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东厂督公 > 第一百三十章 救人

东厂督公 第一百三十章 救人

作者:碑塔城主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7:51 来源:笔趣阁

崇祯二年十月三十日,夜。

皇太极带领中军首先抵达遵化,于城外五里处驻扎。连战连捷并没有让沉稳的皇太极有一丝自负的情绪,反而对进攻遵化表现得极为谨慎。他并没有立即发兵攻打遵化,而是停下来等待左翼的阿济格大军、右翼的岳托大军以及此时已经分散的若干个其他贝勒率领的军队,准备等他们全部到齐之后,再举全军之力进攻遵化,争取一蹴而就。

他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遵化与其他城池不同,它是一座城高墙厚的坚城。鉴于锦宁之战的教训,他对明军的坚城战术十分忌惮。虽然大金自进入中原以来一路势如破竹,但从未真正打过坚城,他心里没底。如果遵化城不能一战而下,对士气打击是很大的。

其二,也是最为重要的,此次破墙入塞的行动并没有得到大金所有人的支持,尤其是四大贝勒中的两个,代善和莽古尔泰一直竭力反对。这两人认为大金军队孤军深入,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若是被明军封住了出关的道路,便很可能会被兵力占优的明军围歼。好在以岳托、济尔哈朗为首的诸贝勒支持皇太极,这两人才勉强同意。但要是这次攻打遵化不顺利,这两人肯定又要提出退兵,到时候支持他们的人恐怕会更多。自己刚刚即位不久,若是此次入关无功而返,势必威望大损,今后再想与代善等人斗就难了。

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等到大军汇合,再议攻城。

离大营一里多远的一处小山岗上,四匹缇骑悄然而立。

秦书淮眺望山下,只见月光之下一座又一座的行军营帐悄然而立,延绵数里,蔚为壮观。帐篷之中星火点点,一队又一队的后金兵警惕地来回走动,不间断地巡逻,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大军扎营的样子,一时间也颇感震撼。心想这只是两万人,要是二十万大军,恐怕营帐得搭得无边无际了。而这只是扎营,若是几万大军交战,怕是更加的震天撼地吧。这种环境和氛围之下,平日里无论多忠厚善良的人,都会血脉喷张、狂热嗜血,激发出最原始的兽性吧?

人,真是奇妙而可怕的动物。

“建奴果然已经到了遵化城下,大人当真料事如神!”李敬亭紧紧地捏着马缰,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

照他的预计,蓟镇长城一线有那么多要隘、边城,朝廷又苦心经营了多年,再怎么说也能顶住十天八天的,没想到不过两三日就被建奴全部拿下了!

同来的孟威和孟虎脸上也现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同时眼中又充满了愤怒和担忧。这两人一直是崇祯的贴身侍卫,早在崇祯还是信王的时候就跟着他了。崇祯登基后,他们又负责保卫太和殿,对崇祯的感情极深。因而看到眼前的景象,心中不免为崇祯和大明捏了一把冷汗。

孟虎咬着牙说道,“大人,不如我们去烧它几座营帐如何?”

以四人的修为,趁夜悄悄摸进去,烧掉几个营帐然后全身而退是大有可能的。

不过孟虎的鲁莽建议立即被孟威喝止了。

“二弟,不要胡来,秦大人带我们来可不是做这等小儿之戏的。”

老道的孟威知道秦书淮带自己兄弟二人千里迢迢地赶来这里,肯定不是想烧几座营帐这么简单。

三人齐齐地看着秦书淮,似乎在问他接下去怎么做。

秦书淮却只出神地看着营地,一言不发。

心中却是默默念着。

十一月初二,十一月初二……

孟威问道,“大人,是否带弟兄们进入遵化,助王大人守城?”

