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 第1070章 信服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1070章 信服

作者:让你窝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1:32 来源:笔趣阁

对于王应麟建议疏离降军之事,赵并没有多做解释,只是说当前的新编旅已经训练了两年,高级军官大部从由老护军选拔,基层军官则多是自武学结业的学员选调担任,仅有少数军官由降军担任。另外新编旅是以降军为主编练的,可其也只占半数,余者大部来自于江南各地征募的新兵,且客家人又占据了八成以上。

王应麟听了有些哭笑不得,小皇帝这是用的‘以毒攻毒’的法子来牵制降军,但也放心不少。他知道历代每逢中原地区发生战乱,都会有大批的人南迁,而本朝靖康之变后,亦有众多北方汉人随朝廷南渡,被称为客家。客家人因为当地的土地资源不足,所以向南方各省各地移民,不少客家人先后去往广西、福建、川蜀及琼州等地。

而同时期的畲瑶人亦迁移到闽西与粤北,成为当地主要民族,他们与后来从江南移民过来的汉人,还有广东广府人,两下杂居使得畲瑶族大量汉化,一道形成了客家民系。客家人数虽不少,但在华南各省的地位低下,经常遭到当地民众排斥。

客家人与当地汉人历来不睦,王应麟却是知道的,他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到庆元府鄞县,说起来也算是客家人。两下相争说起来也是有根源的,客家人大约在五代十国时从北方来到江南南部,但这里从东晋开始,就有不少从北方迁徙来的世家大族,他们早已成为当地豪强,根深蒂固,拥有大量土地。

客家人也是农民,需要土地和水源来而维持农耕生活,所以客家人来到后,与当地豪强在土地和水源上发生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这些外来户对当地豪强的资源财产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自然不受欢迎,所以各地的宗族豪强都排挤客家人。

故而,客家人就被逼选择土地贫瘠、位置偏僻的山区。同住在这些山区的,还有被赶上山的族、瑶族等百越山民。他们便跟这些百越人有相当多的交流,有一部份的百越人接受了客家人的汉文化,被同化成客家民系的一员,而且不少客家人与百越人通婚。

客家人和百越人通婚,使得南方大族认为他们带有“南蛮”血统,而非汉族一员了,必然会遭受排斥和歧视。被主流势力打压,必然会引发反抗,与本地人引发频繁的武力冲突,甚至导致大范围的动乱。此外,客家人多数生活在偏僻山区,这些地方往往有毒蛇猛兽,山贼土匪也时常出没。为了保障村落安全,除了习武之外,客家人还会修筑半军事式的围村,据山险以守,用以防御山贼并保留与本地人械斗的优势。

在这种半军事的环境下,不论男女都需要学会保护自己,而在不断的‘战斗’中,客家人慢慢养成了悍勇尚武的风气。再者,客家人跟山地的百越人长期通婚,很自然地也继承了百越山民的特点。畲族山民以彪悍著称,所以山民的尚武精神不亚于其他少数民族。客家人作为跟百越人交往较深的群体,在习俗上也深受影响。加上长期与本地人械斗,又在山区修筑防御工事,所以客家人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稍加训练便是军中悍卒。

土客频繁的大规模械斗,不仅引发地方动乱,也使政权受到威胁。而客家人被视为异类,自然不仅受到主流势力的歧视,也往往被朝廷打压,所以也是历代朝廷头疼不已的事情。不过王应麟知道在小皇帝掌握权力之后,重视与畲族和客家人的关系,双方矛盾得以缓解,并在收复江南的战争中居功甚伟,不少人得到了封赏,身居要职。

在这种背景下,畲族和客家族首为了摆脱低下的地位愿意为朝廷出力,而族人也可借此改变命运。且军中优厚的待遇亦十分有诱惑力,所以客家男子纷纷应募入伍,为国效力。其实王应麟也以为当下军队中是最为公平、公正的地方,这里不问出身、不关系宗族矛盾,也没有民族歧视,只要你立有战功都会得到封赏。

另外王应麟以为当下小皇帝选拔军官主要就两个渠道,一个是战功;一个是武学的学员,且以此为主。即便是荫补的军官也要在武学中学习,无法完成学业的也无缘进入军中。基础军官的晋升一般在本部完成,而中级以上的军官升职则要调离本部任职。在加上退役和混编制度,如此最大程度上的保证了战斗力,又使得军中难以形成宗派势力,避免了武臣擅权,割据一方的情况发生。

