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142章 弊端横生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142章 弊端横生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赵昺大婚已经两年,但是真正与他们相处的时间并不长,而作为普通妃子的章屏和雷妍能够陪侍皇帝的时间更少。所以即便**上他们已经很亲密,但精神上还是很生疏的。

可今天两人的表现让赵昺不能不刮目相看,她们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极有表演天赋,又善解人意,可能也明白皇帝文化水平不高,便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就将徽宗皇帝创造的社会福利系统说的明明白白,也让赵昺能够很好的理解了这位祖宗的‘苦心’。

说实话,安济坊、漏泽园和居养院,这三大机构是徽宗与蔡京所创,二人围绕着这三大机构,也耗费了不小的财力与精力。但遗憾的是,这些机构并未给民众带来多少真正的实惠,反成了两宋之交有识者们的批评对象,这又是为什么呢?

赵昺以为归根结底是徽宗二人做事的目的不纯,他们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普惠万民,而是想借此获得一个‘仁君’的美名。那么他就无法以‘为民谋福’的基本点出发,做事也就力求‘好看’,因此得到的也只是一个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恶评。

首先从制度设计上,徽宗和蔡京就没走正道。这种只向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考核制度,最后带来的是一种荒诞的结果。地方官府为了应对考核,也为了借机敛财,把正常的福利救济搞成豪华大餐,不但给屋子装修上帷帐(一般只有富贵家庭才用得起),还给受救济者雇请乳母与女仆,搞得穷人很开心(好享受)、富人很烦躁(要出钱)。

而在实施中,徽宗也意识到其中的错误,也曾下令改正。

“我听说地方州县执行得太过火了,甚至有些地方在救助贫民时,搞起了宴会,办起了酒席,以后不许再这样干了。”

“往年有关部门干的事情,实在是太离谱,竟然到了给受救助者置办蚊帐、提供酒肉的程度,钱花得毫无节制,助长了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的懒惰,他们成天游手好闲,白吃白喝,地方官府全然不管,实在是太过分。”

“有司不明先帝之法,奉行失当,如给衣被器用,专雇乳母及女使之类,皆资给过厚,常平所入殆不能支。天下穷民饱食暖衣犹有余峙,而使军旅之士廪食不继,或致逋逃四方,非所以为政之道。”

他发现有些州县刻意控制安济坊、漏泽园的救助人数,还用无病之人和已下葬之人填在表册里充数,来应付考核,他随即下诏对这些人“杖一百”。同期,他还发现有些州郡的漏泽园为节省人力选择浅埋尸体,导致其很快就裸露在外,又下令制定了必须至少深埋三尺的标准,命各级机构严加审查。

相对于皇帝不疼不痒的敕令,对办理不力笼统的处理,地方官们更在乎皇帝的感受和自己的仕途,更愿意送上一份好看的‘报表’。而在如此这般引导之下,地方官府为了竞争出位,自然会绞尽脑汁,搞出些荒唐事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徽宗与蔡京还曾试图对居养院、安济院与漏泽园实施“数目字管理”。比如安济坊里的每名医生都会有一本“手历”,上面记载了这名医生经手医治的患者的痊愈数和死亡数。每年岁末考核时,就拿“手历”里的治愈率和死亡率来做依据,不合格者要接受惩处。

问题是:这种想当然的“手历考核”,并不符合医学常识——有些病患者可以自愈,而有些病无论医生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治愈。所以它推行下去之后,没有医生愿意去安济坊,这一者是因为对医生的考核不符合医学常识,一者是许多医生害怕数据统计,对自己能否达成朝廷规定的痊愈率并无信心。

各地州县不约而同弄来一批批无病之人,装模作样进到安济院中看病,然后装模作样“痊愈”,以完成“数目字管理”中的治愈比例。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不仅医者无济世之心,官吏与医者相互勾结,无名者冒名顶替良医,领取俸禄,同时在药物购置方面还有奸吏插手,更使安济坊的施行效果大打折扣。

赵昺也弄清楚了大宋社会福利之所以叫好不叫座,根源是徽宗忘记了惠民的初心。在推行中盲目自信,以致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以致在实行中漏洞百出。加之从中央政令的发布道各路的执行,由于政治变动,行政机构冗杂和管理着投机等因素的影响,安济坊等福利机构的济世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因为有了徽宗的前车之鉴,所以在赵昺试图恢复时,朝臣们不免担心他也是为了‘博名’,而心存忌惮,恐其仿照前人乱来一气,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得不到想要达到的结果。从而大家口头上遵从,实际上并不积极,以此来让他打消恢复‘恶政’的念头……

