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312章 是何缘由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312章 是何缘由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张霸听了一怔,急忙命黄才前去查看,稍后其急急回帐禀报。出乎众人意料的,领头闹事的竟然是两个老兵,且职位不高,就是普通的两个队正。但他们似乎很有号召力,居然聚起了数千人。

“可知这两人底细?”张霸十分奇怪,仅仅两个老兵就能够召集其上千人闹事,又问道。

“队正在军中多如牛毛,属下并不认识!”黄才摇摇头苦着脸道。队正在军中就是兵头将尾,一般管着三个伙,在八军之中就有数百之多,而平日各军又分驻各地,如何能认得清。

“定然有幕后主使,否则怎能一呼百应!”张淮面色不善地看看身边的同僚们道。

“吾以为非是如此,听其呼号并无反心,而是希望能够尽快结束当前战事。”马陵想了想道。

“这有何相关,马都统制想的太多了吧!”张淮冷笑着道。

“你懂什么?”马陵冷哼声道,“陛下曾多次下旨督促我军尽快攻克襄阳,但我军一再拖延。而张都帅代行军务后又采取久围之策破城。如此战事必将旷日持久,兵丁出征已近一年,一切假期皆被取消,且归乡遥遥无期,必然会心生怨念,才有急于迎陛下来襄,尽快结束当前战事回乡的呼声。”

“嗯,马都统制言之有理,都帅以为呢?”宋濂言道。

“似有些道理!”张霸含糊的应道,而心中却已信了大半。他从军多年,自小兵做起升至都统自然清楚底层兵丁所想所求。而当兵的想家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个人情绪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大事。处理的不好,是要激起变故的。

当然张霸也清楚对此历朝历代都为此事下过不少工夫,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多多少少缓解远征士兵的想家问题。

一者家属随军居住,这在汉时便已有之。汉代戍守边塞的军队士卒,不光妻小可以随军,甚至父母、兄弟、姐妹都可以,为了保障基本生活,汉朝还专设廪粮供应士兵家属。以此来保证长期对匈奴、西域的作战状态,让士兵可以全无后顾之忧地投入战斗。

唐朝开边万里,也有跟汉朝大致相类的局面,也采用过类似的政策。且比之汉时还要优厚,田地之外还赐予屋宅,以便边防军人和其家属长期居住,确属一劳永逸的安置办法。不过政策是政策,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西北边疆生产生活条件远远不如内地,长久生活下来困难极大。

入宋后,因为采用的是募兵制,一旦入伍便终身为兵,直至七十岁致仕。所以宋军可以携带家属从军,且会在军营中专门建舍供家眷居住。但是戍边采取轮戍制,士兵戍边两年便可轮换,所以宋时行军作战是不得携带家眷。

次者是家属随队行军作战。但想通过家属随军来解决士卒思乡问题,只能算是权宜之计,毕竟军队流动性很强,不允许他们过和平民一样的居家生活。大宋南渡时一些军队也实行家属随军的政策,不过因为当时战争频度极高,部队流动性非常强,经常外出征战,家属便统一安置在根据地,等军队征战结束便回去团聚。

岳家军便采取了这一模式,岳飞将大本营放在鄂州,家属也大多数住在此处。由于家属与当地居民杂处日久,还发生了一些绯闻。一次岳家军北上作战返回鄂州,一名军校叫贺舍人的,前来首告其妻和某寺和尚通奸。岳飞大怒,当即审讯和尚,准备严治其罪。

结果该僧攀咬其他和尚说,寺中凡有名号的和尚,都勾搭了一个军士妻子为姘头。岳飞一怒之下曾想彻查其事,后来经过幕僚薛弼的劝解,只处理了当事人,没有将事态扩大化。但此事在军中流传甚广,以致百多年后,张霸从军时还听说过此事。

当然还有一些没有根据地的军队,以起义军为主要类型的,则多是携带家属全时随军。部队走到哪,家属跟到哪,作战时亦不例外。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永不分离,缺点是负担太重,危险性太高。甚至有敌军利用这种模式,作战时袭击宋军家眷,导致战败的事情时有发生,家眷拖累作战的缺点也暴露无遗。

此外,如果不具备家眷随军的条件时,军队中为稳定军心,便会以开设伎营的方式来缓解兵卒的思乡之苦。但此种方法也导致军中违反军纪的事件频发,劫掠民间妇女、私蓄妻妾、在营中藏匿等等。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至于张霸当兵的时候,朝廷日衰,边镇军将权势日盛,违反军纪的事情朝廷已经顾不上管了,导致军中糜烂,携带家眷,私蓄妻妾的事情已是平常,而各军出征掳掠民间妇女更是常事。

