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返1977 > 第七十七章 循循善诱

重返1977 第七十七章 循循善诱

作者:镶黄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26:40 来源:笔趣阁

就是从这一天起,除了礼拜天,洪衍武和陈力泉每天都定点到常显璋的家里报道。而且他们几乎要在这里一直待到吃晚饭的时间,才会被放回家。

其实常显璋之所以留他们到这么晚,主要就是怕他们到街上去野。因为在当时,有一些中学生因为觉得复课没意思,又重新回到了社会上,一时间打架斗殴事件频发,外面的治安情况非常不好。

当然了,在这三个小时里,常显璋也不可能一直给俩孩子讲《说岳全传》。所以,其余的时间便十分宽裕。

一开始的时候,洪衍武和陈力泉听完了故事,不是讨论《说岳全传》里的情节人物,就是叽叽喳喳,纠缠着常显璋再多讲一些。实在是安份的时间少,扯淡的时候多,闹腾非常,让人不堪其扰。

而为了消磨掉这些不易熬过的时间,常显璋便只有尽量教给洪衍武和陈力泉多认得一些字,也算是学习一点文化知识。

有人说了,就冲洪衍武这小子的秉性,也不是坐得住能学得进去的人啊?这可能吗?

嘿,要不是天下的事儿就奇在这儿呢。所谓一物降一物,常显璋偏偏就是那个让洪衍武愿意学认字的人。

原来,常显璋是根据他自己的读书体验想到的办法。因为他自己最初的阅读启蒙,恰恰是从看小人书开始的。

小人书又称连环画,是当年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儿童读物形式。题材和内容,多为与中国古典文化有关的历史故事。但在常显璋的小时候,由于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都不宽松,小人书可并非是每个孩子都能拥有的。

哪怕是多数过得去的家庭里,孩子顶多也就能拥有个三五本。要想看其他的书,当时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和别的孩子交换,要么去出租小人书的摊子,花几分钱去租看。假如有哪个孩子能拥有一全套的小人书,那他简直可以成为别的孩子的偶像了。

不过要知道,常显璋的父母可都在教育口工作,他们最喜欢的事,就是儿子爱看书。而只要是读书,无论什么书他们都报以支持的态度。再加之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因此只要市面上一有了新的连环画,常显璋的父母便会买给他。

如此一来,常显璋也就成了共和国里最幸福的儿童,他的小人书收藏随着日益增长,简直可以比肩书店了。而在他积攒的这些小人书中,自然也包括了一套人民美术出版社,在五十年代末期出版的《岳飞传》。

这套《岳飞传》一共十五册,回目依次为《岳飞出世》、《枪挑小梁王》、《岳母刺字》、《青龙山》、《岳飞挂帅》、《大战爱华山》、《藕塘关》、《牛头山》、《岳云》、《黄天荡》、《杨再兴》、《小商河》、《双枪陆文龙》、《大破金龙阵》、《风波亭》。

从内容上看,虽说只是《说岳全传》前六十一回内容的简略版,没有了岳雷挂帅扫北的故事。而且经过解放后的重新编排,也去除了原有的神话转世内容。但因故事编排精练,人物描绘形象丰满,对孩子仍然极具吸引力。

如果打个比方,这种效果那就宛如现代社会电影上映前都要剪辑的片花儿一样,虽然不能说清故事的来龙去脉,但通过精彩的画面片段却能充分抓住观众的心。

因此也就不难明白,这套小人书如果和纯文字的《说岳全传》一起使用,它无疑更能起到一种促使孩子延展想象的作用,并辅助他们把故事的具体内容在头脑中形象化。

于是,就是从这套小人书上,常显璋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要照方抓药。他打算从洪衍武和陈力泉都迫切地想要知道后续情节这一点来下手,希望通过模仿自己的最初阅读经历,也能把这俩小子识字的热情给调动起来。

别说,这招还真管用。就在常显璋说完第六回《沥泉山岳飞庐墓,乱草冈牛皋剪径》的内容之后,他从一个鞋盒子里取出了这套小人书,当时就把洪衍武和陈力泉的眼睛点亮了。俩人不仅当即就闹着要看,甚至还为谁先谁后争了起来。

常显璋见效果不错,心里当然非常高兴。但他可不会这么轻易地把书给他们,而是借机提出了一个条件——要看书可以,但不能挑着看,也不能光看画儿,并且每看一本就必须要把字儿认全了。否则,不仅不给下一本看,连每天听《说岳全传》内容也要减半。但如果认得快,学得认真,不仅小人书可以带回家慢慢看,《说岳全传》每日的“播放”时间自然也可相应增加。

就这样,在这种还算合理的奖惩制度下,洪衍武和陈力泉破天荒地投入了努力学习中,并且兴致勃勃,热情空前高涨。同时与之相应的是,他们进步的速度也非常之快。

刚开始的时候,俩孩子认完一本《岳飞出世》上的字,还要花多半拉月的时间。而等到学到第四册《青龙山》的时候,他们才用了不到一周时间。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已经可以自己使用字典了。

