错。别人有过尚有机会改过,可朕一旦犯错,可能就将大宋带入了万劫不复之地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