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东厂督公 > 第七百零四章 搞的什么名堂?

东厂督公 第七百零四章 搞的什么名堂?

作者:碑塔城主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7:51 来源:笔趣阁

贺人龙和固原县令拨开人群,见到里头真是秦书淮,不由大喜。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下官固原县令张起拜见国公爷!国公爷大驾光临,下官未能出城远迎,诚惶诚恐!”张县令很是恭敬地说道。

相比他,更了解秦书淮性格的贺人龙则大大咧咧地笑道,“哈哈,末将贺人龙拜见国公爷!特来迎国公爷去吃个新年安康酒!”

秦书淮微微一笑,对贺人龙道,“呵呵,想不到在固原还能看到贺将军啊。”

“是,末将奉洪大人之命来镇守固原,到这可没几天呢。”

此时,围在秦书淮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人群像潮水一样乌泱泱一片,甭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得知大名鼎鼎的国公爷就在这里后,一股脑地都涌了过来。

皆以一睹国公爷风采为荣。

他就是这个时代的偶像。

学子以他为圣主平天下之才为崇拜,武者以他决战沙场战无不胜为崇拜,而普通百姓则更加简单,只因他守护了这里,便崇他、敬他,感念于他。

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那么多嘈杂之声,好便是好,坏便是坏,黑白分明,每个人心中判断好坏的标准都是接近的。

你为他们豁出命去,所遭受的每一道伤痕,他们都会记得。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纯粹”。

秦书淮好面子,被这么多人崇拜称颂,心里还是很瑟的虽然有些话肉麻地他听了都起鸡皮疙瘩。

不过眼看人越来越多,而且地上冰多路滑,大过年的再弄个踩踏事件出来,于是他赶紧让贺人龙维持下秩序,并且笑着给大家拜了个年,说了些吉祥话,便和贺人龙及张县令等人一起回县衙。

从施粥铺到县衙的路上,人们夹道相送,依旧是人山人海,但凡听说此事的人全都赶来了,可谓万人空巷。

平日里凶得紧的一些个衙役和丘八们这会儿态度好得惊人,没人敢对这些百姓吆五喝六的。一方面是大过年的凶人坏气氛,另一方面是他们可早都听说了,国公爷御下极严,但待百姓宽仁和气,若是被他看到他们在对百姓耀武扬威,没准吃不了兜着走。

秦书淮笑呵呵地跟着贺人龙进了县衙,说起来这新年的第一天,有个故人一起过,倒也不错。

张县令是因为东林党垮台,原县令被革职后上任的,上任才短短一月。说起来要是没有秦书淮,他这个候补了五年的候补知县根本上不了台。

等秦书淮进了县衙,张县令马上让主簿去城里最好的酒楼庆裕楼,请那的大厨来烧菜。

主簿赶忙去了那酒楼找到老板,说国公爷要在县太爷家吃饭,县太爷想征个大厨去帮忙。

老板一听顿时高兴地跳了起来,非说自己才是酒楼里最好的大厨,然后又带了两个最得力的大厨二话不说往县衙赶,一路上逢人就说给国公爷做菜去,惹得旁边几家酒楼的老板一脸羡慕,不甘心地围着主簿说他们家的厨子才是城里最好的大厨,他庆裕楼的算个屁?有能耐咱比划比划?

主簿一听,嘿这好啊!于是决定,每家都出可以派个大厨去出一个拿手菜,都让国公爷尝尝。

不过他事先声明,这桌菜的预算有限,要是超了他可不付钱。

这话一出他马上就被这些老板嗤之以鼻孔了。

什么话这叫?咱这么大酒楼还差国公爷一两个菜的钱?没有你这么骂人的!

一时间,县衙里各家酒楼的厨子云集,个个摩拳擦掌地要拼个高低。

于是秦书淮这顿饭吃得就热闹了,几乎每道菜都是大菜、硬菜,什么佛跳墙、烤乳猪、炖燕窝、鲍鱼海参一道接一道。

张县令看得眼珠子都直了,这一顿饭都花多少钱?自己那点俸禄够吃吗?

明朝时期,官员俸禄本就极低,而且根本没有公务宴请报销这一说,所有这些可都是要官员自己掏腰包的。要是没点灰色收入,根本不足以应付日常开支,所以有些官员贪也是不得已。

张县令上任才刚个月,这个月的俸禄都还没到手呢,而且家中本来也不好,所以能不急么?

