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407章 近乡情怯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407章 近乡情怯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行驾在建康驻泊两日,赵昺与刘辰翁恳谈半日,向其暗示了朝廷将进行改组,并会逐步推开新政。刘辰翁当即表明自己的态度,坚决支持陛下改组朝廷,建康府上下遵从诏令,推行新政。皇帝‘没空儿’召见建康府官员和名士耄老,王应麟与谢枋得只能代劳。

次日,在刘辰翁的陪同下,两人登岸入城,代表皇帝接见了大家,向众人传达了陛下的关怀,通报了此次北伐取得的伟大胜利。而后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会谈,王应麟诚恳的听取了建康各界代表的建议,同时指出当前大宋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形势在变、人心在变、政策也在调整,建康的士人和乡绅要紧跟皇帝的脚步,听从陛下的诏令,要站在民族大义上考虑问题,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宋出力,不要成为时代的绊脚石。

对于建康士绅们对实施‘官绅一体纳税’的不同意见,谢枋得做出了解释。称此乃利国利民之策,解决了过去有些劣绅利用国家对士人们的照顾,大肆兼并土地,隐匿人口,使得诸多农户失去生存根本,成为流民,造成社会动荡,税赋流失,从而导致国家积贫积弱,为异族欺辱。

谢枋得又指出,此策也许会对些守法的士绅造成些许损失,但是大家应牢记圣人之教,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上审视这场变革。不要被谣言蒙蔽,为一时的利益受损而加以阻挠,为蝇头小利而丧失德行,走向国家的对立面,结果身败名裂,人财两空,成为民族的罪人。

接下来,王应麟再次强调,朝廷会坚定不移的执行这项政策,对于胆敢挑战朝廷权威的人一定会加以严厉打击,绝不会手软。同时他也适时通报了有湖广劣绅试图袭击御舟,谋害朝廷重臣的事件,当下首恶及其胁从已经成擒,不仅害了自己的性命,还连累了家人和族中子弟。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要以身试法。

最后,建康士绅代表回顾了江南沦陷后,无数百姓被屠杀,掳往江北,士人遭到了残酷迫害的历史。而今朝廷回归,政治清明、百姓安乐,开科取士,让士人们又有了晋身至阶。陛下又率王师亲征将蒙元远逐淮北,收复了大片故地,行的皆是大义之事,他们必会忠于皇帝,为朝廷出力,支持新政……

换装和补给完毕后,船队再次出发,在润州转入运河南下。三日后到达平江,参知政事刘黻与礼部尚书徐宗仁率官员在此迎接圣驾凯旋,献上贺表。相别年余,赵昺与众臣相互寒暄之后,询问京中诸人情况如何,刘黻一一作了解答,然后迎圣驾前往行宫。

到了行宫,赵昺在宫女的侍奉下沐浴更衣,然后再到后殿与众人相见,“陛下北伐大胜还朝,为何不喜啊?”看到小皇帝面色不虞,似乎不大高兴,刘黻上前施礼问候道。

“朕看到汝,又入驻宫城,就知要到京城了,想着每天被拘在宫城之中,怎能高兴的起来!”赵昺看看刘黻没有好气地道。

“这……原来陛下是见到臣才不高兴,那么臣等回避一二?”刘黻与小皇帝君臣感情不错,知道他又犯了小孩子脾气,佯做拜退道。

“刘相,陛下是近乡情怯,不要在意!”看陛下既不出言挽留,也不让其告退,王应麟连忙打圆场道。

“哦,那臣就暂留殿中,为陛下排解忧愁!”刘黻呵呵一笑,不以为意地道。

“唉,都坐吧!”赵昺叹口气言道。他出征在外年余,日日行军作战,风餐露宿更是常事,但是觉得天地开阔自由自在。而一旦回京就要圈在宫中,想要出去走走都是难事,即便出京也是拜祭皇陵,祭祀天地社稷,犹如困兽一般。他都有些羡慕蒙元皇帝可以在几个都城中游走,却不是终年窝在一处。

“陛下,亲征蒙元已经年余,京中官员和百姓皆甚是惦念,得知陛下凯旋而归无不欢欣鼓舞!”徐宗仁施礼道。

“这话听着是好话,可朕听着却别扭,恐怕不知多少人希望朕死在北伐之役中,一辈子回不来!”赵昺哼声道。

“陛下如此,让臣等惶恐!”刘黻赶紧施礼道,可脸上不见丝毫惧意,“当前京城上下盼陛下还朝,若盼旭日东升。百姓更是望眼欲穿,早早便清扫街道,搭起彩棚,迎陛下归朝。”