因而王应麟在获知详情后,压力顿减,新编旅中的降军在严酷的军纪约束下,又有军官监督,加上混编入的客家人牵制,想要弄事也不容易。再加上优厚的待遇安抚和同化,即便有人欲挑动谋反,也会很快被揭发和弹压,掀不起风浪来……

“王知事今夜恐不太平,咱们同去巡营如何?”晚膳之后,有消息传回,倪亮领军趁敌半渡之后,领一团骑兵突然杀出,截住敌后军。敌军前军已经过河,中军半渡,难以接应,一片混乱中倪亮毁其辎重后迅速安然撤离。赵听更鼓声已是酉时,起身披上大氅笑着对陪扈在身边的王应麟道。

“臣愿同往!”王应麟也起身施礼道。

“王德,将朕的裘皮大氅拿来,给王知事披上,勿要受了风寒!”赵拿过谭飞递过来的武装带系上,又跨上短枪,看看王应麟衣服单薄,吩咐王德道。

“谢陛下关爱,臣尚好!”王应麟却是不敢穿。

“夜晚天寒地冻,夜风阴冷,不比帐中暖和。”赵接过王德拿来的裘皮大氅亲手给王应麟披上道。

“如此臣便不恭了!”皇帝如此,王应麟也不再客气,躬身施礼再度谢过。

谭飞已经点起了一队侍卫等候,君臣二人出了帐门,其立刻令侍卫们点起火把,以一组为先导当先引路,其他人则散布在周边警戒,他亲领一组侍卫贴身护卫,队形看似松散,却形成远、中、近,有明有暗的三层护卫圈。

此时的行营已经初具规模,御帐布置在中间,侍卫营的营帐环卫四周,外围没有竖起栏栅,而是以车阵做围。车阵外三十步则是亲卫团的营地,五个营将中枢团团围住,营外又以栏栅和壕沟与外部隔离,在四角建有望塔,沿壕沟构筑有工事和哨所,每隔十步便点着灯笼,将壕沟内外照的通明,其间有巡逻队沿道路往来不断的巡视。

若是白日从空中俯瞰,整个营区就如一朵绽开的梅花,而花心就是御帐,花蕊便是侍卫营营地,花瓣就是亲卫团营地。各部皆是以都为单位宿营,以营为单位做一部,各部之间留有二十步宽的通道,如此即便于机动,又有隔离放火的作用,以防火烧连营。

“口令!”整个营区虽然驻扎着近三千兵将,但是静悄悄的,晚上熄灯号响,出值哨的官兵皆要进帐休息,严禁在营区行走,且帐中不准举火,以防火灾,只在各都头营帐之外高挂一盏写有番号的灯笼。一行人行了不远,突然从暗处闪出一人沉声问道。

“临安,回令!”在前警戒的侍卫立刻回答道。

“扬州!”哨兵答对后,这才收枪敬礼道,“陛下!”

“嗯,夜间寒冷,要注意保暖,不要冻伤了手脚。”赵上前回礼后道。

“谢陛下,还好!”哨兵立正答道。

“夜间值守,不仅要注意敌袭,还要注意防火,万不可打瞌睡。”赵又叮嘱了几句才继续前行。

“陛下,这营中无人不识你,为何还要反复查验?”一路行来,没经过岗哨皆有哨兵盘查,出营门时不仅要答对口令,还要验明腰牌,并留下副牌。王应麟是文臣,虽入过军营,但并没有巡营的经历,觉得皇帝也要接受盘问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王知事有所不知,军中纪律森严,宵禁期间无论是谁都要接受盘查,一旦口令答错,哨兵便可以开枪射击,且格杀勿论,即便误杀也不会论罪!”赵笑笑解释道。

“这是否太过严苛了?”王应麟听罢十分惊诧,若是一个答错便被击毙,岂不冤枉死了。

“丝毫不为过。”赵摆摆手道,“打仗就是你死我活,为了能打赢更是不择手段,若是有敌渗透进营中,不说刺杀主将,即便放上一把火就能造成大乱。再有敌我两军对垒,是决的生死,士卒都是极度紧张,风吹草动都会引起骚动,一旦炸营自相践踏,不等敌方来攻,已经是不战自败。因而军纪执行起来,丝毫不能打折扣,否则便是自取灭亡之道。”

“过去闻陛下治军极严,只当是以严刑酷法震慑众军。今日一见才知,陛下是躬身垂范,使得众军信服,百战不殆!”王应麟听了感慨地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