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返1977 >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偷三不偷

重返1977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偷三不偷

作者:镶黄旗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2:44:11 来源:笔趣阁

这一天的晚上,“滚子”就没睡好。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因为他的脑子里就像放电影一样,反复过得都是“伸手来”偷“首都饭庄”收款处的一幕。几乎是辗转反侧地推敲了一宿。

他觉得师叔虽然是临时起意,却真跟老谋深算过一样,整个行窃过程里没有一点多余的动作。

而且整个过程里,一星半点地犹豫和惊慌也没有,就跟在自己家里拿钱似的那么自然,那么便宜。

最关键是“斗转星移”那一手,生生在他们三个行里人的关注下,就能悄无声息,不动声色地把好几摞钱都转移到了他们的身上,简直就像变魔术一样。

这是什么水平?这是什么素质?

至少在他看来,他所知道的那些溜门撬锁的高手就全都不在了。

他也绝对相信,哪怕是好几个警察面对面,也捏不住他师叔的痛脚!

可这仅仅还是“伸手来”的初露峥嵘。

让“滚子”更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位师叔,后面几天干出来的事儿,才更让人震撼无比。让他把崇拜镌刻到了骨子里。

第一是“伸手来”首先当仁不让承担起了几个人的生计。

从第二天起,不但给他们每个人买了新衣裳,把他们打扮得焕然一新,还亲自带着他们上街“打食儿”。

至于他选择下手的地界也很特别,只去故宫、北海、颐和园和全京城最有名高级饭馆。

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伸手来”声称,他是个很有原则的贼,讲究“三偷三不偷”。

不偷穷不偷病,不偷孤身在外,只偷洋只偷富,只偷达官显贵。

像他们去在故宫、北海和颐和园,是为了偷腰包鼓鼓、金发碧眼的洋人。他们在高级饭馆,则为了偷衣冠楚楚、大吃大喝的官员。

“伸手来”甚至都不用他们仨人亲自下手。

用他的话讲,这些个地方警察比别处多。目标又非比寻常。他们几个的手段不到,再有点心理压力,出手容易“炸”,还是他亲自上阵最稳妥、最保险。

所以给他们安排的唯一任务就是帮着望风“扫雷”和寻找目标。

要说,“伸手来”最后的几句话确实有点伤人,可这个主意,这一番安排也真让人不能不打心里服气。

因为首先,他能想到在这样的地方行窃,对这样的目标下手。在当代绝对属于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创新之举。

这是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才发现了一片肥的流油,还从没人染指的新天地。

是啊,由于“运动”时代的终结,故宫老外变多了,饭馆的官员也变多了。

这两个地方可不是其他任何一个“把子”的势力范围,这些人的警惕性也低。哪儿还有比这儿更好的“发财”地界呀!

其次,那“三偷三不偷”的原则也透着骨子豪迈的大气。

有了这些准则,这个千夫所指,人人喊打的“贱业”,也就具有了一股子“盗亦有道”的侠味儿。

没错,偷老百姓算什么本事?偷这两种人才是够解恨的。

洋鬼子一点不冤枉。

从清末到如今,哪一个外国人对咱们看得起过?哪一个对咱们不是鼻子朝天,作威作福的?

要说,金发碧眼的毕竟没虐杀过咱们,姑且还可以原谅一二。可那祸害了咱们八年的“狗日的”,活剐了都应该的“小鬼子”,怎么摇身一变,也成友好邻邦了?

当官儿的当然更可气。

他们绝对是吃喝不拉空,好事儿不让人。

还别说“运动”中他们遭罪的事儿,大家都遭罪。可他们现在毕竟是熬出头了,如今可过得挺美,好多老百姓就是“解放了”,也得照样过着穷困日子。

而那些大多数没倒霉的的呢,连他们带他们的子女全都长期享受着特权,当兵、留城、好工作,似乎就是全为他们准备的。把天下的好事都占尽了。

相反的,像他们这样老百姓家的孩子,但凡有一条活路,能找着一份糊口的工作,也不至于把脚踩进这一行啊?

偷!就偷!不偷他们偷谁的?偷他们,那叫替天行道,叫劫富济贫!

而除了以上这些,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伸手来”一身本事已超凡脱俗,他们几个就是绑一块儿也没他一个人上阵管用,弄不好还反倒帮倒忙。

比如在故宫,“伸手来”跟着七个“小鬼子”后面进了一趟“太和殿”,再溜达出来的时候,身上多了七个钱包,一个也没放过。

再比如说,在“丰泽园”饭庄的贵宾包间里,“伸手来”假冒熟人进去敬了一圈酒,握握手,拍拍肩,就把里面五个林业局干部身上的钱都席卷一空。

这样的手段,谁能做的到?