“好了,说的朕牙都酸了,也不知道是谁天天上奏称京中动荡,一日三催让朕速速回京,以稳定朝局!”这番‘吹捧’让赵昺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尤其是从几个老头口中说出来,他赶紧打断道。

“陛下既然早知,为何还要滞留在外,岂不是不识大局,误国误民了!”刘黻这次收起玩笑正色道。

“朕学问浅薄,讲理左右是说不过你们,有话就说吧!”赵昺没想到刘黻在这等着自己呢,苦笑着道。

“陛下,这是礼部已定的迎驾典仪,请陛下过目,有不妥之处臣也好早做准备!”见陛下语气转环,徐宗仁不失时机的将奏札呈上道。

“朕不过是回京,需要如此繁杂吗?”赵昺接过王德转呈上来厚厚一沓的奏札,虽未看一眼,却面露苦涩道。

“陛下御驾亲征,连战连捷,收复淮东、淮西和荆襄数十州县,拓地万里,自当隆重些,以提振朝野士气,彰显陛下武德,使万众归心!”徐宗仁施礼道。

“陛下还要早早勘定,臣等好早作准备!”刘黻对小皇帝的脾气甚是了解,看其面露为难之色,先出言堵了他的托辞道。

“好,朕现在就看!”赵昺看看刘黻,无奈地道。

王德招呼小黄门给几位大佬上茶,于是殿上出现了有趣的一幕,小皇帝捧着厚厚的奏札,皱着眉头一页页的翻看。而几位大臣在座下窃窃私语,谈笑风生。

赵昺实在是无奈,他知道古时候皇帝御驾亲征的事例数不胜数,有的是开国皇帝御驾亲征打江山,本身就是马上皇帝;再者就是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为了解除边患或平定叛乱,也效仿先皇御驾亲征,或为了鼓舞军队士气,或好大喜功树立个人的天子神威;第三个御驾亲征的原因,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心理作怪,开疆拓土的需要;第四个御驾亲征的原因,是因为某个原因复仇,不亲自上阵不解其恨。

按说皇帝御驾亲征,以万乘之重,驭百万之师,自然人心踊跃,争效死功,理应具有攻则必克、战则必胜的战斗力。但结果并非每每令人满意,作为皇帝能够御驾亲征确实能激励士气,可有的御驾亲征胡乱指挥,有的御驾亲征被俘被杀;或御驾亲征导致亡国之恨。当然,达到御驾亲征目的,开疆拓土,完全统一大业或半壁江山霸业的帝王也不乏其人。

就拿大宋朝开国后的前三位皇帝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来说,都曾御驾亲征。太祖亲征打下了大宋的半壁江山,奠定了立国的基础。太宗赵光义,从哥哥手里“斧影烛光”中不明不白夺得江山,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和朝野的质疑,当然也有一雪失去燕云十六州的耻辱,御驾亲征发动了北伐。

太宗亲征契丹出发点不能说不好,但是其却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高粱河一战,在辽国的反击下迅速败北,这一败彻底打垮了大宋王朝统一的锐气,不但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回,还受到了辽国的军事威胁,成为三百年未完成统一的一个王朝。

太宗驾崩后,真宗继位,辽国开始主动侵略宋国。连武将出身的太宗都打不过辽国,何况文人皇帝真宗。面对辽国的入侵,他几乎吓破了胆,宰相王钦若、陈尧叟更是典型的软骨头,竟然劝真宗逃跑。关键时刻,寇准力主宋真宗御驾亲征,激励宋军士气。就这样一位文人天子才能够走上战场,也成为武将林立的御驾亲征皇帝中一位另类“明星”。

皇帝御驾亲征,果然激励了军队的士气,宋军英勇作战,辽军主将萧达兰被射死。但意外的是,被辽军吓破了胆的真宗竟然在胜利的情况下与辽国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尊辽国萧太后为叔母,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开启了大宋用金钱换和平的先河,并为后世子孙所效仿。

正因为三位祖宗御驾亲征一胜两负,以后大宋历代皇帝再无御驾亲征之事,而其它朝代也差不多。所以其实只要皇帝出征无论打没打跑敌人,只要皇帝本人平安回来了,那都得叫凯旋。礼乐、献俘、论功行赏、大臣上表庆贺之类,也就必须是御驾亲征的标配,况且此次御驾亲征大胜而归,自然要搞得隆重一些。

只是大宋三百年历史,自太祖之后再没有举行过凯旋典仪,把礼部的这些臣僚们愁得不行,绞尽脑汁才弄出了这么个繁琐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