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192章 世事无常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192章 世事无常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赵在泗州会议后,随御前护军都指挥司前往符离,他弃马乘舟走水路沿运河北上。由于新运河修通之后,旧运河的作用下降,不再及时的疏浚,导致泥沙淤积河道收窄变浅,适航性大大降低,已经难以通行大船。御舟吃水太深容易搁浅,他只能转乘一艘新建的中型战船。对于这艘新船他看了十分满意,也暗自夸奖周翔这货真懂事儿。

说起来周翔也当得起赵的这句夸,其出身低微,但是情商甚高,擅于察言观色,又能不动声色的为你办好事情。当然他受到重用,不仅是马屁拍的好,做事上也是有着极为出色的组织能力,否则也不会让他掌管内宫匠作坊和军器坊。

在收复江南后,周翔就已经意识到皇帝在出海的机会不多了,且御舟虽然保养的很好,但毕竟也是几十年的老船了,经历过数次大战,也是伤痕累累。而小皇帝在江南也数次乘坐御舟出行,亦显得对于江河上航行的不适于,那时他就打算为小皇帝造艘新船。

机会很快就到了,小皇帝设计了两种新型舰船,诏令周翔利用远洋船队从南洋运回的上好木材负责督造。并申明这些船主要装备给远洋商队,用以开辟新航道及长途贩运货物,并逐步替装三大水师老旧战船,加强远洋作战能力。

周翔对于圣意十分清楚,远洋商队是下金蛋的鸡,每年能为内府带来数千万贯的利润,也是维持朝廷财政的重要工具,自然要优先考虑。而三大水师则主要是在近海作战,在当下蒙元水师被击败的情况下,主要还是担负保护海上商道,为步军提供支援的任务,加强远洋作战能力在蒙元未灭的情况下并不迫切。反倒是御前水军的战船大多老旧,需要更新换代了。

周翔当然明白自己若是提出优先为御前水军换船,其他人不敢有异议,但是陛下肯定会大加训斥,换船肯定也不可能。于是乎他就采用‘曲线救国’的策略,将主意打在用于检验新型舰船的实验船上,然后再以废物利用和进行实验的名义交给御前水军使用小皇帝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于是在去年底三艘大型盖伦战船和六艘中型盖伦战船及十余艘小型炮船被送到了御前水军,替换掉了老旧的御舟及一应护航和辎重舰船,并以大修为名将原有的龙船进行了翻新。而其中几艘用于检验在江海两用的中型战船也被当做失败品同时送进了御前水军。

对于周翔的好意赵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同意了,他其实同样知道自己的需求。此次编入御舟船队的船只就有经过改造的中型战船,船只长十二丈余,宽约三丈,三层甲板,采用u型船底,排水量在五百吨左右,采用风帆和桨橹两种动力,不仅能够在大多数的江湖中行驶,也具有一定的抗风浪性可在近海航行。

作为御舟使用的战船进行了改造,底层作为桨橹动力舱和物资储藏室,一层作为水手的休息区域,二层则被改造成了随扈臣僚和侍卫的工作、休息区。整个三层就是皇帝的办公和休息区域,是个独立的空间。虽然是御舟,但是考虑到小皇帝打仗喜欢往前冲,战船还是在两舷各装备了七门小型短身火炮,头尾各配置了两门中型威远炮作为自卫武器。

清晨,赵登上顶层甲板看着四周,北边的大路上是行军的御前护军步骑军,数万人的行军大队滚滚而行,收尾不见。而运河之上,御前水军二十余艘战船簇拥着御舟乘风逆流而上,前方是五艘龙船打前锋,两艘辎重船伴行,后方则是炮船护卫着搭载着亲卫团和辎重团运输船伴行。再后边则是大批的漕船首尾衔接满载着辎重粮草随军而动,内河水军前后游弋警戒着河面,帆影遮蔽了河面。

水陆大军并列前行,相互掩护,鼓号相闻,赵望着壮观的行军画面十分感慨。遥想当年甲子镇成军,自己将不满十,兵不过千,慌不择路饥不择食,哪里会想到有今日的盛况,更难以想得到自己居然能够率二十万大军北伐中原,兵进故都。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民吾,为何如此感慨啊?”赵忽闻有人在旁吟唱,词曲悲壮感伤,他回头看是陈识时,出言问道。

