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232章 速下徐州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232章 速下徐州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罗大同布置完阵地,又好不容易说服两人将物资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因为他们不知道都帅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围歼铁迈赤部赶到战场,又需要几天才能完成歼灭土土哈的任务。而他们又是敌后作战,在这期间是无法获得物资补充的,因此必须要做好长时间作战的准备。

待各旅辎重团将物资集中到镇中,罗大同又检点了一番。此次他们袭击了敌军后军,并歼敌大部,可物资大部分都毁于炮击,得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且些兵器、盔甲之类的东西并没有啥用,即便缴获了些火药,也因为威力太差,并不堪用。只有几十车粮食算是略胜于无,这还是因为当时被堵在镇子中才没有被毁掉。

本来罗大同以为柳子镇虽然衰落了,但是终归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从中也能得到些补给。可进来后才发现,由于运河断流商旅断绝,水灾频繁,加上战乱的波及,人口已经大为减少,田地荒芜,昔日富甲一方的巨镇只剩个空架子了,居民家中也没有多少余粮,就地补给自然作罢。

统计点验之后,罗大同略松口气,这些粮食省着点儿能坚持七日,算算都帅怎么也能赶到了。至于弹药,各部皆知是深入敌后作战,都明智的选择了最大携行量,估计能撑下这场战役。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镇子中水井众多,号称有井百口,即便没有仔细数过,可也不算少,起码水管饱。

此外,镇子中就是寺庙众多,据传有九十九座之多,入眼皆能看到。不过罗大同也觉好笑,暗道神仙、佛祖们亦嫌贫爱富,随着柳子镇的衰落,众多寺庙也失去信徒的供养,僧去寺空遭到废弃。不过这些寺庙在建设时,往往都会占据最好的位置,选择在视野开阔的高地上,让人一见便产生神佛高高在上的威压感。罗大同的指挥所设置在一座荒弃的寺庙中,归来时已经清理干净,他转了一圈便笑了。

过去跟随陛下征战,大家常常私下偷笑陛下喜欢在庙里开设指挥所,是为了希望得到神佛的护佑,现在想想却觉得自己可笑了。其实在寺庙中开设指挥所,最大的原因还是地理位置好,便于各部传递信息,可以总览战场情况;还有就是庙里一般空间较大,能够安置诸多的随从和幕僚及直属机关;再有虽然叩扰了神佛,却不会因为征用民居干扰百姓生活。

罗大同却并没有干坐在指挥所中,他领着司马、参军领着一队亲卫不停的穿梭在镇里、镇外,与其他两个旅长商讨作战方案,分配防区,选择阵地,绘制地图……可以说马不停蹄的走遍柳子镇和周边。而这一天土土哈似乎也很配合,并没有发起反击,让他有时间布置防御。

在天亮前,驻守镇外的一团利用田地中灌溉的灌渠和水流冲刷形成的干沟及坡地、土台,构筑了起棱堡式防御体系,并呈梯次布置了火炮阵地,可以对远、中、近目标实施压制和打击。前沿阵地前挖掘了壕沟,布置了拒马、麓角,埋设了地雷,以防范敌骑的冲击。

防守镇子的二团和炮旅的两个炮团则利用镇子的寨墙和运河堤坝及镇前的码头构筑防御工事,利用较为坚固的仓廪,配置火炮构建火力点,完善火力体系配置,形成交叉火力,可以杀伤从多个方向进攻的敌军;作为预备队的三团同样没有闲着,他们不仅要警戒镇子的其它方向,防止敌军渗透,还管控、维护治安的任务。此外在镇中的主干道筑起街垒,利用房屋,楼宇建立火力点,预备在寨墙被攻破时进行巷战。

到了清晨看看已经初成的防御体系,罗大同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心中也稍有底气。正与几个幕僚开玩笑称五旅就是守城的命,从绍兴成军警戒京畿,到江东大战防守常熟城,进军淮北后仍是在零壁留守行营保护粮草。好不容易有了出战的机会,结果还是据守柳子镇断敌归路。

‘哐、哐……’正当罗大同‘哀叹’之时,突然警钟声响起,抬头望向镇中的高塔,上面接连升起三面红旗,观通哨也打出旗语报告敌军两路来攻,距镇子不足五里。大战来临,他焦躁的心情反而冷静下来,下令全军备战……