到最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借口人有三急,忙去质问主簿。直到主簿告诉他这些酒楼老板承诺不收钱后,才安心地回来。

秦书淮看到张县令出去时的样就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了,心想能为一顿饭钱担心的官,倒是不错。

不过话说回来,回去是该研究下给官员涨工资的事了。像张县令这样的读书人,一上来可能也是奔着廉洁公正、为民请命的理想上任的,但是在油盐酱醋茶的现实面前,他们八成还是得低头。

像现在的浙江巡抚李馥,之前在宁波知府任上,虽然是个抱负远大的好官,但为了理想还不是要靠受贿行贿?

这两年内的所见所闻,让他对大明的吏治、财治有了更多切身的体验,想要改革的愿望也就更加强烈了。

酒足饭饱,秦书淮说了点正事。

他让贺人龙明天一早派兵去通知洪承畴,魔教准备撤兵。在此期间,陕西的兵切勿踏入甘肃一步,以免魔教反复。

另外,他让贺人龙去通知驻扎在宝鸡和汉中的武林联军,令四川境内各门派的武林人士放假一月半,并一人发银五十两,以便他们回四川处理本门事务女帝在四川攻打了不少门派,唐门被灭门,据说峨眉等派也好不到哪去,此时这些门派留在联军中的弟子想必都心急如焚,让他们回去看看是有必要的。

贺人龙自一一应允。

之后又不敢相信地问道,“国公爷,魔教真打算退兵了?”

秦书淮道,“应该是,不过退兵之前,我们还需保持足够的警惕。”

贺人龙知道,秦书淮说“应该是”,那这是几乎百分百就是了。

心里又不禁感叹,国公爷一人一马,竟能让魔教退兵,这等英雄气概也是天下无双了。

自己有幸能与国公爷相识一场,此生真无憾也!

宴毕,秦书淮留宿县衙。

第二天一早就起,继续赶路。

走出县衙,发现县衙门口聚了一群人。

还有一辆两匹马的大马车,车上装了好些个大箱子。

秦书淮正纳闷,一个乡绅模样地人就上了来。

“国公爷,这是固原百姓的一点心意。里头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不过些土产而已,请国公爷万勿嫌弃。”

秦书淮心想,你们这土产也太多了吧,装了一马车?

试着推辞了一下,果然无效。

想想出门这么久,好赖带点土产回去哄哄晴儿和两个外甥也是不错,于是便收下了。

这些乡绅还雇了个车夫,说是送国公爷到京城,一路上也好伺候国公爷。声称堂堂国公爷身边竟然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也太说不过去了。

秦书淮也不会赶马车,又想一路上有人作伴倒也不错,于是就应允了。

那马车夫乐得跟捡着宝似的。

固原距离京城两千多里地,又加上不时下雪,路不好走。

秦书淮尽管思家心切,紧赶慢赶,也足足花了十几天才到京城。

到时,已是正月十五了。

正是晚上,又逢元宵佳节。

长安街上,正是一副“花市灯如昼”的热闹景象。

人们穿着鲜艳的衣服,摩肩接踵地走在街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在明代,一般未出阁的少女是不能随便出来走动的,但在元宵夜却是例外,这天夜里深闺的少女们都可以出来游玩,于是文人墨客常常以元宵节为背景,描述才子与佳人的邂逅。

大街上各色小吃、各种奇巧玩意的摊子摆的处处都是,那些小贩们一个个都忙得满头大汗,却是合不拢嘴。

街上各色灯笼齐出,不但有圆的、方的,还有各种以动物为造型的灯笼,极为精美。在灯市的灯笼更多,人也更多,人们聚在那猜灯谜、跑旱船,热闹非凡。

饶是秦书淮回家心切,也不禁牵着马在街上观赏了一会。

回到国公府时,已是戌时五刻了。

却发现国公府门口,竟然门庭若市。

一眼看去,至少有十几辆马车,三四十号人聚集在此。

秦书淮不禁纳闷,这么晚了这些人来干啥?

正要进家门去,却被一个大汗拦住了。

“,我说你小子怎么不知道先来后到呢?有你这么插队的吗?”

秦书淮不禁笑了,“怎么,进这国公府还有规矩?”

“呵,新来的吧?”那壮汉不屑地看了秦书淮一眼,“告诉你,国公府的规矩大了去了,你也不想想国公爷那是什么人?给他送礼是那么好送的?”

“就是,赶紧排队。怎么着,怕不是你家主子来头大,要仗势欺人?”

秦书淮拦住了正要发话的车夫,然后微微一笑。

说道,“这国公府,真的肯收你们的礼吗?”

心里不禁暗道:我去,陈晴儿胆子也太大了吧?哪有这么明目张胆收礼的……啊呸,私底下也不能这么干啊!京官一群群地往自己家跑,崇祯知道了会怎么想?那些监察御史会怎么说?

不过又一想,陈晴儿不是那种人吧?

这败家娘们搞的到底是什么名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