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305章 古董犹在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305章 古董犹在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倪亮领命攻樊城,他趁天黑先令骑兵旅利用以露出水面的浮桥渡河,加强对面的防御,并扩大警戒圈以保证渡河安全。然后再令护军一旅都统田忠领一团、二团徒步过河,抢占制高点,在距河堤五里外建立防御阵地,打开登陆场。同时又命余下逐步,除亲卫团留守营地外,其余各部采木造伐配合抽调的各部工程队加固浮桥。

对于倪亮的安排,赵昺笑笑未置可否,转身回帐睡觉去了。其的安排可谓是中规中矩,虽然显得笨些,却是不给敌方留下任何可乘之机。而其中也不乏小聪明,马匹最是胆小,很容易受惊,即便是经过训练的战马也是如此。

在白天,战马看到摇摇晃晃的浮桥,湍急的河水肯定是害怕,吓得不敢上桥。但是夜暗之中,马却看不太清,在主人的牵引下便稀里糊涂的被骗了过去。且夜晚视线不好,情况不明敌军也不敢贸然夜袭,而再多弄点灯笼火把做疑兵,己方就能安然的布置好一切。

次日天明,赵昺起身后渡口对岸已经是营垒初成,上游下游皆有骑兵夹河警戒,一条宽丈余的浮桥横亘在二十丈宽的河面上,宽度足以让战车通行,已经有军兵牵着马车在浮桥上小心翼翼的慢行,检验桥梁的通行能力。营地中也已经收拾完毕,只待用饭完毕,便开始渡河。

“陛下,昨夜睡得可好,没有惊扰到陛下吧?”倪亮见皇帝出帐,过来施礼请安道。

“还好,只听到远远响了几枪!”赵昺一边活动着身体,一边笑着道。

“昨夜有敌骑探营,被我军侦骑发现,放了几枪将他们驱离了。”倪亮憨笑着答道。

“嗯,水情如何?”赵昺又问道。

“河水下泄很快,已经恢复如初,可以渡河!”倪亮回禀道。

“樊城那边有什么反应吗?”赵昺又问道。

“我军侦骑抵近樊城十里,未发现敌有异动。只是频繁派出小队游骑试图探营,想他们担心大举出城会遭到我军与张霸部的夹攻,而不敢妄动。”倪亮分析道。

“张霸可曾遣人联络?”赵昺点点头道。

“没有,我们是否派人前去联络?”倪亮摇摇头道。

“哼,我们千里行军至此,连敌军都知道前来瞅瞅,其不仅不率军来迎,却装不知道。朕难道还要上赶着去见他吗,倒要看看其能等到什么时候!”赵昺冷哼声道。

“张霸怠慢陛下,属下愿亲往叱之!”倪亮施礼道。

“不必!”赵昺摆摆手问道,“我们千里行军,兵困马乏,取樊城可有把握?”

“陛下放心,护军是我朝诸军第一劲旅,第一旅便是天下第一强军,小小樊城岂能挡住我们的脚步。”倪亮正色回答道。

“呦,你也学会吹牛了,口气大的很啊!”赵昺看向其戏谑道。

“陛下,属下这话绝不是吹牛,两日内必克樊城!”倪亮涨红了脸保证道。

“嗯,朕相信你,此战由你指挥,尽管放开手去打,不要让荆襄各军小瞧了你们!”见其不识逗,也正色叮嘱道。

“是,请陛下用膳后渡河!”倪亮重重点点头道……

卯时后,全军开始渡河,自赵昺以下所有人下车分批渡河,为避免浮桥不堪重负,各车间拉开距离依次过桥。而骑兵旅则进一步扩大警戒圈,沿大路两侧搜索警戒,步兵则占领沿途制高点,控制路口,步步设防,以防敌军骤然发起突袭。

时至中午,近千辆战车皆安全渡过白水,赵昺也随军登岸,并没有发生敌军击于半渡的情形。稍时休整后,战车重新编组上路,向樊城方向开进。而途中敌军除了派出小股骑兵骚扰外,竟没有发生一场像样的战斗,让他们顺利到达樊城城下。

史弼的按兵不动,让赵昺很是奇怪,其是为了保存实力铁心当王八,还是慑于我军防守严密而无机可乘呢?要是说其怕了,更不能让人相信,这老王八从前敢一个人在万军中杀个三进三出,可能就不知道怕字怎么写。他们到了这么半天,也没有趁他们立足未稳来个突袭,还让自己安心扎营。