…………

尽管周边已经打得热火朝天,尚在零壁的赵目光却不在此,眼睛久久停留在徐州上。他清楚符离只是淮北防御体系上的一个支点,不过是战略上的一枚棋子。应天府对于大宋来说更多是一种情怀,随着宋室南迁,开封沦陷,其战略地位也大大下降,攻取此地政治意义要大于战略上的意义。

徐州则不同。

宏观上,徐州地处历史传统的政治中心关洛、北部边疆政治中心幽燕、财政支柱的江南三个重要地区的连接部,徐州到长安、燕京、扬州几乎是等距的,这个位置实在关键点,谁占谁得优势。从南往北打,只要占领了徐州,整个中原就像一个大棋盘一样摊开来。这个时候,只要把大兵团铺开来,想打哪就打哪,攻城拔地,轻而易举,洛阳、燕京什么的都不在话下。

微观上,徐州对于南方政权更有着重要意义。其地三面阻山,一面临河,南引邳宿,北控兖济,西扼汴泗。有一泻千里之势,保障江淮险要之地,建康正是恃徐州才为南北咽喉。宋室南迁之前,徐州就是黄、淮之间重要的战略支点,只有控制了徐州,方能攻防两便。

而南迁之后,徐州的战略价值更为凸显。拥有此地,退可以屏障两淮,进可以北上幽燕、西出中原。反过来,如果徐州失守,两淮就要面临严峻的国防压力,北朝则可以立足徐州形成强固的南下基地。因此只有攻取了徐州,才可免去蒙元对两淮和江东的威胁。

其次,在蒙元将大运河改道后,途径徐州的运河就是借道汴水和泗水河道的,更增加了徐州的航运枢纽地位。简要来说,沿着泗水可以北上齐鲁,能直达幽燕京师,沿着汴水可以南下淮扬吴越,西进汴洛关陕。这对于没有铁路和飞机、汽车的古代社会,水运才是维系南北经济的交通大动脉,徐州的价值可以显见。

再有,徐州还是重要的煤铁产地,其所属的利国自汉代以来,一直是我国铁矿石开采、冶炼的重要之地,而铁在古今都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宋在太平兴国四年设立利国监,矿冶业有了很大发展,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炼铁场所,为全国金属矿四监之一。

神宗时便有有三十六治,冶工达六千人,规模甚大。元丰元年,徐州知州苏轼派人调查,在徐州西南发现石炭(煤),从此,遂用煤代替木炭炼铁,使得冶炼技术进入一个新阶段。利国监年产铁达到一百五十四万斤,上交国库税铁三十一万斤,居全国产量第三位。

徐州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必然也就成了必争之地,但是要攻取徐州绝非易事。除了坚固的城防外,山川形势也决定了此乃易守难攻之地。从地理上说,徐州虽属黄淮平原,但鲁南山地伸延至此,故境内岗岭起伏,群山环抱,势如仰釜。城西北东三面环水,只有南面通联陆地。

天然形成的小盆地也就成了徐州筑城的良址,城市周围的山丘陡峻,整个城池就是坐落于峰丛中的河畔,形势非常险要,远非平衍的地形可比。天然形成的屏障,防御非常便利,又有险要的戏马台扼守要道,世人称:“其高十仞,广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筑战守之具,与城相表里,而积三千粮于城中,虽用十万人,不能取也。”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徐州城外的河流,同样也有天然防御作用。城外有汴水、泗水两条河流交汇南流。历史上,这两条河流即便是长期受到黄河侵夺,由于徐州周边山地的限制,其河道也一直非常稳定,汴水自西来,泗水自北来,在徐州城东北角交汇南流,在有文字记载以来从未改变。这两条河流,既是护城河,也是具有全局性意义的航道,守城者可以凭借汴泗河道补给长期坚守,而因山河之限,大兵团又很难在城外集结布阵,对城市造成威胁。

“赵氏荣誉,今系将军一身,速下徐州,再夺应天,朕与将军于宗庙**庆!”赵思索良久,提笔写了一封手谕,命人速送赵孟锦军前。前时他虽调集大军预攻徐州,但是由于敌军得到增援,一时间相持不下。如今他巧施调虎离山之计,使得徐州兵力空虚,因此严令其急进夺下城池,然后转战应天府。自己虽然未能亲自领兵进入赵氏龙兴之地,但是由同为太祖后裔的赵孟锦代劳,也算是挽回赵氏的脸面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