“陛下,行至于此,属下忽然想起当年孝宗皇帝兴兵北伐,收复宿州,然而将帅不和、相互倾轧惜败于符离,不得不与女真和议,向敌称侄,割地纳贡,国人无不悲愤。自此宿州已离国百余年,属下今日至此不仅感叹,故而想起张谟阁之作。”陈识时向陛下施礼道。

“我大宋立国三百年,异族加于我朝之辱何止于此,而我辈必要一一讨还!”赵听了轻叹口气,拍拍陈识时的肩膀道。

符离在赵前世的记忆中唯有‘烧鸡’,还有那个以此命名的高铁列车,否则都想不起还有这么个地方。但是而今的符离却非前世那样寂寂无名,符离因北有离山地产苻草而得名,秦以此为县名设符离县,汉朝封为诸侯国,东魏改称睢州睢南郡,唐朝在符离县的基础上建宿州,至宋宿州为保靖军节度,全名宿州符离郡,宿州和符离县州县同城,因在汴水之上,成为通都大邑,极为繁华。

符离又因为临近淮水,控制着南下北上的孔道,成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而隋唐大运河的开凿,让符离不再仅是南北交通的中心,更是东西水上交通的咽喉。正因如此,符离的战略地位异常,成为了自古以来有名的“百战道”和“符离塞”,绝不是现代只能靠着烧鸡才能让人记起的小集镇。

因而孝宗发起的隆兴北伐首要就是要打通这条南北通路,但是却败于此,十数万大军尽数折损,被迫与金和议,是谓隆兴和议。隆兴和议是继绍兴和议之后南宋与金朝订立的第二个屈辱和约。规定:宋朝皇帝对金朝皇帝改称臣为称侄;改“岁贡”称“岁币”,并将“绍兴和议”商议的银、绢各减五万,为二十万两、匹;宋割唐、邓、海、泗四州外,再割商、秦二州予金国。

符离之败的影响力不仅仅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隆兴和议》,维持了与金的四十年和平,更重要的是宋朝从此丧失再战之力,无力北伐,引得无数人扼腕叹息,悲愤异常。而今赵再次北伐与敌争夺符离,不仅是为打通北上夺取二京的通路,也是夺取徐州的重要一环。

符离城池横跨汴河之上,又坐落在通往徐州北上的大路之上,只有夺取了符离才能沿运河北上应天府,乃至开封,并对徐州形成夹击之势。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符离早已在唐代筑城,城墙垒土夯,周长六里有余,连垛高三丈三尺,厚二丈五尺。开有四门,汴水穿城,所以东西皆为水门,外部挖有城壕。

让赵感到好笑的是入宋之后,唐朝藩镇割据时期仓促建立的城池,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宿州知州周佚准备扩建为周长十二里的新城和启动灵璧撤镇建县,可是,苏轼的一纸《乞罢宿州修城状》让城池的外城修建成了烂尾,所以现在的规模和唐朝规模无异。

彼时,学贯古今的苏轼只怕也没有想到宿州会成为抵御外族入侵的前线,符离城池是防御两淮的重镇,若是有之,只怕棺材板都压不住了。而今对于赵来说因而城池没有扩建加固,否则也会成为拦在自己军前的坚固堡垒。真是古今之事谁也看不明白,即便是彼时的圣者。

不过此时的符离在新运河开通之后,交通枢纽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加上蒙元的入侵战事不断,不可避免的走上了衰落,被元廷与蕲县、临涣及不足千户的零璧、虹县等诸县并入宿州,符离县也降为集,再无昔日的辉煌,可此时却又称为两国麓战的沙场,决定国运之地。

当夜,大军在零壁宿营,赵也暂时驻跸于此。而其实争夺宿州之战早已展开,都哥趁敌兵力空虚之际先期夺取符离,但是却被蒙元来援的侍卫亲军击败,在北上的刘志学部接应下才没有溃败,此时屯兵于据符离七十里的新安镇与敌对峙,双方虽未发生大的战事,但是小规模的战斗不断,袭扰战、伏击战和遭遇战几乎每日都在发生,得知陛下领军已至零壁,两人星夜前来拜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