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285章 万全之策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285章 万全之策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庄公从略顿了顿,接着介绍三关中的中关为武阳关,南朝齐称武阳关,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在信阳南七十里,豫鄂两地交界之处,为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是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

武阳关地处险要,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古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最早要追溯到黄帝与蚩尤的争战,春秋以后有记载的大大小小战争就有六十多次。孙武曾率军一举攻战武阳关,随后占领郢都,导致“楚失三关,而后失江山”。

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要道的控制权,曾在三关相持,反复争夺数十年。宋开庆元年,忽必烈率军渡淮河,攻大胜关,宋军凭关据守,攻不得克,后因戍兵弃关南逃,方越关南下直取鄂州,逼宋求和,结“鄂州之盟”。岳飞也曾以这里作为收复中原的根据地,派大将牛皋驻守武阳关西侧兴安寨。

义阳三关的东关为九阳关。春秋时称大隋关,后又称黄岘关、广蚬关,百雁关。汉初在此置县,关因北距县城九里,故此宋改为九里关。东西两侧崇山峻岭,羊肠曲径蜿蜒其间,两山夹峙,一水中流,盘踞山险,最为扼要,势若咽喉,为历代兵争之地,中间最窄处即为九里关址。古以“车不方轨,马不并骑”述之,可见其地崎岖险要,道路难行。

此关西邻罗山,两山夹峙,天成峡谷,南北十里,地势险要,两头窄狭,中间宽阔。北接涩港董寨,东依大别峻岭,南达大悟,近有三里城相连,历代钧为驿道客栈,南来北往商贾云集,铁骑不绝,街市繁荣,为中原与江汉人物交流要道。

“当前我军已经抢占三关,并以控制了桐柏及大别山一线及以南诸州,但元军依然控制山北一些州县,尤其是平靖关外尚时有战斗发生。”庄公从介绍道。

“如汝所言,我们是无法经过平靖关穿越山区进入荆湖地区了吗?”倪亮发问道。

“正是,虽然我军不惧敌兵,但是行驾在军中,且车仗成伍,进退不便,利守而不立攻。若是与敌纠缠,可立于不败之地,可会耽误行程。因而吾以为不宜取道平靖关。”庄公从言道。

“嗯,此言有理。”倪亮点点头道,“可若汝前言不假,九里关道路狭窄,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我军车仗定是无法通行,那只能取道武阳关了。”

“倪都统所言正是,行驾只能取道武阳关。”庄公从颔首道。

“吾以为不妥!”这时谭飞插言道。

“谭统领有何异议,难道我们要弃车仗走九阳关吗?如此将有诸多不便,且会耽误以后的行程。”庄公从皱皱眉反问道。

“大家请看!”谭飞没有多做辩解,而是起身走到地图前道,“诸位请看,义阳三关成犄角之势,九阳关和平靖关如同犄角突出于前。而武阳关则如牛头顿于后,城关置于山谷中最为狭窄之处,若过关必须在山谷中行军三、四十里。”

“我们现在是大队行军,车仗蜿蜒数里,必为敌方探子所侦知。即便其不知行驾在其中,如此大规模车仗行军也必认为是辎重大队,那只需派遣一支数百人的精兵伏于山谷两侧,待车队经过时堵塞道路,纵火焚烧。而道路狭窄,车辆运转苦难,进退两难,无处规避。车上又载有火器及易燃之物,烧将起来难以扑灭,后果不堪设想。”谭飞言道。

“我们可以事前派出警戒,封锁谷口,并在山谷两侧建立观察哨,掩护大军过关!”庄公从反驳道。

“我们还可以采用分批过谷的方法。”护军一旅都统田忠接过话道,“过谷时将大队分成数队,两队间隔里许梯次前行,一旦前方或后方遇袭。不但可免于全军中伏,又可以相互救援,行驾混于其中,敌又怎能辩明一击而中。”

“陛下乃是万金之躯,不能以身涉险,但凡有一丝可能遇险,我们都应避免,不能让陛下有丝毫损伤。”倪亮听罢闷声闷气地道。

“那又如何做到?我们难道要与敌交锋,击敌于数十里之外,再走平靖关,那么陛下行迹同样会暴露的。”庄公从有些激动地道。

“分兵而行。”谭飞言道,“我们兵分两路,大队依然乘战车前行走武阳关,另一队则轻骑减从走九里关,然后在应山县会合。”