就是不提手艺,专说眼力和气度吧。

人家每次可都是盯准了才下手的,讲究一天顶多就做“一手活儿”。只干一趟,恨不得就够几个人吃一个月的。

这又有谁能比得了?

所以说,跟着“伸手来”的这几天,不但彻底结束了过去点灯熬油靠蹬“夜班车”,活受罪的惨日子。

也让“滚子”感受到了一种自身层次眼界提高。产生了一种想像师叔这样,“天下任我行,随意取财货”的热切渴望。

至于第二件事儿呢,是“伸手来”替他们几个人报了仇,大大地出了口恶气。

怎么呢?这事儿就得提一提“滚子”和“大眼儿灯”、“二头”落到如今窘迫处境的由来了。

前面说过,去年洪衍武刚回京的时候,“二头”因为惦记上了“把子”的位子,想借着尤三和洪衍武起冲突的事儿来浑水摸鱼,算计“弓子”一把。

他就一边挑唆“弓子”的亲信“邪唬”对洪衍武报复。另一面又跑去跟洪衍武卖好,

当着洪衍武的面,不但给了“孝敬钱”表示愿意臣服,还提供了不少“弓子”那边的消息,就是盼着洪衍武能把“弓子”干趴下,扶他上位。

可偏偏洪衍武只想要快钱去救父亲的病,也不想再涉足“吃佛供”的烂行当。

他虽然后来利用“二头”给“弓子”挖了个坑,却没下杀手,只是想借大胜加以威慑,让“弓子”“大吐血”,与之签订停战协议。

这就等于吃人不吐骨头,不动声色地把“二头”给耍了。不但让“二头”白欢喜一场,还暴露了内奸的身份。

于是走投无路下,“二头”才会为自保,靠献出“倒火车票”赚钱的办法,带着手下兄弟们转而投靠天桥“小地主”寻求庇护。

当然了,他这一举动也是一箭双雕,在后背捅了洪衍武一刀。

正是因为有了“永定门火车站”的售票处这块利益,“小地主”才会主动找上门和“八叉”打连手,派出“暗簧”对洪衍武和陈力泉下了杀招。

可偏偏洪衍武他居然是个天不管地不收的人物。不但福大造化大,抗过了这一劫,后来还靠着强横手段反过来追杀“八叉”和“小地主”,最终以一根“雷管”平天下,既功成身退,也成了南北城威名赫赫的人物。

这么一来,“小地主”吃了大亏,就必然要迁怒“二头”他们的头上,对他们这些外来户也就更谈不上什么信任了。

所以后来,“二头”几个在“小地主”手底下过得日子也不怎么地。完全是被当作搂钱的耙子,不惜力地在加以利用。

再加上“小地主”任人唯亲,又给他们派了个昏聩“监军”,四处掣肘。他们哪怕连轴转,上缴的钱数也只是越来越少。

最后,他们被“小地主”误会“黑钱“,落了一顿“拐青”不说,还再次遭到驱逐。从此也就彻底沦为了“野盘儿”了。

别看恢复了自由身,可在玩主圈儿,这种处境最是凄凉不过。

因为行有行规,国有国法。地下规则,更是森严。

吃哪行,走哪路,人人有自己固定的地界,一个师傅造就一代徒弟,一个小老大带着一伙弟兄,所有生财的地方都有“把子”占着,所有的“佛爷”想上街面吃饭,都只能从自己的“地界”下手。

要妄动别人地面上的一根草那也是滔天大祸,即使是看见别人的地界有白给的金银财宝,也不许下手去收。

像他们这样的,等于就是没有半点根基的丧家犬了。要还想“抓分”,就只能趁人不备,偷两嘴了。

可这是算抢食,没人发现算占着便宜。可要是让人知道了,那就是“三刀六洞”的下场。一个脑袋磕头在地上,还要请客赔礼,否则弄不好最终就是断手、断脚,小命儿难保。

另外更别忘了,打游飞也只能是生手才能操持的。他们可都曾是有名有姓的人物,一出门,哪条线上都有几个熟人。先天就吃了大亏,又哪能偷着嘴吃呢?

于是时间一长,“门板”和“扎枪”这俩小兄弟就都退出了。他们和身为孤儿,被“大眼灯”养活大的“滚子”不同,都是有家有爹妈的主儿,当初干这个本就是为了能吃口肉,现在不但冒风险还得吃苦。那图个什么呢?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做江湖兄弟也是一样。至理名言,形势所迫,也就各自退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