“蔑视,这是老匹夫对自己的蔑视!”赵昺想到此节笑了,这老王八以这种态度来表明对自己这个皇帝的轻视,毕竟人家是老前辈,当年把襄阳打了下来,自然也有决心守住。

对于敌军的‘安分守己’,赵昺自然也没有在这个时候城下挑衅的道理。而是领了一队人马悄悄出营,寻了个高处查看地形,瞅瞅史弼的信心来自哪里。

赵昺登高远望,镜头中樊城左右一览无余,城池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从远处看形似一艘船,与汉水凭水相依,和对岸的襄阳如同唇齿,依靠一条浮于江上的浮桥相勾连。但是比之对面的襄阳城相比更像个小兄弟,并没有坚固雄伟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

“这真不愧是纸糊的樊城!”赵昺粗略看过也不由的感慨地道。樊城城外东、西、北三面皆为平原,就如飘浮在汉水天堑之中的扁舟,真是兵来无险可守,水来则水淹全城。

樊城的城墙并不高大,且是以夯土筑成,看起来就像一件缝缝补补的破衣裳,从远处就能看出城墙夯土颜色深浅不一,显然与记载中的城墙屡次毁于兵火和水患,又多次重建的相符。而樊城在近百年来历经多次恶战,城墙毁损严重,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将其推到重建,就这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用泥糊巴糊巴接着用。

对于作为城池第一道屏障的护城河也小的可怜,只有三丈多宽。赵昺也就纳闷了这么多年来,怎么就没有哪朝哪代就没谁将这小河沟挖挖,按说樊城紧邻汉水从中引水绕城也并太困难,可大家都这么凑合用,相互比着看谁懒,看谁节俭。

“我军怕水淹城,敌军为何不怕?”赵昺扭脸问张进道。

“禀陛下,樊城虽常常受水患威胁,却也非年年成灾。长居于此的百姓皆知,汛期来水最先受淹的是鱼梁洲;水位再涨,淹贾洼;再涨,威胁樊城;再涨,淹檀溪,百姓于此便可判断是否需要避水。”张进遥指几处地点回到道。

“此外,襄河段未修江堤,洪水可以向地平的两岸漫泛,从而减少洪水对城池的冲击和毁损。因而汉水虽年年有水讯,但水位上涨总是很有限,江中的沙洲之上尚能有人居住生息,非有大汛,城池可保无恙。”

“嗯,原来如此!”赵昺点点头,又问道,“樊城号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西接渝陕,东连江汉,南通湘粤,北达宛洛,是鄂、豫、川、陕的通衢之地,怎么江上难见舟船。”

他知道拥有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古襄阳,其实早在商周时期,便已有人在此逐水而居,渐具渡口功能。到了春秋,已经是楚人进入中原的要津,当时设有"北津"、东津"两个渡口,成就了五霸七雄之业。战国时期,襄阳水陆码头更加凸显,蔡邕在《汉津赋》中对襄阳码头这样记载:"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材运货,懋迁有无"。

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历经汉、晋、隋、唐,襄阳沿河两岸的水运码头与陆路上的车马运输,在此交汇。宋时也是南方茶叶丝绸北上的必经之地,由骡马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进入漠南和西域。后又先后与金、蒙在此设立榷场,南北货物交集此地。

“陛下所言不虚,往时汉水之上船只往来日夜不息,襄、樊两城沿江码头之上多时船只可达千艘。我军进入荆湖后,控制了汉水,北上的水路断绝,而南下的船只也只能抵达襄樊。商路断绝,商船顿减,比起昔日萧条很多了。”张进回答道。

“双方水军可曾有过交战?”赵昺看向江面只有几艘小舟游弋,却不见战船往来,实在不像是双方数十万大军云集的战场,好奇地问道。

“据属下所知,我军内河战船大部分被江帅调配给入蜀的禁军第十军,用于搭载军兵和运输辎重,余下战船曾在首攻樊城时出现过。而蒙元将沿江大小船只尽数收拢于襄、樊两城码头,部分大船改装成战船,小船改为火船,两军虽有过交战,但皆是一触即退。”张进回答道。

“哦,原来如此!”赵昺皱皱眉,心中有些不痛快,当年蒙元攻襄阳铁锁沉江,夹江立寨封锁水道以断绝敌援。而他隔江遥眺襄阳城外阡陌纵横,一片油绿,显然连城外的农田皆没有被毁坏,这仗也不知道如何部署的。

“那樊城上的可是襄阳砲?”赵昺收回目光,看见樊城城上摆放着几架高大的机械,他问道。

“正是,据城中老人所言,当年蒙军攻城就是凭借着这些破城的,之后就摆在城头,也有十多年了!”张进回答道。

“原来都是老古董了!”赵昺听了轻笑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