“你的意思是行驾走九阳关,这里虽然已在我军控制之下,但仍有敌军游骑在关外出没。一旦与敌遭遇,不免一战,甚至会引来大批敌军围追,而随扈兵力不足,则陛下依然难免犯险。”田忠连连摆手道。

“若是兵分两路,又以大军护送,只能徒步过关。则战车一旦被袭,在空旷之地自可圈阵自保,但是在山谷中遇袭,无法遣兵退敌,必然会被一把火烧个干净。”庄公从也是不同意。

“陛下以为呢?”见大家争论不休,难以决断,倪亮看向一直静听的小皇帝道。

“世上哪里有万全之策,我们一路昼伏夜行,偃旗息鼓,他们又怎知朕在军中?而即便他们查明朕在军中,可当下朕都不知要从何处过关,他们又如何知晓呢!”赵摊开手笑呵呵地道。

“……”众人一听皆是愕然,却也知陛下所言正切中要点,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过关,敌军又如何做出判断,即便己方决定后敌方即刻获知消息,可他们又如何能迅速将消息传回,并调集兵将迅速设伏或围捕。不过大家也都明白,保护陛下安全过关的关键之处不在于走哪条路,而是在敌做出反应之前迅速过关……

……

两日后的一个黄昏,城门早已关闭,西城军兵突然发现城外烟尘暴起,知是大队骑兵前来才有的征兆,但是这队人马并没有亮出旗号,一时也无法判断是敌是友,便立刻敲响警钟。一时间,城中警号四起,城上灯笼火把燃起,将城上城下照的通明,十数门火炮已然装填完毕,瞄准来骑方向。

时间不长,四百余骑兵已至城下,在火炮射程之外列队。但见他们身着大宋禁军军服,但是仍然没有亮出旗号,战马比之其它骑军要高大许多,虽然是风尘仆仆,却也队列严整,丝毫不乱。不过马刀入鞘,火枪也横在,马鞍之上,表示自己并无敌意。

“吾乃大宋禁军第四军驻应山县守将,来着通报军号!”驻守应山县守军第四军三师都统吴峰看明情况,高声问道。

“我们是淮北行军总管府直属骑兵团一营,前来贵部公干,请开城门!”城下队列中一骑前出至城下,隔着护城河向上回话道。

“哦,是总管府的友军,但本官有责,城门已闭,不敢擅自放行,还请出示通关文牒及腰牌!”禁军第四军过去属于江东制置司统管,而淮北行军总管府乃是江东置司北伐后变更的,其中自有熟识之人,但是天色已暗,难以看清来人面目,他回话道。

“还请将军放下吊桥,让下官入城,出示文书请将军查验。”下边之人下马道。

对方虽然是单骑来见,但是吴峰依然不敢轻忽,令城上兵丁严阵以待,防备是敌军化妆诈城,趁放下吊桥开城之机发起突袭。然后才下令放下吊桥,待其过桥后立刻收起吊桥,半开城门放其进城,又收缴了其所佩戴的武器才让其上城相见。

“下官参见吴都统!”来人敬礼言道。

“谭飞,你不是……”吴峰看清来人的面孔后,准备回礼的手停在了半空,如见了鬼般的惊讶出声,他与谭飞同是帅府亲卫营出身,自然熟识,也知道其接任陈墩调到御前护军侍卫营。作为陛下的贴身侍卫头领,应该时时伴君左右,可突然出现在这小小的应山县,让他怎么能淡定。可见其轻轻摇摇头,意识到其定是执行秘密任务,否则不会由他执行,所以又把满腹的疑问咽了回去,挥手让亲卫们后退。

“详情稍后再叙,陛下就在城外,速开城门迎陛下入城,切记不要声张。”谭飞见众人退后,他上前一步附耳道。

“啊……”这个消息比之骤然见到谭飞更让吴峰吃惊,赶紧捂住了自己的嘴,扭脸向城下张望,可黑暗之下又任何能从严密的队列中分辨的出来。

“陛下入城后自有机会觐见,下令开城吧!”谭飞见其慌张的样子,有些好笑道。

“已经验明文牒,速开城门,迎……列队迎友军进城!”吴峰是收复江南之初,扩军之时自御前护军调任禁军第四军的,业已数年未见过陛下,一时间还是情难自禁,待平静片刻压制住狂喜的心情,才转身下令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