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053章 事出非常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053章 事出非常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赵率领的一军进军速度要远超陆秀夫等人的估计,这即得益于充足的马匹,每个人都分配到了三匹战马轮番骑乘,武器和装备也可以借助马力驮载,比之徒步行军要轻松许多。uu234uu234但是对于许多宋军来说也是场‘灾难’,因为许多人都是临阵磨枪,上马和下马都不利索就开始了骑兵生涯。

因此头一天行军中不断有人走着走着就掉下马去,摔得鼻青脸肿,又讪讪的爬上马去继续走。而指着他们在途中保持队形更是难为人了,许多人不熟悉马性,不懂如何驾驭马匹,如此不是这个马惊了冲乱了队形,就是哪个走着走着,就突然停在了中间等等,要不断的停下来收拢队伍,以免走散了。

所以第一天就是在降军们的笑声中度过的,他们起早贪黑也不过行了四十里,不仅弄得赵也是头大,让宋军兵将们也是怨念甚深,抱怨还不如徒步行军,起码不会时不时的摔跟头。可也幸亏途中没有发生战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这些挫折尚不能改变他的主意,在晚上的时候他召见了拔都和都哥两人,跟他们商议从降军中抽调部分擅骑和通汉话着暂编进宋军队伍,负责教授如何照顾战马及简单的骑乘技术,反正赵也就是借此提高行军速度,并没有指望他们能变成真正的骑兵。

拔都和都哥两人请降,只希望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并没有奢望仍能被南朝重用。因为此前在与宋军交战中被俘的蒙古军兵少有能活命的,即便是朝廷派遣的地方官员、甚至与他们有勾连的宋人也皆被斩杀。而他们被转移到城外后,也做好了被押赴江南荒僻之地了此一生的准备。

不过峰回路转,拔都和都哥很快得知小皇帝愿意赦免其罪,并授予都统之职,为南朝征战的消息。他们虽然知道是被利用,但也清楚这是翻身的机会。开城投降已经为元廷所不容了,即便此时回去也会被处死,而如果自己拒绝为南朝所用,可以想象下场如何。

再者他们二人祖上也是被铁木真征服之后被迫收降的,算起来还是有世仇的,背叛旧主重新依附强者也非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便痛快的答应下来。而南朝小皇帝也十分痛快,当下便授予印信,将镇南王府赐予二人家人居住,并给予厚赏,拨土地千顷。被选入军中的官兵,也给予赏赐,除其军户并入民籍,分拨土地耕种,还赐下不菲的安家费用。

于是很快被整编为御前护军第二、第三骑兵旅,由两人分别担任都统,其下官员皆有二人任命,只需报备即可。拔都和都哥两人得到了充分的信任自然甘为所用,而兵丁们本就是依附他们生活,当下不仅免了世代为兵的命运又得到实惠,自然也抱着牺牲自己一个,幸福子孙万代的心思愿加入宋军征战。

现下这点事情自然不在话下,他们立刻选了一批人到宋军中充任教头。这些人家入宋军后,虽然没有马上被培养成合格的骑兵,但是效果也是很快展现。再少有人坠马,行军队形可以勉强保持,最大的好处就是行军速度大大提高。而赵所见其实这些蒙兵教头的办法很简单,将不会骑马的人用绳索固定在鞍桥上,战马的缰绳栓在前一匹马的后头跟随,如此就解决了看似无解的难题。

另外一个提高进军速度的关键就是有了‘带路党’。拔都本身就曾兼任扬州知府,都哥的领地也在淮东,他们又急于在新主子面前体现自己的价值,一路上担任前锋招降旧部,加上兵力几乎都被抽调一口空,无力抵抗。他们日夜兼行,一路招降纳叛,收复天长、招信、五河数县之地,几乎是兵不血刃的直驱盱眙。

赵的目标不在于此,也无暇兼顾,更无多余的兵力镇守。对于新收之地,旧官皆暂且留用,赦免其前罪,待后续人员接收。因此都是稍作停留休整,补给些必要物资就继续前行,五日之后已经抵达盱眙城东北三十里的龟山镇,饮马淮河,遥望对岸的泗州城。

连日一路疾行,赵考虑到人马皆已疲惫,尤其是那些不长骑马的步军更是苦不堪言,双股内侧都已经被磨破,走路都是小心翼翼的叉着腿,也急需休整。于是他决定在龟山镇立营,一边向盱眙派出使者招降,一边休整准备再战。