到小皇帝组建新军后,加强了管束才逐渐好转。而琼州地方狭小,小皇帝主动寻找兵将失落在江南的家属,接到琼州团聚,倒也没有出现因为思乡而产生兵变的事情。回到江南后,再次整改军制,虽然不准士兵和低级军官携带家属随军,但是规定了服役七年就可退伍还乡的政策,还规定服役期满三年,便可由朝廷给付路费回乡探亲,以可以预见的期限来保证军心不乱。

此次出征已近一年,许多兵将无法按期归乡探亲,且要知道当年蒙古破襄阳用了七年之久,所以采用久围之策导致战事结束无期,引发士兵不满也非不可能。而张霸之所以相信,因为他知道在唐时的‘桂林兵变’也是因为相似的情况而引发的。

唐懿宗咸通九年,朝廷在徐州召募了三千人征伐南诏,其中八百人留在桂林戍守。朝廷原有旧例,士卒在外戍守以三年为期,期满便可还乡。该部士兵已在桂林戍守六年,但因为战事吃紧,朝廷“军努匮乏,难以发兵”,要求这些士卒再留守一年。忍无可忍的徐州兵便起而造反,杀其队将,推粮科判官庞勋为首,劫斥府库而去,这就是著名的“桂林兵变”。

而此事不仅是一场兵变那么简单,《新唐书·南蛮传》有曰:“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庞部士卒不像黄巢那样活不下去兴兵造反,兵变的初心只是要回家与亲人团聚,可官员骄横处置不当,以致因小失大,竟而成为唐亡的诱因。

可见思乡之情虽属精神领域,但真正发作起来,比任何力量都要厉害。张霸自然不敢再轻忽,他深知这不是控制各部主将就能解决问题的,士兵们闹将起来,他与帐中的诸将皆是玉石俱焚的下场。而兵变一起,要是殃及行营,祸及陛下,他张霸就是千古罪人,死上百回也难以赎过……

“迎圣驾,破襄阳!”

“迎圣驾,破襄阳!”

“请都帅率众迎奉圣驾!”……

“情形如何?”帐外呼声再起,比之刚刚更加雄壮,如山呼海啸一般。张霸脸色再变,稳稳情绪问道。

“禀都帅,各部加入着更众,以不下万人,且仍不断有人加入。他们请都帅出帐答话,我们……我们已经无力拦阻!”黄才颤声道。

“都帅,还需早作定夺,若是闹将起来,就无法收拾了!”宋濂也是脸色发青道。虽实情不明,但是他已经明白这很可能是兵卒自发所为,否则自己不会一点儿风声都不知晓,针对只能是帐中的所有将官们。而一旦兵卒们失去耐心,发起兵变,他们也难以幸免。

“都帅,众军也许并无恶意,只是有所误解,解释清楚就好!”马陵听着帐外呼声愈高,心中也是着慌,现在形势已成,强力弹压只会事得其反,他不无担心地道。

“你去请谢都虞侯主持军中事务,本帅去见他们!”张霸沉吟片刻站起身道。

“都帅,末将等愿随都帅前去驾前请罪!”帐中诸将相互看看,他们看出都帅的意思,齐声施礼道。

“不必了,一切皆是缘自本帅的私心,当自有本帅承担,尔等勿要擅动,配合都虞侯约束好各自所属!”张霸摆摆手,然后大步向帐外走去。

“勿要鼓噪,本帅在此!”张霸出帐,只见校场之上众军肃立,分成了两个阵营。一边人数众多,号旗混杂,但是秩序井然,并没有出现混乱。而另一边人数稍逊,却精神紧张,全力戒备。

“末将禁军第八军第三师辎重团一营第七队队正胡德材,参见都帅!”

“末将禁军第八军第一师步军一团二营第五队队正祁重,参见都帅!”

张霸言罢,只见两名老兵从队列中走出,下达噤声的口令,呼号声顿止,他们齐步向前行至帐前立正敬礼,自报军号所属。他瞅着这两名神情从容淡然的老兵十分诧异,难以想象搞出这么大场面的居然就是他们,但讶色一闪即逝,沉声问道:“尔等煽动众军,意欲何为,难道要兵变吗?”

“禀都统,末将自甲子镇投军便立下誓言,忠于大宋,忠于陛下,绝无背国叛君之意,只是想待众军问问都帅,圣驾近在樊城,为何不肯迎驾,是何缘由?”胡德材高声反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