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东厂督公 >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两封塘报

东厂督公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两封塘报

作者:碑塔城主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7:51 来源:笔趣阁

紫禁城。

夜已深,但御书房内仍然灯火通明。

崇祯手握朱笔,深眉紧锁地批阅着奏章。长年的熬夜和失眠,让他的黑眼圈很深,眼中也是血丝密布。

“皇上,兵部塘报!”王化德拿着一封奏折小跑着呈了上来。

崇祯蹭地一下站了起来,喜道,“可是秦书淮的?他有消息了?”

自从秦书淮收拢两千衡山卫的守军进入横岭后就一直音信全无,崇祯这几天一直坐立不安,每天都在等他的塘报。

王德化的神色不是太好,说道,“回皇上,是袁督师的。”

崇祯眼中略有些失望,不过袁崇焕的塘报也是很重要的,于是立即拆开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手腕微微颤抖起来。

“啪!”

崇祯狠狠地将塘报拍在桌上,愤怒至极地吼道,“袁督师,好一个朕的袁督师啊!好一个朕的蓟州天险,好一个不让建奴僭越蓟西半步啊!”

王德化赶忙上前安抚,“皇上息怒,保重龙体啊!”

崇祯狠狠地摔了一个杯子,大吼道,“建奴已然越过蓟州,就要直抵北京城下了,朕要保重龙体有何用?袁崇焕一万五千大军扼守蓟州,竟被建奴骗走四千,战损四千,如今七千大军龟缩在蓟州城不敢出战,这就是号称大明第一军的关宁军吗?这就是朕每年上百万两银子养出来的强兵吗?!袁崇焕误朕!袁崇焕误大明啊!”

崇祯怒气攻心,浑身不住地发抖,红着眼继续怒吼,“蓟州的二十万大军呢?从建奴入关,朕何时见过他们的身影?朕的那些强兵悍将呢,他们现在都去哪了?天下太平的时候,一个个都跟朕来说他们是如何练兵、如何强军,又如何需要钱粮,一遇战事,却一个个不是化作土行孙遁走,就是化作墙头草投降了!呵呵,朕这是在给大明养兵,还是在给大明养狼?还尽是些白眼狼!”

崇祯吼得近乎歇斯底里,茶盏、笔墨纸砚都摔了一地,连王德化都不敢上去劝。

也难怪他会发了狂。建奴越过蓟州以后,前方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建奴的马兵战术将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眼下已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阻挡他们西进的脚步!

崇祯无力地做回龙椅上,目光呆滞地喘息着。

过了许久,终于稍稍平静了点。

细细地又看了一遍塘报,见袁崇焕在上头提到秦书淮于横岭设伏,但未知战果如何,不免又愁心大起。

如果建奴能顺利地从横岭出来,那说明秦兄的设伏并不成功么?如此一来,秦兄是否凶多吉少了?

建奴有六万大军,秦兄只四千人,便是设伏恐怕也寡不敌众吧?秦兄啊秦兄,为何你总要做如此冒险的事情?

这时,孙承宗又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这个年近七十的老臣已是头发花白,腰背伛偻,却仍在为这个国家贡献着最后的光和热。

“皇上,秦书淮急件!”

秦书淮因为从横岭撤退后迷了路,又遇大雪封山,所以他的塘报反而比袁崇焕的晚了一些。

崇祯顿时勐地睁开了眼睛,迫不及待地问孙承宗道,“老师,秦兄怎么说?”

孙承宗说道,“回皇上,秦大人急报:横岭大捷!”

崇祯疑惑道,“横岭大捷?袁崇焕既然蓟州大败,又何来横岭大捷?”

说着,立即接过塘报看了起来。

“臣秦书淮顿首再拜,叩请吾皇圣安!十一月二十六,建奴大军欲从横岭一小道潜越蓟州,臣率职部四千余人于该小道设伏。酉时,敌至。全军将士无不用命,与敌激战近一个时辰,血流成溪,白雪成瑰……是役,我歼敌九千余,其中六千精锐,三千厮卒,斩敌大将阿巴泰,重伤敌将阿济格。我军亦伤亡惨重,共计战损两千余人……”

崇祯看到这里,不由鼻子一酸,大声喝道,“好!好一个血流成溪,好一个白雪成瑰!”

放下奏折,又对孙承宗说道,“老师,秦兄说他歼灭了近万建奴,其中六千是精锐!六千是精锐哪!”

崇祯欣喜若狂,犹如在汪洋中看到了一棵救命稻草。

“秦兄,又为朕立下了奇功!一战便歼灭近万建奴,试问如今满朝文武何人能及?如此一来,越蓟州之建奴不足惧矣!”

孙承宗捋了捋胡子,说道,“若秦大人没有夸大,那么此次越过蓟州的建奴主力,实则不过一万一二而已,我军若部署妥当,定能将之拦截在通州以外。”

崇祯立即说道,“孙老师,旁人若发来这样的塘报,朕是一定要打个疑问的。但是秦兄发来的,朕是深信不疑的!朕信他!”

孙承宗笑道,“皇上得秦大人这般良臣是福,秦大人又能得皇上这般圣君亦是福,君臣相彰,便是我大明之福也!”

崇祯原本暗淡的眼神又渐渐地明亮了起来,一番豪情壮志又涌上了心头。

“建奴仅凭一万余主力便想叩我京畿,真当我大明无人么?呵呵,骄兵必败!朕这回就要让他们知道知道这个道理!”

说罢,又问道,“老师,京畿附近的防守布置的如何了?”

孙承宗说道,“目前,昌平总兵尤世威驻密云,大同总兵满桂驻顺义,宣镇总兵侯世禄原驻三河,不过他说三河城小不易就食,申请守通州。”

崇祯点头道,“侯世禄是守不住三河的,让他回通州吧。秦兄对通州一带熟,他的江河帮不就在通州吗?我看等秦兄回来后,通州就让他坐镇吧。”

孙承宗说道,“秦大人虽屡立奇功,兵术谋略在我朝少有人及,但这些边关将领与他不熟,恐怕指挥起来会有难度。”

孙承宗说的很现实。秦书淮虽然屡立大功,但只是今年刚刚才冒出来的,论资还是浅的很。更重要的是,他的横岭大捷虽然震世骇俗,这等战功如今朝中无人能及,但因为是刚刚发生未经证实,那些将领未必会买账。再加上明末的将领各个都自视甚高,让十六岁的秦书淮去统领他们,心里肯定会有所不服。

崇祯细想了一下,觉得孙承宗说的也有道理,便问,“老师的意思,通州当何人坐镇呢?”

“老臣以为,还是袁督师坐镇方可。”

崇祯皱了皱眉,说道,“老师以为,朕还可以再信袁督师么?”

孙承宗直截了当地说道,“袁督师统筹各军,秦书淮带通州锦衣卫及江河帮协防,二人方可各尽其能。届时老臣也会去通州,居中协调,当可保各线运转顺畅,军令无阻。”

崇祯想了想,道,“老师说的是,就依老师所说的来办吧。”

顿了顿,又道,“不知道秦兄现在何处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