龟山位于淮河右岸,历史上就为军事要冲,山上筑龟山城,乃边塞屯兵的要地。秦时楚将之后项梁、项羽叔侄从吴中响应,率军渡江北上,会合盱眙东阳义军首领陈婴,在龟山立楚国的王孙熊心为楚王。魏晋南北朝时,刘备与袁术在龟山交战。宋、金对峙时,岳飞、刘琦、张浚、韩世忠等抗金名将,在龟山盟誓北伐中原,收复大好河山。

但此时的龟山只有居民数十家,人口稀少。而一路行来赵也发现不但这里,且沿途所经城镇也十分萧条,最直观的就是地旷人稀,每县所辖乡镇少的只有一两个乡镇,户数也就万户上下,其中主户尤其少。他问过才知道皆是由于历史上泗水为黄河所夺,逼迫汇流入泗的沂水、沭水改道漫流,使位于泗水右岸,沂、沭水下游备受其害。而入元后,水患进一步加剧,不仅阻滞了农业生产的复苏和发展,且吞没了沿岸的一些城镇。

赵立营于龟山之下,行营则置于山上,寓居于山上的龟山寺外院中。此寺的名气很大,建于天禧年间,规模之大,名冠江淮,僧侣多达一二百人。建有大雄宝殿、罗汉堂、无梁殿、十二层灵慧宝塔、大钟楼等。加上文人多有题咏,苏轼、黄庭坚、米芾曾留下墨宝,使得寺院声名远播。

随扈的王应麟不顾劳累,次日一早就拉着庄公从、马端临和陈识时等人前去游览,只留下应熙留守御前。而赵对于这些舞文弄墨之事从不感兴趣,用过早膳后就留在屋中看各地传送过来的战报和情报。这应该说是他每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不仅是有助于当前的战事,也是他了解国家各地政经情况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自己不在家,朝廷发生的情况他必须也要掌握,否则自己辛辛苦苦打天下,扭身老窝却被别人占了,岂不窝火。

赵能够及时收到京城和各地的消息,不仅得益于发达的交通驿站,也是事务局经营多年的成果,他们不仅建立了完善的情报组织,也构建了严密的情报传递系统。他进入江北后,各地的情报传递到京城总部后,经过分拣和评级,按照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手段传递到设立在江北的情报站,然后由专人送到御前,再将批示传送回总部。

即便在行军途中,每当赵经过一处都会有事务局情报站的探子前来会合,他们除了提供前方近日详尽的情报,还会派出向导引导大军规划路线,获取物资,找到安全的宿营地,可以说能够快速挺进,有带路党的功劳,事务局也功不可没。

“玉昔帖木儿这是不想回头了,那江东就是他的埋骨之地了!”赵连日骑马,也是不好受,他很没形象的翘着腿搭在书案上,使自己舒服一些。看过从昆山传送来的战报后,已经获知敌军的动向和赵孟锦等人作出的应对之策后,他觉得即便自己在场也不过如此,十分欣慰地道。

“恭贺陛下,看来我们收复两淮指日可待了!”王德见小皇帝十分高兴,也笑着道。

“两淮已在掌中,若是能抓住战机,收复故都也不无可能!”赵放下腿,坐起身在战报上做了批示,让王德加盖了行玺,然后看着其装入信筒,又涂上火漆加印后悠悠地道。

“收复故都,那时我朝各位先帝的宏愿,可惜百年仍未如愿,若是陛下一朝成功,不仅名留青史,且功过太祖啊!”王德听了喜笑颜开地道。

“但愿列祖列宗保佑,能让朕收复中原,洗刷我朝百年屈辱!”赵也略带兴奋地道。当下战局的发展十分顺利,湖广各军业已展开全面反攻,进军顺利。若是玉昔帖木儿兵团被全歼,则无后顾之忧,他则可集中江东兵力突破淮河,进入黄河南岸之地了。

“陛下文韬武略,定能如愿。”王德在旁附和道。

“呵呵,此言不可外传,免得功败垂成,徒增笑料!”赵也笑笑又叮嘱句道。

“陛下,这是从宫中传来的消息!”看小皇帝打住了话题,王德连忙又拿过一个信筒,看着上面的标签言道。

“嗯,打开吧!”赵听了却是皱皱眉。

“是!”王德跟随小皇帝十多年了,其面上的小动作怎能逃过其的眼睛,意识到事出非常,连忙点头道。但他依据按照规矩,在得到陛下的首肯后,验过封印,才将信筒打开取出信笺,却没有展开就递送给小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