秦书淮缓缓道,“守城就不必了,但可以给王大人去提个醒,希望能帮他多守一两天吧。”

历史上,遵化城被后金在一天之内攻破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城内有后金内应。一说是内应打开了城门,一说是内应在城内放火。不过满人对此次战役的记载中有这么一段,说是一个叫萨木哈图的正白旗小兵率先登上了城墙,带人突破了一个口子,后金才得以涌上城墙,最终攻破了遵化城防的。

这么说来,应该是内应放火更有可能一些,否则后金也没必要去攻城墙。

虽然这只是历史记载,未必完全正确,而且即便正确,这个世界也未必会完全按照历史记载的那样发生。但因为北丐投靠了后金,秦书淮认为遵化城内有北丐的内应是大有可能的。

所以去提醒下遵化巡抚王元雅是有必要的。如果能因此而让他多守两天城,多杀几个后金兵,那就值了。

这时,山岗之下有一队后金骑兵巡逻了过来。

秦书淮于是调转马头离开,往遵化城方向过去。孟威等人见状,也立即跟了上去。待四人奔出两三里地,五十余在附近隐藏的锦衣卫缇骑也跟了上来。

一群人立即奔到了遵化城下。

遵化城已全面戒严,城头的士兵见有一支骑兵奔来,立即吹响了警角,城垛上马上有数十名弓箭手探出头来,拉弓上弦地对准了他们。

此外,城垛之下的城墙中也开了不少方形的孔口,里头的火器兵也将鸟铳伸了出来。

“来者通名!”城头一校尉喊道。

李敬亭喊道,“锦衣卫千户秦书淮,特来拜会王大人,请开城允入。”

那名校尉愣了愣,又问,“可有凭证或碟书?”

秦书淮从怀中掏出锦衣卫千户令牌轻轻一掷,便扔上了十几米高的城墙。那名校尉接住看了看,又道,“诸位稍等。”然后将令牌递给身边一士兵,嘱咐了一番后,那名士兵立即跑下了城墙。

等了大概有一炷香时间,却听城楼上喊道,“王大人有令,因建奴来犯,遵化全城戒严,任何人等均不得入内。秦大人,非常时期还请海涵。王大人说了,待此战结束,他必会亲自登门请罪。”

明朝的文官向来不喜欢锦衣卫,估计遵化巡抚王元雅是怕锦衣卫来抓人或者插手战斗,不想节外生枝,所以拒不让进。而从法理上讲,他这么做也是站得住脚的,毕竟他是守城指挥官,锦衣卫又不负责打仗。

秦书淮心道,此战结束你王元雅就死了,还登门请个屁罪。

不过还是说道,“如此,请转告王大人,遵化城内有建奴内应,请务必防范。”

城上校尉道,“多谢大人提醒,在下一定转告。”

秦书淮心想,王元雅既然讨厌锦衣卫,恐怕也不会把自己说的当一回事了。也罢,明末有的是这样自以为是的文官,自己尽力便好。

自己此次来遵化,可不是来帮他守城的,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救人,救四千人,外加一名大将,这才是自己来的目的!

想到这里,便调转马头,朝三屯营方向奔去。

三屯营位于遵化的东北部,两地相距约一百多里。这两处互为倚仗,是蓟镇防御的“双核”。如今两地的外围城池、要隘尽数失守,“双核”已经完全暴露在后金的视线之中了。

十一月初一清晨,秦书淮带着众人来到了离三屯营约五十多里外陈家沟。

从二十八日中午出发,他们连续跑了三天三夜,此时早已人困马乏,于是秦书淮令大队先进入一片树林休息。

而自己则带着李敬亭、孟威和孟虎,来到了陈家沟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岗之上。从山岗上向下眺望,可见一条平坦的官道,这条官道自汉儿庄附近来,可直通遵化城。

秦书淮拿着并不精准的地图看了看,心道,附近就这一条官道,他们应该会经过这里吧?

官道之上,陆陆续续有逃难的汉人通过。这些人或赶着马车、驴车,或推着独轮车,或肩背着重重的包袱,拖家带口、惊慌失措地赶往遵化。一路上,小孩的啼哭声、妇女的喊叫声和男人的呵斥声交织在一起,确是一幕令人心酸的画面。

四人沉默地看着官道上的逃难人群,无不面凝如霜。因为他们很清楚,遵化将陷,这些人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

却,无力施救。

秦书淮双拳紧握,眦目欲裂,此生从未如现在这般煎熬过。

救四千精锐,还是救这些无辜百姓?

他闭上眼,努力地不去想这个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

不远处,一队骑兵怪叫着杀了过来。他们脑后,都留着鼠尾一般的小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