“官家,其实此次雪灾虽然看似很严重,其实并无大碍,不必过于忧心!”章屏见皇帝不知不觉中已经连吃了三碗馄饨,又递给他一枚肉饼道。

“哦,何出此言?难道万人受灾还不是大事吗!”赵昺接过肉饼疑惑地问道。

“官家,以往成灾导致流民四起,饿殍满地,其实大多是灾情发生在偏僻地区,由于个户百姓积存粮食少,一旦赶上灾情便很快耗光积存,而田中粮食又欠产,甚至绝收,就不得不向灾情较轻的地区流动。而流民所致,不仅引发社会动荡,也会很快将当地的粮食消耗一空,形成更大区域的灾荒。”章屏言道。

“嗯,有些道理,那么只有朝廷迅速调配粮食和物资送到灾区,才能遏制百姓逃荒,无法形成流民潮,波及到周边州府!”赵昺点点头道。

“获知灾情发生,朝廷迅速调度粮食赈灾,乃是正解,却也非全对。”章屏点头又摇头道。

“有何不妥?”赵昺又问道,他不知不觉间已经向她们讨教问题,只是还不自觉而已。

“官家设想一下,若是灾情发生在数千里之外,成灾后当地官府要将情况报之朝廷,即便快马加鞭也要数日之久。而朝廷获知后要核实情况,待确定后才会报之官家定夺。”章屏言道,“官家便是即刻下旨赈灾,户部也要花时间筹措粮食,然后再运往灾区。而在这往来之中,往往已经过去半个月,待粮食送到灾区又需时日,此时往往灾情已经蔓延,小灾也成了大灾。地方一旦控制不力,则会酿成民乱。”

“德妃妹妹说的对,此次雪灾发生在京畿地区,朝廷可以及时获知,京师储备着大量的粮食,圣旨一下就能得到赈济,民心很快就会安定,不会出现流民潮,京师也不会受到波及,官家不必过于忧心。”雷妍说道。

“嗯,听你们这一说,朕甚敢宽慰!”赵昺笑笑,转而又略感庆幸地道,“此次雪灾发生在京畿,可若是偏远的地区,岂不是要成**了。”

他知道章屏所言不错,现在的通信手段落后,交通不发达,消息传递缓慢,尤其是偏远地区,一旦遇到大范围灾害,官府不能及时获得消息,不能及时赈灾,很容易演变成灾难。加之现在各地贫富不均,常平仓储备丰简不一,而开仓放粮也需要朝廷的批准,调运钱物同样需要时间,往来之间小灾变成大祸,一地变成了多地。

“官家,还用吗?”眼见送来的晚膳就剩下些汤水,章屏问道。

“朕已经吃饱了,倒是你们没有吃多少!”赵昺看看眼前的残羹剩饭,东西大半都让自己吃了,她们二人反倒没有吃上几口,讪笑着道。

“呵呵,我们光看着官家吃了,肚子还空着呢?”雷妍笑着道。

“看着官家吃的下,我们也高兴,不必在意!”章屏轻推了下其道。

“王德,命膳房做些饭菜,德妃和贤妃没吃饱!”赵昺回首对王德道。

“官家不用麻烦了,我们便回去了!”章屏摆手道。

“外边雪大路滑,今晚你们便留在阁中,使人传话回去就好!”赵昺言道。

“这……”两人相视一眼,目光中皆有欢喜之色,却又有些犹豫。

“官家这几日身体不爽利,正需要人照顾,我们这些人粗心大意,不若两位娘娘细致,便留下吧!”王德岂能不知各人的心思,在旁笑着道。

“也好,那便烦劳大官遣人告知一声,并使他们送些衣物来!”雷妍应下道。

随即王德一边吩咐人去膳房传话,一边安排人前往两位娘娘的住处传话、取东西,又使人收拾了桌案。章屏看皇帝还在想着刚才的事情,笑着道:“官家,其实赈灾之策早有,那就是重建义仓,以能及时自救,等待朝廷赈济!”

“重建义仓!?”赵昺听了一愣,轻声重复了句,心中豁然开朗,好像这的确是条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