于是就在这一天的晚上,常显璋借给了他们每人一本新华小字典,还允许他们各自带着一本小人书回了家。自此,俩孩子见天更是小人书和字典不离手,认字的速度也更快了。

这样又过了一个月,俩孩子已经完全认识了全套十五本小人书上的所有汉字,甚至还包括作者和编辑的人名。

而这时,常显璋也恰恰把《说岳全传》最后第八十一回《表精忠墓顶加封,证因果大鹏归位》刚刚讲完。

到了这个时候,就连洪衍武和陈力泉自己都想不到,就通过这十五册小人书,实际上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一千多个常用汉字,提前达到了正常时期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水平,真可谓是成绩斐然。就连常显璋这个老师,暗中也在为这俩孩子的认字速度乍舌不已呢。

不过,别看俩孩子自己还迷迷糊糊、糊里糊涂,可他们身上因此产生的变化,其实也早就被洪、陈两家的大人看在了眼里。

因为自打洪衍武和陈力泉一起频繁地晚回家,就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本来一开始的时候,两家的大人还以为俩孩子是犯什么错误“挨留”了,可见天都这样,就不能不往其他的地方想了。

结果各自一问,俩孩子都一律按相同的话来应付。要么说去学雷锋做好事,在学校帮老师擦车扫院子。要么就说去常显璋家,向老师请教学习“最高指示”什么的,总之,谁也没往外说真正干嘛。

想来也知道,这些话都是常显璋刻意教给他们的。

因为在这个年头,人们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头脑里概念化的东西太多。人的行为、言论都会受到很多无形的约束。

当然,这也可以说是那时的人淳朴,但淳朴的另一面,也就是扼杀个性。在那种单一化的氛围下,你标新立异不行,你批评现实不行,你性格孤僻不行,你太讲礼貌不行,你欣赏品位与众不同不行,你有洁癖不行,你注重打扮不行。

总之,由于信息封闭,社会群体中缺少科学理性的话语方式。与现代社会相比,就等于蒙昧状态。在这种氛围下,任何有个性的人,都可能动辄得咎,说不定什么时候,一顶帽子就给你扣过来。

所以,哪怕是常显璋在教孩子们认字,在给孩子们讲故事,也不能对外透露半句。因为如果碰到有心人。嘴一歪歪就能好事变坏事,无论是说你走“白专道路”还是“宣传大毒草,坑害接班人”,都够你喝一壶的。

没人不懂得这种厉害,就连俩孩子都明白,一旦出了事就再也没故事听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一直守口如瓶。

要说这俩孩子嘴上确实把得牢靠,无论大人怎么问怎么绕也咬死不松口。可对于他们的话,大人们却是始终不信的。

老话怎么说来着,姜还是老的辣。没多久,在大人们有心的观察下,通过这俩孩子的反常行为,还是很快就弄清了这件事的真相。

首先,是洪衍武的父亲发现了洪衍武有异。因为这个“老家贼”竟然不再出去“鬼混”了,就连在家待着也是异常地安静。他好奇中仔细一观察,竟然看到洪衍武在像模像样捧着本字典在翻找、抄写着什么。

而紧接着,陈力泉的爸爸也有了重大发现。因为一次他在家写大字报时,突然出现了提笔忘字的情况,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儿子陈力泉竟然走过来,主动告诉了他那个字的写法。等他再一翻儿子的书包,竟从中发现了许多写得满满腾腾的练习本,而且上面的好些字,他都不认得。

现在的学校都教些什么,其实这会儿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两家大人自然都觉得万分奇怪,于是为了这件事,他们还特意在陈家碰了一次头。

结果自然不必说,把这些蛛丝马迹一对照,很容易就推断出来了——常老师在给这俩孩子吃小灶,补习文化。

对于这个结果,洪禄承和陈德元实在惊喜莫名,他们不仅都无意点破这件事,甚至还期待孩子们能多学一些。因为现在能遇到一个愿意教孩子本事的老师太难了,他们都觉得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大好事。

唯一有顾虑的倒是陈力泉的母亲。泉子妈是担心现在文化不吃香了,知识份子地位极低,会不会儿子学多了文化反而不好?

而陈德元对于这个论点当即便予以了反驳。他的主张是文化这东西,终归是要改而不是要废。再说以他生平所见,尽管有文化的人倒过不少霉,但总的来说,总要比没文化的人活得更好一些。

对陈德元夫妻俩的争执,洪禄承只是静静旁听,没有发表一个字的评价,但他却始终笑呵呵合不上嘴。

因为对他而言,哪儿还在乎什么吃香不吃香啊。只要洪衍武能保持现在这种安份静止的状态,就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